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崖画谷旅游区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崖画谷旅游区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9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目 录第一章总论1第一节项目概述1第二节项目建设目标2第三节项目建设内容3第四节社会经济效益4第五节技术经济指标8第六节研究结论9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10第二节项目建设现状14第三节项目建设意义16第四节项目建设依据18第五节项目相关条件19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20第一节旅游资源类型20第二节旅游资源分布21第三节旅游资源特征24第四节旅游资源评价26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29第一节旅游市场现状29第二节市场卖点分析29第三节旅游市场趋势31第四节旅游市场预测32第五章旅游开发SWOT分析 37第一节开发优势分析(S) 37第二节开发劣势分析(W)
2、40第三节开发机遇分析(O) 41第四节挑战威肋分析(T) 43第六章旅游区布局与建设方案45第一节旅游区结构45第二节功能分区47第三节总体布局与建设项目50第四节建设项目60第五节实施进度68第七章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73第一节组织机构73第二节人员配备75第八章基础设施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78第一节投资估算79第二节资金筹措方案79第九章结论与建议80第一节结论80第二节建议80附录82第十章崖画谷旅游区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2第一节估算依据83第二节投资估算83第三节资金筹措87第十一章崖画谷旅游区成本费用估算88第一节估算原则88第二节成本费用估算89第十二章崖画谷旅游区财务分析与评价
3、90第一节营业收入与利润估算90第二节财务盈利能力分析92第三节清偿能力分析93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9496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项目概述沧源佤族自治县是我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沧源县境内保留着极为古朴神秘的佤族文化和深厚浓郁的佤族风情,尤其是沧源崖画和广允缅寺,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沧源司岗里崖画谷旅游区建设项目选址在自然风光独特、生态环境优美、悬崖峭壁林立的勐懂河流域,北起始于勐省大桥,南止于中缅边境167号界碑(即永和国门),以公路和河谷两侧山脊线为界,全长78km,总规划面积164km2,涉及勐省、勐来、勐角、勐懂、糯良3乡2镇。总规划时限自2003年至2020年,按18年时间控制。
4、项目区地理坐标为98529943和北纬23042330之间,距缅甸70km,南邓特区114km,距孟定口岸135km,双江县城112km。旅游区平均海拔1060m,年平均降雨量2009.5mm。这里资源丰度高,自然、人文景观独具特色,佤族风情绚丽多姿,旅游景观和资源沿勐懂河自上而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结构较为合理,既有山水风光、珍稀植物及峡谷河流等自然景观,又有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乡土特色等人文景观,二者交汇融合,天人合一,共同构成了具有较高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历史怀旧等价值的综合旅游区。项目的建设是在合理、有效保护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进行规划、设计,并以此促进沧源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5、。第二节项目建设目标沧源崖画谷旅游区具有优良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人文资源,又是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发展前景非常好,针对崖画谷旅游区的资源特征,并综合考虑沧源县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区内的环境生态和功能设施建设等要求,制定崖画谷风景旅游区的发展目标。近中期(2010年):将崖画谷旅游区建设成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功能较为齐全,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区和国家AAA级景区,成为临沧和滇西南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远期(2020年):将崖画谷风景旅游区建设成为旅游特色突出,游览内容丰富,各项旅游设施和功能完善,环境优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地方典型形象和较高的
