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一、二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一、二总结.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第 一 章 走 近 细 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T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 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 R N 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结构简单,一般由 核 酸(DNA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2、根
2、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 N 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
3、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 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 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
4、胞命名。2 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酷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3、19 lit纪 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 学 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5、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大量元素:C、0、H、N、S、P、Ca、Mg、K 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基本兀素:C;主要元素;C、0、H、N、S、P:细胞含量最多4 种元素:C、0、H、N;水无机物无机盐组成细胞蛋白质的化合物脂质有机物 糖类核酸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相关概念: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脱水
6、缩合: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一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竣基(一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一NHCO)。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二、氨基酸分子通式:NH2IR C H COOH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NH2)和一个段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一NH2和-C O O H 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 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四、
7、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催化作用:如酶;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六、有关计算:肽 键 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一 肽链数至少含有的炭基(-COOH)或氨基数(一NH2)=肽链数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二、核 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甘
8、酸,是由分子磷酸、-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甘酸叫做脱氧核甘酸,组成RNA的核甘酸叫做核糖核甘酸。四、DNA所含碱基有:腺 噪 吟(A)、鸟 噂 聆(G)和胞喀喘(C)、胸腺喀咤(T)RNA所含碱基有:腺 喋 吟(A)、鸟 喋 吟(G)和胞 啥 喔(C)、尿 喀 咤(U)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相关概念: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9、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二、糖类的比较: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分布主要功能单 糖 CH0 核糖动植物组成核酸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重要能源物质二 糖 蔗 糖 植 物/麦芽糖乳糖动物多糖淀粉植物植物贮能物质纤 维 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糖 原(肝糖原、肌糖原)动物动物贮能物质三、脂质的比较:分类元素常见 种 类 功 能脂 质 脂 肪 C、H、0/1、主要储能物质2、保温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 脂 C、H、0(N、P)/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固醇胆固醇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性激素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维生素D 有利于C
10、a、P 吸收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有关水的知识要点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联系水 自 由 水 约95%1、良好溶剂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结 合 水 约4.5%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二、无 机 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一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 2%-10%)二、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1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相关概念:细 胞 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崎,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2、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 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 N 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 车间”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
13、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8、溶醐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 糖 体(合成肽链)-内 质 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一高 尔 基 体(进一步修饰加工)一囊泡一细胞膜一细胞外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
14、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第 三节细胞核-系 统的控制中心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二、细胞核的结构: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第 四 章 细 胞 的 物 质 输 入 和 输 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渗透作用:水 分 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三、发生渗透作用
15、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有浓度差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一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一细胞吸水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细胞膜结构:磷脂 蛋白质 糖类磷 脂 双 分 子 层“镶嵌蛋白”糖 被(与细胞识别有关)(膜基本支架)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生物膜)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相关概念: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16、: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自由扩散高浓度-低 浓 度 不 需 要 不 消 耗02、C02、H20、乙醉、甘油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低浓度-高 浓 度 需 要 消 耗 氨 基 酸、各种离子等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相关概念: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
17、应。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活 化 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二、酶的发现:、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胭酶是一种蛋白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三、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四、酶的特性:、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
18、剂高许多。、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F,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 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背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 P P,其中:A代表腺甘,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一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二、ATP与 ADP的转化:酶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相关概念:1、呼吸作用
19、(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卜,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 0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4、发酵:微 生 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02 6CO2+6H2O+能量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
20、6H12O6 2c2H50H(酒精)+2CO2+少量能量或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场所发生反应产物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C0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生成H20、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细胞质基质条 件 氧 气、多种酶无氧气参与、多种酶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 0 2和H20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1 1 6 1 k
21、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 T P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 T P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4、C 0 2:环境C 0 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七、呼吸作用
22、在生产上的应用: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第四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一、相关概念: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素a (蓝绿色)叶 绿 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b (黄绿色)色素胡 萝 卜 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 黄 素(黄色)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648年海尔蒙脱
23、(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 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 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 起来。、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喑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
24、遮光。过 段 时 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 供 H218O和 C O 2,释放的是1802;第二组提供H2 O 和 C18O,释放的是0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四、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
25、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六、光合作用的应用: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七
26、、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 条 件 光、色素、酶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变化水的分解:H2O-H+O2T ATP 的生成:ADP+Pi ATP能量变化光能-A T P 中的活跃化学能暗反应阶段 条 件 酶、ATP,H场所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C 02的固定:C02+C5 2c3C3 的还原:C3+HT(CH20)能量变化ATP中的活跃化学能一(C H 2 0)中的稳定化学能总反应式C02+H2002+(CH20)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必修2减数分裂的概念(B)1、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
27、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变 化 规 律(B)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1、精原细胞一初级精母细胞f次级精母细胞一精细胞一精子2、卵原细胞f初级卵母细胞f次级卵母细胞f卵细胞(染色单体在第一次分裂间期己出现;请注意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前期或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
28、色体2n2n2nnnn2nn染色单体4n4n4n2n2n2n00DNA数目4n4n4n2n2n2n2nN名称初级精母细初级卵母维胞胞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精细胞精 子卵细胞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4、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形成部位精巢卵巢同过 程精细胞变形不需变形点性细胞数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相同点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
29、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道丝点连接。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二无,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 会 是 指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 做 四分体。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生的染
