高考数学复习题直线与圆测试题.pdf

上传人:c****4 文档编号:9348986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8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复习题直线与圆测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数学复习题直线与圆测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复习题直线与圆测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复习题直线与圆测试题.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直线与圆(命题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吴平生)2007.5.1 1.(北师大版必修 2 第 93 页 A组第 1 题)已知点)3 3,1(),3,1(B A,求直线 AB的斜率.变式 1:已知点)3 3,1(),3,1(B A,则直线 AB的倾斜角是()A.3 B.6 C.32 D.65 解:31 13 3 3 ABk,3 t a n,0,323,故选(C).变式 2:(2006 年北京卷)若三点)0)(,0(),0,(),2,2(ab b C a B A共线,则b a1 1的值等于.解:A、B、C 三点共线,AC ABk k,2 0222 0 ba,)(2 b a ab,21 1 1 b

2、a.变式 3:已知点)2,5(),1,1(B A,直线 l 的倾斜角是直线 AB的倾斜角的一半,求直线 l 的斜率.解:设直线 l 的倾斜角为,则直线 AB的倾斜角为 2,依题意有431 5)1(22 tan,43tan 1tan 22,0 3 t a n 8 t a n 32,31t a n 或3 tan.由0 0180 2 0,得0 090 0,0 tan,31tan,直线 l 的斜率为31.2.(人教 A版必修 2 第 111 页 A组第 9 题)求过点)3,2(P,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变式 1:直线 0 6 3 2 y x 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a,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3、b,则()A.2,3 b a B.2,3 b a C.2,3 b a D.2,3 b a 解:令 0 x 得 2 y,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2 b;令 0 y 得 3 x,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3 a,故选(B).变式 2:过点)3,2(P,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解:依题意,直线的斜率为 1 或直线经过原点,直线的方程为 2 3 x y 或 x y23,即 0 1 y x 或 0 2 3 y x.变式 3:直线 l 经过点)3,2(P,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直线 l 的方程.解:依题意,直线 l 的斜率为 1,直线 l 的方程为 2 3 x y 或

4、)2(3 x y,即0 1 y x 或 0 5 y x.3.(人教 A版必修 2 第 124 页 A组第 3 题)求直线 0 10 5 2 y x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变式 1:过点(-5,-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5 的直线方程是.解:设所求直线方程为)5(4 x k y,依题意有 5)4 5)(54(21 kk,0 16 30 252 k k(无解)或 0 16 50 252 k k,解得52 k 或58 k.直线的方程是 0 10 5 2 y x 或 0 20 5 8 y x.变式 2:(2006 年上海春季卷)已知直线 l 过点)1,2(P,且与 x 轴、y 轴的正

5、半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 OAB 面积的最小值为.解:设直线 AB的方程为)0()2(1 k x k y,则4)1()4(2 4 21)1()4(4 21 14 421)2 1)(12(21 kkkkkk kkSOAB,当且仅当kk14 即21 k 时取等号,当21 k 时,OABS有最小值 4.变式 3:已知射线)0(4:x x y l 和点)4,6(M,在射线 l 上求一点 N,使直线 MN 与 l 及 x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S 最小.解:设)1)(4,(0 0 0 x x x N,则直线 MN 的方程为0)4)(6()6)(4 4(0 0 y x x x.令 0 y

6、 得1500 xxx,211)1(101 1)1(101104)15(2100020020000 xxxxxxxxxS 40 211)1(2 1000 xx,当且仅当11100 xx即 20 x 时取等号,当 N 为(2,8)时,三角形面积 S 最小.4.(北师大版必修 2 第 117 页 A组第 10 题)求过点)4,1(A,且与直线 0 5 3 2 y x 平行的直线的方程.变式 1:(2005 年全国卷)已知过点),2(m A 和)4,(m B 的直线与直线 0 1 2 y x 平行,则m 的值为()A.0 B.-8 C.2 D.10 解:依题意有 224 mm,解得 8 m,故选(B)

7、.变式 2:与直线 0 5 3 2 y x 平行,且距离等于 13 的直线方程是.解: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0 3 2 m y x,则 133 252 2 m,解得 18 m 或 8 m,直线方程为 0 18 3 2 y x 或 0 8 3 2 y x.变式 3:已知三条直线 0,0 1 3 4,0 5 3 2 y mx y x y x 不能构成三角形,求实数 m的取值集合.解:依题意,当三条直线中有两条平行或重合,或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时,三条直线不能构成三角形,故23m 或34 m 或 1 m,实数 m 的取值集合是2 4,13 3.5.(北师大版必修 2 第 117 页 A组第 7 题)若直线

