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219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镇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镇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镇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镇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镇江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玮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云。玮在秦州,有士卒

2、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归告其将,尽杀之。(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玮:曹玮,北宋名将。虏:指西蕃军。贯戴:穿戴。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亟(q):屡次。亟(j):同“急”。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顷之,报虏去城数里(2)令数人引之(3)玮以百骑与之(4)虏鸣笳而遁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1)不然,此虏之贵人也。(2分)(2)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3分)11“玮方饮啖自若”这-细节是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在另-突发事件中类似的一个句子是:“。”(1分)

3、12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3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虏西蕃军距离秦州城只有几里了。顷之:一会儿;句意为:让几个人拉着他。引:拉;句意为:曹玮把一百骑兵交给他。与:给;句意为:西蕃军吹响笳笛逃跑了。遁:逃跑。(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然,这样。虏,敌军。句意为: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

4、句中重点词有:固,本来。遣,派。句意为: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作答此题,可以抓住“玮方与客弈棋,不应。”来分析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件事是命令李超射杀敌军中的僧人,擒贼先擒王;第二件事是处理士兵叛变时,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死叛逃的士兵。答案:(1)一会儿;拉;给;逃跑。(2)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3)玮方与客弈棋,不应。(4)下令射杀僧人,擒贼先擒王; 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叛徒。【

5、点评】一词多义闻:听,听见。但闻人马之行声(秋声赋);听说。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使皇帝(或上级)听见,向上级报告。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懂得,理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闻名。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见闻,学识。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传闻,新闻,听到的事情。求天下奇闻壮观(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参考译文】曹玮镇守秦州时,西蕃的军队进犯边塞,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西蕃军即将到达,曹玮正喝水吃饭显得镇定自若。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虏西蕃军距离秦州城只有几里了,曹玮才乃站起身穿戴,用丝帛缠在身上,让几个人拉着他,身体一动不动。骑上马出城,远

6、远望见西蕃军阵中有一个僧人骑着马径直来回奔走在阵前检查军队,曹玮问周围的:人说“他们排兵布阵用僧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曹玮问军中谁善长射箭,众人说是李超。曹玮马上招呼李超指着那个僧人,说:“你能射中他吗?”回答说:“希望给我五十骑兵,可以射杀他。”曹玮把一百骑兵交给他,命令说:“不能完成任务返回,要处死。”于是前进来到敌军阵前,骑兵左右分开,李超射僧人,一箭毙命。于是,西蕃军吹响笳笛逃跑了。曹玮用大军进攻敌军,敌军大败,对逃出边塞的敌军紧紧追赶,俘虏斩杀了数万人,重新确定边界,开凿护城河。西蕃军从此畏惧而屈服,至今不敢侵犯边塞,每次说道曹玮,就用手放在额头上,大

7、呼他是“父”。曹玮在秦州,有十多个士兵,叛变投奔西蕃军。军吏来告诉曹玮,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不回应。军吏多次说这件事,曹玮怒,训斥军吏说:“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敌军听说这件事,马上跑回来告诉了他们的首领,把叛变的士兵全部杀死了。(2020江苏镇江)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鱼苗二千。比年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伺之,见一獭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

8、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广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调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日:“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夂长矣。”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寃哉。(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注】畜(x):畜养。比年:到了一年。隈(wi)

9、:山或水弯曲的地方。獭(t):水獺。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头可一斤许( )网之,果得三百斤()问鱼苗几何()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2分)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分)11 .“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1分)12.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3分)【参考译文】我家东国有一庭小山,小山四面是边,(我)在里面条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可我)只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烂的鱼骨散落在山。我行细

10、採幕,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我认为是水獭吃了我的几千斤鱼。我又在塘桥池畜养了一千八百石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每条四斤,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第三天浮起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清倒入池糖中,这种情况才停止。到这年冬天,塘中的鱼就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我认为应当捕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身边说:“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我问其中原因,他说;“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我说一千八百石。西乡人说:“多啦!这个池塘只可以畜养两百石鱼,投放

