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考点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考点分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一神经调节考点分析 考试内容与要求1.神经系统的作用(a)。2.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3.动作电位的概念(a)。4.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b)。5.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6.大脑皮层的功能(a)。考点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r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要点1.神经系统的功能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机体多方面的活动,对内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机体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及种类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感觉神经元功能(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2、联络神经元)种类神经元的结构及种类胞 体 当模 式 图 1轴突一 郎飞氏结一瞄鞘一 神经末梢,树 突 3”/突触前幺 末 梢 神经元的特点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 胞,即 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树突一胞体一轴突。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种类:最简单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同侧屈反射为多元反射弧(涉及三个及以上神经元)。反射特点: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所以反射条件为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基础诊断 正误辨析
3、(1)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X)(2)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X)(3)人体的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V)(4)反射活动的结果都有利于人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V)(5)膝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只涉及两个神经元(V)(6)刺激传出神经元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X)(7)瞬目反射、瞳孔反射、膝反射、跨步反射都属于简单反射(X)(8)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X)重点剖析 点击重点攻克难点-N-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4、图示中与“Y”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与“一”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元,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热点拓展 源于教材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推断:(1)依据同神经节可推断e为传入神经元,则上为感受器,c为反射中枢,上为传出神经元,a为效应器。(2)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 d褰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3)图中有上个神经元。(4)直接刺激
5、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丕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5)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只由一个神经元构成?提 示 不能;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反射只由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6)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提 示 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和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7)如果将e 处传入神经元剪断(或阻断),分别刺激f 处和b处,能否引起a 发生相应的活动?若发生活动请判断是反射吗?为什么?提示 刺 激 f 处不能引起a发生相
6、应的活动,而刺激b处能引起a发生相应的活动。刺激b处引起的a发生的相应活动不是反射,因为该活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8)某运动员腰部受伤,不可能损伤右侧下肢运动的效应器;若右侧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或脊髓内的反射中枢受损。命题探究预测考向总结方法-N-命题点一反射与反射弧1.(2 0 1 9 浙江绍兴联考)下列关于神经元和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传出神经元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B.膝反射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含 2 个神经元、1 个突触C.膝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股四头肌的肌梭中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释放化学递质,因此下一个神经元不发生兴奋答 案 C2.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
7、成示意图(虚线内为反射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反射中枢A.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B.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C.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D.图中表示当受到刺激而损伤时,a、b、c、d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人体能产生感觉答 案 B解析 图示反射弧的结构中,分别为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分别为感受器和效应器,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受到刺激而损伤时,兴奋仍能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体产生感觉,A、D项正确;由图可知,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C项正确;图中a、d都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轴突相连,可以接收到从神经元传出的信号;因为信号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轴
8、突或胞体,而 c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胞体相连,不能接收到从该神经元传出的信号,B项错误。命题点二实验法验证反射弧的功能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 验 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另取一脊蛙,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B.在实验1 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实验3证明了搔扒反射
9、的反射中枢在脊髓答 案 C解 析 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 项正确;在 实 险 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B项正确;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祓破坏,C项错误;实 验 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D项正确。4.(2 0 1 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是膝反射中局部示意图,先剪断B处,分别刺激A处和 C处;再剪断E处,分别刺激D处和F处。预期的效应器表现正确的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剪断B处,刺激A处,效应器发生反射B.剪断B处,刺激C处,效应器发生反应C.剪断E处,刺激D处,效应器发生
10、反应D.剪断E处,刺激F处,效应器发生反射答 案 B解析 由图可知,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E点位于传出神经元上,因此剪断B处,刺激A处,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射,A错误;剪断B处,刺激C处,兴奋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发生反应,B正确;剪断E处,刺 激D处,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应,C错误:剪断E处,刺激F处,虽然兴奋能传到效应器,使其发生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射,D错误。考点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r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要点i.动作电位的传播与电流计指针偏转(1)图示(以坐骨神经为例)静息时,电表上没有电位差(图1),说明坐骨神经表
