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9篇).docx(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9篇)扬州慢教学设计 篇一 课前预习导读单 教学目的: 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2、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3、掌握衬托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了解本词最突出的手法特点。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他屡试不中,布衣终生(一生没有做过官)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他的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 2.写作背景: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
2、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享乐,不思恢复词人21岁时路过扬州,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千 3.扬州简介: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90年的历史扬州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维扬等名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
3、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4.填写有关扬州的诗句: a,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 , 。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 , 。题扬州禅智寺 b.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 。赠别二首(其一) c.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 , 。遣怀 d.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寄扬州韩绰判官 e.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淳熙( ) 初霁( ) 荠( )麦 怆( )然 自度( )其曲 黍( )离 窥( )江 戍角( ) 豆蔻( ) 2.解释字
4、词 夜雪初霁 霁: 丙申至日 至日: 荠麦弥望 弥: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则: 寒水自碧 自: 予怀怆然 怆然: 因自度其曲 因: 度: 淮左名都 淮左: 解鞍少驻初程 少: 自胡马窥江去后 去: 清角吹寒 吹寒: 杜郎俊赏 俊赏: 纵豆蔻词工 工: 算而今重到须惊 算: 念桥边红药 念: 渐黄昏 渐: 3.翻译小序: 4.尝试着把全词翻译成现代诗歌: 5.用双斜线标出朗读节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
5、为谁生 6.写出词的韵脚: 三、内容梳理 (一)小序解读 学生朗读词前序言 1、词前小序交待了哪几方面内容? 明确:词作的时间 ( ), 所见所闻扬州景色( ), ( 感 慨 今昔), 他人的评价 ( )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明确: 具体一点,是哪一个字? 明确: (二)整体感知,把握表现手法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如今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明确: 2、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扬州城空在何处 明确: 就“空”写一段赏析文字(50字左右) 赏析: 3、下阕中,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
6、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请用一字概括 明确: 因为: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明确: 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 明确: 6、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明确: 7、“名都”是作者联想的,非眼前之景,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8、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就虚实结合特点,写一段赏析文字 赏析: 9.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四、赏析名句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
7、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你选出体会较深的两个诗句,进行理解鉴赏 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赏析: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抒发了什么情感?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附: 预习部分参考答案 一、3. a.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b.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一) c.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遣怀 d.二十四桥明月夜
8、,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e.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二、 1.注音略 2.解释词语略 3. 淳熙丙申冬至日,我路过扬州昨晚的雪停了,天气转晴,放眼望去尽是荠麦走进扬州城,四面都是萧条景象,冬河依然碧波荡漾暮色渐渐降临,军营的号角发出悲凉的声音我的心多么悲伤,面对扬州的今昔,感慨万千,于是自创词牌扬州慢千岩老人认为有诗经。黍离诗的悲凉感伤 4. 译文参考: 扬州,这淮水东南的名城, 竹西亭有着美丽的风景, 我解鞍下马,只作短暂的 走过昔日繁华的街道,不见人影, 只有青青的荠麦在冷风中哀鸣 自从金人扫过长江之后, 荒废的池塘,憔悴的树木, 都怕提起那场战争 夜色
9、渐渐降临,清冷的号角声, 久久回荡在这座空城 杜牧哟,你有着卓越的鉴赏力, 当你此时和我一道同来, 这残破的景象也会使你震惊 纵然你年轻英俊,才华缤纷, 曾在美人的闺房中享受过春梦, 此时,忧伤会断却你的诗魂 二十四桥依然无损, 月光摇荡在水波中,清冷无声 最可怜的是桥边的芍药花, 花开花落,无人过问 5.6.答案略 三、内容梳理 (一)1.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明确:“悲”字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
10、伤感的感情基调 (二)整体感知,把握表现手法 1.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赏析: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关眼 3、明确:“惊”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 4、明确:名都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5
