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指标.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1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指标指标 维度创建内容德风 师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坚定理 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 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 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团队教师品德高尚, 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广受师生好评。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有明确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将师德考核摆在 教师考核的首位。注重团队师德师
2、风建设,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 事。充分发挥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师德师风典范作用,做“四有”好老 师,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团队成员曾被选树为“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 师”或曾获过“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优先考虑育学 教教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思想政治工作贯 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 方位育人。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及考核方案,及 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以扎实学识和前沿研究支撑高水平教学。团队成员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 或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
3、赛、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赛事中 获二等奖及以上奖项优先考虑。团队中的教授、副教授等各类教师均须 承担本专科生课程、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程。团队开设专业核心课程与学 科前沿课程,主持或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编写。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解决教育现实问题之需,在课程建设与教 学改革等方面有突出成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志做“大先生”,潜心做大学问,努力育大英才,提升学生学术创 新水平科研 创新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 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开展有组织科研。承担或参与国家和地方重点科研课题、重大科研项
4、目,对关键共性 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和突破作出贡 献。致力学科理论创新,助力构建或完善中国特色的学科专业理论体 系,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方面作出重要探索、创新。聚焦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科技创新课题等提供咨询报 告与咨政建议。开展基础性研究、原创性研究、前沿交叉研究,取得系列代表性成 果(如著作、论文、专利等),突出成果质量导向,并指导实际应用。 开展应用研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技 能重大问题,推进应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服务高端制造业,在重点 技术领域开展科研,产学研结合获得突出成果。积极加强团队国际传播能
5、力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作出突出贡献,致力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社会 服务知行合一,甘于奉献。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地方实际开展 应用研究,积极建设智囊团和思想库,拓展科研工作的社会效益。注重科研成果转化,面向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相关生产、技术 和培训服务,独立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应用性研究及应用推广。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志愿服务,结合地区特色与学院资源,为 学生搭建社会实践桥梁。建设专业相关实践基地,因地制宜开展社会实 践活动。积极参与支教、帮扶、参加“一带一路”及国际组织援外等交流 活动。团队成员参与学科建设、人才培训、科技推广、专家咨询和承担公 共学术事务等方面
6、的工作。注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就业创业 指导服务团队 建设团结协作,持续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育人育才团队发展 战略,建设水平高超、梯队衔接、结构合理、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团队带头人应为相关学科平台的负责人或主持、承担过重要科研项 目或国家级教学名师,在国内外同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有 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群体中发挥凝聚作用。团队人数配置合理,其中人文社科类团队成员8-25人,理工科类 团队成员20-60人,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的成员数量可放宽。团队专 业结构合理,坚决杜绝人员组合“拉郎配”现象,团队主要成员在教学、 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须有3年以上的合作基础,围绕某一领域有共同 发表的成果。成员研究方向与在团队当中承担的任务相匹配,分工科学 合理。团队应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以及规范的成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学习交流,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内外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建立老中青 “传帮带”机制,为团队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