11、面各处电位相笠。当在坐骨神经一端(a)给予刺激时(图2),靠近刺激端电极处(b)先变为负电位(图3),接着恢复(图4).传至另一电极处(c)又变为负电位(图5),接着又恢复(图6)。可见刺激坐骨神经时,产生一个负电波,它沿着神经传导,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2)若该过程,电流右进左出为正,绘制的电位双向变化图示应为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曳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座经冲动。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膜电位/mV一反化一激阙电位Nas-Mi复极
12、化过程溜翳)阈 下 刺 激 反 应i超极化状态)时间/msa点之前一静息电位:此 时 K+通道打开,外流(属于易化扩散),N a,通道关闭,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电位差为负值;呈内负外正。a c 段一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后,K+通道关闭,N a 卡 通道开放,置迅速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呈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a 点到 c点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c 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c e 段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N a 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卡 大量外流,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3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1)A B 段:极
13、化状态(静息电位)。神经冲动已经通过该段神经纤维,N a 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2)B C 段:超极化状态。曲 通 道 关 闭,应 通道开放。(3)C D 段:复极化。静息电位恢复过程。N a 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4)D E 段:去极化。神经冲动刚传至该区段,动作电位形成过程。N a,通道开放,K+通道关闭。(5)E F 段:极化状态(静息电位)。神经冲动还未传至该区段神经纤维,N a 卡 通道关闭,K 通道开放。4 .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的特点(I)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2)
14、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很多根神经纤维,一根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时不影响其他神经纤维,也就是说,各神经纤维之间具有绝缘性。(3)非递减性传导:与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不同,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其大小和速率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4)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包传导。5 .突触的信号传递 辨析图示填出 名称。突触啰膜/缈。一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2突触间隙:亨3化学递质:(2)兴奋传递过程轴突一轴 突 末 梢 督 突 触 小 泡 黑 微-蠹 突 触 后 膜(受 体)-V-八-V-V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的类型: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神经末梢和肌肉间
15、也可构成突触。(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特点:单向传递。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放突触后膜。r基础诊 断 正误辨析(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X)(2)去极化过程中Na卡 大量流入神经细胞内,此过程需耗能(X)(3)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X)(4)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V)(5)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J)(6)复极化时,神经细胞膜电位是内负外正(X)(7)高等动物体内只有神经元才是可兴奋细胞(X)(8)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
16、生小电位(V)r重点剖析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点 击 重 点 攻 克 难 点-测量图解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2.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项目静息电位绝对值动作电位峰值Na卡 浓度增加不变变大Na卡 浓度降低不变变小K+浓度增加变小不变K+浓度降低变大不变分析表格可知: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内K+向细胞外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细胞外Na+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静息电位。细胞外液中K*浓度上升,导致细胞内K,向外扩散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3)动作电位的峰值是Na+的
17、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外Na+向细胞内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的峰值。(4)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上升,导致其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3.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I I-1刺激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 点(bc=cd),b 点和d 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在神经元之间(ab=bd)刺激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 点,兴奋
18、不能传至a 点,a 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4.正确判断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对突触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1)正常情况下,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异常,可能的原因有: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化学递质的合成或释放,阻断兴奋传递。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化学递质失活,阻断兴奋传递。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占据,使化学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阻断兴奋传递。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化学递质相应的酶活性丧失,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热
19、点 拓 展 一源于教材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 电 位变化如图2所 示;图3中A、B代表两个局部放大的神经元。据图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填“变 大”“变小”或“不 变”)。(2)图1中 共 有 个 完 整 突 触,若 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延长(填“延 长”“缩 短”或“不 变”)。(3)在 图3中,当 神 经 元 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 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A二B(
20、用字母、箭头表示)。传递过程:突触前膜一突触回隙一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形式:电信号一化学信号f 电信号。传递结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命题探究预测考向总结方法-N-命 题 点 一 神 经 冲 动 的 产 生、传导及曲线分析1.如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十.+上 _ J+轴 突()二 二 电 茸 二 二+上+*图2肌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兴奋可在反射弧上双向传递B.若 在 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由内负外正一内正外负一 内负外正的变化C.在 图2中CD段,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去极化过程D.图2中D点