11、、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6、明确:繁华热闹 这些景象词人和我们并没有看到,而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今昔对比 7、明确:虚写 8、明确:实写 赏析:a.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b.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c.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9、明确:“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 四、赏析名句1. a.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b.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
12、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c.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2.赏析步骤同上 3.a.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b.这是用声来衬托宁静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c.来突出“黍离之悲” 4.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扬州慢导学案
13、课堂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练习 1、下列黑体的字形音义全对的一组是: a、酹(li古人祭奠把酒洒在地上)江月 凝噎(y) 似 霰(sn雪珠) 雪霁(j雨雪停止,天晴) 暮霭(i天气) 扁舟(bin小舟) b、转徙(x迁移) 碣石(ji山名) 恬(tin安静)拂(f)还来 天姥(m年老的妇人) 滟滟(yn波光荡漾)随波 c.、东南倾(qng歪、斜) 剡(yn)溪 渌(l清)水 谪(zh封建时代特指贬官)居 捣衣砧(zhn) 芳甸(din开满花的郊野) d、佃(din金花)头银篦 塘拗(a水边地) 汀(tn水塘)上 訇(hng声音很大)然 江畔(pn) 徘徊(hui) 2、下列括号前注音有错的一
14、组是: a、暮霭(i) 凝噎(y) 夜雪初霁(j) 戍(sh)角 b、怆(chung)然 豆蔻(ku) 荠(j)麦 弥(m)望 c、姜夔(ku) 萧(xio)条 留恋(lin) 窥(ku)江 d、那堪(kn) 俊赏(shng) 芍(sho)药 黍(s)离 3、下列句子都是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用“/”表示),划横线的部分是领起的内容选出划线范围全不当的一项: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 b、 c、
15、d、 4.下面诗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解鞍少驻初程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尽荠麦青青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自胡马窥江去后 d、鸿雁常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淮左名都,竹西嘉处 5、根据诗词诵读节奏的知识,选出下面节奏划分正确的一组: a、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绿树村西合,青山郭外斜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
16、骑突出刀枪鸣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元嘉草草,封锒居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6、下面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写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无限优美的场景 b、春江花月夜的语言清丽纯净,虽然是宫体诗题材,却没有丝毫的敷衍做作 c、本诗属于近体诗,单句字数和韵律固定不变,但句数有突破,写景抒情极力铺陈 d、全诗融入了情人离别的思念,对时间久远,空间无限,个体渺小的无奈,悠悠情思,绵绵不尽 7、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
17、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 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 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8、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是: 渐黄昏清角吹寒 杨柳岸晓风残月
18、 一片神鸦社鼓 墙橹灰飞烟灭 枫叶荻花秋瑟瑟 亲朋无一字 青冥浩荡不见底 秋天漠漠向昏黑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 b. c. d. 9、下面各句中涉及到的人物正确的一组是: 谢公宿处今尚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出师一表真名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a、谢灵运 杜甫 刘义隆 刘备 杜甫 孟浩然 b、谢棻 杜牧 辛弃疾 楚怀王 王昌龄 王之涣 c、谢灵运 杜牧 霍去病 诸葛亮 诸葛亮 孟浩然 d、谢灵运 杜牧 刘义隆 刘备 贺知章 李白 10、对下面词句,理解正确的是: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19、木,犹厌言兵” a、主语是拟人化的“废池乔木”,表明惨遭金兵破坏摧残的城池、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创伤仍然严重 b、主语是拟人化的“废池乔木”,表明惨遭金兵破坏摧残的城池、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渴望安定 c、主语是幸存的少数扬州市民(省略),表明他们看到被金兵破坏的残破城池、干枯的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物质、感情创伤似很严重 d、主语是幸存的少数扬州市民(省略),表明他们看到被金兵破坏的残破城市、干枯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渴望安定生活 11、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意是(多项选择):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如今自生自灭 b、化景物为情思,托名卉以寄哀思 c、表现了对国家昔
20、盛今衰的痛情伤感之情 d、遥念恋人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e、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沧 12、对“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这句话的翻译准确的一句是: a、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很悲哀 b、千岩老人认为这道词像黍离一样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c、千岩老人的诗我认为它像黍离一样悲哀 d、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3、对诗句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扬州战乱的惨状) c、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在水边望去,就好像月亮和潮
