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16190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雀》(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麻雀》(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雀》(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雀》(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新思考麻雀第一课时教学阐释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以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新思考为题,对 我执教的麻雀第一课时进行教学阐释。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 行阐述:一、说教材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 这八个习作话题贴近孩子的成长生活,符合其身心认知规律,紧扣习 作能力的形成基础。每一个习作单元都是从导语开始感受和思考,以精读课文的学习 奠定基础,经历交流和尝试,逐渐深化、巩固表达方法并形成表达能 力,最后综合运用于习作中。每一板块的安排目的性非常明确,都是 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而精读课文的核心功能就是从阅读中习得表达 的方法。学生们通过学

2、习,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要清楚作者 是“怎么写”的。麻雀所在的单元聚焦“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作为本单元的 第一篇精读课文,在如何“写清楚”的教学中要把握好三点:首先, 知道要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其次,知道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 想到的写下来;最后,知道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 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教材要素安排的梯度 性,学生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它以学生习作能力的达成为目标,层层 推进,逐步深入,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充 分体现了“从读学写”,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核心的教材编写意图。 二、说学情分析四年级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

3、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 阅读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思维和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完 整性还有待发展。作为农村孩子,他们大部分都有和小动物接触的经 历,但是面对猎狗的凶残和老麻雀的舍身救子,体会起来还是有一定 的难度。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根据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本节课将继续巩固运用这一方法, 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教会他们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三、说教学目标麻雀作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它的定位就是教学生“学表 达”的阅读课,以阅读为手段,以学习表达为目的。因此,我设定本 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 .梳理课文,

4、完善表格,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写下来。(教学重点)3 .读悟结合,体会老麻雀的无畏,写法迁移,尝试口头创编小 麻雀的无助。(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要求:结合自己的 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学 习用口头或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由于这是第一课时,进行当堂读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采 用以读促思、以读促悟、情境体验、语言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品读 课文、思考感悟、合作探究,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心,学习作者在文 本表达上的特点,并适时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使学文与表 达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五

5、、说教学过程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以下六个板块来展 开我的教学流程。板块一:视听导入创设情境明晰目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动机原则指出: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 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因此,开课伊始,我首先播放麻 雀的鸣叫声,接着出示形象的麻雀图片,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片和听 到的声音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以此获得对麻雀的初步印象。这一环 节,我从看、听、想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在后面的学习中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做好铺垫。而单元导 读页的出示,让学生更加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板块二:前引后联 整体把握 体会写法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基本

6、掌握了“通过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为本单元具体梳理文本结 构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环节的学习中,我首先结合课后练习第一 题和交流平台中的表述,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根据预习单中填写的表 格,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写一件事可以按照事情发展 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接着借助思维导图和关键词,让学生 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上个单元所 学方法加以巩固运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较强的概括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懂得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 利于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板块三:任务驱动 完成表格 发现密码为了突破本课

7、的重点,我利用表格,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4、5 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老麻雀在猎狗面前表现的句子,并想一想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我根据他们的 交流汇报,帮助他们梳理课文的重要内容,发现横排和竖排句子之间 的联系,解开作者的写作密码。学生们经过阅读和梳理,发现作者不 仅写出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还将它们有机融合,为我们 清晰地展现了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场景。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 的认知发展水平,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梳理的步骤,并让他们从中获 得发现的快乐!教学中,我瞄准4、5两个自然段,以表格的形式引 导学生梳理如何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这一任务驱动,引导学生

8、先发现表达的密码,再进行体会无畏的阅读,这样的安排充分体 现了教学内容的新取舍,以及教与学方式的新变革。板块四:品读感悟聚焦表达体会无畏麻雀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用词准确传神。为 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老麻雀的无畏,我引导学生运用读、找、品、 议等方法,紧扣文中“石头似的”“拄章” “绝望地尖叫”“浑身发 抖”“嘶哑的声音”等关键词,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品析,同时 穿插学习“掩、护、搏”等生字。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 字的丰富内涵,形成了良好的语感,从而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深厚 的感情。(播放视频)在学生体悟老麻雀无畏的同时,我又引导他们 想象,如果自己就是文中的老麻雀,为了

9、保护幼儿,面对凶猛的猎狗, 会怎么说、怎么做?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们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发展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我 在品读关键词、体会无畏中穿插生字词教学,既补上了第一课时 阅读的需要(生字词教学不重要,但要有。),又突显了习作单 元指向表达的地位,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新定位。板块五:方法迁移 读说结合 体会无助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应“注意整合听说 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 作品O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 这一切都离不开真实的语用实践。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归纳写

10、法之后,借助文中的小麻雀形象,引导学生想象它面对凶猛的 猎狗时无助的样子,结合自己的心理活动将看到的或听到的说清楚。 这种源于课文的说话训练,符合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的定位, 体现了读与说的勾连。学生有平台、有方法,实践起来也相对容易一 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内隐的知识转变为外显的能力,从而真正实 现了读说的策略共享。板块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布置作业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之 间的辩证关系,而课堂教学总结就是学生学习与思考的重要环节。因 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由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目的就是让 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巩固加深记忆。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

11、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 养,我安排了两项作业:一是摘抄文中描写老麻雀无畏的句子,加强 语言的积累;二是运用本节课习得的方法,写清楚小麻雀的无助,由 课内向课外延伸,体现由说到写的语言运用,使习作能力的培养能够 真正落到实处。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学生从“教”中习得作者如何把老麻雀 无畏写清楚这个支架;运用支架来“学”说小麻雀的无助;最后 运用这个支架来“评”,层层推进,逐步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 实现读、说、写的勾连,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的紧密结合, 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新探索。六、说板书设计为了落实本节课的训练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板书:16麻雀起因看到的经过写清楚听到的结果想到的“写清楚”直接点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了篇章的写法,“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概括了段落的写法。 整个板书层次清晰,简单明了,直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以上是我对麻雀第一课时的说课,第二课时,我将结合交流 平台和初试身手,继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猎狗的攻击与 退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