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硫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问点一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 主要存在形式(1) 游离态(硫单质):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口四周或地壳的岩层里(2) 化合态(硫化物、硫酸盐):主要存在于金属矿石中。2、硫单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俗名色态质地溶解性硫磺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2) 化学性质学问点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毒性密度水溶性比空气的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水大2、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由于 SQ 中硫元素为+4 价,属于中间价态,所以SO 既有复原性又有氧化性。(1) 酸性氧化物一亚硫酸酸酐,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与水反响:SQ +
2、 H 0 =H SO 亚硫酸22 与碱反响:SQ+ CaQH = CaSQ J +甩 0;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Q 和少量2SQSQ+ CaQH = CaHSQ2 过量22SQ+ 2NaQH = Na SQ + H O 试验室用 NaQH 溶液来吸取 SQ2少量z2尾气 与盐反响:SQ+2NaHCQ= N&SQ + C0 + H 。常用饱和 NaHCQ 除去 CQ少量22中的 SQ【留意】酸性:盐酸亚硫酸碳酸,因此氯化钡溶液通入应。(2) 弱氧化性CQ、SQ 时不发生反与 HS 反响生成 S 和 H0,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SQ+ 2H S = 3SJ +22H0归中反响(3) 强复原性
3、能使高锰酸钾褪色除去 CO 中的 S0II SO和 Cl 漂白比较22 2SO + O二:22SO可逆反响 工业制硫酸的其次步反响 SO + X+ 2H 0 = 2HX + H SO X : ClBr 1 使其褪色2222222(4) 漂白性加合型 原理: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特点:不稳定,久置或加热会恢复原色。 不漂白酸碱指示剂I 漂白原理分类类型原理特点举例漂白剂本身是强氧化剂,利用HClO Ca(CIO”、氧化型其氧化性氧化有色物质而使不行逆NQ Q、HQ 等之失去原有的颜色漂白剂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加合型的无色物质,使有机色素失可逆SO 使品红褪色去原有的颜色
4、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具局部吸附剂可重吸附型有较大的外表积,可以吸附有活性炭、胶体复使用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 色碳。(3)1:1 的比例通入品红溶液中,无现象:=2HCI + H SO2氯气和二氧化硫按SO + Cl + 2H O223、二氧化硫的试验室制法制取原理:Na SO+HSQ=NaSO+HO+SOf2(2) 二氧化硫使以下溶液产生不同现象的原理比照反响物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溴水酸性 KMnQ4 溶液Ca(QH) 2 溶液反响现象SO2 的性质变红褪色褪色褪色变浑浊酸性漂白性复原性复原性酸性4、鉴别 SQ 和 CO 的方法(1) 用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一氧化硫,不能使品红溶液
5、褪色的是一二 氧化碳。(2) 用咼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3) 用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4) 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 二氧化碳。(5) 用 FeCl3 溶液,使棕黄色颜色变浅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6SO 和 CO 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设计意图检验 SQ除去 SQ检验 SQ 是否检验 CQ除尽选用试剂品红溶液酸性 KMnQ 溶品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液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25、 用途:制硫酸、制漂白剂、消毒剂和防腐剂6、 二氧化硫的污染
6、SO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2(1) SQ 的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来源硫酸工厂的废气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2) 酸雨PH5.6的形成(3) 酸雨的危害 酸化湖泊,危害水生生物。 酸化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4) 防治措施 从根本上防治酸雨一幵发、 使用能代替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 (氢能、核能、太阳能) 对含硫燃料进展脱硫处理(如煤的液化和煤的气化)高温钙基固硫:CaCO = CaO + CO f; CaO + SO CaSO; 2CaSQ+ O=2322CaSQ氨水脱硫:SO + 2NH = (NHO SO ; 2(NH ) SO + O = 2(NH ) SO3
7、242242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5)久置的酸雨,PH 降低。7、亚硫酸的性质(1) 弱酸性电离方程式:HSO =HSQ- + H +HSO =SO;- + H +(2) 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SO SOt + H O22(3) 强复原性能够被 Q、CI 、HQ 等氧化,与 Q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USO + Q = 2H SO22(4) 弱氧化性与 HS 反响生成 S 和 HO,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HSO + 2H2S = 3SJ + 3HO随堂练习一】2. 检验 SO 气体中是否混有 CQ 气体,可承受的方法是A. 通过品红溶液B. 通过澄清石灰水C .先通过 N
