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考前点题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考前点题卷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氯化反应为放热反应,产物多种多样。在进行氯化工艺时(江南博哥),常见的危险不包括()。A.原料大多具有燃爆危险性B.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遇水后腐蚀性强C.尾气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D.氯气中的杂质对氯化反应影响较小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氯化工艺危险特点包括: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尤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氯化,反应更为剧烈,速度快,放热量较大。所用的原料大多具有燃爆危险性。常用的氯化剂氯气本身为剧毒化学品,氧化性强,储存压力较高,多数氯化工艺采用液氯生产是先汽化再氯化,一旦泄漏危险性较大。氯气中的杂质,如水.氢气.氧气.三氯化氮等,
2、在使用中易发生危险,特别是三氯化氮积累后,容易引发爆炸危险。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遇水后腐蚀性强。氯化反应尾气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单选题2.()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消除和减少工艺过程的危害.减轻事故后果的重要前提。A.危险化工安全B.化工生产过程安全C.特殊作业安全D.化工消防安全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化工生产过程安全包含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经营.运输或处置,或者与这些活动有关的设备维护.保养.检修和工艺变更等活动全过程,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消除和减少工艺过程的危害.减轻事故后果的重要前提。单选题3.进行急救时,不论患
3、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下列有关现场急救的说法错误的是()。A.进入污染区对患者急救时,应以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互相照应B.对于神志不清的伤员,在其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C.眼睛污染时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0minD.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min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A项,进入污染区前,必须戴好防毒面罩.穿好防护服,并应以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互相照应。B项,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
4、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C项,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D项,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min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单选题4.密闭设备系统即把可燃性气体.液体或粉体物料放在密闭设备或容器中储存或操作,可以避免它们与外界空气接触而形成燃爆体系。其中,保证设备系统密闭性的措施不包括()。A.设备和管道尽量采用焊接,减少法兰连接B.加压和减压设备在投入生产后开始做气密性检验C.输送燃爆危险性大的气体.液体管道,最好用无缝钢管D.采用的密封垫圈必
5、须符合工艺温度.压力和介质的要求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为了保证设备系统的密闭性,要求做到下列各点:对有燃爆危险物料的设备和管道,尽量采用焊接,减少法兰连接。所采用的密封垫圈,必须符合工艺温度.压力和介质的要求,一般工艺可用石棉橡胶垫圈;有高温.高压或强腐蚀性介质的工艺,宜采用聚四氟乙烯塑料垫圈。输送燃爆危险性大的气体.液体管道,最好用无缝钢管。盛装腐蚀性物料的容器尽可能不设开关和阀门,可将物料从顶部抽吸排出。接触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漂白粉等粉状氧化剂的生产传动装置,要严加密封,经常清洗,定期更换润滑油,以防止粉尘漏进变速箱中与润滑油混合接触而引起火灾。对加压和减压设备,在投入生产前和定
6、期检修时,应做气密性检验和耐压强度试验。单选题5.合成氨工艺的方法较多,包括凯洛格法.节能AMV法等,但是他们都有相似的工艺危险特点。下列选项中,合成氨工艺的危险特点不包括()。A.气体物料过氧极易发生爆炸B.积炭燃烧或爆炸C.高温.高压增强设备强度D.液氨的大规模事故性泄漏会形成低温云团引起大范围人群中毒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合成氨工艺的危险特点包括:高温.高压使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扩宽,气体物料一旦过氧(亦称透氧),极易在设备和管道内发生爆炸。高温.高压气体物料从设备管线泄漏时会迅速膨胀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或因高流速物料与裂(喷)口处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着火和空间爆炸。气体压
7、缩机等转动设备在高温下运行会使润滑油挥发裂解,在附近管道内造成积炭,可导致积炭燃烧或爆炸。高温.高压可加速设备金属材料发生蠕变.改变金相组织,还会加剧氢气.氮气对钢材的氢蚀及渗氮,加剧设备的疲劳腐蚀,使其机械强度减弱,引发物理爆炸。液氨大规模事故性泄漏会形成低温云团引起大范围人群中毒,遇明火还会发生空间爆炸。单选题6.化工生产中用热裂解的方法生产小分子烯烃.炔烃和芳香烃,如乙烯.丙烯.丁二烯.乙炔.苯和甲苯等。烃类原料在裂解炉内进行高温裂解,产出组成为氢气.低/高碳烃类.芳烃类以及馏分为288以上的裂解燃料油的裂解气混合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裂解工艺危险特点的是()。A.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