8、0 6 2 y ax 和直线 0)1()1(2 a y a a x 垂直,求 a 的值.变式 1:(1987 年上海卷)若直线 0 6 2:1 y ax l 与直线 0)1()1(:22 a y a x l 平行但不重合,则 a 等于()A.-1 或 2 B.-1 C.2 D.32 解:2 1/l l,2 1k k 且2 1b b,112 aa且1132 aa,解得 1 a,故选(B).变 式 2:(2005 年 北 京 春 季 卷)“21 m”是“直 线 0 1 3)2(my x m 与 直 线0 3)2()2(y m x m 相互垂直”的()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

9、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由2 0)2(3)2)(2(02 1 2 1 2 1 m m m m m B B A A l l或21 m,知由21 m可推出2 1l l,但由2 1l l 推不出21 m,故21 m 是2 1l l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变式 3:设直线 0 6 2 y ax 与圆 0 4 22 2 y x y x 相交于点 P、Q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 OQ OP,求 m 的值.解:圆 0 4 22 2 y x y x 经过原点 O,且 OQ OP,PQ 是圆的直径,圆心(1,-2)在直线 0 6 2 y ax 上,2 m.6.(人教 A版必修 2

10、第 110 页 A组第 3 题)已知)4,7(A,)6,5(B,求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变式 1:已知)4,7(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为)6,5(B,则直线 l 的方程是()A.0 11 6 5 y x B.0 1 5 6 y x C.0 11 5 6 y x D.0 1 6 5 y x 解:依题意得,直线 l 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65 ABk,56 1 ABlkk,AB的中点为(1,1),直线 l 的方程是)1(561 x y 即 0 1 5 6 y x,故选(B).变式 2:已知圆 16)4()7(2 2 y x 与圆 16)6()5(2 2 y x 关于直线 l 对称,

11、则直线 l的方程是.解:依题意得,两圆的圆心)4,7(A 与)6,5(B 关于直线 l 对称,故直线 l 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由变式 1 可得直线 l 的方程为 0 1 5 6 y x.变式 3:求点)4,7(A 关于直线 0 1 5 6:y x l 的对称点 B 的坐标.解:设),(y x B.由 l AB,且 AB的中点在直线 l 上,得 0 124527615674y xxy,解得 65yx,)6,5(B.7.(北师大版必修 2 第 118 页 B 组第 2 题)光线自点)3,2(M 射到点)0,1(N 后被 x 轴反射,求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变式 1:一条光线从点)3,2(P

12、 射出,经 x 轴反射,与圆 1)2()3(2 2 y x 相切,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解:依题意得,点 P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3,2(P 在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上,故可设反射光线 所 在 直 线 的 方 程 为)2(3 x k y,即 0 3 2 k y kx.由 反 射 光 线 与 圆 相 切 得115 52kk,解得34 k 或43 k,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2(343 x y 或)2(433 x y,即 0 1 3 4 y x 或 0 6 4 3 y x.变式 2:(2003 年全国卷)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0,0(A、)0,2(B、)1,2(C 和)1,0(D,一质点从

13、AB的中点0P 沿与 AB夹角为 的方向射到 BC 上的点1P 后,依次反射到 CD、DA 和AB上的点2P、3P 和4P(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4P 的坐标为)0,(4x.若 2 04 x,则 ta n的取值范围是()A.)1,31(B.)32,31(C.)21,52(D.)32,52(解:用特例法,取 14 x,则1P、2P、3P、4P 分别为 BC、CD、DA、AB的中点,此时21tan.依题意,包含21tan 的选项(A)(B)(D)应排除,故选(C).变式 3:已知点)15,2(),5,3(B A,在直线 0 4 4 3:y x l 上求一点 P,使 PB PA 最小.解:由题意知,

14、点 A、B 在直线 l 的同一侧.由平面几何性质可知,先作出点 A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然后连结 B A,则直线 B A与 l 的交点 P 为所求.事实上,设点 P 是 l 上异于 P的点,则 PB PA B A B P A P B P A P.设),(y x A,则 0 425423314335y xxy,解得 33yx,)3,3(A,直线 B A的方程为 0 51 18 y x.由 0 51 180 4 4 3y xy x,解得338yx,)3,38(P.8.(人教 A版必修 2 第 144 页 A组 3)求以)3,1(N 为圆心,并且与直线 0 7 4 3 y x 相切的圆的方程.