6、国内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区,并成为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此外,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内农村社区的发展,提倡对传统文化和环境资源的保护,最大限度的减少旅游的消极和负面影响:加强景点及旅游设施的建设,使其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等,均是旅游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第三节项目建设内容通过旅游区结构白朴勾建和功能分区,整个沧源崖画谷旅游区的总体布局为“一条峡谷、三大片区、八个功能区”的格局,即:一条峡谷:即整个旅游区位于一条风景秀丽的峡谷之中:三大片区:即从南至北整个旅游区可划分为南部旅游片区、中部旅游片区、北部旅游片区;八个功能区:即按照各个区域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和旅游功能整个旅游区游客细
7、分为勐董文化景区、边境商贸景区、勐角民俗景区、坝尾田园景区、彩壁画廓景区、丁来溶洞景区、崖画游览景区、永安峡谷景区。沧源崖画谷旅游区采用旅游区功能区旅游景点的三级结构体系。南部旅游片区: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景观圈层,包括勐董文化景观区和边商贸景观区,规划面积46.67km2。中部旅游片区:以佤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景观圈层,包括彩壁画廊景观区、坝尾田园景观区和勐角民俗景观区,规划面积65.19km2。北部旅游片区:以彩壁崖画为主体的景观圈层,包括永安峡谷景观区、崖画游览景观区和丁来溶洞景观区,规划面积51.8km2。第四节社会经济效益沧源崖画保护与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需207
8、58.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14983.9万元,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5275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2006年沧源崖画谷下式开始营运,计算期内实现总利润141726.44万元,年均利润9448.43万元/年,上交所得税共45210.51万元,年均上交所得税3014.03万元/年,税后利润总额96515.93万元,年均税后利润6434.4万元/年。该项目是为有效保护沧源崖画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过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与建筑,完善其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沧源崖画谷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沧源县旅游业大发展,全面提升沧源县旅游的质量与效益,实现将沧源崖画谷旅游区建设成为临沧地区旅游业的龙
9、头和示范基地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村沧源县旅游业的壮大发展产生重人影响,其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1、项目的实施将加强沧源县特有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合理利用,优化旅游产品外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档次,为沧源县民族风情旅游提供产品支撑。2、项目总投资20758.9万元,其实施将有效拉动沧源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为沧源县建筑、饮食、民族文化等相关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3、沧源崖画保护与开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能有效地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增强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从而实现沧源崖画谷旅游区的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读发展。4、该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的实施将涉及两个
10、乡,辐射3个乡镇。旅游区的群众可直接参与景区内旅游商品、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开发并从中受益。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和带动,将有5万多人从中直接受益,间接受益达8万多人;同时该项目将提供200多个直接就业机会和800多个间接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对沧源这一少、边、穷的地区的扶贫和致富功能。第五节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如下:1、项目总投资:20758.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983.9万元,无形资产及延资产5275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2、资金筹措:(1)政府贴息,项目实施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4000万元;(2)使项日成为国家西部大力开发建设重点,争取国债资金4000万元