8、aQH 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 .先通过酸性 KMnQ 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最终通过澄清石灰水3. 导致以下现象的主要缘由与排放 SQ 有关的是 A .酸雨C .臭氧空洞4.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以下对某气体的试验中:使潮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使品红褪色 通入足量的 NaQH 溶液中,再滴加 BaCb 溶液有白色沉 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 且滴加 BaNQ 溶液 有白色2沉淀产生。能证明其中含有 SQ 的是A . 都能证明D.只有能证明B. 都不能证明C. 能证明5. 在 BaCl 溶液中通入 SQ 气体,未见沉淀生成,假设先通入以下气体
9、中的一种,2再通入 SQ;或者向通入 SQ 气体的 BaCl 溶液中参加以下物质,可以看到沉淀的 有填2序号 。CI 、 NH、 HCI、 NO、 CO、 HS NaOH26. 盐酸加到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的红色加深。试推想: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 SQ 的过程中,观看到的现象为 ?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CI 的过程中,观看到的现象为2加热后的现象为。(3)向品红溶液中通入物质的量比为1 :1且足量的 SO 和CI 后的现象为2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7.某冋学往二氧化硫水溶液中参加适量 的氯化钡溶液,在空气中震荡后很快出现浑浊,则该白色沉淀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沉淀的形成过程。8.如图是试验室
10、制 SO 并验证 SO 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答复:(1)中发生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2)中试验现象为,证明 SQ 是气体。(3)中品红试液,证明 SQ 有性。加热后的现象为。(4) 中现象是,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 SO 有性。2(5) 中现象是,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 SO 有性。2(6) 的 作 用 是,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为 。学问点二 硫酸的性质和制备1.硫酸的物理性质( 1)浓硫酸是无色、油状粘稠的液体,高沸点, 难挥发 、密度大,易溶于水, 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稀释浓硫酸要特别留神,应将 浓硫酸渐渐注入水中,且不断搅拌,防止飞溅) 。( 2
11、)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作枯燥剂,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因此碱性气体如使用浓 H SO 枯燥。24NH 及复原性气体如 HS、HI、HBr 一般不能2、硫酸的化学性质(1 )稀硫酸的酸性: Fe 2Q + 3H SO = Fe (S0J+ 3H O2232(2) 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将 H、O 依据 2 :1 的比例从物质中夺取出来,浓 硫酸用作很多有机反响的脱水剂和催化剂(3)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由硫酸的氧化性由 H+引起(只能氧化金属活动挨次表中+6 价的 S 引起,而稀H 前面的金属)。Cu + 2H SQ(浓严 Cu
12、SO+ SO f + 2H O2422C + 2H S0(浓) CO ? + 2SO f + 2H O2222注:在常温下,浓硫酸会与铁、铝发生钝化(常温下用铁皮车装运浓硫酸)锌与浓硫酸反响幵始产生二氧化硫 ,后由于硫酸的浓度渐渐变稀产生氢气。五、硫酸的用途(1) 工业上用做制过磷酸钙、磷酸、硫酸铵等化肥。(2) 金属材料外表除锈、金属矿石的处理。(3) 制取挥发性酸,制取硫酸盐。(4) 精炼石油、制炸药、农药、医药、染料等。(5) 试验室常用于制备氢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做枯燥剂、 脱水剂、催化剂。4、硫酸的工业制法一一接触法制硫酸8SOA流程设备反响生成二氧化硫 沸腾炉 S
13、+ O 三SO 或 4FeS + 11O2咼温2Fe O +2SQ 接触氧化SO 的吸取接触室 2SO+ O2SO22吸取塔 SO + H O = H SQa22为了防止形成酸雾,提高 SO 的吸取率,常用浓硫酸来吸取SO 得到发烟硫酸【随堂练习二】1. 以下关于浓硫酸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快速与铜片反响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 .浓硫酸是一种枯燥剂,能够枯燥 NH 气体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2. 利用废铜制取 CuSO 溶液最好的方法是A .铜屑与浓硫酸混合加热B .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稀硫酸C .铜屑与稀硫酸混合加热D
14、 .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浓硫酸3. 接触法制 HSO 没有涉及的设备是A . 沸 腾 炉B . 合 成 塔D. 接触室C. 吸 收 塔4.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2422A.浓硫酸是一种枯燥剂,能够枯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枯燥有较强复原性的H2S 等气体HI、B 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响的方程式为: 既表现了S+ 2H SO 浓3SO f+ 2H O,在此反响中,浓硫酸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22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只含 2 mol H2SO4 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D .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 SQ,是由于浓 H SQ 的强氧化性使铁、铝等发生钝
15、化5.浓硫酸中,会产生白雾,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将浓盐酸加到A. 浓盐酸有挥发性B. 浓硫酸有脱水性C. 浓硫酸吸水过程放热D. 浓硫酸有吸水性6.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A. 2H SQ 浓+ CCQ f +2HO +2SQ f2以下反响中硫酸既B. 2HSQ 浓+ c4cuSQ+2HO + SQ f2C. HSQ 浓+NaCINaHSQ+ HCl fD. HSQ +NaSQ = NaSQ+HO +SQf7.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作枯燥剂B. Na 的金属活性比 Mg 强,故可用 Na 与 MgC 溶液反响制 Mg2C. SO 具有复原性,故可作漂白剂D.