15、变式 1:(2006 年重庆卷)过坐标原点且与圆 0252 42 2 y x y x 相切的直线的方程为()A.x y 3 或 x y31 B.x y 3 或 x y31 C.x y 3 或 x y31 D.x y 3 或 x y31 解:设直线方程为 kx y,即 0 y kx.圆方程可化为25)1()2(2 2 y x,圆心为(2,-1),半径为210.依题意有21011 22kk,解得 3 k 或31 k,直线方程为x y 3 或 x y31,故选(A).变式 2:(2006 年湖北卷)已知直线 0 12 5 a y x 与圆 0 22 2 y x x 相切,则 a 的值为.解:圆1)1

16、(2 2 y x的圆心为(1,0),半径为 1,112 552 2 a,解得 8 a 或 18 a.变式 3:求经过点)5,0(A,且与直线 0 2 y x 和 0 2 y x 都相切的圆的方程.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2 2 2)()(r b y a x,则 rb a b ar b a5252)5(2 2 2,解得531rba或5 5155rba,圆的方程为5)3()1(2 2 y x或125)15()5(2 2 y x.9.(人教 A版必修 2 第 144 页 A 组 第 5 题)求直线 0 6 3:y x l 被圆 0 4 2:2 2 y x y x C 截得的弦 AB的长.变式 1:(1

17、999 年全国卷)直线 0 3 2 3 y x 截圆 42 2 y x 得的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为()A.6 B.4 C.3 D.2 解:依题意得,弦心距 3 d,故弦长 2 22 2 d r AB,从而 OAB 是等边三角形,故截得的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为3 AOB,故选(C).变式 2:(2006 年天津卷)设直线 0 3 y ax 与圆 4)2()1(2 2 y x 相交于 A、B 两点,且弦 AB的长为 3 2,则 a.解:由弦心距、半弦长、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得2 2 222)3()11(aa,解得 0 a.变式 3:已知圆 6)2()1(:2 2 y x C,直线 0 1:m y mx l

18、.(1)求证:不论 m 取什么实数,直线 l 与圆 C 恒交于两点;(2)求直线 l 被圆 C 截得的弦长最小时 l 的方程.解:(1)直线)1(1:x m y l 恒过定点)1,1(P,且 6 5 r PC,点 P 在圆内,直线 l 与圆 C 恒交于两点.(2)由平面几何性质可知,当过圆内的定点 P 的直线 l 垂直于 PC 时,直线 l 被圆 C 截得的弦长最小,此时 21 PClkk,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1(2 1 x y 即 0 1 2 y x.10.(北师大版必修 2 第 117 页 A组 第 14 题)已知直线 0 3 2 3 y x 和圆 42 2 y x,判断此直线与已知圆

19、的位置关系.变式 1:(2006 年安徽卷)直线 1 y x 与圆)0(0 22 2 a ay y x 没有公共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A.)1 2,0(B.)1 2,1 2(C.)1 2,1 2(D.)1 2,0(解:依题意有aa21,解得1 2 1 2 a.0 a,1 2 0 a,故选(A).变式 2:(2006 年湖北卷)若直线 2 kx y 与圆 1)3()2(2 2 y 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 k的取值范围是.解:依题意有 111 22kk,解得340 k,k 的取值范围是)34,0(.变式 3:若直线 m x y 与曲线24 x y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0、.解:曲线24 x y 表示半圆)0(42 2 y y x,利用数形结合法,可得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2 2 m 或 2 2 m.11.(北师大版必修 2 第 101 页例 8)判断圆 0 26 6 2:2 21 y x y x C 与圆 0 4 2 4:2 22 y x y x C 的位置关系,并画出图形.变式 1:(1995 年全国卷)圆 0 22 2 x y x 和圆 0 42 2 y y x 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 解:圆 1)1(2 2 y x 的 圆 心 为)0,1(1O,半 径 11 r,圆 4)2(2 2 y x 的 圆 心 为)2,0(2 O

