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嘉兴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 年)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按照省“415X” 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要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 展方向,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主线,大力推 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构建以“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 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提 供坚强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智造创新强市建设全面推进,制造业增加 值占GDP比重保持在42%以上,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达到35万元/人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
2、到37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达到240万元/亩,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 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 加值比重达到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 比重达到6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打造形成1 个全球性、3个全国性、5个长三角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强化基金引导。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杠杆效应,完 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优化产业基金使用方式,撬动更多社 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制造业领域,助推“135N”先进制造 业集群建设。积极争取总规模50亿元的省高端装备产业集 群专项基金落地嘉兴。到2027年
3、,全市各类科创基金总规 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三)创新金融服务。稳步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 力争每年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00亿元以上。深化科创金 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扩大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股 权质押等“信用类科技贷”规模,科创企业贷款年均增速i8% 以上。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股改上市,力争未来五年 全市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并购重组金 额超200亿元。(四)加强用地保障。全市每年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中, 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40%。各地在每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 划指标时,加大对“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大项目土地要 素保障力度。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
4、集群重大项目 全力向上申报争取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争取省重大产业项 目用地奖励预支指标(含跨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支持。(五)加强用能保障。优先保障“135N”先进制造业集 群重点企业电、气、水、排污权等要素供给。“135N”先进制 造业集群重大项目能耗指标纳入全市盘子进行统筹平衡,争 取更多的产业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清单。允许“十四五” 新增能耗指标跨年度跨地区统筹使用,对国家能耗单列的重 大项目和原料用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耗 强度和总量考核。对新上“先立后改”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 能耗、用煤指标实行单列。(六)加强人才支撑。实施“星耀南湖”领军人才计划, 每年遴选高端智造人才和
5、团队项目20个以上。实施“金蓝 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重点产业和社会急需紧缺技能 人才培养。到2027年,培育新时代嘉兴工匠8000名,技能 人才总量达到140万人。深入实施新生代企业家“青蓝接力” 计划,促进优秀青年企业家和二代企业家成长,培养一批掌 握现代经营理念、具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企业家。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开展学徒制和定制化人才培育。(七)健全工作体系。按照清单化、项目化、数字化要 求,建立五年任务、年度计划、季度跟踪的落实机制,明确 责任分工,确保任务目标落实落细。制定重点产业集群专项 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措施和政策。加强考核评价,对工 作推进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和部门予以褒
6、扬激励。发挥 市“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作用,跟踪重 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N个高成长性“新星”产业群构成的“135N”先进制造业 集群体系。到2027年,“嘉兴智造”在全国乃至全球价值链创新链 产业链的位势明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稳步提升, “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 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0%,各县(市、区)分别培育1个以上 超5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全市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 25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0家、营收超千亿元的企 业5家,力争实现“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 集群零的突破。二、重点
7、任务(一)着力空间腾换,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1 .整治低效工业用地。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聚焦批 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问题,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 地连片整治和盘活利用,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开发1.6万 亩以上。加快开发区(园区)有机更新和扩容利用,鼓励各 地对符合要求的新建项目以创新型产业用地(M0)供地,对 符合产业准入要求的现有工业项目可办理工改M0等用地手 续。探索推动“工业上楼”,鼓励企业通过改造厂房增加容积 率。对经批准实施改造提升的项目,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 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容积率宜高则高,工业(一般通用 厂房)容积率下限按照浙江省工业等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 标(2014
8、)上浮0.5执行,一般不低于1.5,建筑密度上限 指标统一按照60%控制。2 .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提升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小 镇等重点产业平台能级。推动全市开发区(园区)深化体制 机制改革,各开发区(园区)聚焦12个主导产业,持续开 展转型升级和精准招商活动,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引导重 点产业和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向特色优势平台集聚,打造“万 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到2027年,全市力争打造5家以上 “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实现省级高新区工业强县全覆盖, 培育四星级以上小微企业园10个以上。3 .推动产业协同布局。统筹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因地制 宜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生态,着力形成各具特色、错位
9、 合作、功能互补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聚焦“135N”先进制 造业集群发展重点,鼓励各地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争 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和“新星”产业群,力 争实现县(市、区)全覆盖。(二)着力招大育强,夯实制造业发展根基。4 .强化招大引强。深化“135N”产业链招商,围绕优 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编制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图谱, 瞄准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突出“一把手”招商, 打响“浙里最嘉营商环境品牌,每年新招引落地10亿 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70个以上。推动更多项目列入国家 发展改革委重大外资项目清单和商务部重点外资项目清单, 确保列入项目清单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达到2/
10、3以上。强化央 地对接,累计落地央企战略合作项目10个以上。5 .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投资“百 项千亿工程”,每年实施100个左右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推动制造业投资每年超1000亿元、五年累计超5000亿元。 全力推进省级重大制造业项目和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助 推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30%左右,技术改 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6 .加快重大项目推进。深入落实“一个项目、一个小组、 一抓到底”重大制造业项目领导联挂机制,总投资50亿元以 上重大制造业项目原则上都要建立一个工作服务专班。围绕 重大制造业项目开展红黄绿“三色”进度评价,实现清单化、