8、应,装置内的物料温度一般超过其自燃点,若漏出会立即引起火灾B.裂解炉爆炸C.燃料气压力过高可能造成裂解炉烧嘴回火D.引风机突然停转导致窥视孔或烧嘴等处向外喷火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裂解工艺危险特点包括: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装置内的物料温度一般超过其自燃点,若漏出会立即引起火灾。炉管内壁结焦会使流体阻力增加,影响传热,当焦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因炉管壁温度过高,而不能继续运行下去,必须进行清焦,否则会烧穿炉管,裂解气外泄,引起裂解炉爆炸。如果由于断电或引风机机械故障而使引风机突然停转,则炉膛内很快变成正压,会从窥视孔或烧嘴等处向外喷火,严重时会引起炉膛爆炸。如果燃料系统大幅度波动,燃料气压力
9、过低,则可能造成裂解炉烧嘴回火,使烧嘴烧坏,甚至会引起爆炸。有些裂解工艺产生的单体会自聚或爆炸,需要向生产的单体中加阻聚剂或稀释剂等。单选题7.在多数场合,可燃物和助燃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消除或控制点火源就成为防火防爆的关键。其中,控制点火源的措施不包括()。A.通风置换B.防止撞击火花和控制摩擦C.防止和控制高温物体作用D.消除和控制明火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在多数场合,可燃物和助燃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消除或控制点火源就成为防火防爆的关键。在化工企业中能够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有:明火源.摩擦与撞击.高温物体.电气火花.光线照射.化学反应热等。因此控制点火源的措施包括:消
10、除和控制明火;防止撞击火花和控制摩擦;防止和控制高温物体作用;防止电气火花;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单选题8.企业要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信息.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变化。对于操作规程,企业应至少每()年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A.1B.2C.3D.4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操作规程应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信息.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变化。企业每年要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至少每3年要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当工艺技术.设备发生重大变更时,要及时审核修订操作规程。单选题9.氟与其他有机化合物反应会释放大量的热,氟化工艺也是放热反应,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危险。下列选项中,
11、不属于氟化工艺危险特点的是()。A.燃爆危险性B.超温超压引发设备爆炸事故C.强腐蚀性D.炉膛爆炸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氟化工艺危险特点包括: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氟化反应为强放热反应,不及时排除反应热量,易导致超温超压,引发设备爆炸事故;多数氟化剂具有强腐蚀性.剧毒,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容易因泄漏.操作不当.误接触以及其他意外而造成危险。D项,炉膛爆炸属于裂解工艺危险特点。单选题10.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的工艺过程为加氢工艺,加氢工艺的危险特点不包括()。A.高燃爆危险特性B.发生氢脆C.易引发着火或爆炸D.引发设备物理爆炸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加氢工艺危险特点包
12、括: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具有高燃爆危险特性。加氢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钢材接触,钢材内的碳分子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使钢制设备强度降低,发生氢脆。催化剂再生和活化过程中易引发爆炸。加氢反应尾气中有未完全反应的氢气和其他杂质在排放时易引发着火或爆炸。单选题11.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数量需要遵守基本原则,下列不属于其基本原则的是()。A.依法配备B.合理配备C.双套配备D.三套配备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数量,应坚持以下原则:依法配备。对法律法规明文要求必备数量的,必须依法配备到位。合理配备。对法律法规没作明文要求的,按照预案
13、要求和企业实际,合理配备。双套配备。任何设备都可能损坏,应急救援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故障,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践中考虑,都会发生。一旦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应急行动就很可能被迫中断。单选题12.一级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下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脂肪族.芳香族和杂环的一级胺都可以进行重氮化反应。涉及重氮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重氮化工艺。重氮化反应的典型工艺不包括()。A.反加法B.亚硝酰硫酸法C.硫酸铜触媒法D.芳烃加氮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重氮化反应的典型工艺包括:顺法:a.对氨基苯磺酸钠与2-萘酚制备酸性橙-染料;b.芳香族伯胺与亚硝酸钠反应制备芳香族重氮化合物等。反加法:a.间苯二胺
14、生产二氟硼酸间苯二重氮盐;b.苯胺与亚硝酸钠反应生产苯胺基重氮苯等。亚硝酰硫酸法:a.2-氰基-4-硝基苯胺.2-氰基-4-硝基-6-溴苯胺.2,4-二硝基-6-溴苯胺.2,6-二氰基-4-硝基苯胺和2,4-二硝基-6-氰基苯胺为重氮组分与端氨基含醚基的偶合组分经重氮化.偶合成单偶氮分散染料;b.2-氰基-4-硝基苯胺为原料制备蓝色分散染料等。硫酸铜触媒法:邻.间氨基苯酚用弱酸(醋酸.草酸等)或易于水解的无机盐和亚硝酸钠反应制备邻.间氨基苯酚的重氮化合物等。盐析法:氨基偶氮化合物通过盐析法进行重氮化生产多偶氮染料等。单选题13.罐区是炼化企业收发和储存原油.成品油.半成品油.溶剂油.润滑油.沥
