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最新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教案【最新10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三语文教案【最新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一秘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10篇初三语文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初三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2、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人性中的丑。 重点 1、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2、从人物性格品主题。 难点 认识人性中的丑。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熟知内容,了解情节。 主要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引入新授。 二、明确文章结构。 说话对话
2、,仅插入一段对艺术品的介绍。 三、读课文,感知对话中人物的手段和性格。 1、小伙子的。手段:感大恩表恳切显贵重吹其美吹捧人用威逼表真诚 2、医师的人品:爱病人高风格讲廉洁有尊严顾影响有礼节讲情理(实质呢?) 3、如何处理一个见不得人的物品呢? 送给:大恩人好朋友坏蛋古董商大恩人 身份:救命者医师律师演员古董商 4、开头的愁眉苦脸为何? 5、最后写律师给演员、演员给老太婆的过程否? 可猜想,有意味,写法不流于重复。 6、律师送法与意识和小伙子的方法相似否? 外表身份不同,本质一样。 7、用一个物品检验出了什么? 四、讲出个人对文义及结构的理解。 五、得出中心。 六、由文章看作者,得出写作特点。
3、七、学生小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会主题。 初三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3、掌握“非则”、“见于”两个特殊句式; 4、理解本文寓意; 5、分析其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本文寓意进一步分析庄子的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 主要是字词和朗读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以庄子及其基本思想导入,主要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老庄”; (二)、基本思想: 1、主张“天道无为”(故事分析-“庄子钓于濮水”); 2、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逍遥游); 3
4、、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秦失吊老聃”-养生主)。 详细解说: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
5、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书中的寓言很多。 3、听录音: 正音,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 (2)、古今异义词: 百川灌河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至于北海 (3)、特殊句式(并在课文中找出例句,译成现代汉语): 非则 见于 (4)、解释以下词语(并举一个例子):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4、集体朗读,思考: (1)、河
6、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2)、河伯见了北海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以上三问结合课文回答) (5)、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篇文章通过寓言设喻,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的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5、分析特殊句式: (1)、闻道百(定语后置) (2)、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 (3)、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5)、百川灌河-百川灌()河。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7)、()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7、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5)(6)(7)为省略句。 三、语法总结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 3、省略宾语: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初三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设想: 本课是之前选取入进入初中的一篇教材,作为自读课文难度也不大,学生读后基本上能体会文章的主旨,懂得青春的宝贵。所以重点在于通过品味文章的语句,找出草莓引发联想的语句,掌握文
9、章托物言志的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写作手法,并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懂得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 3 、了解作家作品和相关背景 自读预习要达到对以下知识点的掌握: (一)、作者简介 伊瓦什凯维奇:即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
10、) 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二)、相关知识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叶子有长柄,花白色。果实为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供食用。有的地方也称其为杨梅。 (三)字词障碍 1、字音字形 枝柯(k)生意盎(ng)然酣(hn)然 沁(qn)人心脾 韶(sho)华荒诞(dn)惴惴(zhu)不安 2、词语解释 疏落 稀疏零落。
11、 妖艳 课文中指鲜艳,明丽。 兴味 趣味、兴趣。 察觉 发觉,看出来。 色调 课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还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 禀赋 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心性 课文中指性情、性格。 再造 课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 若明若暗 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馨香 课文中指香气、香味。 3、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本文属于抒情散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听完青春舞曲虽然欢快,但是唱出对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再来感受一下
12、席幕蓉的关于青春太仓促的诗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起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这是一首能引发共鸣的席幕蓉的青春与本文的情感有所贴进,也能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为课文的理解作好铺垫。 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文章标题为“草莓”,文章中写了不同时节的草莓,分别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含义? 写到了夏(六月)和秋(九)两季的草莓。六月的草莓代表着青春的妙龄,而秋季的草莓代表着
13、生命的成熟。这是一种类比的手法,有利展开文章的主旨升华。 从标题展开去,由浅入深,体会到文章借草莓这一物象来表达深意的意图。 深入课文 体会:既然是用不同时节的草莓来类比人生的不同生命状态,为什么前面三节都在写夏季和秋季的景色,是不是与主旨相悖,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六月:夏的芬芳 九月:过一天,两天夏就会消失 景物的比较只是要突出,变化只是人们在不知不觉的。 作用: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体物作者由景及物的写作手法,并从中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对中心的表达作用。 品味语言,体会联想的作用
