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161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地区诗题作者朝代首句形式备注江苏镇江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律诗江苏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绝句课内比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绝句课外比较江苏盐城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律诗江苏徐州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律诗江苏宿迁寒塘赵嘏唐代晓发梳临水绝句江苏无锡绝句杜甫唐代江碧鸟逾白绝句江苏泰州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唐代江城如画里律诗江苏南通春雪韩愈唐代新年都未有芳华绝句江苏南师附中泊秦淮杜牧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绝句江苏连云港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律诗江苏海门春行即兴李华唐代宜阳城下草萋萋绝

2、句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答: 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答: 【参考答案】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1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2008江苏徐州)游

3、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9.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4分)10. 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2分)【参考答案】9(4分)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10(2分)参考要点: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2008江苏盐城)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山重水复疑无路

4、,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3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3分)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内容阐述1分;哲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2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2008江苏连云港)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5、,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诗歌颔联通过 和 两个自然景物,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了诗人 的心情。(3分)8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2分)答: 【参考答案】7(3 分) 絮 萍 (“风飘絮”、“雨打萍”亦可) 忧虑不安(“惶恐零丁”亦可)(每空1 分)8(2分)舍生取义 ( “为国而死”或“以死报国”均可。答“宁死不屈”给l 分)(2008江苏镇江)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

6、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参考答案】5、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2008江苏南通)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特点。(2分) (2)“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2分)答: 【参考答案】(1)清、寒(冷、凉)(2)通过“一”字写出了雁的孤单,而“雁度南楼”又是写孤雁向南方飞去,使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

7、008江苏宿迁)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7阅读上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1分)答: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分)答: 【参考答案】7(3分)(1)(1分)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2分)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只答”思乡之情”得1分)(2008江苏无锡)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

8、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1分)(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3分)_(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参考答案】9(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本题l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

9、;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本题共3分。能答出比喻,给1分,分别说出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给2分,只说出其中一个,给1分;能对“夹”“落”作赏析的,也给3分。只答出对偶及其表达效果,给1分。)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2008江

10、苏泰州)春行即兴李 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是一首写春景的诗,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这首诗写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2分) 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7“草萋萋”“无人”“花自落”“鸟空啼”突出了此刻环境的宁静、凄凉。(2分)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孤独之感。(从“自”“空”“无人”等词语看出。)(2分)(2008江苏海门)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泊秦淮的作者是_ _,诗中的后庭花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南朝的_ _。(2分)7.以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句两个

11、“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第二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C.“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达官贵人。“隔江犹唱”的“江”是指秦淮河。D.本诗表达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的写照。 【参考答案】6.杜牧陈后主7.C(2008江苏南师附中)10、阅读李白的两

12、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情景。(2 分)(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3 分) 【参考答案】 ( l) (2 分)要点: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1分);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l 分). (2 ) ( 3 分) 甲诗:(要点):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1分),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1 分);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1 分)乙诗:(要点): 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l 分)寄托(1分)依依不舍的留别(1分)深情。(2008江苏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