15、青和重油等储运设施,因而罐区安全需要着重注意。下列有关罐区电气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禁止任何一级电压的架空线路跨越储罐区上空B.电缆穿越道路应穿管保护,埋地电缆地面应设电缆桩标志C.无论爆炸危险区还是非爆炸危险区内,禁止对设备.线路进行带电维护.检修作业D.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元器件及线路应符合该区域的防爆等级要求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罐区电气管理的要求包括: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元器件及线路应符合该区域的防爆等级要求;设置在火灾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火保护要求;设置在一般用电区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长期安全运行要求。禁止任何一级电压的架空线路跨越储罐区.桶装
16、油品区.收发油作业区.油泵房等危险区域的上空。电缆穿越道路应穿管保护,埋地电缆地面应设电缆桩标志。通往趸船的线路应采用软质电缆,并留有足够的长度满足趸船水位上下变化。架空线路的电杆杆基或线路的中心线与危险区域边沿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1.5倍杆高。在爆炸危险区内,禁止对设备.线路进行带电维护.检修作业;在非爆炸危险区内,因工作需要进行带电检修时,应按有关安全规定作业。单选题14.涉及氧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氧化工艺。氧化工艺的危险特点不包括()。A.反应原料具有燃爆危险性B.反应气相组成容易达到爆炸极限C.生成的过氧化物易分解.燃烧或爆炸D.反应为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氧化工艺危险特点包括
17、:反应原料及产品具有燃爆危险性。反应气相组成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具有闪爆危险。部分氧化剂具有燃爆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酐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火灾爆炸。产物中易生成过氧化物,化学稳定性差,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作用易分解.燃烧或爆炸。D项,氧化工艺为放热反应。单选题15.化工生产所需的设备设施是企业生产的宝贵财富,当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或者引入新的设备时就需要进行设备设施的变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设备设施变更的是()。A.非同类型替换B.布局改变C.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D.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变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设备设施变更主
18、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D项属于工艺技术变更。单选题16.油库贮存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和煤油等,具有易挥发.易燃烧.易爆炸.易流淌扩散.易受热膨胀.易产生静电以及易产生沸溢或喷溅的火险特性。一般油库发生着火爆炸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进出油品方法不当或流速过快,或穿着化纤衣服等,产生静电火花B.油桶破裂,或装卸违章C.氧气管道阀门沾有油脂D.灌装过量或日光曝晒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油库发生着火爆炸的主要原因有:油桶作业时,使用不防
19、爆的灯具或其他明火照明;利用钢卷尺量油.铁制工具撞击等碰撞产生火花;进出油品方法不当或流速过快,或穿着化纤衣服等,产生静电火花;室外飞火进入油桶或油蒸气集中的场所;油桶破裂,或装卸违章;维修前清理不合格而动火检修,或使用铁器工具撞击产生火花;灌装过量或日光曝晒;遭受雷击,或库内易燃物(油棉丝等).油桶内沉积含硫残留物质的自燃,通风或空调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出现火花等。单选题17.胺化是在分子中引入胺基(R2N-)的反应,包括R-CH3烃类化合物(R:氢.烷基.芳基)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氨和空气的混合物进行高温氧化反应,生成腈类等化合物的反应。涉及上述反应的工艺过程为胺基化工艺,其危险特点不包括()
20、。A.反应介质具有燃爆危险性B.氨的强腐蚀性C.氨易与氧化银或氧化汞反应生成爆炸性化合物D.氨的氧化反应吸收大量热,可能发生冻伤事故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胺基化工艺危险特点包括:反应介质具有燃爆危险性。在常压下20时,氨气的爆炸极限为15%27%,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爆炸极限的范围增大。因此,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氨的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热,一旦氨气与空气比失调,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由于氨呈碱性,具有强腐蚀性,在混有少量水分或湿气的情况下无论是气态或液态氨都会与铜.银.锡.锌及其合金发生化学作用。氨易与氧化银或氧化汞反应生成爆炸性化合物(雷酸盐)。单选题18.新型煤化工工艺的危险
21、特点不包括()。A.反应介质具有燃爆危险性B.易发生工艺介质泄漏导致中毒C.放热量大,造成反应失控D.反应中间产物稳定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新型煤化工工艺危险特点包括:反应介质涉及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等易燃气体,具有燃爆危险性。反应过程多为高温.高压过程,易发生工艺介质泄漏,引发火灾.爆炸和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反应过程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多数煤化工新工艺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造成反应失控。反应中间产物不稳定,易造成分解爆炸。单选题19.电石生产工艺是以石灰和碳素材料(焦炭.兰炭.石油焦.冶金焦.白煤等)为原料,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热和电阻热在高温进行反应,生成电石的工艺过程。其危