16、 Fe 在 C1 中燃烧生成 FeCl ,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响的产物中的Fe 也显+323除去 SO 有的 HO(g)和少量 Q,设计装置如下图:(1)A中盛有和。B中盛有,作用8. 某同学用 Cu 与浓 HSQ 在试验室制备并收集 SO,且证明 SO 的漂白性,还要是。(3) C 中放有,作用是 化学方程式是。(4) D 是, E 中盛有, 作用是。F 烧杯中盛有,目的是 9. 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响产生的全部气体产物,选用了以下图所示试验装置.1 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3 性 KMnO 溶液的作用是 中酸(4) 中
17、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A、B(5) 中消灭的现象是,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学问点三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亚硫酸根、硫酸根的检验1、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含硫物质硫的化合HS NQSSSQ、HSQ、NaSOSQ、H SQ、NQSQ2-20+4+6价2、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3、SOT 及 SOT 的检验2 SO的检验3参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参加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生的反响为SO2 + Ba+ = BaSO J,BaSO + 2H+ = Ba+ + SQ t + HQi3iSO2的检验4检验 sO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一加足量盐酸酸化取清液加溶液有无白色
18、沉淀(推断有无 sO_)六、常见硫酸盐 蓝矶(CuSO5H0),又称胆矶,蓝色晶体。 石膏(CaSO2H0),白色固体,石膏可被用来加工豆腐,制造模型和石膏 带。(3)重晶石(BaSO),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和酸,可做钡餐医疗透视的内服剂。【随堂练习三】1.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变成丙。在丙里参加NaS 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甲得到黄色粉末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挨次是()A . SO、HSO、HSO、HS、SB. SQ、HSO、HSO、SO、SOC . SO、HSQ、HSO、Na S2Q、SOD. SO、HSO、H
19、SQ、HS、S22.元素是(A.碳 B .硫 C .钠 D .铁不能实现以下物质间直接转化的)3. 试验中在对某种样品进展检验时,参加试剂挨次的不同对最终结果的推断具有很大影响。某样品中可能含有( )SO2 ,试验中参加试剂种类和挨次正确的选项是A. BaCb 溶液,稀盐酸B.稀盐酸,BaCl 溶液2C. BaCl 溶液,稀硝酸D2.稀硝酸,BaCl 溶液24. 某非金属单质答以下问题:A 经如以下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 D 为强酸,请回假设 A 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B 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A 的化学式:,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 B 气体被雨水吸取后形成而污染环境。 写出 BC 反
20、响的化学方程式: 5. 如图表示某固态单质 A 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响条件已 略去)。化合物 B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 和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4 : 5,化 合物 D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1) 写出 A 在加热条件下与 f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2) 写出 E 与 A 的氢化物反响生成 A 的化学方程式: (3) 写出一个由 D 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o(4) 将 5 mL 0.10 molL 1 的 E 溶液与 10 mL 0.10 mol L - 1 的 NaOH 容液混合。_写出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自我测试】1.物是一种强酸的是A . SO B . SO
21、C . CO D . Cl22. 以下关于 SO 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以下气体中,溶于水后,生成B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它能与水反响生成HSO C .试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二氧化硫的尾气D .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 有复原性3以下说法中不 .正确的选项是()A 自然界中硫是一种淡黄色难溶于水的晶体B .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金属矿石中C.大量排放二氧化硫会加剧酸雨的形成D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4.Cl 和 SO 都具有漂