21、时 细 胞膜内侧的Na+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答 案D解 析 从图示可知,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A项 错 误;由 于c连接的是屈肌肌群,若 在 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会抑制c 神经元兴奋,B 项错误;在图2 中CD段,K+外流,神经纤维膜处于复极化过程,C 项错误;D 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虽然增大,但仍比外侧低,D 项正确。2.(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次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甲图所示。现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 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细胞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
22、和因某次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现如乙、A.乙图,E 液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K+浓度不变,Na卡 浓度更高B.丙图,神经细胞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丁图,E 液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K+浓度更高,Na*浓度不变D.丁图,适当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之增加答 案 A解析 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比甲图的高,说明E 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Na卡 增多,即 E 液中Na卡 浓度更高,A 正确;丙图中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B 错误;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比甲图中的低,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K+增多,即 E 液中K+浓度更低,C 错误;丁
23、图中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甲图中的相等,说明E 液中Na卡 浓度不变,适当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变,D 错误。3.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z.Na*T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 案 A解 析 神经冲动传导时,丁区域发生K+外流或Na卡 内流,两者不会同时发生。命题点二突触的结构和功能4.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图中A-C 表示乙酰胆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末梢不可能含有A-C
24、 受体B.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会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C.当 A-C 与受体结合后即可产生负电波D.膝反射涉及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答 案 B解析 轴突末梢也可能含有A-C 受体,A 错误;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则 Na卡 进入细胞内的速率会降低,从而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B 正确;当AC 与受体结合后,Na+通道打开,Na卡 内流,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可产生一个动作电位,并不是立即产生负电波,C 错误;膝反射的完成需要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D 错误。5.(2019湖北武汉质量测评)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
25、肉接点的结构(与突触的结构类似)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h(乙酰胆碱)属于化学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B.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变化C.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Na+、C同时内流D.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答 案 D解析 Ach属于化学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贮存,A 项错误;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将化学递质释放到突触问隙,B 项错误;Ach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Na卡 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C 项错误;效应器
26、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故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D 项正确。命题点三兴奋传导与传递过程的综合应用6.人用手提着不同质量的重物时,上肢肌肉的长度不变,而肌肉的张力不同。科研人员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电刺激坐骨神经对肌肉张力的影响。已知腓肠肌每个肌细胞至少受1 个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运动神经元兴奋时其支配的肌细胞一定能兴奋且都达到最大张力。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刺激强度(V)0.170.190.210.230.250.270.29张力(g)0.000.402.119.2511.5412.0012.00A.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发生动作
27、电位的神经纤维数目增加B.引起每根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的最低刺激强度是相同的C.给予0.27 V 的刺激强度时,腓肠肌所有肌细胞均已发生动作电位D.若将该标本放于较高Na,浓度溶液中并给予0.29 V 的刺激,则肌肉张力大于12.00 g答 案 C7.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化学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 ch,处给予恒定刺激,、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表所示。下 列 各 项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ch 浓度(m m olL)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处
28、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A.图中、与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 c 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表中数据说明A c 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答 案B解 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而是线粒体,A项错误;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脸结果受到突触小泡中化学递质的干扰,B项正确;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 c 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促进
29、作用,C、D项错误。命题点四兴奋传导(递)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8 .如图甲、乙为电表。a、b、c、d是测量电极,e、f是刺激电极,各电极均置于神经细胞膜外表面。e、f之间的神经纤维被结扎。e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增大,f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减小。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f点高于阈值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b Ie 0f l .d羸,阻 断 神 经 冲 动 传 导)A.甲电表a、b处均能测得一个负电位B.甲电表指针可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D.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 a卡 外流需要N a.通道协助答 案C解析 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