11、六七担草。夏天大雨之后,不能再授放草料,鱼吃了草,肚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夏天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季长身体,冬天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不会少。如果畜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数量越来越少,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我这才明自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如果没有西乡人的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2019江苏镇江)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日:“吾

12、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

13、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渠:他。听:听作则,任凭。啖(dn):吃。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尔蜂几何:(多少)(2)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 交换)(3)得不馁(气馁(停止)(4)竭泽取之:(舀干)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1)然则何以自给?译文: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2)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译文: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

14、都有吃的。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民与蜂相当,最后联想到取蜜与税收相似。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答: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参考译文】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一乡村,见到一个村里的老者,问老者的生辰八字。老者告诉明太祖他出生的年月日时,与明太祖的生辰八字一模一样。明太祖问老者:“你有子女吗?”老者回答:“没有。”明太祖问:“你有田产吗?”老者回答:“没有。”明太祖问:“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养活自己呢?”老者回答:“我靠蜂来养活自己。”明太祖问:“你养了多少蜂?”老者回答:“十五桶。”明太祖自己默念道:“我有南京,北京外加十三个省,他养了十五桶蜂,数

15、量上竟然一致的。生辰八字和我的也一模一样。”明太祖又问老者:“你养蜂,每年卖蜜几次啊?”老者答道:“春季和夏季的时候,花多,蜂比较容易采蜜,也容易酿蜜,我就每月收割蜜。秋季过后,花就比较少了,所以菊花蜜不能够全部收割了,我割十分之三的蜜,留下七成,任凭蜂自己吃,用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我用春季和夏季所收割的蜜来换钱币、布帛、大米和小米,靠卖蜜的收入决定支出,用来养家糊口;然而蜂也有剩余的蜜,它们不会饿死。到了第二年,它们就又可以酿蜜了。我活到现在五十岁了,就是靠着这些蜂而存活下来的。别的养蜂人可不这样,不但春夏割蜜,秋天还割蜜,一点儿都不给蜜蜂留蜜,所以蜜蜂都死得差不多了。他们是今年有蜜,明

16、年无蜜,都和我不一样啊。”明太祖感叹道:“百姓就像这蜂一样,国君如果不懂得休养生息,只一味的竭泽而渔榨取百姓,百姓怎么会不贫穷而死啊?百姓都死了,国家连百姓都没有,税自然也就没法再收了?这就是不留多余蜜的原因啊。蜂丈人今天所说的这些话,我要好好记着,这就是休养生息的办法啊!”(2018江苏镇江)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

17、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玉珂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j陟:登。踬:跌倒。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孝慈:

18、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闽所享之福。慎:人名,指宋慎。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曰: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遽起: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1)宋先生其来乎?(2分)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3分) 11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 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 等缺点。(2分)12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9(1)第二年(2)近侍,侍从,近旁的人(3)立即,匆忙(

19、4)适逢,正赶上(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明年”可根据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左右”可根据晏子使楚中的“左右对曰”;“遽”可根据刻舟求剑中的“遽契其舟”;“会”可根据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10(1)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其”,表揣测语气。意思对即可)(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使使”,派使臣;“方”,正。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时,应逐字翻译,注意关键词、句式和语气。比如第一句,就应注意关键词“其”“乎”;第二句,就应注意关键词“使使”。

20、11尊老敬老(或: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从朱元璋还是给辞官回家的宋濂和以前一样的待遇,可知其尊老敬老;从宋濂未来后,他不断询问,关心他是否受大风阻扰,可知其体贴臣子、尊老敬老;从“上感悟,速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可知其知错就改、善于纳谏;从“命即其家斩之”可知朱元璋非常的残暴、残忍。学生在完成该题时,都免不了一次辨别人性优劣的过程。12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

21、成时,可借鉴出师表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中对于劝谏方式的概括。【参考译文】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丈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他)登台阶时跌倒了。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宋濂跪拜谢恩。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皇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发现宋濂还是)没到。(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又派人去他家查看,(发现