21、,半径 22 r,1,3,51 2 2 1 2 1 r r r r O O.2 1 2 1 1 2r r O O r r,两圆相交,故选(C).变式 2:若圆 0 4 22 2 2 m mx y x 与圆 0 8 4 4 22 2 2 m my x y x 相切,则实数 m的取值集合是.解:圆 4)(2 2 y m x 的圆心为)0,(1m O,半径 21 r,圆 9)2()1(2 2 m y x 的圆心为)2,1(2m O,半 径 32 r,且 两 圆 相 切,2 1 2 1r r O O 或1 2 2 1r r O O,5)2()1(2 2 m m 或 1)2()1(2 2 m m,解得5

22、12 m 或 2 m,或 0 m 或25 m,实数 m 的取值集合是 2,0,25,512.变式 3:求与圆 52 2 y x 外切于点)2,1(P,且半径为 5 2 的圆的方程.解:设所求圆的圆心为),(1b a O,则所求圆的方程为 20)()(2 2 b y a x.两圆外切于点 P,131OO OP,),(31)2,1(b a,6,3 b a,所 求 圆 的 方 程 为20)6()3(2 2 y x.12.(人教 A版必修 2 第 145 页 B 组第 2 题)已知点)2,4(),6,2(),2,2(C B A,点 P 在圆42 2 y x上运动,求 2 2 2PC PB PA 的最大

23、值和最小值.变式 1:(2006 年湖南卷)圆 0 10 4 42 2 y x y x 上的点到直线 0 14 y x 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A.36 B.18 C.2 6 D.2 5 解:圆 18)2()2(2 2 y x 的圆心为(2,2),半径 2 3 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d 2 5210,直线与圆相离,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2 6 2)()(r r d r d,故选(C).变式 2:已知)0,2(A,)0,2(B,点 P 在圆 4)4()3(2 2 y x 上运动,则2 2PB PA 的最小值是.解:设),(y x P,则8 2 8)(2)2()2(22

24、2 2 2 2 22 2 OP y x y x y x PB PA.设圆心为)4,3(C,则3 2 5min r OC OP,2 2PB PA 的最小值为26 8 3 22.变式 3:已知点),(y x P 在圆 1)1(2 2 y x 上运动.(1)求21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求 y x 2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1)设 kxy21,则 k 表示点),(y x P 与点(2,1)连线的斜率.当该直线与圆相切时,k 取得最大值与最小值.由 1122 kk,解得33 k,21xy的最大值为33,最小值为33.(2)设 m y x 2,则 m 表示直线 m y x 2 在 y 轴上的截距.

25、当该直线与圆相切时,m 取 得最大值与最小值.由 151 m,解得 5 1 m,y x 2 的最大值为 5 1,最小值为5 1.13.(人教 A版必修 2 第 135 页 B 组第 3 题)已知点 M 与两个定点)0,0(O,)0,3(A 的距离的比为21,求点 M 的轨迹方程.变式 1:(2006 年四川卷)已知两定点)0,2(A,)0,1(B,如果动点 P 满足 PB PA 2,则点 P 的轨迹所包围的面积等于()A.B.4 C.8 D.9 解:设点 P 的坐标 是),(y x.由 PB PA 2,得 2 2 2 2)1(2)2(y x y x,化简得4)2(2 2 y x,点 P的轨迹是

26、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所求面积为 4,故选(B).变式 2:(2004 年全国卷)由动点 P 向圆 12 2 y x 引两条切线 PA、PB,切点分别为 A、B,APB=600,则动点 P 的轨迹方程是.解:设),(y x P.APB=600,O P A=300.AP OA,2 2 OA OP,22 2 y x,化简得 42 2 y x,动点 P 的轨迹方程是 42 2 y x.变式 3:(2003 年北京春季卷)设)0)(0,(),0,(c c B c A 为两定点,动点 P 到 A点的距离与到 B 点的距离的比为定值)0(a a,求 P 点的轨迹.解:设动点 P 的坐标为),(

27、y x P.由)0(a aPBPA,得 ay c xy c x 2 22 2)()(,化简得0)1()1(2)1()1(2 2 2 2 2 2 2 a c x a c y a x a.当 1 a 时,化简得01)1(22222 2 c xaa cy x,整理得 222 222)12()11(aacy caax;当 1 a 时,化简得 0 x.所以当 1 a 时,P 点的轨迹是以)0,11(22caa为圆心,122 aac为半径的圆;当 1 a 时,P 点的轨迹是 y 轴.14.(人教 A版必修 2 第 133 页例 5)已知线段 AB的端点 B 的坐标是(4,3),端点 A在圆 4)1(2 2