22、白作用,假设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混合通入品红与2BaCl2的 混合液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溶液很快褪色B溶液不褪色C沉淀为BaSO3D不消灭沉淀5 在 下 列 反 应中 , 硫 元素表现出复原性的是A 稀硫酸与锌粒反响B三氧化硫与水反响C.浓硫酸与铜反响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响6 下 列 关 于 浓 硫 酸 的 性 质 的 说 法 中 , 错 误 的 是 A. 浓硫酸的脱水性属物理性质,相应的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B. 蓝色石蕊试纸遇浓硫酸先变红后变黑C. 浓硫酸可吸取 SOD . CuSO5H0 晶体投入到浓硫酸中,固体颜色由蓝变白7. 在肯定体积的 18mol/L 的浓硫酸中参加过量的铜片,
23、加热使之反响,被复原 的 硫酸 为 0.9mol 。 则 浓 硫 酸 的 实 际 体 积 为 A. 等于 50mL B. 大于 50mL C. 等于 100mL D. 大于 100mL 8工业上常用稀硫酸清洗铁外表的锈层,这是利用硫酸的A. 强氧化性 B. 不挥发性 C. 酸性D. 吸水性9. NaSO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 NaSQ,现有一包包装破损的白色 NQ SO 固体粉末,为了检验其是否变质,正确的方法是A.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入BaCb 溶液,假设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已变质。B.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硝酸,再滴入生,则说明已变质。C.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
24、中,滴入稀硫酸,再滴入生,则说明已变质。BaCl 溶液,假设有白色沉淀产2BaCl 溶液,假设有白色沉淀产2D.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假设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说 明已变质。10.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的是A. Ns SCOB.盐酸 C .浓硫酸D.稀硫酸h11.硫元素只显示复原性的是以下物质中A.HSB.SO2C.SD.HSO2212.中,浓 HSO 既表消灭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在下述反响A. C + HSOC. NaCI + HSOB. H S+ HSO2D. Cu + “SO13. 19.2g Cu 与过量的 50 mL 18 mol L-1 浓硫酸加热完全反响(1)
25、得到 SO 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是(2)为假设反响后溶液中参加水至溶液的体积500mL 取出 50mL,那么 50mL 溶液中 Cu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 L-1;(3)生成硫酸钡沉淀为往反响后溶液中参加足量的BaCb,可以g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响,用以下图所示装置进展有关试验。请答复以下几个问题: 装 置 A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2)花应用一种液体浸泡一下,这种液体是装置 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 ,其作用是(3) 装置 B 的作用是容纳多余的气体。当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弹簧夹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气体产生,此
26、时 B 中现象是。B 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a.水c.浓溴水b .酸性 KMnO4 溶液d .饱和 NaHSO3 溶液(4) 试验中,取肯定质量的铜片和肯定体积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响完毕,觉察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依据所学的化学学问认为还有肯定量的硫酸剩余。 有肯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缘由是。 以下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响完毕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填字母)。a.铁粉b. BaCl2 溶液c.银粉d. NstCO 溶液15. 有两个试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SO2 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Na2O2 与 SO2 的反响,都用如以下图所示的装置进展试验。通入
27、C 中,木条复燃。请答复以下问题: 第 1 组同学认为 Na2O2 与 SO2 反响生成了 Na2SO3 和 02 ,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第 2 组同学为证明 Na2O2 与 SO2 反响除了生成 Na2SO3 和 02 外,还有 Na2SO4 生成,设计了如下 方案 (注:硝酸溶液具有氧化性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假设不合理,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16. ( 1 ) 浓 硫 酸 与 木 炭 粉 在 加 热 条 件 下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是 :(2) 试用以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试验,来验证上述反响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挨次是(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填写装置的编号
