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一、选择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L2)A.桑代克 B.斯金纳C.华生 D.布鲁纳 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 2岁 B. 4岁 C. 5岁以前 D. 13岁 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Q.2)A. 23岁 B. 4岁 C. 5岁以前 D. 13岁B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魄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C6 .自
2、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C.表现 D.持久的变化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D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 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
3、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 动机L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A16 .学
4、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A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A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D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A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D21
5、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高创造者TR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 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 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
6、价,进而影响 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 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 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 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25、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
7、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份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 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
8、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 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 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 生很少出现教
9、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 善自身行为。30、指飘学包胡六个主素&动(I?1)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3、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遒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
10、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2、提示教学目标。5、提供学习指导。8、评定学习结果。3、唤起先前经验。6、展现学习行为。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1、引起学生注意。4、呈现教学内容。
11、7、适时给予反馈。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 其它教学活动。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 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4、
12、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 的关系等。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 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 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 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
13、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 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 注意长期9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g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弓I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 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四、论述1.结合教学痢论海构主义的学习双3D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
14、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 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 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 富的经验和看法。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
15、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 乎逻辑的假设。 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 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 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 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 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
16、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1)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 .学习策略的分类(8.1)学习策略的分类厂复述策略认知策略T精细加工策略I匚组织策略IL计划策略学习策略T元认知策略T监视策略I匚调节策略I厂时间管理策略L资源管理策略T学习环境管理策略I努力管理策略I学习工具利用L社会资源利用策略5 .
17、提高碱解:夬劭理蜉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里与质里。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6 .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
18、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法训练。8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3.1)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2、班级规模: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 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4、对教师的期望。9 .群体动力的表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9、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 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 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人际关系。11.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新
20、手的课堂规则较含糊, 不能坚持下去。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A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A2
21、3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A24 .短时记忆的容量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 D.为7 土 2个组块D25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C26 .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A27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A28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C.原
22、理学习 D.推理学习29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C.斯金纳 D.威廉冯特B30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A31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A32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A33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B34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
23、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C135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D36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场和方法构成B37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月艮的(9.1)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A38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D39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
24、假设和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始证假设D.论证假设C40 . 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D41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D42 .内化是指在思想孤点上与他人的思想双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双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D43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A.与他人基本相
25、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ID44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A45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LB46 .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A.态度的核心成分B.动力性成份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A47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B48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
26、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A49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A54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12.1)A.思维品质B.学习内容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C55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A.若干等级B.五个等级C.三个等级D.四个等级B56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D57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A.各种智
27、力活动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D.教学阶段 出158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A.信息加工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D.理解D59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 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A60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A.有所不同B.相类似C.有一定联系D.没有必然联系B61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教师的主导教学B.独
28、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D.个别课堂练习A62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63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有影响 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A64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A.教学程序B.教学过程C.教学事项D.教学方法C65 .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A.迷失方向B.错用方法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A66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1
29、3.1)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B67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A. 一定的帮助B.较弱的影响C.间接的影响D.直接的影响DA.可用因素 B.微弱因6g.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素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CJ69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A70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C.目标 D.最高阶段DJ71 .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A7
30、2 .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A.极大的影响B.不大的影响C.积极的影响D.消极的影响A73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B74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 提供的信息A.是权威意见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A75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C.互相帮助D.遵守纪律A176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A
31、.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和口头的规范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A77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A.方向和范围 B.方向C.范围 D.纪律约束A78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D.相互理解与扶持B79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A80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A.主要因素B.辅助因素C.外部互动因素D.环境因素A81 .课堂气氛往
32、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A.教学风格B.组织教学方法C.气氛区D.教学氛围C82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A.暗示影响系统B.非语言符号系统C.文字符号系统D.情感感染B83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A.感情关系B.心理距离C.友谊关系D.互助关系B84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D85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A.人际关系B.对立统一关系C.
33、心理互动过程D.人与人的矛盾A86 .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A.必要条件B.辅助条件C.重要表现D.主要过程A87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 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养成竞争意识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D.促进团结协作A88 .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A.积极价值B.创造性功能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D.真正目的C89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A.监控与管理B,准则与控制C.限制性影响D.限制与规范B90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
34、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a,课堂情 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势D.课堂教学B91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常A.课堂约定B.课堂行为准则C.课堂纪律D.课堂行为B92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LD93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A.教室的布置B.教师的行为表现C.学生的学习方式D.学生座位的分配D94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A.教学过程的规划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D.教学方法的选择A95 .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A.也是
35、不行的B.也是违法的C.也是不必要的D.是必要的D96 .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A.随机安排B.分类安排C.集中安排D.交错安排D97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A.兴趣形成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D98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 作A.心理异常B.不适应表现C.不良表现D.问题行为D99 .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B.没有问题行为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D.也有问题行为D101 .教学
36、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14.1)A.作出分析B.作出判断C.进行评估D.作出决策D二、填空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
37、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 行为规范 学习三类。(3.1)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 发生的概率。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 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处理
38、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木潍持 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为啪内驱力、自我提高的 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蛉。20、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6.1)。21 x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 和湘蟀合学习o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 就是用
39、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先快后慢 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
40、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10.1)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 通过个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或
41、 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 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与过程。(11.1)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 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
42、惯上,人们用 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 为特征的神经症。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 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
43、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 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
44、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 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 为止。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 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
45、堂内的各种一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一课堂情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_ ,激励学生 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一群体规范一、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 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一。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一固定的编制_ ,责任
46、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 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一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一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 意义。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一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 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的根根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一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烟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 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很极的、消极的一木对抗的三种类型。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一传递信息.,透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兜、人际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