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高二化学校本教材-传统发酵工程的应用.doc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9336841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材】高二化学校本教材-传统发酵工程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校本教材】高二化学校本教材-传统发酵工程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教材】高二化学校本教材-传统发酵工程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材】高二化学校本教材-传统发酵工程的应用.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校本教材传统发酵工程的应用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设计思路选修1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节课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了解基础知识,确定菌种类型、菌种来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利用学案,层层深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选择出可行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葡萄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拓展和加深对葡萄酒制作过程的理解。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的内容,主要是以葡萄酒和葡

2、萄醋为例介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检测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葡萄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基础,与必修1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熟练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设计或改良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酵母菌的有关内容十分有利。(二)学情分析从能力上看,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高中,我校学生大多数基础较为扎实,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外知识丰富,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知

3、识储备上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经比较熟悉,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难度较大。(三)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实验室条件有限,而且班级人数多、学期任务重,虽然本课题的实验过程简便、易于操作、危险性小,但让每个学生在实验室内完成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仍然难以实现。故只能采取课堂理论讲解,课后自行实验的教学手段。三、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说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2)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列举其对社会生产和人类生

4、活的意义。2能力目标(1)可以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尝试设计简易的葡萄酒的制作装置,独立完成葡萄酒的制作。(2)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以及制作葡萄酒的基本操作技能。(3)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葡萄酒的制作流程,进行讨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客观的观察和记录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2)根据葡萄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3)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找出简单易行的制作葡萄酒的方法。(4)关注生活,体验葡萄酒制作的乐趣,交流感受。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主导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5、,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析疑质疑释疑”,设置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实验装置的设计及葡萄酒的制作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据本课题的特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3课时。 第1课时通过学生自学明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依据菌种的特点选择并改良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第2课时播放家庭制作葡萄酒视频,分析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发酵葡萄酒的流程,明确检测方法,布置周末任务。第3课时安排在10-20天后(视葡萄酒发酵情况而定),学生分组展示自制的葡萄酒,进行成果评价并且对葡萄酒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对于不理

6、想的葡萄酒可以重新制作,以便更熟练的掌握葡萄酒的制作流程。探讨制作葡萄醋的操作过程,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课下尝试制作葡萄醋。五、教学过程(第1、2课时)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自主学习检 查上节课我们下发了本节课的学案,要求大家自主学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现在大家回答几个问题:【自主学习检查】 (1)传统发酵技术制作果酒和果醋分别选择了哪些菌种?(2)制作葡萄酒的菌种来源有哪些?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什么?生长和发酵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4)写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对有疑惑的

7、知识点提出质疑。通过检查和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梳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使学生明确酵母菌的来源和细胞呼吸方式,为实验装置的选择与设计作充分的准备。导入发酵装置的选择过渡: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有趣的传说,近几年国内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和果醋(插入图片,播放果酒果醋的广告视频),被年轻人当作睡前或饭后的饮料来喝,因为果酒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对于抑制脂肪堆积、保护心脏、调节女性情绪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是否也想亲自酿制一坛醇香可口的葡萄酒呢?这节课我们就以葡萄酒为例探讨果酒的制作方法。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作葡萄酒。【问题

8、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教材中两位同学的制作装置设计的是否合理,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有哪些作用?(2)为什么要经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3)家庭中制作葡萄酒发酵罐还可以选择哪些器皿来代替?你选择哪一种装置制作葡萄酒?(4)制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发酵条件?了解历史,关注生活,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通过组内合作,主动探究,解决问题,选择合理的实验装置。通过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制作葡萄酒的积极性。设置问题情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装置的实用性、简便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对装置进行评价,从而选择出最佳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第2课时)制作葡萄酒流程【