28、)(3) 试验时可观看到装置中 A 瓶的溶液褪色。A 瓶溶液的作用是,B 瓶溶液的作用是,可用代替,C 瓶溶液的作用是。(4) 装置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可验证的产物是,确定装置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5) 装置中所盛溶液是,可验证的产物是o(6) 假设依据的挨次连接,可以检出的物质是,不能检出的是;假设依据的挨次连接,可以检出的物质是 ,不能检出的是假设依据的挨次连接,可以检出的物质是 ,不能检出的是 ?17. 为争论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响,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即铁和碳的合金进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 常温下,工业上用铁质容器盛放冷的浓硫酸,其缘由是;(2) 称取碳素钢 6.0g 放
29、入 15.0mL 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响后得到溶液X 并收集到混合气体 Y。主要反响:6H SQ浓+2Fe=Fe S0J +3SO f +6H O2232 甲同学认为 X 中除 Fe3+之外还可能含有 Fe2+。假设要确认其中的 Fe2+,应选用;a . KSCN 溶液和氯水 b .铁粉和 KSCN 溶液 c .浓氨水 d .酸性 KMnO溶液 乙同学取 560mL 标准状况气体 Y 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 SQ+B +2HO=2HBr2+HSQ 反响,然后参加足量 BaCl 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枯燥固体2推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 Y 中 SQ 的体积 _mL o4.66g。由此【探究二】依据上述
30、试验中 SQ 体积的分析,丙同学认为气体 Y 中还可能含有 Q 和 Q 两种气 体, 其中 Q 为密度最小的气体。为此设计了以下探究试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响)0(3) 装 置 B 中 试 剂 的是;(4) 分析 Y 气体中的 Q 气体是如何生成的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为确认 Q2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洗气瓶a. A 之前 b . A-B 间 c . B-C 间 d . C-D 间M 于 (6) 假设气体 Y 中含有 Q,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进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参考答案【随堂练习一】1-3 DAD4. 5. (1)溶液红色褪去(2)
31、溶液恢复原来红色红色褪去 无明显现象省略,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响)0(3) 无明显现象6. BaS0SO + H OH SO 2H SQ + 0 = 2H SQ H SO+ BaCl = BaSC422222224J +2HC17. (1) Na SC+H2SO=NaSO+HO+SOf2(2) 溶液变红酸性(3) 褪色 漂白性(4) 淡黄色絮状物产生 氧化(5) 溶液褐色褪去复原(6) 吸取二氧化硫 SO+ 2NaOH = Na SO + H O2z2【随堂练习二】1-7 DBBDBBA8. (1)铜浓硫酸(2) 浓硫酸 吸取水分(3) 铜出去少量的氧气(4) 集气瓶 品红溶液 检验二氧化硫(5
32、) 氢氧化钠溶液吸取多余的二氧化硫9. (1) C + 2H SO(浓)COf + 2SO4 + 2MO22(2) 检验水分(3) 除去二氧化硫(4) 检验二氧化硫 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5) 溶液变浑浊 CO +ca+ +2O 卡 CaCOj +H02【随堂练习三】1-3 DDB4. S酸雨 2SO + O2IS l= 2SO5. ( 1)S+H_LHS(2) HSO+ 2H S = 3SJ + 3H02(3) Cu + 2H SO(浓)2CuSO+ SO ? + 2 出 042- 2-(4) HSO+2OH=SO +H0【自我测试】I- 5 BADBD6-10 ADCAAII- 12 AD
33、13.(1) 6.72(2) 0.6(3) 209.714.(1) Cu + 2H SQ(浓)2CuSO+ SO f + 2 出 04z(2) 氢氧化钠溶液吸取多余二氧化硫(3) 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4) 稀硫酸与铜不反响ad15. (1)2Na 2Q+2SO=2NQ SO+O (2)不合理过氧化钠会把亚硫酸氧化为硫酸稀硝酸会把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16.(2)(1) C + 2H SO(浓)CO 1 + 2SO f + 2 吐 0222(3) 检验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4) 无水硫酸铜水 防止气体带出水分(5)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6) CO 和 SO H O2H 2O 和 SOCOCO 和 SOHO17.(1)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2) d448(3)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4) C + 2MSO(CO2? + 2SO 1 + 2H O22(5) C(6) Fe+H2SO 二FeSO+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