30、,甲电表a、b处不能测得负电位,甲电表指针也不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B错误;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可能处于复极化过程,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 a卡 内流需要N a卡 通道协助,D错误。9 .将一灵敏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外侧(如图1),在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若在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答 案 B解析 已知灵敏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的外侧,静息时电位为0,当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图2所示;而当在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时,指针也发生两次方向
31、相反的偏转,但是每一次偏转的方向正好与刺激时相反,故选Bo考点三大脑皮层的功能r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要点i .大脑皮层的功能(连线)损伤区 功能变化白洛嘉区、一a.听不懂,但能说韦尼克区,b.不能说,但能听懂 左 脑 中 央 前 回 左 侧 肢 体 没 有 感 觉右脑中央前回d.右侧肢体运动障碍2 .大脑皮层运动区和体觉区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中央前回旁边的中央后回是躯便感觉区,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刺激体觉区底部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主要的视区在大脑皮层枕叶的后部。主要的听区在颍叶的上部。3 .记忆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白洛嘉区与韦尼克区言语区联想记忆患病特征运动性言语区(
32、S区)f白洛嘉区S p o r t-*S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会讲话f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听觉性言语区(H区)f韦尼克区H e a r *H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基础诊断 正误辨析(1)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的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V )(2)白洛嘉区就是指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X )韦尼克区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X )(4)白洛嘉区受损,病人可以理解语言,能说完整的句子(X )(5)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V )(6)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V )命题探
33、究预测考向总结方法命题点一人脑的高级功能1.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科学的是()中央前回白洛嘉区韦尼克区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白洛嘉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韦尼克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答 案 B解析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 项错误;白洛嘉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C 项错误;韦尼克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 项错误。2.下列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除头面部代表区外,其他代表区在体觉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呈“倒置”的关系B.在运动区
34、中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相关部位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C.刺激一侧中央后回的顶部可以引起对侧下肢的运动D.韦尼克区受伤的病人患有理解性失语症答 案 C命题点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逼尿肌 尿道括约肌A.当神经冲动到达a 点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B.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 f 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C.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
35、损部位一定是图中的cD.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调控过程为负反馈调节答 案 B解析 a 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传到a 点后,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引起Na卡 内流,A 项错误;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 c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一尿液排出,B 项正确;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说明其传入神经元正常,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a 或 c 或 a、c 同时受损,C 项错误;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
36、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调控过程为正反馈调节,D 项错误。4.如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C.兴奋只能由传递至而不能由传递至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答 案 A解析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A 项错误;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完成,B 项正确;通过突触结构判断,
37、兴奋在和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传递至,C 项正确;感觉是兴奋经过途径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的,D 项正确。矫 正 易 错 强 记 长 句I易 错 警 示 突破选择题关于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的7 个误区1.误以为化学递质的转运方式为胞吐。化学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转运方式是扩散。2.误以为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树突膜或轴突膜。突触后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3.误以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双向的。在自然状态或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4.误以为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神经元细胞。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胶质细胞。5.误以为去极化过程中Na
38、*大量流入神经细胞内,此过程需耗能。Na卡 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易化扩散,不耗能。6.误以为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化学递质有抑制性和兴奋性两种。7.误以为突触后膜上产生的小电位也能传导。突触后膜上产生的小电位是不能传导的,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引起一个动作电位。|长 句 应 答 突破简答题1.如图从左至右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有:(l)Na+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产生有关。(2)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K+外流有关。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39、一化学信号-电信号。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化学递质)完成的,化学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化学递质只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重温高考演练模拟1.(2019浙江4 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答 案 B解 析 反射是指在
40、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人体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A 项正确;伸肌属于膝反射的效应器,肌梭是感受器,B 项错误;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C 项正确: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 项正确。2.(2020.浙江1 月选考)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答 案 C3.(2018浙江4 月选考)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