11、;(3)向云南省争取旅游发展基金4000万元;(4)金融机构长期贷款2000万元;(5)地方财政拨款1000万元;(6)通过招商引资筹集2000万元;(7)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和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及扶贫安居工程有关政筹集2000万元;(8)公司自筹1000万元;(9)农户自筹758.9万元;(10)、流动资金500万元,其中自筹300万元;贷款年利率按5.22计。3、项目计算期18年,其中建设期为3年,经营期为15年;4、项目总建设用地467公顷。其中:绿化用地(林地)300公顷,占总用地的62.24;5、项目运营定员355人;6、项目总投资的财务净现值达25061.45万元,投资回收期为
12、8.85年,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7,投资利润率为31。第六节研究结论通过对沧源崖画谷旅游区开发项目的建设条件、市场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显示,该项目符合临沧地委、行署提出的大力发展以茶文化与民族文化为上的旅游业的主导思想,有利于完善云南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提升临沧地区旅游形象,形成新的市场买点,开拓海外旅游市场,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同时,该项目的实施还有利于更好保护沧源县历史文物,促进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配合;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沧源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开发具有较稳定和持续增长的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客源
13、的增长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投资者的预期回报将得到较好的体现。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可作为沧源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重要的支撑项目之一。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第一节区域经济社会状况一、地理位置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地区南部,介于东径98529943和北纬23042330之间,北临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北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东部和东南部与思茅地区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相连,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147.083km。县境南北最大纵距47km,东西最大横距为86km。全县土地总面积92,其中山区面积占99.2,坝区面积仅占0.8。沧源县城所在地为勐懂镇
14、,距云南省省会昆明866km,距临沧地区行署所在地临沧县222km。勐懂镇与中缅边界的直线距离仅为6km,有公路直通境外,距离缅甸佤邦首府仅210km。二、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沧源县境内出露的地层有新生界第三、第四系:中生界三迭侏罗系;上古尘代二迭系、石炭系、奥陶志留系;下古生界西盟群上段。因地壳活动频繁,石灰系、二迭系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遍布全境,构成复杂的地质结构,形成不同的地貌地形,既有险峻地势、幽深河谷,又有平缓山坡、宽平谷地,还有地形特殊的岩容山水地貌。县境地势呈北、中部高,东、西、南三面低的特点。县境内最高峰为北部的窝坎大山,海拔2605m,最低点为芒卡坝南汀河出水口,海拔450m,
15、相对高差2155m。山脉水系:境内山脉纵横,大小山脉共有186座,主要有窝坎:大山、大黑山、安墩山、湖广大山、芒告大山、范峨山、公刀格龙牙山、东米山、邦盆山、班考山、公答山。以上山脉基本呈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并围绕窝坎大山形成东、西、南倾斜。境内的主要河流分属澜沧江及怒江两大水系。澜沧江水系主要有勐懂河和拉勐河,怒江水系主要有南滚河和小黑河。沧源县“山峦起伏、江河密布”的山脉水文环境,孕育了高差起伏、山河相间、水幽林密的优美旅游环境。气候环境:沧源县地处滇西南,具有亚热带和热带的气候类型和典型的立体气候类型。全县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划分不明显,干湿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为户外旅游活动的开