21、水一起涌出一样)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想到“扬州芍药甲天下”,将来芍药盛开时节,有谁来欣赏呢?表达作者惋惜之情) (二)阅读扬州慢,完成1418题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4、“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写了昔日;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则写出,这是运用了手法,抒发了词人之情 15、“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16、“杜
22、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 17、扬州慢写了哪些景象?(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 18、在这首词中,姜夔大量化用杜牧的词句,这是为什么? 答案: (三)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921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第四桥:即甘泉桥,在吴江城外,以泉品居第四得名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陆龟蒙,苏州人,居松江甫里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时放扁舟,备书籍、茶社、笔床、钓具等,优游于太湖之上 19、“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
23、去”写燕雁之远去,旨在表明什么? 答案: 20、试分析“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一句的意境 答案: 2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 答案: 附参考答案: 1.b 2. d 3.b 4.a 5.a 6.c. 7.b 8.c 9.c 10.c 11.a c e 12.b 13. b 14.答案:扬州的繁盛 昔日繁华长街,如今呈现出一片 荒凉景象 盛衰对比 对国事的痛惜伤感 15.参考答案:用了拟人修辞无情之物怎会“厌言”呢?作者借此写出了扬州人民的痛苦,并对此表示同情 16.答案:承上启下 17.扬州慢写了哪些景象? 参考答案:a.夜雪初
24、霁,荠麦青青,废池老树,黄昏清角,寒气空城,波心冷月,桥边红药b.这些景象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c.寄托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无限痛惜之情,并形成这首词令人回味的意境 18.参考答案:杜牧在扬州生活多年,写了许多关于扬州的诗,描写了当时繁荣的景象,社会影响很大姜夔身处名都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的一座空城,自然联想到他杜牧的诗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浩劫后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19.参考答案:暗喻自己漂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 20.参考答案:这几句怀古
25、伤今,今世如何?只有衰残柳枝当风舞柳本纤弱,哪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舞”字执著有力,苍凉之中,无限悲壮此一自然意象,实为南宋衰世之象征 21.参考答案: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 纳兰性德词两首赏析导学案 扬州慢教学设计 篇二 雨 霖 铃 扬 州 慢 教学目标 1. 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2. 重点领会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3.
26、注意两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前课苏辛词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的区别; 4. 背诵这两首词并熟记雨霖铃和扬州慢两种词牌格式。 教学难点 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海导航 先看自学提示,再结合课文解释,弄清两词大意。可先做完能力演练题库中的跟踪试题。 雨霖铃一词重点要注意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缠绵婉约的风格。寒蝉雨歇,烟波暮霭,晓风残月,都是暗淡而凄凉的景;执手相看,多情离别,风情无处说,抒发的是低沉伤感的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环境气氛和主体情感融为一体,刻划出一对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 扬州慢一词要重点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低沉
27、的感情基调,以及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等凄惨、冷落的气氛使作者伤今怀古,不禁产生昔胜今衰之感。此外,还要注意体会化用杜牧诗诗所产生的新的艺术意境。 二、思路结构 雨霖铃一词写于作者仕途失意又失去爱情慰藉之时,心情抑郁,生活前途更感暗淡无光。因而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均凄凉低沉。上阕写与情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以写景为主,但字字含情;下阕想象别后的生活场景抒发痛苦之情。 扬州慢一词表达了作者感怀家圆、伤时念乱的心情。上阕全写眼前实景,写出了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纪行写景扣紧驻、看、想、闻开展描述层次;下阕伤今怀古以杜牧当年扬州诗之胜反衬现在扬州之冷清萧条,扣住扬
28、州著名的代表性景物 二十四桥、芍药 来写。结构图: 上阕实写萧条之景 景物1:荠麦青青 景物2:废池乔木 景物3:清角吹寒 下阕虚拟设想 拟想1:杜牧才情再高亦难赋深情 拟想 2: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拟想3: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三、 疑难指津 雨霖铃的景物描写与抒情的关系:一是景物特征鲜明。“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暗淡凄清且具有较大的联想空间;二是景物含情。试想蝉是寒的、风是冷的、月是残的、柳又有留意,怎不引起留恋与哀愁呢?这便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
29、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四、语言揣摩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评析:这是柳永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妙就妙在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答,韵味无穷。更妙的还在于景物鲜明且又含情。“杨柳岸”“晓风”“残月”三项景点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幽静而开阔的意境,引人入胜。另外古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留”“柳”谐音,折柳相送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
