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9诗歌鉴赏类试题(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密19诗歌鉴赏类试题(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19诗歌文本阅读(鉴赏类试题)A基础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蒲类津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注】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和北庭。兰山:兰 皋山。李陵战败投敌之处。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 不令人哀愁。B.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山中之路依然向南延伸,黄河之水
2、从北面流来。这两句寓情于景,情境交 融。C.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D.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成楼。写一场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2 .本首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答案】1. D2.直抒胸臆。开头两句写因战事不顺,产生的愁苦情怀,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对国家边塞境况 的忧虑。比兴手法。三四两句,既是写景状物,又以此比兴。写山路条条,通往京城,和黄河源头水流千里,最 终流向中国腹地,表明征人们始终心系国家的忠诚。借景抒情。五至八句,写边
3、境战场凄寒肃杀的景色和烽烟直逼戍楼的紧急场景,表达了边关将士们严阵 以待、奋起迎战的决心。注 公元829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的 处境。(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
4、 “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 比较二者异同。(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虞美人秦观3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涕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 怕 酒醒时候断入肠。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 ”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 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 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
5、醉痛饮的想法,“只怕” 一 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 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2 2) “乱山深处水濠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 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画堂春张 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槎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 双唱,杏 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注 霁山:雨后山色。画梯:有画饰的船桨。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 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翠阴:指绿荷的阴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6、分)()A. 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 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 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 天人合一。C. “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一 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D. “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 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2)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 请试着分析
7、词中歌女的形象。(6分)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古剑篇郭 震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 龙泉颜色如霜雪, 琉璃玉匣吐莲花, 正逢天下无风尘, 精光黯黯青蛇色, 非直结交游侠子, 何言中路遭弃捐,虽复尘埋无所用,铸得宝剑名龙泉。 良工咨嗟叹奇绝。 错镂金环映明月。 幸得周防君子身。 文章片片绿龟鳞。 亦曾亲近英雄人。零落漂沦古狱边O犹能夜夜气冲天。注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
8、有双 剑,一曰龙泉,一日太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多年精 工铸造而成。它锋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上失误雕镂 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庆 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D.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平之气, 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
9、权者惜才用才之意。(2)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6分)5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题目。(9分)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皎绡掩泪思量遍。(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应:笙歌之 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 “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征鸿 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C. “鲸绡掩泪”句,用
10、“鲸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 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D.这首鹊踏枝深美闭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 凉。(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6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减字木兰花秦 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 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黄裳(1044 1 130),字勉仲,延平(今福
11、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寓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 回肠百转。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 目成愁。C.黄裳词上片写竞渡,“飞出”写群舟竞发、急划而来的实况,反映了参观者的 真实感受。D.黄裳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场景,读来有身临其 境之感。(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6分)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醉中感怀陆 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
12、鸩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注 鹦行:喻指朝官的行列。檀槽:指乐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 边城的悲凉情调。8 .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C. “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 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 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13、。(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 少章:秦觐,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 即言“有了着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8 .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 躇满志。C.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