22、险特点不包括()。A.具有火灾.烧伤等危险性B.生成乙炔气体,具有燃爆危险性C.具有人身伤害.烫伤等危险性D.生产中漏糊造成电极软断时,炉内压力突然降低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电石生产工艺危险特点包括:电石炉工艺操作具有火灾.爆炸.烧伤.中毒.触电等危险性。电石遇水会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具有燃爆危险性。电石的冷却.破碎过程具有人身伤害.烫伤等危险性。反应产物一氧化碳有毒,与空气混合到12.5%74%时会引起燃烧和爆炸。生产中漏糊造成电极软断时,会使炉气出口温度突然升高,炉内压力突然增大,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单选题20.气柜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回收能源.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下列关于干式气
23、柜的说法错误的是()。A.干式气柜组成部分包括柜体.底板.顶盖和活塞B.底板包括底部油沟和瓦斯进出口C.按照密封结构可将其分为稀油密封型.重油密封型和卷帘密封型D.活塞包括活塞油槽.密封导轮和切向导轮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干式气柜结构特点包括:干式气柜由柜体.底板.顶盖和活塞四大部分组成。柜体包括走廊.爬梯.采光窗.柜容指示仪和安全放散管。底板包括底部油沟和瓦斯进出口。顶盖包括中心通风帽.空气引入口.鞍式天窗和顶盖栏杆。活塞包括活塞油槽.密封导轮和切向导轮。干式气柜按照密封结构分为稀油密封型(M.A.N).干油密封型(Klonne)和卷帘密封型(Wiggins)3种。问答题1.某化工厂位于B
24、市北郊,西距厂生活区约500m,厂区东面为山坡地,北邻一村,西邻排洪沟,南面为农田。其主要产品为羧基丁苯胶乳。生产工艺流程为:从原料灌区来的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分别通过管道进入聚合釜,生产原料及添加剂在皂液槽内配置好后加入聚合釜;投料结束后,将胶乳从聚合釜转移到后反应釜;反应结束后,胶乳进入气提塔,然后再进入改性槽,经调和后用泵打入成品储罐。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有毒.易燃易爆物质。为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该厂决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厂长将该任务指派给安全科,安全科成立了以科长为组长,科员甲.乙.丙.丁为成员的五人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找来一个相同类型企业C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人员将企业C应
25、急救援预案中的企业名称.企业介绍.科室名称.人员名称及有关联系方式全部按本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更换,按期向厂长提交了应急救援预案初稿。此后,编制小组根据厂长的审阅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的最终版本,经厂长批准签字后下发至全厂有关部门。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2.该厂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3.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4.简要说明该厂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危险分析应提供的结果。 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该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有:(1)厂长将任务指派给安全科,仅由安全科成员组成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26、小组是不正确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应由生产.技术.质检.安全保卫等部门人员组成。(2)编制小组只是简单将相同类型企业C的应急救援预案更换了企业名称.企业介绍.科室名称.人员名称及有关联系方式等是不正确的。应参考同类型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并结合本单位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综合考虑,在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来编制适合本生产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而不是照搬。(3)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后仅由厂长审阅是不正确的。应由各个部门组织讨论,提出修改意见。2.该厂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可采用的方法有: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3.该厂应针对如下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1)由于该厂生产过程
27、中存在多种有毒.易燃易爆物质,且现场储存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和大量待运成品,所以该厂应针对火灾爆炸事故.中毒事故.环境污染与泄漏事故风险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隐患情况等编制应急救援预案。(2)考虑该厂所在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条件及其影响编制应急救援预案。(3)考虑该厂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编制应急救援预案。(4)考虑该厂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编制应急救援预案。4.该厂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危险分析应提供的结果是:(1)地理.人文(包括人口分布).地质.气象等信息;(2)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护目标)及交通情况;(3)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4)
28、可能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5)特定的时段(如人群高峰时间.度假季节.大型活动等)的危险;(6)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问答题2.E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设有防火墙。库区出入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E企业2012年度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伤2人,该起事故的情况如下:2012年11月25日8时10分,E企业司机甲驾驶一辆重型油罐车到油库加装汽油,油库消防员乙在检查了车载灭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后,在运货单上签字放行。8时25分,甲驾驶油