22、)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他。不久,(皇上)回宫了。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或“皇上”)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或“安排”)蔬菜?”皇后答:“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或“安排”)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藩濂罪不及死。”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宋濂)得以免死。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皇上)将要杀他。孝慈皇后又

23、极力营救宋濂,(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皇上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2017江苏镇江)苏州知府姚公善,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三过之,始款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者,姚公以米贶之,而误送钱继忠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

24、。”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曰:“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注释】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王宾:人名,字仲光。踞坐:蹲坐。洎(j):到。款:诚恳。俞贞木:人名。贶(kung):赐,赏赐。钱继忠:人名。分:区别。抗:同“亢”,高。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必躬诣之:(2)明日诣学:(3)姚公乃使人迎之:(4

25、)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参考答案】(1)亲自(2)到、到去(3)派、让、叫(4)离开【试题解析】本题中需解释得字,都是平时的学习中见到的“老朋友、古人”。如“躬耕于南阳”(出师表)、“诣太守”(桃花源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只要稍加辨析,自然能够全对。努力吧。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1)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3分)(2)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2分)【参考答案】(1)难道(恐怕)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住所了吗(吧)?(2)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试题解析】句子翻译要求“信、达、雅”,即准确、流畅、优美。要结合语境准确把握

26、关键字词的含义和句式特点(有时体现在标点符号上),直译为主,必要时添上句子在原来的语境中省去的内容。第一句要注意“得无乎?”的句式,在岳阳楼记中有“得无异乎?”句,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点。第二句要注意“复”(回复)和“许”(答应)的解释。“人以(把)(之,代钱继忠说的话)复(回复)于(向)姚公,姚公笑(笑着)许(答应)之(代词,他,指钱继忠)”。11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3分)【参考答案】第一件事:三次拜访王宾;第二件事:送米给俞贞木,却误送给钱继忠;第三件事:结交钱继忠。【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内容一般先找出或划分事件段落(题目要求四件事,应该有四大部分),再提炼六

27、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表达上一般以主人公作为陈述对象),最后看看有没有字数要求,当然简洁、明确是语言表达得重要标准。本文层次清晰、事件“分明”,不再赘述。12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_的特点。(1分)【参考答案】重视人才、礼贤下士【试题解析】文中多次强调姚善的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结合文中“多才下士”、“必躬诣之”、“三过之”、“可得见乎”、“笑许之”、“甚重之”等的提醒,应该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参考译文】苏州知府姚善,才华出众并能礼贤下士,在郡里听说有才能的人,一定亲自去拜访他们。有一个人叫王宾,字仲光,学识广博善于写作,隐居行医。姚善拜访他,王宾不以礼相待(不见他),

28、姚善笑着回去了。第二天,又去拜访,王宾穿着他母亲的布袄,拿着扇子装疯蹲坐着,姚善停下,和他说话,(他)就吐着唾沫跌倒在地上,姚善又笑着回去。到第三次去拜访他时,他才像平时一样和姚善诚恳交流。又有一个叫俞贞木的人,姚善拿米赏赐给他,却误送到钱继忠的住所。因为是太守赏赐的,钱继忠勉强地接受了。过了几天,俞贞木拜见姚善,姚善说到赠送米的事情,俞贞木说:“我不知道这件事,难道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的住所了吗?”姚善说:“钱继忠怎么样?可以见一面吗?”俞贞木说:“可以。”姚善就派人去接他。钱继忠(对来人)说:“我是一个平民,姚公是太守,太守和平民区别很大,我不能到府上去拜见。然而太守是主人,我是儒生,是

29、客,按照主客相见的礼仪,一定要在郡学才可以。”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第二天到郡学去,钱继忠已经先到了,(见到姚善)就高声说道:“太守您用对待平民的方式接见我,我就没有位置坐了,如果用对待儒生的方式接见我,请让我坐在客人的位置上。”姚公同意了,(两人)就在堂前第二次相互拜见。钱继忠把袖藏的书册交给姚公就离开了,姚公非常器重他。(2016江苏镇江)【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公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

30、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 “此赀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

