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327135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例文 篇一 一、知识导航 1、主要概念:变量是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 其特点是:列表: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 的值找到,查询方便;但是欠 ,不能反映变化的全貌,不易看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关系式: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但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图像: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特征;但图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图像确定因变量的值欠准确。 3、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和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举例说明

2、)。 二、学习导航 1、有关概念应用 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用总长为60的篱笆围成一边长为L(m),面积为S(m2)的矩形场地; 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为y. 2、利用表格寻找变化规律 例2 研究表明,固定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施肥量 (千克/公顷)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产量 (吨/公顷) 15.18 21.36 25.72 32.29 30.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

3、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使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 变式(湖南)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起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 时间/秒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速度/米/秒 0 0.3 1.3 2.8 4.9 7.6 11.0 14.1 18.4 24.2 28.9 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因变量? 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中,v的增加? 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的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要几秒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

4、? 3、用关系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3.、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10,底面积为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体积v与底面边长a的关系。设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求气温与t高度h的关系。 变式(江西)如图,一个矩形推拉窗,窗高1.5米,则活动窗扇的通风面积A(平方米)与拉开长度b(米)的关系式是: 。 4、用图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4、(桂林)今年,在我国内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下图是今年5月1日至5月14日的内地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走势图(数据来源:卫生部每日疫情通报)。从图中,可知道: (1)5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 (2)

5、在5月9 日至5月11日三天中,共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 (3)从图上可看出,5月上半月新增确诊病例总体呈 趋势。 例5、(陕西) 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 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 变式 (成都)右图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沿相同路

6、线行驶45千米,由A地到B地时,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经过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这个行驶过程中的图象填空:汽车出发 小时与电动自行车相遇;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汽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汽车比电动自行车早 小时到达B地。 三、一试身手 1、(贵阳)小明根据邻居家的故事写了一首小诗:“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子到后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与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用横轴 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诗的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2、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 部分的高度y(厘米)与燃烧时间x(小时)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7、 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 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2)燃烧多长时间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不考虑都燃尽时的情况)?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 3、(2006宿迁课改)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8.6分钟 B.9分钟 C.12分钟 D.16分钟 4、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2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L)

8、之间的关系如图8 所示。 回答问题:(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 (2)中途中加油_L; (3)已知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 ,车速为 , 若要达到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并说明原因。 5、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一组对应值。 所挂质量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 18 20 22 24 26 28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所挂物体重量为 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 (3)若所挂重物为 时(在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的弹簧长度吗? 6、小明在暑期社会实距活动

9、中,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瓜到市场上去销售,在销售了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售出西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求降价前销售金额y(元)与售出西瓜 (千克)之间的关系式; (2)小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 (3)小明这次卖瓜赚子多少钱? 7、如图中的折线ABC是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要付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象。 (1)通话1分钟,要付电话费多少元?通话5分钟要付多少电话费? (2)通话多少分钟内,所支付的电话费不变? (3)如果通话3分钟以上,电话

10、费y(元)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式是 ,那么通话4分钟的电话费是多少元? 8、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与干旱持续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持干旱持续时间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 (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 (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 9、(成都市)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自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

11、),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 元和 元。 (1)写出 、 与x之间的关系式;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信合算些?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考试情况,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

12、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实数和相交线及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及其证明;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具体解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四、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

13、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六章、实数: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

14、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潜心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六、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周 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 5课时 第二周 有理数的加减法 5课时

15、第三周 有理数的乘法 5课时 第四周 有理数的乘方 5课时 第五周 第一单元复习与单元测试 5课时 第六周 测试质量分析及小结 5课时 第七周 整式-单项式 5课时 第八周 整式-多项式 5课时 第九周 整式的加减 5课时 第十周 期中复习及段考 5课时 第十一周 段考测试质量分析及小结 5课时 第十二周 从算式到方程 5课时 第十三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5课时 第十四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5课时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单元复习及测试 测试质量分析及小结 多姿多彩的图形及直线 射线、线段、角 期末复习及考试 5课时 5课

16、时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摸球游戏,了解并掌握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概率的定义及简单的列举法计算。 2、应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概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

