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和虚词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汇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实词和虚词汇总(完整版)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复习时要特 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 要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现象。1 .通假字准确识别通假字,关系到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古代汉字的通假,一 般情况下比较固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 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反通返,知通”智。(2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 叫做假借。如蚤通早,直通值。(3 )古代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 不同的字形来区别
2、,选出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 或另几个概念,叫做古今字。如:莫一暮,益一溢。2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 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复习时,结合教材句子来理解实词 的意义,也可通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来总结每个词的常见义项,再 培养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字义的能力。3 .古今异义词1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 .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3 .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缺例文)【无
3、乃】表猜测,译为“恐怕”。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乃尔】译为“这样”。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5 .【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 .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 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2 .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 括复数)。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3 .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 “我(自己)”或 者“你的” “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 壁之战)4 .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4、。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5 .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 “这个” “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6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1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2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 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用作连词。1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何其】译为“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6 .【且】(-)用作连词。1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2 .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3 .让步关系,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4 .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
6、一面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作副词。1 .将,将要。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2 .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 说“。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且如】就像。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7 .【若】(一)动词,像,好像。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二)用作代词。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2 .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7、)(三)用作连词。1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2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3 .至,至于。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 “像那”的意思。若夫霆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赤壁之战)【若何】怎么样。以闲敝邑,若何?(蜡之战)【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车后若干递送夫。8 .【所】(-)名词,处所,地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二)助词1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
8、示所的人、所 的事物、所的情况等。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2 .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 的作用。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 表示被动。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所以】1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 等。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2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谓】所说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所在】1 .到处。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
9、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 .所在之处,处所。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9 .【为】(一)动词。1 .有“做” “作为” “充当” “变成” “成为”等义,翻译比较 灵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过秦论)2 .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两小儿辩日)3 .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二)介词。1 .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2 .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3 .介绍涉及的对象。给
10、,替。于是秦王不悴,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4 .对,向。为之奈何?(鸿门宴)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5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 .【焉】(一)兼词。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2 .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 “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代词。1 .相当于“之”。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 .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三)语气词
11、。U句末语气词,了,啊,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3 .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4 .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地”。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11 .【也】(一)句末语气词,1 .表示判断语气。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 .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即不忍其毂解,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 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3 .用在句中或句末,
12、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 秦论)4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5 .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峰之战)(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 就是啊”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一一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 之事)【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12.【以】(-)介词1
13、.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3 .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 壁之战)4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5 .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今以实校之。(赤 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以一当十(成语)夜以继日(成语)(二)连词。1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 “又” “而且” “并且” 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
14、山记)2 .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 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3 .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 果。可译“而” “来” “用来” “以致”等。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4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5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1 .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2 .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