14、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通过联想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通过品味作者引发联想的语句,懂得作者寄予的思索,来探求文章的主旨。 作者体会到了的对生命的思考,感悟到青春不再的感怀,作者的感情抒发是不是消极的呢? 但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而是感到了岁月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虽然时间飞逝,“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心性和容颜却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表现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剥夺的是什么,增添的是什么?从现实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岁月的剥夺与增添 秋尽时
15、,季节的斗转剥夺了枫树的苍翠,却增添了满眼的枫叶如丹。 时光的列车,凋谢了居里夫人那美丽的容貌,却增添了那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方面是对文章句子的深入理解,一方面学以致用,能够结合自已的体会而谈。 联想训练(一) 联想有关珍惜时间的经典语句 若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萧伯纳 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展开联想,能够丰富对课文进一步地解读。更能让学五明白青春易逝,应好好珍惜的道理。 联想训练 (二) 回忆有关托物言志的作品培养从普通生活中发现美
16、,感悟哲理。 白杨礼赞 墙角的花 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哲理 拓展对生活的感悟: 如钻石的璀璨是经历千锤万打有何生活启迪? 昙花一现怒放的生命,烟化瞬间的烂漫。 比较阅读 与心田上的百合化 比较写作方法上的异同 都是托物言志的方法 都用了类比手法 只不过一个是直接抒发情感,一个是通过拟人语气寓言式揭露作者的感受。 增加阅读的广度,更加获得对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感悟。 作业 写作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以生命的四季写一篇随笔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物体,写出它的特征和引发你对人生的感悟 巩固联想训练的写作 比较阅读:两篇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异同? 心田上的百合花 作者: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
17、,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
18、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
19、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初三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主旨 2、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3、学会鉴赏格言式的语言风格 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行为美德。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提问、讨论 教学过程: 一、 课文导入: 各位同学好!我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硕
20、士研究生王琳,今天借用大家一节课的时间,看看我是否有缘成为大家的老师。初次见面,想必大家看着我这位新老师,是不是心里在琢磨着:艾,这位老师长得穿得 可见,看一个人我们首先会想他漂亮不漂亮,帅不帅,也就是说外表美不美。 所以外表美不是不重要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二、教授新课:可结合“大长今” 1、美德 美德好比宝石 喻证 有美德的人 例证 (第一组朗读) 2、美貌 (
21、第二组朗读) 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对比中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 对比论证 大家先想想,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人但没有什么才能的人,和一位长得比较普通但很有才能的人,你偏向喜欢哪个,或者说比较欣赏哪位? 俗话说:“绣花枕头一包草”其实就是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的鄙视。也就是大家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内在表现。其实伟大的科学家培根和大家一样,他也觉得有才能有所为的人比光有美貌的人更值得肯定、赞赏。从这一段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培根的价值取向,即还有其他东西比美貌更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3、最高的美美德 好,我们来跟着培根“仔细考究”一下: (第三组朗读) 对比论证、例证 外在:优雅行为 形体之美
22、 颜色之美(最直观,画家最容易表现出来) 内在:美德最高的美(难于直观,画家无法表现) 内在外化 外在内现 随后作者进一步说明: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公式是简单的,机遇却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得的。课文举例说明,可以让学生补充说明。 美是难的。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论美 初三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了解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
23、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24、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2、学生准备 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25、,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二、初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正音 槲树 枝柯 禀赋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葱茏茂密 生意盎然 兴味醋然 湛蓝 沁人心脾 隐瞒 如花似锦 顷刻之间 韶华灿烂 荒诞 赋予 似水流年 从容不迫 四、研读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
26、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是与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从而强调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种模样”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6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7、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8、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点题 9、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27、 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 4、5段分别照应1、3段 例: A:第1段: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第4段: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 B:第3段: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
28、5段: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第5段: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4、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5、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 例: A、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B、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C、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D、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
29、,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6、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4、草莓 九月 夏意正浓 联想 流年不再 珍惜生命 六月 秋的气息 初三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
30、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