17、知 1、下面事件: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时会沸腾。掷一枚硬币,出现反面。三角形内角和是360;蚂蚁搬家,天会下雨, 不可能事件的有 ,必然事件有 ,不确定事件有 。 2、任何两个偶数之和是偶数是 事件;任何两个奇数之和是奇数是 事件; 3、欢欢和莹莹进行“剪刀、石头、布”游戏,约定“三局两胜”决定谁最终获胜,那么欢欢获胜的可能性 。 4、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 5、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求一个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那么

18、能不能不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只通过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学习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二、情境导入 1、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2、这个袋子中有5个乒乓球,分别标有1,2,3,4,5这5个号码,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拿出来后再将球放回袋子中。 (1)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 (2)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它们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概率的值?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三、探究新知 1、请大家观察前面的抛硬币、掷骰子和摸球游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分

19、组讨论,教师引导: (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 (2)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设一个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n种,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种结果出现。如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那么我们就称这个试验的结果是等可能的。 2、探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1)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呢? (2)不透明的一个袋子中装有大小相同的三个球,一个黄色和已编有1.2.3号码的3个白球,从中摸出2个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摸出2个白球有多少种不同结果?摸出2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种等可能的结果

20、,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P(A)=/n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做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的发生的概率为0,记做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p= 3、应用新知 例:任意掷一枚均匀骰子。 1、掷出的点数大于4的概率是多少? 2、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解:任意掷一枚均匀骰子,所有可能的结果有6种:掷出的点数分别是1,2,3,4,5,6,因为骰子是均匀的,所以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掷出的点数大于4的结果只有2两种:掷出的点数分别是5,6. 所以P(掷出的点数大于4)=2/6=1/3 2、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结果有3

21、种:掷出的点数分别是2,4,6. 所以P(掷出的点数是偶数)=3/6=1/2 四、实践练习 1、袋子里装有三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丽从盒中任意摸出一球。请问摸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2、先后抛掷2枚均匀的硬币 (1)一共可能出现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出现“1枚正面、1面反面”的结果有多少种? (3)出现“1枚正面、1面反面”的概率有多少种? (4)出现“1枚正面、1面反面”的概率是1/3,对吗? 3、将一个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2次,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数之和分别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数之和分别是5的概率是多少? (4)向上的数

22、之和为6和7的概率是多少? 五、课堂检测 1、甲、乙、丙三个人随意的站一排拍照,乙恰好站中间的概率是( ) A 2/9 B 1/3 C 4/9 D以上都不对 2、在一次抽奖中,若抽中的概率是0.34,则抽不中的概率是( ) A 0.34 B 0.17 C 0.66 D 0.76 3、把标有1、2、3、410的10个乒乓球放在一个箱中,摇匀后,从中任取一个,号码小于7的奇数概率是( ) A 3/10 B 7/10 C 2/5 D 3/5 4、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办法如下:凡购满100元得奖券一张,多购多得,现有10000张奖券,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0个,则一张奖券中一等奖的概

23、率是 5、一个袋中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和4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球,则: P(摸到红球)= P(摸到白球)= P(摸到黄球)= 6、一个袋中有3个红球和5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红球和摸到白球的概率相等吗?分别是多少?如果不相等,能否通过改变袋中红球或白球的数量,使摸到的红球和白球的概率相等? 六、课堂小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1、等可能性事件的特征: (1)一次试验中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有限性) (2)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2、求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判断本试验是

24、否为等可能性事件。 (2)计算所有基本事件的总结果数n。 (3)计算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 (4)计算P(A)=/n。 布置作业: 1、P148习题6.4知识技能 1.2.3 2、问题解决:请大家为“翠苑小区”亲子活动设计一个有奖竞猜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1) 等可能事件的特征: 1、 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 2、 每一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种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2021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3、了解0在有理

25、数分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图里。 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3,5.7,-7,-9,-10,0, , ,-3 , -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正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

26、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数的集合 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16,0,2004,- ,-0.23456,10%,10.1,0.67,-89 【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有理数有理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的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

27、意“0”的正确说法。 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0.125, ,-3 ,3,0,50%,-0.3 (1)整数集合; (2)分数集合; (3)负分数集合 ; (4)非负数集合 ; (5)有理数集合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整数就是自然数 B. 0不是自然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D. 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 提升能力 3、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 二