15、。(孔雀东南 飞)(四)动词1 .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2 .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 .通“己”,已经。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2 .通“已”,止。无以,则王乎?【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 “没有什么 办法用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16、。(鸿门宴)13.【因】(一)介词。1 .依照,根据。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2 .依靠,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3 .趁着,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4 .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5 .因为,由于。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二)副词。1 .于是,就;因而。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2 .原因,缘由,机缘。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三)动词1 .根据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 .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14 .【于】(一)介词。1 .在,从,至IJ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2 . “在方面” “从中”荆国
17、有余地而不足于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3 . 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 .向,对,对于。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5 .被。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 .与,跟,同。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7 .比。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于是】1 .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例:于是秦王不怪,为一击瓶。(廉颇蔺相如列传)【见于】表示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今是溪独
18、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15.【与】(-)介词。1.介词。和,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o给,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比,和比较。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二)连词。1 .连词。和,跟,同。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三)动词。2 .给予,授予。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饰。(勾践灭吴)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3 .结交,亲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4
19、.对付。庞暖易与耳。5 .参加,参与。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6 .赞许,同意。吾与点也。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个”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 “与 其哪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16.【贝!1】(-)连词。1 .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 如: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2 .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 “如果” “要是就” “刃K么”
20、“就” “便” o3 .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 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 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4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 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5 .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 “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 “不 是就是”。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二)副词。1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 .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
21、译为“已经” “原来” “原来已经”。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肴之战(三)名词。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论语六则。2。准则,法则。以身作则。(四)动词。效法。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居则曰:“不吾知也!”【则是】只当是。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则则】赞叹的声音。17.【者】(一)助词。1 .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 事情)”。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2 .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 “样东西” ”件 事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
22、(岳阳楼记)3 .用作“若” “似” “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4 .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5 .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6 .用在“今” “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7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 之战)(二)语气词。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8.1之】(一)代词。1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
23、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 或第二人称。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2 .指示代词,这,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二)助词。1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虎兜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2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3 .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4 .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人又谁
24、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 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三)动词,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高中语文:高考满分技巧高考语文试卷考察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为、焉、也、以、因、于、与、贝人者、之。一共18个。【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女一号王
25、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 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一一所以一一则一一而且-可是,这又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1 .于词语在演变过程中,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有 的词扩大,有的词缩小,有的词义转移,还有的一词多义,有些义项与 今天相同,有些已消失或转移。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微殊的词,它们常常是命题的重点。 高考对古今异义的考查,特别注重双音节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这类词 的词义演变情况如下:(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为河流的通称诗,本指诗经,而现在 指所有的诗歌。(2 )词义缩小。如
26、: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臭,古代表示气味,香气、臭气均指,现代却只表示臭气味让,古 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而后一意义现在不用了。(3 )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 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明年,古代指第二 年,是已经过去的时日;现代指下一年,是尚未来临的时日。故事古 代指前朝旧例,现代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来讲述对象的事情。(4 )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 在用很字,如果不特别强调,表示的程度就不怎么高了怨,古义常 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5 )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
27、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 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问、谴责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的意思, 词义强化了。【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航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航鱼和对 鱼(在内 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 的话说了一簟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大热 天她帮我们讨价还 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 水。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 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
28、合,构成介宾短语,修 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 向到被比等。例如: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自、从: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进学解)(由 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给)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2 ,与【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奇思妙想
29、】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为了搞好两国关 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 当时的嫁妆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吃冰冻带鱼 前,要先解冻,这就寓意两国关系的解冻。莲藕同根,表示永结连 理的意思。据科学家借助探测仪测得,最古老的莲距今已有5000多 年了,估计那时人们结婚不送戒指,送莲子。【释义举例】与字动词、连词、介词、语气助词四种词性。1、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例如: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2