9、快乐体验】设问:你或者你的家人是否制作过果酒或者果醋,是怎样制作的呢?谁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制作的过程? 追问:在制作过程出现过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呢?还有哪些困惑?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制作葡萄酒应选择什么样的葡萄?要做哪些处理?为什么?(2)自己制作的葡萄酒,可没过几天发现发酵瓶内长了很多白毛,应怎样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 (3)使用带盖的瓶子制作葡萄酒有爆破的危险,在操作上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观看“家庭自制葡萄酒”视频,让学生指出视频中不合理的操作。师生共同总结出总结葡萄酒制作的流程:同学介绍家中制作葡萄酒的方法。交流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出现过的问题和困

10、惑。从以下方面讨论交流,找出答案:(1)从新鲜程度、颜色等方面选材(2)从材料处理、装置消毒、实验操作等方面分析。(3)酒精擦拭、煮沸等角度分析。(4)12小时拧松瓶盖,从产生气体的角度分析。利用学生已有的制作葡萄酒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制作葡萄酒的流程并提出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为后面动手制作葡萄酒做好铺垫(该环节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决,实现生生互动;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协助完成)结果分析与评价【问题探究】阅读课本,思考问题(1)如何判断果酒制作是否成功?(2)如何设置对照组?(3)为了方便检测产物二氧化碳,对制作装置应如何改进

11、?阅读课本,了解检测酒精的试剂,并完善实验。学生利用投影展示绘制装置设计图,相互交流。考察学生对实验基本原则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第3个问题,可根据上课进度选择课堂上完成或者留作课后创新任务)应用【与生活的联系】:(1)葡萄酒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生产有哪些意义?(2)生活中常见的葡萄酒有哪几种?(2)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应用了发酵的原理?通过互联网、报纸等途径获取信息,搜集整理,相互交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准确获取课程资源、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总结的能力。板书设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

12、理装置的选择实验操作装置的改进反馈腐乳的制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学情分析该课内容较接近生活,学生很感兴趣,加上有实验操作,学生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三、重点难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腐乳制作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掌握整个实验流程,并注意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4.1.2学时重点腐乳制

13、作的实验原理、及流程。4.1.3学时难点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腐乳的制作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毛霉 ,其属于 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 异养型。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 蛋白质 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 多肽 和 氨基酸 ;产生的 脂肪 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 甘油 和 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

14、时间保存,其原因是 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1518 ,保持一定的 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 毛霉孢子 ;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 严格无菌 条件下的 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 毛霉的菌丝 构成的。2.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 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

15、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 色、香、味 ,并可以抑制 微生物的生长 。思考8卤汤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防腐杀菌作用?酒精和香辛料。3.发酵操作阅读“操作提示”,完成相关问题。3.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一是控制好 盐 的用量:过多影响口味,过少容易 腐败变质 。二是控制卤汤中 酒精 含量在12%左右:过高会延长腐乳的 成熟 ,过低可能导致 豆腐变质 。2.防止杂菌感染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有:玻璃瓶用 沸水 消毒;装瓶过程中操作要 迅速小心 ;装瓶后用胶带密封;密封后用 酒精灯 消灭瓶口杂菌。思考9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有哪些防止杂菌

16、感染的措施?加盐腌制、卤汤中的酒精和香辛料等。思考10制作腐乳的配方有 红 方、 槽 方和 青 方等。红色腐乳是由于制作中利用了 红曲 而使腐乳呈现红色。【补充】腐乳发酵:前期发酵:一是毛霉生长,分泌以蛋白质酶为主的各种酶,使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二是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之成形。后期发酵: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腌制处理:各种辅料及酶的缓慢作用,使腐乳生成香气。4.结果分析与评价4.1用盐量对腐乳制作有哪些影响?调节口味、杀菌、脱水等。4.2发酵温度对腐乳制作有什么影响?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影响毛霉的生长和酶的作用,从而影响发酵的进程和发酵质量。4.3发酵时间对腐乳制作有什么影响?时间过短,发

17、酵不充分;时间过程,豆腐会软化不易成型,从而影响腐乳的口味。活动3【活动】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把班上同学分成三组,第一组同学找出“食盐用量对腐乳发酵的影响。第二组同学找出发酵温度对腐乳发酵的影响。第三组同学找出酒精含量对腐乳发酵的影响。给学生5分钟时间总结,然后每一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讲授。活动4【练习】课后习题例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 ) 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解析:四种生物全为真核生物,同化作用类型都为异养型,不同的是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而其它三项全为需氧型。答案:B例2.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