16、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沧源县年平均气温多在2022之间,1月是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8,58月为较热月,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1.6。年平均降水量为1755.9mm。县境内历年平均霜期为48天,无霜期长达317天。三、生态资源:由于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沧源县的植被生长繁茂,植物种类丰富;也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对自然生态环境所形成的保护作用,沧源县的动物种类众多。沧源县可以说是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又一典型代表地区。沧源县的植被覆盖率为54.95。境内植物种类众多,其中很多是珍稀植物,仅在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5种,三级保护植物30种;在沧
17、源县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里,栖息着多种多样的动物。有热带、亚热带中的动物,其中,被列入一级保护动物的有14种,列入二级保护动物的有45种,列入三级保护动物的有30种。四、社会经济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在全县人民奋发努力下,沧源县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巨大成就。全县社会物质生产技术基础和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骄人成绩,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871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815万元,比上年增长8.29;第二产业完成7118万元,比上
18、年减少9.0:第三产业完成13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9.2。沧源县在整个临沧地区8个县中综合经济实力排居第6位。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沧源县利用滇西南农业开发、粮油牧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投入,建成不同层次的基本农田10216万亩,水利化程度、科技推广力度明显提高。畜牧业发展较快,肉禽、蛋奶、水产品、鲜果、蔬菜等农产品,逐年大幅度增加。县乡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全县已拥有造纸、印刷、制鞋、轻纺、机械、机电、煤炭企业20多家。2001年县乡工业销售产值达10510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9381万元。重点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01年,境内通车里程达1150km,全
19、县通电村(办)占总数的98.9。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科技体制、科技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各乡镇完成了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明显上升。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为86.0和89.0。沧源县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文化先进县和文化先进工作集体,文化工作受到省级、国家级表彰。五、民族风情沧源县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境内有佤、汉、傣、拉祜、彝等11个民族。佤族是沧源的主体民族。2001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沧源县内有佤族13.36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33.4,占全县总人口的84.7。沧源县的民间舞蹈非常丰富,各
20、个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主要是跳摆、孔雀舞、麒麟舞等;拉祜族的舞蹈主要有葫芦笙舞和三弦舞:彝族的舞蹈主要是芦笙舞:佤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主要有木鼓舞、悼念舞、臼棒舞、拉木桥、甩发舞、刀舞、三弦舞、口弦舞、蜂桶鼓舞、打歌、跳摆、葫芦笙舞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使来自远方的游客充分领略和体验沧源县各民族别具特色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和节庆礼仪等民族风情。第二节项目建设现状沧源崖画谷旅游区建设项目1998年山沧源县旅游局提出并进行开发建设当时项目名称为“沧源佤山崖画风情园”,同年通过云南省旅游局组织评审。为进一步丰富景区旅游活动,提升文化品位,合理
21、刀:发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增强竞争力,决定扩大建设内容,目前丁来岩龙洞开发初具规模,崖画寨、立新寨民俗风情村建设前期工作完成。 1、道路交通现沿勐董河进入崖画谷已有一条车道,为沧源至耿马的公路,由县城至勐省大桥约63km,至永和中缅边境约15km,但现状均为沙土路面,路面质量差、宽度窄,特别是雨季,通行十分困难,作为国家通县油路工程,目前正在改造为沥青路面,以后小将成为临沧、耿马至沧源的主要交通公路。临沧至沧源,崖画谷旅游区将成为途中的必经之地,这对崖画谷旅游区的开发和利用极为有利。但总体上看,崖画谷作为滇西南一个待开发的重点旅游区,目前无论从对外交通方面,还是区内有关旅游景点的可通达
