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草》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草》教案7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古诗草教案7篇 古诗草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熟悉“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绽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壮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前预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日,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写的,都是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漂亮风光,不由自主就抒发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自由读诗 自主识字 认读。 读准“瀑、布”,韵母都是“u”,声母分别是
2、“p”和“b”。 “尽”是前鼻音,“层”是后鼻音。 识记。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让学生对比识字。 “楼、依、遥”都是形声字,依据熟识的构字部件来识记,也可以采纳换偏旁的方式联系熟字来识记。 “欲”组词“欲望、食欲”识记字义。 “层”,看看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有几层。 “炉”,从“火”从“户”,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联系生活想一想见过哪些炉子煤炉、微波炉。可将“炉”与“庐山”的“庐”作比拟稳固字形。 指导写字 “楼、依、炉、烟、挂”这几个左右构造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楼、依、炉、挂”要特殊留意笔画的穿插。“炉、烟”左侧“火”的捺应改成点。 三、朗读感悟登鹳雀楼 板书题目,并解题
3、 登鹳雀楼题意是登上鹳雀楼。 师:简介鹳雀楼,简介 理解诗句之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逝。诗句之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地漂浮。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穷:尽,使到达极点。千里目:眼界宽敞。更:再。诗句之意:要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楼层。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风光宽阔、气概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诗句解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
4、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地漂浮;“黄河入海流”写近景,意思是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写出了水的气概磅礴,景象壮丽。两行诗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景物相对,颜色也相对;“依山尽”对“入海流”,动词相对,厚重有力,既构成形式上的完善,也表达了充足的气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是诗人登楼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诗人非凡的胸襟与理想。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虚数,可理解为更远、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看图想象,有感情朗读。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宏伟壮丽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全诗,体会感
5、情。 ?登鹳雀楼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宏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诵读背诵。 四、作业布置 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登鹳雀楼的意思。 其次课时 一、检查复习 背诵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望庐山瀑布 板书题目,并解题 望庐山瀑布望:远看。题意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师:简介庐山(见附录) 简介:(见附录) 理解诗句之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阳光照耀。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同香炉那样,因此而得名。)生:发生,产生。(指山间云烟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紫烟:紫色的云烟。(由
6、于有太阳光的照耀,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荣。)遥:远。前:山前。川:河流。诗句之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充满,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似乎燃起的紫烟,缭围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飞奔的流水。直下:笔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虚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长。疑:疑心,以为。银河:指晴天晚上空中消失的光明光带(天河)。落:泻落下来。九天:指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所以称九天。)诗句之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第一行写背景;其次行写静态;第三行
7、写动态;第四行写联想。)详细写瀑布的诗句是哪几句?(二、三句) 诗句解析 前两句:写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之景。“一个“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丽。 后两句:“飞流”二字表现出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虚数,极尽夸大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丽。一个“疑”字率直道破这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在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方、夸大) 师:一、二、三句是比方:描写背景时,“生”字形象写出了山间烟云如同从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的一团白烟,飘渺与青山蓝天之间。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贴切的
8、比方,表现了自己奇怪的想象,从而使整个形象显得更加宏伟壮美,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大。不是实指,而是形容其长、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挂、飞、直下、疑、落。) 师:“生”(上有)。“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遥看时的形象,点名“远看”题意。“飞”把瀑布喷涌而下的景象描绘地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高峻,又显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势不行挡之状如这些眼前。“疑”是大胆、奇怪的想象。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气概磅礴,风光壮丽。)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宏伟壮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表达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诵读背诵
9、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诵读:一、二缓、舒;三、四快、高。 三、作业布置 读下面两首古诗,不熟悉的字查查字典。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背望庐山瀑布,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白日 所见 远望照 生 黄河 遥看看 挂 欲穷 近观飞 下 所思 联想疑 落 更上 古诗草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
10、古诗主要内容。 2、培育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量,朗读力量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 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 今日,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 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在建德江边看到的风光。毕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教师吟诵这
11、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 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 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消失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 3、 自己读读吗?来,翻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 4、 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 5、 谁有士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 三、明诗意,悟诗情 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怀疑,现在小组里争论争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沟通) 3、反应 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竞赛)相机指导背诵 四、总结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
12、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 五、布置练习 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 2、 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古诗草教案篇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心怀壮志,满腹经纶却无从施展,面对人生的失意,陈子昂惟有“怆然而涕下”。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有欢快,自然也就会有哀痛;有相聚,自然也就会有离别;有圆满,自然也就会有残缺。全部的如意与不如意,都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惟有坦然面对。 面对困难,我们应当像松柏一样坚贞。 (合)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13、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a) 面对离别,我们应当像王勃一样乐观。 (b c)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面对苦难,我们应当像刘禹锡一样通情: (d)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停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面对挫折,我们应当像李白一样豁达: (abcde)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面对邪恶,我们应当像文天祥一样坚韧不屈: (b)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abcd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面对他人和社会的冷落,我们应当像龚自珍一样,始终保持炽热的爱心 (e)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固然,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也可像王维和陶渊明一样淡泊,所谓“进一步柳暗花明,停一步风光宜人,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应当有许多选择,关键的是看自己的内心 (b朗读,c协作表演
15、,似陶向友人描述其悠闲得意的生活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c)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a) 坦然面对人生,乐观、坚韧、尊贵地活着: (合) (男)亭亭山上松,(女)瑟瑟谷中风。 (男)风声一何盛,(女)松枝一何劲! (男)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女)岂不罹凝寒,(合)松柏有本性。 附“朗读技巧”: 一、朗读内容内涵的深入理解,是胜利朗读就根底。 二、通过声音和表情向听众和观众传达文中传达的思想内涵。
16、1、声音 (1)发音的精确:声母短、快,韵母长、慢。 (2)声音的凹凸起伏:重点词高,非重点词低。 (3)声音的轻重:重点词重,非重点词轻。 (4)声音的节奏:重点词声音要延长,速度要偏慢。 (5)发声要用气,口腔、喉咙、胸腔、腹腔要尽量翻开,是气流顺畅。 2、表情要自然,与文字传达的思想情感和声音融为一体。 古诗草教案篇4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知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预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
17、话引入 、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爱春天,他们写了许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日这节课俺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看一看书,谁能读精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相互认读。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 开火车读。 指名读。 、沟通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换笔画,换局部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
18、多 放散 、读词语稳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处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漫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自由读。 、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观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很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唐代诗人:孟浩然) 、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依据同学质疑可适当引导: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闻:就是听的意思。 啼:就是叫的意思。 、请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教师范读古诗,听听教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到处