30、色体。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5、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 联 系(B):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6、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
31、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 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 细 胞(母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1)分裂后形成的是体细胞。(2)染色体复制L次,细胞分裂L次,产生2个子细胞。(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4)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无自由组合行为。(1)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细胞。(2)染色体复制L次,细胞
32、分裂2次,产生生个子细胞。(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4)同源染色体有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直自由组合行为。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B)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遗传物质。菌落菌体毒性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荚膜有R型细菌表面粗糙无荚膜无过程:旦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杀死后的工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 E。无毒性的国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型细菌癌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 S型活细函中提取幽、蛋白质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 N 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结果分析:f过
33、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地。结论:啦_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 菌转化成S菌。且 DN A 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0、N、S)+DN A (C、H、0、N、P)过程:吸附一注 入(注入噬菌体的DN A)合 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 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一释放 结论:DN A 是遗传物质。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 2 P 标记DN A有 3 2 P 标记DN AD NA有却标记DN A 分子是遗传物质
34、3 5 s 标记蛋白质无 S 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无3 5 s 标记3、R N A 在病毒繁殖和遗传上的作用早 在 1 9 5 7 年,格勒(G i r e r)和施拉姆(S c h r a m m)用石炭酸处理烟草花叶病毒,把蛋白质去掉,只留下R N A,再 将 R N A 接种到正常烟草上,结果发生了花叶病;如果用蛋白质部分侵染正常烟草,则不发生花叶病。由此证明,R N A 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注: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 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 A 或 R N A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她,巡 是 主 要 的 遗 传 物 质。三、DN A 分子结构1、DN A 分子的
35、主要特点(B)DN A 的空间结构:是一个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点:一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二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在 DN A 复制和转录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双链DN A 中腺噂吟(A)的 量 总 是 等 于 胸 腺 啥 嘘 的 量.鸟 喋 吟(G)的量总是等于胞喳咤(C)的量。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C、H、0、N、P,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甘酸,核甘酸由一分子五碳糖,-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若五碳糖是核糖时则合成的核甘酸为核糖核甘酸,若五碳糖是脱氧核酸时,则合成的核甘
36、酸为脱氧核糖核甘酸。)2、D N 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 异 性(B)D N A 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 N A 分子的四种脱氧核甘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 N 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3、D N A、基因和遗传信息(B)基 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 N A 片段。D N A 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 在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组 成 D N 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 有 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种基因与D N A 分子、染色体、核甘酸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37、D N 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N 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甘酸。四、D N A 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B)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次分裂间期条件:模 板(D N A 的双链)、能 量(A T 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 料(游离的脱氧核甘酸)、过程:(1)解旋:D N A 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度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甘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 N A:每
38、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幄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之个与亲代D N A 完全相同的子代D N A。特点:(1)D N 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2)由于新合成的D N 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 N A 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即: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 N A 复制出两条D N A。特点:半保留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 N A 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和意义(B)D N A 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准确复制的原因:(1)D N 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2)通过
39、破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五、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定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转录:在细胞核内,以 D N A 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 N A 的 过 程。场所:细胞核 条件:模板(解旋的1 条单链)、原料(4 种游离的核糖核甘酸)、酶(解 旋 酶)和 能 量(A T P)碱基配对原则:A-U、C-G产物:m R N A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 N 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条件:模 板(m R N A)、原 料(20种氨基酸)、醐和能量(A T P)产物:一条多肽链中心法则及其发展:R N A 有三
40、种:信使 R N A (m R N A)转运 R N A (t R N A)核糖体 R N A (r RN A)RN A 与 D N A 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核糖,碱基组成中有尿的不(U)而没有T(胸腺嗓咤):从结构上看,RN A 一般是单链。m RN 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 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 个密码子。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核糖体,搬运工是转运成A (t RN A)。每种t RN A 只能转运并识别 L种氨基酸,其-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 个碱基,称为反密码了。六、遗传琬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B)正确的的选材(豌豆)先选-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
41、研究统计学应用科学的实验程序2、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A)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 D d、d d)3、遗传的分离定律(C)基因分离规律实质
4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遗传的分离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高 茎 X 矮茎I高茎I自交高茎 矮茎3 :1对分离现象解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1、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
43、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T配 子Y yF l R t减 可 分 裂尸1配 子 -&r vR RT VR r口Y yR RY YR rY y*t r酶超 ,龟Y、R i龟,规律:F 2:黄 圆:黄 皱:绿 圆:绿皱=9:3:3:1四种表现型:黄 圆:黄 皱:绿 圆:绿皱九 种 基 因 型:1 Y Y RR 2 Y Y Rr 2 Y y RR 4 Y y Rr (黄 圆)I Y Y r r 2 Y y r r (黄皱)I y y RR 2 y y Rr (绿圆)ly y r r (绿皱)在每一种表现型中均有一个纯合体,共有4个纯合体,占 F 2 中
44、 4/1 6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 F 1 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补充:遗传学的解题方法乘法定理,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七、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控制(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的白化病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性状。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DNA的我体。基
45、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注意:染色体不是遗传物质。八、伴性遗传及其特点(B)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lix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 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色盲的遗传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一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一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九、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A):1、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发 病 特 点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交叉遗传2、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 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 X X,
46、在标出基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 与 X、Y 无关5、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6、染色体异常病:2 1 三 体(患者多了一条2 1 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 染色体)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第一步:先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
47、为显性)第二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 染色体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 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O-T-O只 要 有 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有病为常隐)只要有 !)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无病为常显)出现0 r 或二肯定非伴x隐 性;出现广或 肯定非伴X 显性。十、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A)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
48、新组合。1、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实例:猫由于基因重组产生毛色变异、一母生9 子,个个皆不同、除了两个双胞胎,没有两个同胞兄弟姊妹在遗传上完全相同。3、基因重组的意义(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 征(B)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原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
49、的DNA。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 环 境。基因突变的意义:(A)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A)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诱导青霉素菌株,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十二、染色体
50、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见,基因突变是看不见的。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可分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注:染色体组:细胞中的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