22、性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不足。2、环境质量河流水体:勐董河自南向北从峡谷穿流而过,汇入小黑江(属澜沧江水系),沿途70余公里有数十条支流汇入河中。河流沿线大多为山谷田园,有少量村落,沿线基本上无大的污染源向河中排放,故河流水质保持优良;近年完工的勐董河水库大坝,于上游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人工湖水景区,优良的水质,无论是从水利或旅游开发上,都极具利用价值。大气质量:勐董河流域周边较大范围内均无任何工业污染和其他大气污染源,加之人口密度也较低,人为的干扰和影响也较小,故整个谷地空气质量长年保持优良。植被情况:河流及山谷两侧山体植被尚可,但总体上看,上游山体植被较好,中下游流域部分地段则较差,主要是
23、历史上的毁林开荒所致,目前有所控制,并干在退耕还林和植被恢复之中。此外,流域中部分布有成片的野生董棕林及原始森林,其保护和观赏价值均极高。总而言之,整个河谷流域地区由于地处偏僻,城镇和人口分布密度小,开发强度低,自然环境和资源受人为干扰破坏较轻,自然尘态系统完好,环境质量较高,山谷中除村寨农田外,绝大部分区域基本处于原始或原尘状态,生态系统优良。3、基础设施除道路交通外(如前述),山于沿河谷地带分布有勐董、勐角、糯良、勐来、勐省等五个乡镇,故供电、通信等已具有较好的基础,现状已有电力和电信线路谷中穿过,供水沿途溪流小河和山泉水较多,故也较易解决。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崖画谷旅游区的开发奠定了良
24、好的基础。第三节项目建设意义1、沧源崖画谷的建设有利于完善云南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云南省旅游业经过20年来的开发经营,正面临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更新换代、旅游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时期。沧源崖画谷以亚热带、热带河谷风光为资源本底,以古崖画、佤文化为特色,以民族风情、热带雨林完美结合为亮点,在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中独树一帜。同时,在世界悄然兴起的绿色生态旅游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注解,绿荫蔽日的植被、彪悍朴实的民族、原始回归的崖画,都向游客讲述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人合一”的21世纪旅游新理念。2、沧源崖画谷的建设有利于提升临沧地区旅游形象,形成新的市场买点。在云南省六大旅游区中,沧源县
25、所处的滇西南旅游区除西双版纳开发较早、具有较高知名度,尚缺乏具有较强支撑作用、引领区域旅游业崛起的重点旅游区。沧源崖画谷所依存的人文环境是开发较晚、古朴神秘的佤族文化,这与本区域内西双版纳以小乘佛教、似水柔情的傣族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着力开发崖画谷旅游区不仅有利于临沧地区整体旅游形象,而且对于滇西南旅游区的持续发展都将涂上浓重的一笔。3、沧源崖画谷的建设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保持社会稳定、国防安全。旅游业的高关联带动作用可为边疆少数民族广开就业门路,通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逐步改变当地单一经济结构,改善其生存条件。项目的实施将涉及两个乡,辐射3个乡镇,并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和带动,将有5万多
26、人从中直接受益,间接受益达8万多人;同时该项目将提供200多个直接就业机会和800多个间接就业机会;另外,随行沧源县旅游业的发展,资金、信息、人才随之流入,这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增强全社会居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塑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崖画谷旅游项目的建设具有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国防安全双重作用。4、沧源崖画谷的建设有利于开拓海外旅游市场,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沧源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147km。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项工作的开展,次区域各国将会加强在旅游领域的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促进次区域旅游一体化。沧源县在云