29、罐车进入库区,用自带的铁丝将油罐车接地端子与自动装载系统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随后打开油罐车人孔盖,放下加油鹤管。自动加载系统操作员丙开始给油罐车加油。为使加油鹤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将人孔盖关小。9时15分,甲办完相关手续后返回,在观察油罐车液位时将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鹤管外壁上,由于甲穿着化纤服装和橡胶鞋,手接触加油鹤管外壁时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人孔盖口挥发的汽油,进而引燃了人孔盖周围的油污,甲手部烧伤。听到异常声响,丙立即切断油料输送管道的阀门;乙将加油鹤管从油罐车取下,用干粉灭火器将加油鹤管上的火扑灭。甲欲关闭油罐车人孔盖时,火焰已延烧到人孔盖附近。乙和丙设法灭火,但火势较大,无法扑灭。甲急忙
30、进入驾驶室将油罐车驶出库区,开出25m左右,油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伤。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E企业2012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2.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辨识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4.提出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1)千人重伤率是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计算公式如下: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从业人员数1000。本题中,E企业2012年度重伤人数为2人,从业人数为2000人。因此,千人重伤率
31、重伤人数/从业人员数10002/200010001。(2)百万工时死亡率是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计算公式如下: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106。本题中,E企业2012年度死亡人数为1人,实际总工时为:820002504000000(时)。因此,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10000001/(82000250)10000000.25。2.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有:(1)教育培训不够,相关人员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相关安全技术知识;(2)劳动组织不合理。在加油时,没有领导干部在现场指挥;(3)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4)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
32、(5)技术和设计有错误;(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灾指导。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规定,事故可分为20类,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1)火灾。作业场所中的油罐车.油罐库区中的油和油蒸汽在遇到火源的情况下易发生火灾。(2)容器爆炸。作业场所中的储油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容器爆炸。(3)车辆伤害。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作业现场中的油罐车易引发车辆伤害。(4)触电。(5)物体打击。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
33、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作业场所中的加油管会引发物体打击事故。(6)高处坠落。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在油罐车人孔易发生高处坠落。4.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1)限制物料运动速度。罐车采用顶部加油,应将加油鹤管深入罐底部,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当注入口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2)保持良好接地。油罐车在装油前,应与储油设备跨接并接地,装卸完毕先拆除油管,后拆除跨接线和接地线。(3)为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工作鞋袜,佩戴防静电工作手套以及采取
34、静电消除技术,防止电器设备引起火花。(4)现场安装火灾监测报警装置。(5)现场使用安全电压工具。(6)禁止明火,防止静电积累,防止摩擦,防止电气设备引起火花。(7)采用静电消散技术。问答题3.某县一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致使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
35、“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下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长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
36、.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应急准备是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从应急管理的阶段看,应急准备工作体现在预防工作所需的意识准备和组织准备,监测预警工作所需的物资准备,响应工作所需的人员准备,恢复工作中所需的资金准备等各阶段的准备工作。根据以上场景描述,该厂在应急准备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成立相应的应急组织。(2)防