30、、用作连词同和跟,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和,跟,同)3、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例如: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4、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例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虎先出于神,龟玉毁于楂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 臾)(疑问语气)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3 .焉【速记口诀】句尾词尾常不译,反诘语气常译呢。代词什么之哪里?兼词相当 于是之、疑副怎么和哪里。谐音:锯尾吃尾常不易,反截鱼鳍长翼呢。带刺什么知那里
31、?见刺相当 于是之、姨夫怎么和哪里。【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今天我去姨夫家,姨夫说烧鱼给我吃。北冥有鱼,其 名为鲸,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么大的鱼,吃起来很费劲,吃个尾巴都要用 锯子锯,还很难锯下来。鲤的鱼鳍,也就将来鹏鸟的长翼,被称作鱼 翅。不吃鱼尾了,反过来截鱼鳍。什么?不知道那里居然带刺,刺 有多粗?茶馆看过吗?相当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家的茶碗那么粗。 我说:姨夫,怎么吃啊?这哪里是吃鱼翅,简直是啃大树。【释义举例】焉有助词、代词、兼词、副词四种用法。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尾,一般不 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32、。(师说)(句 中不译)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硅硅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词尾不译)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呢)2、用作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为他、它;疑问代词,译为 什么哪里等。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它,指蛇。)君何 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什么)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哪里)3、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其中从这里等。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在其中)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 记)(从这里)4、用作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哪里。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哪里)4.何
33、【速记口诀】代定宾谓,什么哪里原因;副形动前首,多么怎么为什么。谐音:待定病危,什么哪里原因;福星洞前兽,多么怎么为什么。【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同桌告诉你,有一位同学,是否病危,待定。听到这个消息、,你 慌忙问:什么,他病危?在哪里住院?什么原因?又一次,同桌告 诉你,山洞前有一头野兽是福星。你好奇地问:多么奇怪的事情, 怎么回事?他为什么是福星呢?”【释义举例】何字有代词和副词两种词性。1、疑问代词可以作定语、宾语、谓语,定语译为什么哪;宾 语译为什么哪里;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例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定语, 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宾语,
34、什么)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谓语, 为什么这样)2、副词可以放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或句首。用在形容词前,表 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 可译为可以译为怎么为什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形 容词前,多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句首,为 什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前,怎么)5 其【速记口诀】一三人称指示代,假设选择是连词;句首句中表语气,婉商期望 反诘度。谐音:一三人称指示袋,假设选择是连吃;局中举手标余棋,晚上棋王 反劫夺。【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有一次,我和小明
35、去看澳洲棋王袋鼠和考拉下围棋,袋鼠下得 太臭,眼看就要输给考拉了,我和他(第一第三人称)指示袋鼠:假 设选择的是连吃,就一定会满盘皆输,不如在局中举手示意暂停,先 把余下的棋表上记号。晚上棋王袋鼠来了个中盘大逆转,反过来打 劫(围棋术语),夺取了最后的胜利。【释义举例】其字有代词、连词、副词三种词性。1、用作代词,可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可用作第三人 称,指代人、事、物,译为他(的广她(的厂“它(的)他们(的) 它们(的);可以用作指示代词,译为惧中的那那个那些那 里。例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第 一人称,我)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第三人称,他)于乱
36、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其中 的)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要是;表选择,译为 还是。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这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假设,要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选 择,是还是)3、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等或省去。例 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测度,大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反诘,难道)以乱其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婉商,还 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期望)6 若【速记口诀】代词你们
37、和这样,连词如果与或者。谐音:呆痴你们喝这样,莲池如果鱼活着。【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一群醉汉喝高了,在公园的莲花池里吐了一池脏东西。公园的管 理员看见了,生气地说:呆痴啊,你们?喝这样干嘛?这莲池里的 金鱼是美国总统赠送的,明天如果活着,就算了;如果你们吐的东西 把金鱼醉死了,你们就等着进拘留所吧!【释义举例】若有代词和连词两种词性。1、用作代词,表对称,译为“你(的)你们(的);表近指, 译为“这这样。例如: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你的)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这 样)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
38、果假设等;表选择,译为或“ 或者。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假设,如 果)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选择,或 者)7 .因【速记口诀】趁经通因凭,于是便顺承。谐音:曾精通音频,于是便顺成。【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学校需要用电脑合成新校歌,我曾精通音频制作,于是便顺利地 成功地完成了任务。【释义举例】因字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1、用作介词,译为趁着经由通过因为凭借等。例如: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趁着)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经由,通过)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因为, 由于)如楚,又因厚币
39、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凭借)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译为于是便例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便)8 .为【速记口诀】动谓算是做成任,介因被动给对向;语气助词放句尾,疑问反诘 和感叹。谐音:董伟算是做成人,借鹰背董给对象;玉琪主持放菊味,疑问反诘 和感叹。【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老董的儿子董伟小时候很听话,现在算是作为成年人了,背着 老董,把家里喂养了多年的猫头鹰借给对象玉琪玩。玉琪这姑娘太顽 皮,竟然主张往猫头鹰放菊华牌味精。猫头鹰疑惑地看着他们,问: 不会害我吧?董伟和玉琪异口同声:不会的。猫头鹰反诘道:不(6 )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
40、,见识浅陋,并 没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 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 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7)同形异义词形相同,而古今意义不同的词叫同形异义词。如烈士,古代指 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今义是指为革命而牺牲的人。又如牺牲”,今义 指为正义而死,古义是作祭礼的牲畜猪牛羊之类。再如行李,古义指 外交使者(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义指出门时带的包裹。再如颜 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不少变),今义指色彩。4 .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白话双音词居多数。文言文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
41、情况:(1 )单音词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如,师一一老师,担 担子。(2)单音词前后加一个同音或近义词。如,亡一一逃亡,诱一一 诱惑。(3 )换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词,如,悟一一明白,寐一一睡觉。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的一个双音词。如:中间, 文言文中是两个词,是其中夹杂的意思;妻子,文言文中指妻子和儿 女,不同现在的妻子。5 .偏义复词会?董伟你小子害我还少吗?董伟说:就相信我这一次,我对我爸 发誓,我决不会害你。猫头鹰半信 半疑地吃了菊花味精,感叹道: 世风日下啊!臭小子,看老董回来怎么收拾你!【释义举例】为字有动词、介词、语气助词三种词性。1 、用作动词,通谓;或译为
42、算是”是做成为担任等。例 如: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 日)(通“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算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是)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做)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成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担任)2、用作介词,译为因为被给对向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因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被)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给)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对)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3、用作语气助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疑问)何辞为?(鸿门宴)(反诘)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感叹)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