31、纺花以没世。 【注释】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窒碍:阻碍。赀:通“资”。没(m)世:死。 9.解释下列句中,点的词语。(4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随命仆市棉花斤余: (3)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4)是不能改矣:_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4分)(1)陟罚臧吾,不宜异同。译文: (2)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译文: 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3分)答: 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_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 ”(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2分)【参考答案】

32、9(1)“显示”或“表明”(2)买 (3)偶尔(4)“这”或“这种人”“这人”(一个1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涉及的同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10(1)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不同)。(2分)(2)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2分)【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1)关键词“陟罚臧否”“异同”。(2)关键词“去”“者”。11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共三点,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时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

33、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先从文中找出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12赏罚得当(1分,赏罚分明有奖有罚,赏罚公平等意思都对)偏私(1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文是诸葛亮对君主刘禅的劝谏,要他做到赏罚公平,同时委婉地道出他对后宫“偏私”的错误行为;乙文中写到了知县对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进行表彰宣扬,对小偷进行一定的惩罚,做到了有奖有罚。【参考译文】陆知县空闲时(常常)带丰书和一差役,一村一村结合时事讲解乡规民约,百姓都很喜欢听,(他讲的)通俗易懂、理由充分,容易(让人)遵从,没有阻碍和难以做到的。(陆知县)遇到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立即表彰宣扬,并且为了他感叹赞赏说“我比

34、不上啊。”凡是抓到小偷,就(会对他)说:”你也是有人必的人啊,何至于做这种事7”小偷回答:“小人(这是)被贫穷逼迫罢了。”陆知县说:“这不难(解决)获得利益最丰厚的事,没有什幺比得上纺棉织布,而且人人能做这事。”随即命令仆人买一斤多棉花在公堂的右侧,把纺棉的方法教给小偷。又说:“学会了,就放了你,学不会,就是你懒惰,加倍惩处。”小偷希望很快被释放,没有不专心学习的,几天时间,就学会纺棉了。陆知县说:“这本钱只不过几百钱,现在几天之内,已经赚取了许多,除去你的伙食钱外,还剩余几百钱,你回家就从事这个职业。如是再-犯,是不会饶恕你的。”小偷哭着离开,(像这样)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偶尔又犯的

35、,就先打他(一顿),然后再教导他,并罚他在公堂上纺一个月棉花。屡教不改的,就说:“这种人不能改变了。”(然后),派两个差役用胳膊夹住他,急速走上一千多步,用热醋(从他口中)灌入,当一碗醋喝到一半的时候,让一人突然拍他的背部,(小偷)就会咳嗽不止,一辈子治不好,再也不能做小偷(只好)仍旧纺棉,一直到死。(2015江苏镇江)【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

36、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

37、,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秦观龙井题名记)【注】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霁:雨过天晴。酌:舀取。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比出郭 (4)是夕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1读【乙】文第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3分)从雷峰塔出发在 洗脚在 休息终点是 12【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请结合画线语句,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2分) 【参

38、考答案】9(1)以为乐 (或:感到快乐) (2)像狗的牙齿那样 (3)及,等到 (4)这10(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11惠因涧 龙井亭 朝音堂【参考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

39、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房屋,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二更天的时候,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2014江苏镇江)【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40、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

41、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秦观龙井题名记)【注】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霁:雨过天晴。酌:舀取。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比出郭 (4)是夕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1读【乙】文第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3分)从雷峰塔出

42、发在 洗脚在 休息终点是 12【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请结合画线语句,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9(1)以为乐 (或:感到快乐) (2)像狗的牙齿那样 (3)及,等到 (4)这10(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11惠因涧 龙井亭 朝音堂12示例一: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如【甲】文抓住潭水清澈来写,【乙】文抓住月夜寂静来写。示例二:都运用衬托或侧面描写的手法。如【甲】文通过写日光、鱼影来烘托水清,【乙】文通过水声来烘托月夜寂静。 示例三: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如【甲】文中“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乙】文中“草木深郁”是静,“流水激激”是动。【参考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