37、护面具陈旧.数量不够,说明该厂对应急资源准备不足。(3)对相关人员教育.培训不够,导致出现氨气泄漏时,不知如何处理.向什么方向疏散。(4)未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员工对应急预案不熟悉。(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2.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具体如下:(1)存在问题:事故应急科救援预案仅由安全科编制。改进建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该由生产.安全.技术.人力资源.卫生环境部门共同组成编写组编写,预案编制完成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产部门等。(2)存在问题:预案经
38、安全科长审查,由生产副厂长签发。改进建议:预案应经本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充分讨论.修订和评审,即进行内部评审。如果涉及外单位,还应该进行外部评审。经过评审的预案,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厂长)批准.签发。(3)存在的问题: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改进建议:预案在评审后,应该按规定报送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4)存在问题:员工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改进建议:预案经批准发布后,应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如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并定期检查,组织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建立电子化的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实施动态
39、管理与更新,并不断完善等。(5)存在的问题:预案编写完成后没有演练.评审和修订。改进建议:预案签发后应组织演练.再评审和再修订。(6)存在的问题:预案没有及时更新,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原负责签发的副厂长调离,2006年5月3日发生事故。改进建议:场内有关情况发生时,应及时更新预案。(7)存在的问题: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改进建议:应急预案应向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3.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1)疏散决策的依据和疏散决策的作出。(2)疏散工作的组织。(3)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4)非事故现场人员撤离的
40、方式.方法。(5)周边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的撤离方式.方法。(6)各种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疏散距离。(7)疏散运输工具(必要时)。(8)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9)安全庇护场所和安全安置(必要时)。共享题干题2012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2012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
41、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订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单选题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根
42、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4个等级。其中,一般事故是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属于一般事故。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
43、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订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单选题2.该事故应逐级上报至()。A.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E.本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
44、理条例第十条规定,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订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45、预案。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单选题3.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A.明火B.静电放电C.高温烘烤D.油品含有的杂质E.接地不良的罐体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点火源,例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化工原料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电气设备及线路的过热和火花.静电放电.雷击和日光照射等。该起事故中,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由此造成液体飞溅,产生静电放电火花,引起着火爆炸。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射.溅射,应将注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而且,其方向应有利于减轻容器底部积水或沉淀物搅动;装油
46、前清除罐底积水和污物,以减少附加静电。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订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多选题4.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
47、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C.加强管理和培训D.重新安装液位计E.增加消防水池 参考答案:AB参考解析: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防护。这些措施对于防止静电电击和防止静电影响生产也是有效的。主要包括:环境危险程度控制;工艺控制;接地;增湿;抗静电添加剂;静电消除器。其中,工艺控制是从材料的选用.摩擦速度或流速的限制.静电松弛过程的增强.附加静电的消除等方面采取措施,限制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