18、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解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及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因此不需氧的参与。 答案:C综合应用例3.腐乳味道鲜,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无机盐、水、维生素 B.氯化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氯化钠、水解析: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答案:C活动5【作业

19、】课后作业1、关于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 B.传统工艺生产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C.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生产腐乳 D.加盐腌制可避免腐乳变质2.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 ( ) 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发酵温度发酵微生物的种类辛香料的用量 A. B. C. D.3.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 ( ) A.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毛霉、乳酸菌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4.2第二学时4.2.一、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本实验的操

20、作流程。并通过实验让学生对生物感兴趣。4.2.2学时重点本实验的操作过程。4.2.3学时难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2.4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实验活动)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 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直立菌丝(即长白毛)。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

21、,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 h以上。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将培养毛坯时靠近平盘没长直立菌丝的一面统一朝向玻璃瓶边,将毛坯分层盘立摆放在容器中。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约腌制8 d。7)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注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22、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8)将广口玻璃瓶刷干净后,用高压锅在100蒸汽灭菌30 min。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在常温情况下,一般六个月可以成熟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课题背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在进行

23、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三、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四、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

24、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泡菜的一些认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基础知识:1、乳酸菌发酵、亚硝酸盐、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第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公式:、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 4、教师介绍亚硝酸盐相关知识,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

25、于水。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达3g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对亚硝酸盐卫生安全标准是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1、学生课前查阅搜索一些关于乳酸菌的资料,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乳酸菌的一些知识。2、学生回忆必修第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并写出乳酸发酵公式。3、观看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多媒体图片。4、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关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认识它的危害。5、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我国亚硝酸盐卫生安全标准。1、教师在介绍乳酸菌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发动学生搜集资料,以增进学生对乳酸菌的感

26、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2、讲解亚硝酸盐的知识时,引导学生将生物学内容与有关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思考,使学生认识亚硝酸盐的危害,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求简单而有效的鉴定亚硝酸盐的方法。实验设计1、实验流程示意图2、制作泡菜过程相关图片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步骤5、注意事项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根据课本的实流程示意图,思考有关问题,然后进行实验设计,并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2、教师展示制作泡菜过程图。3、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27、结合生成玫瑰红溶液。将经过反应显色后的待测样品与标准液比色,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4、教师介绍材料与器具和步骤,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实验步骤,特别是规范操作等问题。材料与器具包括:对氨基苯磺酸溶液、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亚硝酸钠溶液、提取剂、氢氧化铝乳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具体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计算。5、教师提示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包括:a、泡菜坛的选择;b、腌制的条件 ;c、测定亚硝 酸盐含量的操作 。1、学生进行实验并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a、制作泡菜时加入白酒有什么作用?答:白酒可抑制泡菜表面杂菌的生长,它也是一种调味剂,可增加醇

28、香感。b、用水封闭坛口起什么作用?不封闭有什么结果? 答:水封闭坛口起着使坛内与坛外空气隔绝的作用,坛内可利用蔬菜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如不封闭,则会有许多需氧菌生长,蔬菜会腐烂。 c、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答: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在泡菜泡制的第3、5、7、9、11天到实验室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做好记录,并绘制变化曲线。使学生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多媒体展示制作泡菜过程的一些图片,使学生对整个操

29、作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对实验的结果处理,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结果分析与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就下列内容进行评价:1、泡菜腌制的质量如何:包括色泽和口味。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检测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3、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及时进行鉴定,比较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泡菜质量的影响。 1、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并结合自身实际操作的实验,讨论如何改进泡菜的泡制方法。2、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评价,考察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课题延伸教师布置课后思考:如何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酸奶?在制作中,是否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请设计出实验方案。学生课后探究酸奶的制作。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