28、、情景导入。 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 三、直线平行的条件 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3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 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2ABCD、 如图

29、(课本P14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 学习目标一: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题组一: 1、叫做平行线。 如图:a与b互相平行,记作,a。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b只有与两种。 3、下列生活实例中: (1)交通道路上的斑马线; (2)天上的彩虹; (3)阅兵队的纵队; (4)百米跑道线,属于平行线的有。 学习目标二:掌握两个平行公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题组二: 4、通过画图和观察

30、,可得两个平行公理: 、经过点,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符号表达式:若ba,ca,则。 5、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 、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 、 a与b有两个公共点,则a与b; 6、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 ) 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C、不存在;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 教学设计 1、落实教学常规,践行学校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要求。 2、优化教学策略,老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倡“学先教后”,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做”,

31、老师依学定教,点拔引领,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交流、展示、应用”中内悟知识。提倡“当堂训练”,在教学设计中,要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环节,当堂落实。力争当堂完成“双基”任务。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会运用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化简整式。 3、会用多项式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难点:例2包含了多种运算,过程比较复杂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小明找来一张铅画纸包数学课本,已知课本长a

32、厘米,宽b厘米,厚c厘米,小明想将课本封面与封底的每一边都包进去m厘米,问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在铅画纸上裁下一块多大面积的长方形? 二、引出新知,探究示例 1、合作探索学习:有一家厨房的平面布局如图1 (1)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厨房的总面积。 (2)这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的面积应当相等,你能用运算律解释吗? (3)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能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规律吗? (让学生以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然后表达交流) 答:(1)总面积:(a+n)(b+m);a(b+m)+n(b+m)或b(a+n)+m(a+n);ab+am+nb+nm (2)总面积相等,由此可得到(a+n)(b+m)=a(b+

33、m)+n(b+m) =ab+am+nb+nm 第步运用分配律把(b+m)看成一个数,第步再运用分配律。 (3)由(a+n)(b+m)=ab+am+nb+nm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2、运用新知,计算例题 例1:计算 (1)(_+y)(a+2b)(2)(3_1)(_+3)(3)(_1)2 解:(1)(_+y)(a+2b)=_?a+_?(2b)+y?a+y?(2b)=a_+2b_+ay+2by (2)(3_1)(_+3)=3_2+9_3=3_2+8_3 (3)(_1)2=(_1)(_1)=_2_+1=_22_+1 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这三题都按多

34、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运算过程中注意符号,防止漏乘,结果要合并同类项。 反馈练习:课内练习1 例2,先化简,再求值:(2a3)(3a+1)ba(a4),其中a= 解:(2a3)(3a+1)ba(a4)=6a2+2a9a36a2+24a=17a3 当a=时,原式=17a3=17( )3=193=22 注意的几点:(1)必须先化简,再求值,注意符号及解题格式。 (2)当代入的是一个负数时,添上括号。 (3)在运算过程中,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来计算。 反馈练习:1、计算当y=2时,(3y+2)(y4)(y2)(y3)的值。 2、课内练习2、3。 三、分层训练,能力升级 1、填空 (1)(2_1)(_1)

35、= (2)_(_21)(_+1)(_2+1)= (3)若(_a)(_+2)=_26_16,则a= (4)方程y(y1)(y2)(y+3)=2的解为 2、某地区有一块原长m米,宽a米的长方形林区增长了200米,加宽了15米,则现在这块地的面积为平方米。 3、某人以一年期的定期储蓄把20_元钱存入银行,当年的年利率为_,第二年的年利率减少10%,则第二年到期时他的本利和为多少元? 四、小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与疑问?教师及时总结内容并解答疑惑。 五、布置作业 课本的分层作业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七 一、 学情分析 本年级数学上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够理想,学生已经开始出现

36、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 二、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

37、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 、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 实数 认识无理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区别,以及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38、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

39、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

40、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八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材第十一章数据的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七年级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本章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

41、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

42、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

43、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借

44、助图片展示,是学生对我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 探究新知活动一: 阅读课本80页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 (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