31、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
32、“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独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板题】: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与课文标题有关的主要信息。 2、注意下列汉字的读音:(小黑板出示) 轩(xun) 嬉闹(x) 凹地(o) 雍(yng) 掺杂(chn) 胆怯(q
33、i) 撅(ju) 给予(j y) 觅食(m) 撩逗(1io) 初三语文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2、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2、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学习唐诗宋词要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记住其中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能够背诵。 二、听录音朗读诗词五首 三、课文分析 (一)、学习使至塞上 1、作者简介: 王维:( 701 - 761 )
34、,唐诗人、画家,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是当时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历史上优秀的山水画大家,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生以李林甫取代张九龄执政为界分前后期,前期颇富积极进取之心,诗作呈现昂扬奋发之面貌。后期则消极退避,对世事采取“无查无不可”的态度,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奉佛,诗中有禅趣,有“诗佛”之称。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2、解题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本诗是作者
35、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时所作。 3、译诗参考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 4、课文分析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欲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基的居延。天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
36、“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隐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侯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尚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 5、讨论:本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诗?为什么? 明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得最精彩。因为这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
37、单,又格外地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直”字,使景物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 初三语文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积累写作手法,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理想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心声”含义。 2、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 教学难点: 了解心理描写的不同分类及作用,通过分析心理描写归纳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38、: 教师引导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心声. 1、组织上课。 2、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课,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同学们能踊跃发言、展示自我,好吗?大声点,说出我们的十中气势;可同样的公开课,有一位小学生特别渴望朗读课文却遭到了老师的拒绝,他到底有什么样的心声要急于表达呢?让我们一起走进15课心声,作者,黄倍佳。 3、出示学习任务。 、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心声。 、赏析小说的心理描写,品味人物魅力。 二、梳理情节,感知心声。 1、理情节(14分钟) 师:课文写了四个场景所发生的故事,依次是:放学铃声响过后,教室里;回
39、家路上树林里;第二天放学后教室里;公开课上。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接着提问学生,自由回答补充。 老师出示幻灯片明确: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师: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请对号入座。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开端;、-发展;-. 2、感心声
40、。 师说:根据刚才情节的把握,补充题目。(要求:补上谁、什么样的心声)(3分钟)的心声 请学生自由回答。并适时表扬。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三、分析人物,走进心声。 师说:本文作者可谓是在“心”上下足了功夫,不仅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心声,还通过精彩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声。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心”的世界。 1、知识卡片。 师说: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了解心理描写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出示幻灯片: 心理描写主要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
41、心理活动的描写。其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心理描写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我想自言自语等)用梦境刻画;间接心理描写: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细腻的神态刻画;用形象的语言刻画。 3、赏析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4、如: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课文17段) (直接心理描写。写出京京渴望朗读的心理,刻画了一个朴实真诚的少年形象。) 师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说说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找以下句子: 、讲义从他的手指
42、间滑落,飘在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他也有一个乡下的爷爷。小时候,他是在爷爷那儿长大的。(课文20段) 、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凡卡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课文32段) 、她一定害怕的厉害。是啊,这么多老师看着呢,万一一慌,读的结结巴巴,多难为情!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课文49段) 、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课文11段)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课文15段)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课文52段)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 、直接心理描写;写出京京对爷爷的怀念,从中流露出京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直接心理描写;言为心声,真情流露,写出了京京朴实真诚的性格; 、直接心理描写;写出京京对赵小桢的同情心理,体现了京京善良、宽容的性格; 、间接心理描写;通过传神的动作、神态写出了京京渴望读书的心理,也体现了京京的朴实的性格; 、间接心理描写;通过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京京渴望读书的心理,也体现了京京的勇敢精神; 、间接心理描写;通过传神的动作、神态,写出了京京当时矛盾的心理,突出了京京勇敢执著的性格。 3、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