27、南省建设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两大机遇作用下,以沧源崖画谷的开发为契机,可优先开拓缅甸海外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缅甸游客。5、沧源崖画谷的建设有利于更好保护沧源县历史文物,促进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沧源崖画和广允缅寺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由于沧源县经济发展缓慢,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对沧源县境内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保护的支持力度不足,实体性资源面临着被风化、腐蚀的危险,无形性文化面临着被异族文化同化、淹没的趋势。沧源崖崖画谷旅游项目的实施,能够较好地处理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以旅游促保护、以保护推旅游”的双赢局面。第四节项
28、目建设依据(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26日;(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年6月;(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家旅游局,1992年;(四)云南省旅游业管理条例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7年5月;(五)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云南旅游局,1995年11月;(六)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云南省旅局,2000年1月;(七)临沧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临沧地区旅游局,2002年6月;(八)临沧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临沧地区旅游局,2
29、002年4月;(九)沧源县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沧源县旅游局,2002年;(十)沧源佤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沧源县旅游局,2002年。第五节项目相关条件沧源崖画谷旅游项目的建设既要强调自身旅游功能条件的完善,又要认清沧源县整个旅游发展的形势和基础,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1、交通设施: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在公路方面,沧源县境内有勐沧公路、勐回公路、南沧公路以及南沧公路支线南腊公路、班老公路、上嘎嘎公路和永和公路等7条省管公路,总里程269.1km:另有勐岩公路、南安公路、建设公路、永安公路、勐来公路、小团公路和勐角公路等7条县管公路,总里程201.6km。从总
30、体上看,沧源县大多数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路面窄,通行能力有限,乘座舒适度差,因此公路交通条件差是制约沧源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2、供水供电:沧源县城过去饮用水质量差,供水紧张。近年来,水源问题基本解决。目前正进行的供水网改造工程,可望于2002年底完成,届时,供水系统会得到较大的改善。另外沧源县的电力供应以水电为主,全县年电力供应量已达3411万千瓦时,沧源县已实现了电气化县的目标,电力供应已完全满足近期旅游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3、通讯设施:目前,沧源县的程控数字交换机总容量已达1126线,电话普及率为5.88部/百人,仍有较大的话容量可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沧源县已形成了包括国际国内的长途
31、电话、移动通讯、传真、国际互联网在内的较为完善的通讯体系,主要旅游景区己安装移动通讯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第一节旅游资源类型沧源崖画谷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类型结构,以热带岩溶山水风光和佤族民俗风情为本底,以古韵崖画景观、峡谷河流景观、热带植物景观、佤乡文化景观、边境山乡景观为主体,以民族村寨景观、山乡田野景观、山野森林景观、民族风情文化为补充。按照旅游资源类型划分方法,可将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划分为2大类别、10个类型。表31旅游资源分类表类别类型典型景观自然旅游资源彩壁峡谷景观彩壁悬崖、落水洞峡谷、荫翠峡、永安洒峡谷岩溶地貌景观壤坡阿山、邦奈山、绒磨山、公
32、达山、岩厦溶洞、岩龙洞、立新溶洞、丁来溶洞、出水洞、石钟岩、糯良小石林河流水域景观勐董水库、莲花塘、勐董河、永安河及沿线众多的支流、山泉溪流热带森林景观中缅边境原始森林、岩龙洞森林、班考野生董棕林、丁来董棕林、永和独树成林、丁来独树成林、悬崖奇树、勐角神林、勐角植物园佤山云海景观佤山雾海、永安河晨雾人文旅游资源古韵崖画景观沧源崖画(区内共8个点)佤乡村寨景观民良生态村、班老佤族村、立新民俗村、岸画园民俗村、田园风观、野生菌类、中药村、木雕、竹编、银饰品、手工纺织品、水酒、牛肉制品历史文化景观沧源民俗博物馆、岩厦新石器遗址、烈士陵园、抗英纪念碑、广允缅寺、佤族原始宗教、赛玛教边境山乡景观167号