41、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答 案 A解 析 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潘菲尔德(Wild Penfield)等对人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支配对侧躯体运动或感觉(对侧交叉支配);皮层代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运动或感觉精细复杂呈正相关,与躯体大小不成正比;皮层运动区或感觉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呈“倒置”关系,但是面部本身
42、不倒置。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 正确;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舌咽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 错误;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 错误;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 错误。4.(2017浙江4 月选考)将新生小鼠的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A.K*浓度升高 B.K+浓度降低C.Na+浓度不变 D.Na*浓度升高答 案 A5.(2016浙江10月选考)测
43、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一所示,其中、的指针偏转达到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甲电极的左侧B.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 a.内流属于被动转运C.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D.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答 案 C解析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偏向带负电荷电极一侧,故分析题图可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乙一甲,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所以刺激点在乙电极右侧,A 错误;图指针向右偏转,乙电极所处的膜发生去极化,B 错误;图所示去极化的膜不在甲、乙处,处于极化状态,K+外流,D 错误。课时作
44、业一、选择题I.(2019浙江七彩阳光联考)如图所示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其中、表示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由许多神经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B.和接受刺激后均能发生反应,故都含有可兴奋细胞C.在上给一个电刺激,便会收缩D.在表面放置连接着电表的两个电极,指针不会偏转,说明表面各处电位等于0答 案 B解 析 坐骨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A 错误;和接受刺激后均能发生反应,故都含有可兴奋细胞,B 正确;在上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才会收缩,C 错误;在表面放置连接着电表的两个电极,指针不会偏转,说明坐骨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D 错误。2.(2019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关于人
45、体骨骼肌上神经肌肉接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可以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B.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变化C.更多的乙酰胆碱引发肌膜产生更大的动作电位D.人体内骨骼肌收缩必须依赖于神经末梢的兴奋答 案 C解 析 人体骨骼肌上的神经肌肉接点,属于突触,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可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A 正确;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结合后Na卡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B 正确:释放足量的乙酰胆碱能使肌膜产生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的峰值并不会随着乙酰胆碱释放量的增大而增大,C 错误;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可以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之后在肌
46、膜上引发一个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导到肌纤维内部时使骨骼肌收缩,D 正确。3.(2019浙江绿色联盟联考)如图表示的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a 结构位于感受器,c 结构位于神经节,e 结构位于反射中枢。据此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神经元为感觉神经元,d 结构为神经纤维B.在 b 处给予适宜刺激,能产生负电波并双向传导C.e 结构称为神经末梢,可直接与肌细胞相连并支配其运动D.c 结构位于脊髓外,且含有细胞核答 案 C解析 该假单极神经元连接感受器和反射中枢,为传入神经元,d 是传入神经元的神经纤维,A 正确;在 b 处给予适宜刺激,会产生兴奋并双向传导,B 正确;e 结构称为神经末梢,不
47、能直接与肌细胞相连并支配其运动,C 错误;c 结构为神经节,位于脊髓外,且含有细胞核,D正确。4.(2019浙江嘉兴联考)如图是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的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a 上以负电波的形式传导B.b 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一般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图中的反射弧是一个三元反射弧D.受到伤害性刺激产生疼痛的过程称为反射答 案 D解析 兴奋在a 上以负电波的形式传导,A 正确;b 是运动神经元,一般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 正确:图中的反射弧含有三个神经元,属于三元反射弧,C 正确;受到伤害性刺激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此过程中效应器没有参与反应,没
48、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D 错误。5.研究人员进行了含有不同Na,浓度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K*浓度相同)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0123时间A.在未受刺激时,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 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不能扩散进来B.细胞外液中Na卡 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C.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则神经纤维可能会接受适宜刺激后无法产生动作电位D.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进出细胞均不消耗ATP答 案 D解 析 根据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可知,在未受刺激时
49、,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 Na卡 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 卡 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卡 不能扩散进来,A 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实脸利用含有不同Na+浓度的细胞外液测定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由a、b、c 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卡 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B 正确;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导致Na卡 内流减少,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C 正确;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卡 进入细胞属于易化扩散,不消耗ATP,但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Na+运出细胞属于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消耗ATP,D 错误
50、。6.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 两极置于膜外,在 X 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 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时刻,兴奋传导至b 电极处D.八/2、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答 案 C解 析 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流表测得的为零电位,A 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a、b 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 错误;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