30、往要写到杨柳,诗经采薇“昔人往矣,杨柳依依”写的就是离别之情。更兼之风月关情,何况是拂晓之凉风,黎明之残月。因而,“杨柳岸晓风残月”明写实景,暗写别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运用:中国古代诗词往往诗 画相通,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诗可配画 画可配诗。该句诗兼 有诗情和画意,请试 为之配画。只要能体 现主要大意 即可。示 例如右:画中有流水 潺潺,扬柳依依,晓 风拂拂,燕子飞飞, 残月隐隐,诗人提壶 独行,似醒似醉。 2.“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评析: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作者不禁想象到将来芍药盛开,而名都已成空城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
31、声长叹,宛如百感交集,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先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运用: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二十四桥边的红药仍一如既往的在纵情的茂盛的年复一年的开放,但是又有谁来欣赏与采摘呢?(翻译与扩写) 五、名题讲析 1.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1995年全国高考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的“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 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冷。 C.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
32、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念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讲析:本题选用了宛约派李清照的词作名篇,词中亦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四个选择项分别考了词语的含 义、词语的炼字炼意、词作的思路、词作的表现手法,都是古诗词鉴赏的基本要素。A项是分析“不消”二字的深层含义,从全词立意看A是正确的;B项是对炼字炼意 的分析,这里“绿”“红”“肥”“瘦”都是借代手法,体现作者炼字的新奇,历来颇受称颂把玩,分析 也是正确的;C项是对词作思路的概括,词虽简短,却有叙事过程和抒情层次,分析正确;D项鉴赏的角度是表现手法,作者寓情于事,融情于景,并非“直抒胸臆”,因而D项分析不当,应选D项。 六、风景剪辑 剪辑1:
33、柳永字耆卿,名三变。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及失意文人见长,且多寓以同情之意 ,市井特声鲜明,语多俚俗,深受歌妓和笛工们的赏识和欢迎。初试不第,作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再次应试,宋仁宗故意将其黜落且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剪辑2: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宛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 放词风
34、并形成了爱国词派, 李清照是此时的宛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宛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扬州慢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flash音乐烟花三月。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
35、州”之说。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扬州风光图片一组。)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晚唐诗人杜牧非常喜爱扬州这个地方,写下很多关于扬州的诗句: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36、吹箫? 从这些诗词中可见当时扬州的繁华,可谓盛极一时。 几百年后。到了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解题,作者、背景简介。 1、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
37、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3、题解。 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扬州慢)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扬州慢) 明确: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三、整体把握。 一)、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自读,齐读。 1、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
38、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2、要求: 感知文意、正音释词、体味意境。 二)、学习小序。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 三)、学习词作。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
39、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 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3、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惊”。因“空”而“惊”,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
40、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明确: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 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明确:繁华热闹。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
41、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 6、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 四、理解想象。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
42、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
43、,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杜牧的赠别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运用拟人手法,以无情之物言有情,这是诗歌常用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这里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在本词中有几处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废池乔木”,也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赋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达战乱的凄惨景象。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 “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