28、 y x 上运动,求线段 AB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变式 1:已知定点)0,3(B,点 A在圆 12 2 y x 上运动,M 是线段 AB 上的一点,且MB AM31,则点 M 的轨迹方程是()A.9)1(2 2 y x B.1)3(2 2 y x C.169)43(2 2 y x D.916)1(2 2 y x 解:设),(),(1 1y x A y x M.MB AM31,),3(31),(1 1y x y y x x,y y yx x x31)3(3111,y yx x3413411.点 A在圆 12 2 y x 上运动,12121 y x,1)34()134(2 2 y x,即169

29、)43(2 2 y x,点 M 的轨迹方程是169)43(2 2 y x,故选(C).变式 2:已知定点)0,3(B,点 A 在圆 12 2 y x 上运动,AOB 的平分线交 AB于点 M,则点 M 的轨迹方程是.解:设),(),(1 1y x A y x M.OM 是 AOB 的平分线,31 OBOAMBAM,MB AM31.由变式 1 可得点 M 的轨迹方程是169)43(2 2 y x.变式 3:已知直线 1 kx y 与圆 42 2 y x 相交于 A、B 两点,以 OA、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OAPB,求点 P 的轨迹方程.解:设),(y x P,AB的中点为 M.OAPB 是

30、平行四边形,M 是 OP 的中点,点 M 的坐 标 为)2,2(y x,且 AB OM.直 线 1 kx y 经 过 定 点)1,0(C,CM OM,0)12(2)2()12,2()2,2(2 y y x y x y xCM OM,化简得 1)1(2 2 y x.点 P 的轨迹方程是 1)1(2 2 y x.15.(人教 A版必修 2 第 144 页练习第 3 题)某圆拱桥的水面跨度 20 m,拱高 4 m.现有一船宽 10 m,水面以上高 3 m,这条船能否从桥下通过?变式 1:某圆拱桥的水面跨度是 20 m,拱高为 4 m.现有一船宽 9 m,在水面以上部分高3 m,故通行无阻.近日水位暴

31、涨了 1.5 m,为此,必须加重船载,降低船身.当船身至少应降低 m 时,船才能通过桥洞.(结果精确到 0.01 m)解: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圆拱所在圆的方程为2 2 2)(r b y x.圆经过点(10,0),(0,4),2 22 2)4(100r br b,解得 5.145.10rb.圆的方程是)4 0(5.14)5.10(2 2 2 y y x.令 5.4 x,得)(28.3 m y.故当水位暴涨 1.5 m 后,船身至少应降低 m 22.1)3 28.3(5.1,船才能通过桥洞.变式 2:据气象台预报:在 A城正东方 300 km的海面 B处有一台风中心,正以每小时 40km的速度向西北

32、方向移动,在距台风中心 250km以内的地区将受其影响.从现在起经过约 h,台风将影响 A城,持续时间约为 h.(结果精确到 0.1 h)解:以 B 为原点,正东方向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台风中心的移动轨迹是x y,受台风影响的区域边界的曲线方程是2 2 2250)()(a y a x.依题意有2 2 2250)300(a a,解得 14 25 150 14 25 150 a.6.64014 50 2402,0.24014 25 150 24021 2 11 a atat.从现在起经过约 2.0 h,台风将影响 A城,持续时间约为 6.6 h.变式 3:有一种商品,A、B 两地

33、均有出售,且两地价格相同.某地区的居民从两地购买此种商品后往回贩运时,单位距离的运费 A地是 B 地的 3 倍.已知 A、B 两地的距离是 10 km,顾客购买这种商品选择 A地或 B地的标准是:包括运费在内的总费用比较便宜.求 A、B两地的售货区域的分界线的曲线形状,并指出在曲线上、曲线内、曲线外的居民如何选择购货地点.解:以 AB的中点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0,5(A,)0,5(B.设),(y x P 是售货区域分界线上的任意一点,单位距离的运费为 a 元 km/,则 PB a PA a 3,2 2 2 2)5()5(3 y x a y x a,化简得2 2 2)415()425(y x.A、B 两地售货区域的分界线是以)0,425(为圆心,415为半径的圆.因此在曲线内的居民选择去 A地购货,在曲线外的居民选择去 B 地购货,在曲线上的居民去 A、B 两地购货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