14、中却一无 所有。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关山月李明月出天山, 长风几万里, 汉下白登道由来征战地, 戍客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白苍茫云海间 吹度玉门关胡窥青海湾 不见有人还 思归多苦颜 叹息未应闲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长风儿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 只觉长风
15、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B.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 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 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 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初夏江村高启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
16、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注 高启(1 336 1 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青丘乡 间隐居时。纬车:堞车,抽茧出丝的工具。(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 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表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 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C.这首诗一、二句交代行踪,写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 村,暗示了农
17、村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景象。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D. “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 诗意。(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诗歌形象专题答案1. ( 1) B B项,“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说法错误,不是“诗 人”而应是“蜀府将”。(2)参考答案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2分)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 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2分)而温庭筠表达的 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2分)解析 回答此题,需要先分析“吴钩”这一意象,再通
18、过对这两首诗歌中这一意 象的比较,分析其异同。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是教材中的篇目,深 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而赠蜀府将表 达的是对有赫赫战功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将领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在此基 础上可以看出“吴钩”这一意象表面上泛指利剑,其实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之 后再来分析这一意象所抒发的不同情感就水到渠成了。白话诗歌十年前的秋天在剑关分别,十年间万事都随着锦水流逝了。将军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志节,但功名不立仍滞居下位。将军在高寒的塞上过戎马生活,那里悲凉幽怨的胡笳声起,塞草亦为之发愁。今日与君相逢倍感惆怅,昔日出身、功业不如将军的人如今
19、居然都已封侯,而将 军一直得不到封赏。2. ( 1 ) 解析:选B 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 “细雨”无动静相衬。(2)参考答案特点:“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 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分)用意:词人以花自喻, 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分)解析 对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理解,不仅要抓住其自然属性,还要从自然意象的 社会属性出发,知人论世,找出作者写自然意象的深层目的。本词开头两句赞咏碧 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乱山深处”表现碧桃地处荒僻之所,显示这 仙品托身非所。“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说尽管它具有仙品
20、高格,却没有人来欣赏, 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联系注释,这正是词人“不 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的写照。由此可见,其用意是以花自喻,借物抒情。白话诗歌天上碧桃有和露滋养,不同于俗卉与凡花。盛开在乱山之中、溪回盘绕的溪水之 畔,可惜这一枝盈盈如画的花为谁开?轻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大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 已断肠。3. ( 1) D D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 阳光”错,“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获得绿荷的阴 凉。(2)参考答案下阕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
21、天真、可 爱、美丽的歌女形象。“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杏红深色”写出 歌女的衣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 出诗人印象之深;“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 显得活泼可爱。解析 先总体概括歌女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桃叶浅声双唱” “杏红深色轻 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具体分析。词人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 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白话诗歌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 湖山掩映的绿荫深处,有点点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 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
22、,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 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 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 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 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 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 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4 ( 1 )选B B项,“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错,“错彩镂金”是一种工 艺。(2)参考答案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
23、自己历经磨砺,具备优良素 质。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君子所配、助 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格。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 己不为所用的不幸遭遇。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 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概括特征,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 言行等作解释,注意根据宝剑的“出自名山、良工铸造” “优雅的形质” “君子所 配、助英雄行侠”“遭弃、尘埋” “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的特点概括其经历、 风采、遭遇和品格。白话诗歌你没见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出色的剑工锻炼了几年,
24、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叫龙泉。锋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明月的光辉镀染。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曾格外钟情。为什么中途又遭抛弃,竟会在古狱旁的地下沉沦?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不凡的光焰仍然照亮了夜空。5 . ( 1 )选B B项,“楼上”是词人凭栏之所,未必是宴会之所;“楼上”本就 有高寒之意,说“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不妥;“过尽征鸿”暗示词人凝望 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2)参考答案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