11、节点化、数字化“三化”管理,建立重大项目问题收集、提 交解决、跟踪落实的闭环管理机制,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 设、投产,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氛围。7 .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 号改革工程”,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 人文环境,推动产业链、人才链、要素链、政策链、服务链 多链融合。迭代升级应用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企业码),探索 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模式。(三)着力企业优强,培育制造业企业“雁阵”。8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开展制造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支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根植嘉兴、面向全球,充分发挥企业 家引领作用和产业链生态、产业集群有效支撑作用,培
12、育打 造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 流企业。深入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推动资本市场 普惠服务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延伸。到2027年,力争全市制 造业上市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总市值超1万亿元。9 .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健全完善“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专项行 动。到2027年,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0家。高质量推进科技企业 “双倍增”行动,到202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 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00家以上。10 .深化“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发挥“链长”
13、 单位引导作用,协同链上企业解决产业链发展堵点,推动链 上企业资源共享、技术共研、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扶持一 批“链主型”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自主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依托长三角“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服务基地,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11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充分发挥全国首批服务型制 造示范城市品牌效应,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 合。到2027年,培育市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50个以上,省 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100家(个)。12 .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深化民营跨国公司“丝路领 航”行动计划,遴选50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鼓励企业 开展
14、跨国投资并购,获取海外优质资源、技术和品牌。支持 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的全球供应链体 系,在全球建设海外仓100个以上。(四)着力品质提升,打响制造业嘉兴品牌。13 .全面提升质量水平。遴选8个以上特色产业开展质 量提升行动,“一业一策”精准推进产业整体质量提升。实施 “千争创万导入”行动,推进200家规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 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新增企业首席质量官260人,树 立一批质量管理标杆企业。到2027年,力争实现制造业领 域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省政府质量奖(含管理创新奖)6个 以上。14 .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强化区域品牌建设,支持龙头 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打造一批
15、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嘉兴特色 的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推进“品字标”拓面增量,加强“浙 江制造”品牌培育动态管理、绩效管理。实施“千企创牌” 行动,加大对企业自主品牌的培育支持力度。到2027年,新 增“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企业250家以上,累计创建国际 知名品牌30个、驰名商标30个。15 .加快企业标准创新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推动更多优势产品、关键技术转 化为标准。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提高企业标准化创新能力。到2027年,累计获评国家、省 级、市级标准创新贡献奖企业15家以上,新增企业主导或参 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以上、国家标准50项
16、以上,制 (修)订“浙江制造”标准100项以上。16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加 强专利挖掘与布局,着力在优势产业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 关键技术等领域获取一批创新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 值专利,形成30个高价值专利组合。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建设,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3家,实 现市、县(市、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组织全覆盖。(五)着力“两化”改造,引领制造业变革重塑。17 .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创新体系。依托专家智库、行业 协会等社会组织,推进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建设,围绕智能传 感、工业母机、增材制造、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和系统集成
17、技术开发,大力推进智能装备、节 能设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发展。18 .打造数字化改造升级版。推动龙头企业开展全流程 多环节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同步实施开 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轻量化改造, 加快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制造业“云上企 业“。到2027年,每年实施700项以上数字化改造项目,累 计建成未来工厂1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家、工 业互联网平台120家、制造业“云上企业” 100家。19 .打造绿色化改造升级版。以重点用能企业为主体, 推动企业对标先进能效标准、碳效水平,实施技术改造、推 广清洁能源、开展清洁生产、强化
18、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 加快构建以绿色工厂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引领生产制造 方式绿色化转型。到2027年,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40 家,累计节约用能100万吨标准煤。(六)着力创新强工,增强制造业发展动能。20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广产业技术攻关“揭 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由政府、企业点题、出资, 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竞榜、揭榜,征集解决方案,组织协同攻 关,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每年实施10个 左右市级重点研发项目。21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新一代网络通信、光伏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 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夯实核心基础零
19、部件、关键基础材料、 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五大基础”, 加快形成与“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相匹配的产业基础体系。深入实施首台(套)提升工程,组织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 目,形成一批首台(套)工业基础产品。22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聚焦我市重点培育的 行业领域,依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实验室、乌镇实验 室、中标院长三角分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常态化开展院企银 企双向对接活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造智造 创新强市示范科研平台。23 .建设重大创新载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完善 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体系,加强服务指导,做好国家、省、市 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支持
20、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参与建设长 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牵头 组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 心等。深入实施“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力争每年新增省级 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新认定省级研发中心70家。三、政策措施(一)强化财政支持。积极向上争取各类制造业专项资 金,集中财力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发展,加大对先进制 造业集群重点平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支持力度。2024- 2027年,在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每年从土地出 让收入中提取0.5%以上作为“腾笼换鸟”专项经费,重点用 于盘活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 设、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