19、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同学自读,体会感悟。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同学: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同学:到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漂亮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自由练习背诵。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读,教师为同学配上音乐。 集体背诵。 五、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20、古:古往今来。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学习积存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具预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背诵春晓。 、今日这节课俺们连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谁告知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 (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古人管风筝叫什么? (纸鸢) 、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自身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 (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
21、后面稍作停顿 ) 同桌相互听读,鼓舞同学边读边扮演。 上台背诵,展现。 三、指导写字 、教师引导同学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 读一读: 古 声 多 处 知 忙 、同学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教师详细指导: 多:上下两局部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构造,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其余的字同学自身写,教师巡察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留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忄”笔顺。 四、课后延长 、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做个风筝放一放。 、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
22、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沟通。 推举: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 韩愈晚春 古诗草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预备: 挂图、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看、叙述。 1、刚刚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情呀?请幼儿争论。 2、 现在教师要请大家再看一幅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对!
23、春天到了,小鸟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春天里有一天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都要干什么呀?(幼儿自由答复 ) 2、教师总结:清明节时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有一位叫杜牧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写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这个老人就是行人,这个小孩是牧童,这幅图描绘的就是行人在清明节向牧童问路的情节,这首古诗说的也就是这个情节。 (三)教师朗读并帮忙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请幼儿观赏。 2、教师再次朗读,请幼儿边听边对比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答复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读第三遍,请幼儿渐渐地跟读。 4、教师请几
24、个小朋友出来表演,可以边念边对比图片,教师在一边进展指导提示,可以轮番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次朗读诗歌1-2遍。 (四)完毕局部。 请幼儿把这首古诗朗读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同伴们相互沟通。 古诗草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拟中,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育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拟中
25、,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 1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刚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根据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
26、诗,读上两三遍,留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留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解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假如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沟通重点字词) 究竟:究竟。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
27、特殊。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也许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沟通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舞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究竟是西湖的六月季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的确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殊的鲜红。 4.找朋友 诗句诗句意思连线。 5.填写诗的内容 晓出_送_, _。 究竟_, 风光_。 _无穷碧, _别样红。 6.指名填空。 7理解了诗的大意,信任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留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观赏荷叶荷花的图片,播放音乐 2沟通看完图片后
28、的感受。 3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明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风光)是啊,这和我们一开头的猜想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始终绿到天涯,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特殊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
29、,友情始终连到天涯,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风光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寄情于景(板书) 2请同学们再悄悄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尝)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教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教师说? 六、背诵古诗 1.背诵古诗。 2.同学们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 ,读一读。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穷碧 寄情于景 别样红 古诗草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
30、。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沟通。 3。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争论沟通。 课前预备 多媒体课件。 一、 了解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闻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像,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
31、籍王建体”。今日,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王建的诗句十五夜望月。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记得把和朝代加上。(板书:十五夜望月 王建) 二、读出“望”之画面美(板书:画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清澈透亮、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亮透亮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板书:白) 2“栖” 正常的语序应当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 主要
32、应当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由于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头的惊惶吵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终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头被光明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吵闹,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终最终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光明,又衬托了月夜的安静。(板书:栖) 3“湿”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潮湿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说明露水轻快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充满的桂花的芳香味道
33、。“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奇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当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肯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非常丰富奇妙的联想。(板书:湿) 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三、读出“望”之情感美(板书:情感美) 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潮湿,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 “秋思”,秋天的情思。说得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
34、断肠人在天际。”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 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忙消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愿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板书:秋思) 四、读出“望”之表达美。(板书:表达美) 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光明,全部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
35、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究竟会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莫非还有我的愁思深吗? 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肤浅。 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板书:间接抒情) 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 2“落” 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奇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落”:理解词语先思索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尝词语在诗句中的详细意思,并与寻常的用法作比拟看好在哪里。 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
36、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奇别致。(板书:拟人) 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 1. 按教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 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清澈透亮;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表现中秋夜晚之安静;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含蓄表达自己愁思之深。 2. 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漂亮的。看到月亮,有很多奇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照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全部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
37、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劝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愿叫“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3.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留意写出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六、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王建 画面美:白 栖 湿 情感美:秋思 表达美:间接抒情 拟人 情结美: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