25、梅花凋谢时流连、“多情”、随风飘飞的景象。(2分) 用意: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花多情缱绻的性格;描绘了缤纷而悲凉的意象, 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做铺垫)。(用意每点2分,答出任 意两点即可)解析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千万片梅花似雪一般,随风飘飞, 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犹自多情” 一句,使这种景象生出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使 梅花这一形象变得“多情缱绻”。和后文所抒发的闺怨之情相联系,飞落的梅花与 空候的女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十分哀怨,美好与欢愉转瞬即逝。回答用意时, 要深入思考“多情”的含义,由梅及人,综合全词进行分析。白话诗歌梅花已从繁茂的枝头落下,花瓣千片万
26、片,它还自作多情,学着雪花随风飘转。 昨夜响起的笙歌容易散去,酒醒过后增添了无限愁思。登上楼台只觉得春天的山岭四面皆是寒气,远处的大雁尽数飞过,黄昏时候的烟 霞深浅不一。我久久地独自凭栏远眺,却不见思念的游子,用鲸纱掩去泪痕,暗自 思量了 一遍又一遍。6.(1 )选B B项,“字字”指排列成行的“雁字”,而非书信的字句。(2)参考答案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 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裳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声 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极 豪迈的情怀。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意境的题
27、目,注意结合诗中的主要意象描绘画面, 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概括情感。秦词写的是女子怀人,独倚危楼;黄词写的是 龙舟竞渡。二者一愁一欢自是不同。白话诗歌1 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 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舒展。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 字字都是愁。2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 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 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7. ( 1 )选D D项,“前四句主
28、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2)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 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 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 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特点。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 人自己的形象。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从诗的写法上看, 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的失意作比。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 边,连姓名都被君王所记,自己也“壮心”激越。可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 连
29、白发都生出了,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 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答题时抓住关键词,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作答。白话诗歌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用典。最后四句,借班超在西域克敌制胜立下功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建功立业的渴望;借 李陵战败投敌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鼓励和宁死不屈的气概,同时也对郭待封这类人的讽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 “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错误,这两句写行军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的浩大声势。故选D
30、。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起首两句“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 不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直接抒发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 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不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接着三四两句“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自南 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 一样不断向前开拔;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腹地。
31、征人们 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这是使用比兴手法。然后看五到八句,“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 肃杀气氛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行军的路上,灶火连成一片, 营垒相接,声势浩大。这里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军万马已跃然纸上。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 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这两句借景抒情,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抒发边关将士的决心。 最后四句,“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 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
32、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都城镇守, 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这是用 典抒情。在这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怀壮志收
33、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8.(1 )选B B项,“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错,应是运用对比,突出了诗人内 心的抑郁不平与愁苦。(2)参考答案生活凄苦,事业无成。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 心愁苦。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平 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每点3分)解析 解答本题要根据诗人的经历、现状、思想追求,还有诗中关键字综合分 析。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中又使用了对比,客人的形象和诗人也形成鲜明对比,答 题时也要注意分析。白话诗歌一年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未曾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
34、里度过,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9. ( 1 )选B B项,“歌颂了 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2)参考答案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 “天山”“长风” “玉门关” 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 “胡窥” “征战”等为特征的边 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 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 “苦颜” “高楼” “叹息”为特
35、 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白话诗歌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10. ( 1)选B B项,诗的前三联也有听觉描写,如“时闻响纬车”。(2)参考答案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 船靠岸、堞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 作者通过再现