33、国门界碑、独树成林、永和村佤族风情文化“便克”节、木鼓节、南坎斗牛场、旅游风情街、服饰、婚俗、饮食、民族舞蹈、民歌、民族乐器、弓、弩、箭、摔跤、陀螺、爬杆、斗牛一、自然旅游资源(1)彩壁峡谷景观:彩壁峡谷景观是沧源县的主体景观之一,包括以彩壁悬崖、落水洞峡谷、荫翠峡、永安河峡谷、雄狮镇关峡谷、藏龙谷、南董河宽谷及挡帕河峡谷等为代表的地文景观类的旅游资源,峡谷内河水澄澈清秀、萦绕回环、宛如青罗;两壁岩溶峭崖陡立,其上或松林茂密、群峰染碧,或自然裸露出碳酸岩平置的层理,远观若一幅神奇迷人、气势恢宏的山水图画。依崖而行,画面千变万化,令人遐思。(2)岩溶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是沧源县最具特色的景观,
34、包括以壤波闷山、邦奈山、绒磨山、公达山、岩厦溶洞、岩龙洞、立新溶洞、丁来溶洞、落水洞、出水洞、石钟岩、糯良小石林、城南邻山洞、夫妻蛇洞、藏经洞及万丈董棕洞等为代表的地文景观类的旅游资源,洞口周围古木参天,野藤倒垂,山坡上古树亭亭玉立,成林成片,风景优美;洞内石林矗立,造型独特,石钟乳悬吊头顶,在灯光照耀下,奇形怪状,烟云绕缭,如神境瑶池。(3)河流水域景观:河流水域景观是沧源县的主体景观,以勐董水库、莲花塘、勐董河、永安河及沿线众多的支流、山泉溪流等为代表的河流水域景观,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流小溪、潺潺流淌,浪花四溅,为沧源县旅游区注入了活力与灵性。(4)热带森林景观:沧源县座落于群山与森林
35、之中,包括中缅边境原始森林、岩龙洞森林、班考野生董棕林、丁来董棕林、永和独树成林、丁来独树、勐角神林、勐角植物园等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四周连绵的群山和山上茂密的森林是沧源县城的背景与衬景,山水一体的组合以刚柔相济的审美特征,使沧源县更显娇柔妩媚,使山林更显粗旷凝重,形成刚柔结合的旅游景观。位于勐来乡丁来村西的丁来董棕林独具特色,在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山坡上,生长着约近干株高大的董棕林,树高约1520米,巨大的董棕树叶舒枝张臂,挺拔俊秀,婆娑多姿,十分壮丽。(5)佤山云海景观:佤山云海景观是沧源县分布极广且非常独特的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每年的冬春季节,清晨云雾茫茫,时而象一把巨伞笼罩着天空,时而似
36、飘柔的银带环绕山腰,有时远处的云雾滚滚而来,有时从脚下升起;日出后,山峦浮出雾海,好似一棵棵竹笋破土而出。置身其间,你会觉得缓缓移动的雾似湖似海,而你就好似海上的一叶孤舟;雾气满过头顶,你又仿佛置身于龙宫仙境。二、人文旅游资源(1)古韵崖画景观:沧源崖画共有八个点。崖画以赤铁矿颜料绘制于内倾或垂直的石灰岩崖面上,八处崖画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共有图形约1100多个。画面内容多为狩猎、舞蹈、战争、采集、建筑和村落等。经测定,画面绘制于3000年前,相当于云南地区历史发展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沧源崖画是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是不可多得我民族瑰宝,是中国崖壁艺术的一朵绚丽的奇芭,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独
37、特的艺术审美价值。(2)佤乡村寨景观:佤族传统特色的村寨设有佤族传统的图腾柱、木鼓、打歌场、剽牛广场等,寨子周围青山环抱、绿水相拥,寨中坐落着古朴的干栏式佤族世居房屋,房屋因山势而建,由高而低,林立整齐。县内90以上佤族农户至今仍然保留着佤族原始的干栏式建筑,保留着传统的手工编织,如印染筒帕、衣服和布料等到,从住房、寨桩、村民房屋走向摆设、手工艺、民风民俗等方面都仍呈现佤族传统村寨的特点,是一部活的佤族文化史。(3)历史文化景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指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允缅寺、沧源崖画以及班洪抗英纪念碑、沧源木鼓、勐董白塔、班老缅寺、茂隆银厂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历史文化
38、景观是沧源佤族历史上与中原、南亚以及与汉族、傣族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象征。(4)边境山乡景观:沧源县拥有147.083公里的国境线,位居临沧地区各县之首,县城勐懂和南腊乡的芒卡坝都列为开放口岸,勐懂属国家二类口岸,南腊属于孟定口岸,享受省级口岸待遇,沧源边境贸易繁荣,1998年进出口总额达6584万元。(5)佤族风情文化:沧源佤族自治县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佤族是沧源的主体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4.7。“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佤族民族风情的生动体现,佤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主要有木鼓舞、悼念舞、臼棒舞、拉木鼓、甩发舞、刀舞、三弦舞、
39、口弦舞、蜂桶鼓舞、打歌、跳摆、芦笙舞等。佤族的传统节日有“便克”节、木鼓节,其它的民俗风情如服饰、婚俗、饮食、民歌、民族乐器、弓、弩、箭、摔跤、陀螺、爬杆、斗牛等等也十分有趣。第二节旅游资源分布沧源崖画谷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三个旅游片区八个旅游景观区的分布结构。表32旅游资源分布表旅游片区旅游景观区典型旅游景观北部旅游片区永安峡谷景观区旅游区入口、永安河峡谷、永安河崖画游览景观区崖画点3、4、5出水洞丁来溶洞景观区丁来董棕林、丁来独树成林、丁来溶洞、荫翠峡中部旅游片区彩壁画廊景观区岩龙洞、落水洞、落水洞峡谷、彩悬崖、董棕林、班考佤族村、石钟岩、岸画园民俗村坝尾田园景观区邦奈山、田园