36、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象这里村民生活的 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鞋。秋日送别骆宾王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注】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求陵侯。秦破,为布农,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 故世俗谓之东陵瓜”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实写秋天的寥落,点染了离愁别绪,使全诗笼罩在伤感的氛围之中。B.第三、四句用“伤”字和“惜”字直接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同时感
37、慨年华老去,青春不再。C. “破涕”表明诗人送别友人,虽然心中充满不舍,满怀悲戚,但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乐观的态度。D.诗歌对仗工整,语句平淡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把离别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沉,耐人咀嚼。4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 . C4 .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惆怅;年华逝去、处境困顿的悲慨。【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C.,且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乐观的态度”错误。“当歌应破涕中,应”为应该”之意,结合后句“哀命返穷愁” 分析,诗人虽然认为对酒当歌之时应该不再悲伤,但是由于自己处境困顿,怎么也无法摆脱这种愁绪。故选C。4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
38、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是骆宾王闲居齐鲁后期所作,诗人寄迹他乡,生活艰难,再加上在这萧瑟的秋季与友人分离,怎能不 心生伤痛呢?诗人用“伤年发抒发年华老去的忧伤;“相看惜去留”,别时留恋万分,不忍离别,抒发了对友 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哀命返穷愁”中的“穷”,点明处境困顿,结合背景可知诗人抒发了处境困顿的悲慨;“别 后能相忆”则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与自己内心的悲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度天山有怀京邑骆宾王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交河浮绝寒,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注】此诗作于诗人出塞第二年。漂梗
39、:即泛梗,指生活动荡不定。典出战国策赵策。瓜:指瓜 时,即瓜熟之时。典出左传庄公八年;后代称任取期满,等待移交之时为瓜时。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应该写于作者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登上天山、对京城有所思之时。B.首联用“忽”写出到达山顶时,见开阔之景而惊异、喜悦、思念,开宗明义,直指题目。C.第三联写诗人行军途中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长期艰辛行军衣带变得松弛。D.尾联诗人觉得生活令人伤感,夜闻胡笳之时悲哀之情难抑,泪水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流。6 .典故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可能比原有内涵更丰富,请结合第五联简要分析。5 . C6 .漂梗指生活动荡不定,
40、诗人借此写出其边塞生活的漂泊不定以及内心的不安。瓜时指移交职务之时, 诗人借此透露出自己渴盼任职期满、赶快踏上归程的急切。【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 “长期艰辛行军”不全面,应为“长期艰辛行军和忧虑”。三联“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意为:行军途中常 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 容枯槁。故选C。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鉴赏能力。五联“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长着 呢。其中“漂梗,典出战国策赵策,指生活动荡不定。诗人此处用典不
41、仅写出自己因从军西域而过着漂泊不 定的军旅生活,而且包含内心的不安,一个“徒”字表达出诗人的无奈。“瓜”指瓜时,即瓜熟之时。典出左 传庄公八年;后代称任取期满,等待移交之时为瓜时。“归期写出诗人对回家的渴望;“未及瓜”颇有等 不及瓜熟移交职务之意,此处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任职期满、赶快踏上归程的急切。此句用典巧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度天山有怀京邑骆宾王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交河浮绝寒,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注上苑,上林苑,汉代官苑名,此处指唐代皇宫。瓜
42、,瓜时,瓜熟之时,出自左传庄公八年, 借指任职期满。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句想象丰富。眼前之景让诗人想起了京城美景,紧扣了第二句中的“想物华”。8 .五、六句写行军途中,诗人感慨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诗人叹息衣带都跟着自己遭罪。C.七、八句描写了塞外悲壮、凄凉的景象,形象地回答了五、六句中的“叹”“怜”二字。D.九、十句巧妙用典,诗人写人在旅途,漂泊不定,想到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很长。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的含意和所蕴含的情感。【答案】7. B8.含意: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就禁不住潸然泪下。情感:
43、边地环境艰苦、凄凉,行军旅途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思念之情;生活漂泊不定,不知归 期是何时,抒发了诗人的伤感之情。【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诗人叹息衣带都跟着自己遭罪”错误,应是“诗人因为叹息、忧虑,衣带都变得松弛了 故选B。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大意,理解“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的含意;然后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宁知心断绝,夜 夜泣胡笳”所蕴含的情感;最后概括,分点作答。“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意为: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禁不住潸然泪 下。诗人在历数自己一路转徙的生活之后,悲哀、伤
44、感之情终于不可抑制,随着泪水喷涌而出。那般痛彻 心扉的悲怆之情随着胡笳之音萦绕在读者心头,余韵悠远情感:“依然想物华”意为: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经由瞬间的惊异、喜悦之余,又陷入了对京城 的思念;“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意为: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 得松弛不少。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由以上内容可概括出:边地环境艰苦、凄凉,行军旅途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思念之情。“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长着呢。 这是诗人对从戎在外,生活起伏,不知何时可以结束的忧伤、惆怅,用典巧
45、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 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据此概括出:生活漂泊不定,不知归期是何时,抒发了诗人的伤感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 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 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
46、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 的勇士。B.首句破空而来,直入史事,同时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 两个场面融为一体。C.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在荆轲这一形象中寄托自己 对现实的深刻感慨。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 觉得意冷心寒。10 .本诗借易水送别友人关联荆轲故事,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9. A10. (1)通过咏怀荆轲,表达了作者对慷慨赴义的荆轲的崇敬仰慕之情。(2)通过荆轲与自己的对比,表达不满现实的愤慨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3)借荆轲古事与友人壮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许与互勉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壮士”一词,此处是特指,指的是本诗写作的对象荆轲。故选Ao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两句诗,写易水送别的典故,易水送别友人的壮烈场景,展示出了诗人对 荆轲慷慨赴义的敬仰之情,也侧面写出了荆轲勇猛的英雄形象。其次,“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中,通过英雄已逝与易水仍寒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英雄已逝的 感慨;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