40、风观勐角民俗景观区勐角神林、勐角植物园、南坎斗牛场、田园风观、莲花塘、立民俗村南部旅游片区勐董文化景观区广允缅寺、沧源民俗博物馆、旅游风情街、勐董水库、烈士陵园边境商贸景观区167号国门界碑、独树成林、永和村一、三个片区根据崖画谷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结构,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沿着勐董河上游到下游大体上可分为三个片区,即南部旅游片区(中缅边境到县城)、中部旅游片区(县城到勐董河落水洞)和北部旅游片区(勐董河落水洞至勐省大桥)。沿河谷自上而下,其景观和资源特色均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差异。(1)南部旅游片区: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景观圈层,包括勐董文化景观区和边境商贸景观区。(2)中部旅游片区:以佤乡民
41、俗风情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景观圈层,包括彩壁画景观区、坝尾田园景观区和勐角民俗景观区。(3)北部旅游片区:以彩壁崖画为主体的景观圈层,包括永安峡谷景观区、游览景观区和丁来溶洞景观区。二、八个景观区(1)永安峡谷景观区:集中展示彩壁悬崖旅游景观,由永安河峡谷和永安河等景观组成。沧源县境内的主要河流分属澜沧江及怒江水系,永安河属澜沧;其上段称之为勐董河,勐董河发源于中缅边界羊柏垭口,流经勐董坝后呈南北流问,穿过勐甘、勐角、勐来坝约30千米,入落水洞潜流长7千米,在永安寨脚出洞后称永安河。永安河两岸岭峻坡峭,植被茂密,河床起伏,跌水瀑布众多,走入谷中,但见峭崖染碧,飞瀑高悬,青苔遍地,环境幽静。(2)崖
42、画游览景观区:集中展示古韵崖画景观,山崖画点3、4、5、出水洞等景观组成。崖画以赤铁矿颜料绘制于内倾或垂直的石灰岩崖面上。面面内容多为狩猎、舞蹈、战争、采集、建筑和村落等。经测定,画面绘制于3000年前,相当于云南地区历史发展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从崖画所反映的文化特征分析,其族属与其中包括孟高棉语族的佤族在内的古代百濮集团相关联。沧源崖画是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是不可多得我民族瑰宝,是中国崖壁艺术的一朵绚丽的奇芭,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3)丁来溶洞景观区:集中展示独特喀斯特景观,由丁来董棕林、丁来独树成林、丁来溶洞、荫翠峡等景观组成。丁来溶洞景观区是集地文景观类及生物景观类
43、旅游资源为一体的景观区。在主要景观中,丁来溶洞以其规模宏大、造型独特著称;荫翠峡以其奇石耸、翠鸟争鸣、景色如画著称;丁来董棕林以其壮丽多姿、挺拔俊秀著称;而飞来独木成林则以其气势磅礴、根枝相融著称。(4)彩壁画廊景观区:集中展示彩壁崖画和民风民俗景观,山岩龙洞、落水洞、落水洞峡谷、彩壁悬崖、董棕林、班考佤族村、石钟岩、崖画园民俗村等景观组成。彩壁画廊景观区是集地文景观类和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旅游景观区,岩龙洞、落水洞、落水洞峡谷、彩壁悬崖及石钟岩体现了本区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而班考佤族村和崖画园民俗村以会向游客展示火一般的佤山风情。(5)坝尾田园景观区:集中展示田园风光景观山
44、,由帮奈山、田园风光景观组成。乡村田野景观是沧源县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观,以佤族古朴整齐的干栏式世居房屋、多层生态种植、村庄刺蓬花、四季田野、海棠花园等为代表,形成了特有的田园风光景象。寨子周围青山环抱、绿水相拥,寨中坐落着古朴的干栏式佤族世居房屋,房屋因山势而建,山高而低,林立整齐。(6)勐角民俗景观区:集中展示浓厚的佤族民风民俗景观,山勐角神林、勐角植物园、南坎斗牛场、田园风观、莲花塘、立新民俗村等景观组成。沧源县不仅是著名的彩壁崖画地区,也是多民族文化交汇荟萃之地。它不仅较为系统地保留了佤族古老的文化遗产,还吸取了周边其他民族如汉、白、藏、彝等民族的文化营养,这为沧源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45、如各村各寨仍然保持着有趣而独特的建筑遗产和历史遗迹;在流域的山区还有大青树被傣族人民社奉为神林;当地的佤族和傣族每年都有一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本区的勐角神林植物园面积约为0.1平方公里,山丘上林木茂密,周围有水田环绕,从空中俯视,山丘犹如大海中的一个绿岛。(7)勐董文化景观区:集中展示历史文化景观,山广允缅寺、沧源民俗博物馆、旅游风情街、勐董水库、烈士陵园等景观组成。从地域文化的历史形成上考察,临沧地区是澜沧江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北接滇西北高原文化区和南连滇西南河谷文化区的澜沧江文化带上,可以说,沧源县是澜沧江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此为本底形成了勐董文化景观区,广允缅寺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勐董烈士陵园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沧源民俗博物馆展出了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8)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