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之比较.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293801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之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之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之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之比较.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之比较 姓 名 : 0000000 班级、学号 : 0000000000 系 (部) :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 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 000000000 开题时间: 2008-6-4 完成时间: 2009-10-27 2009 年 10 月 27 日16目 录毕业设计任务书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2答辩申请书 3-4正文 5-18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 19答辩过程记录表 20 课 题 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之比较 一、 课题(论文)提纲1.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 1.1 手工会计的历史背景 1.2 社会进步推动会计电算化2.

2、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与联系 2.1 会计电算化对手工会计的影响 2.2 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2.3 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联系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完善 3.1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3.2 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 会计电算化发展与完善 二、内容摘要 传统的手式会计以人为主体,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面向人的手工处理系统。随着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上的使用,使得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使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系统受到强烈的冲击,会计信息系统逐渐演化为人机结合的、以计算机为主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给会计工作者带来了很多益处,例如说;大大的减轻了工

3、作分量等等;但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了许多的弊处。利弊是相存的!这篇论文先写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前提条件,然后写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写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完善。三、 参考文献1陈玉菁.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理论的影响J.上海会计,2001.2唐勇军,时薛原.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03.3程红基.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四川会计,20044董文秀,李春友.电算会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之比较00000中文摘要:传统的手式会计以人为主体,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面向人的手工处理系统。随着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上的使用,

4、使得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使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系统受到强烈的冲击,会计信息系统逐渐演化为人机结合的、以计算机为主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给会计工作者带来了很多益处,例如说;大大的减轻了工作分量等等;但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了许多的弊处。利弊是相存的!这篇论文先写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前提条件,然后写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写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完善。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联系;区别;问题1.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1.1会计的历史背景会计信息系统并不是自电子计算机产生后才有的,而是当企业有了会计工作后,企业就形成了会计信息系统.从国际会计发展的历

5、史看,可以按照会计数据所用的技术手段的不同,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分为三种技术方式.(1)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在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帐簿和记账方法的记载.我国古代使用的帐册被称为计籍或会计录,设专人登记,并以算盘作为运算工具,完全靠手工操作.因而在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下,会计人员以纸、笔、算盘等工具完成会计核算中数据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记账、结帐、编制报表、计算成本等会计业务,这种手段的最大优点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手工处理速度、效率及准确性等发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历史漫长,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企业主要采用手工处理方式.(2)机械会计信息系统到了19世纪末20世

6、纪初,随着科学管理理论和生产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受到重视,成为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生产的发展使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大增,而且要求计算精确和及时.为适应这样一些新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上出现了机械核算系统.它是由穿孔机、验孔机、分类机、卡片整理机、计算机、制表机等几个部分组成,把原来的手工操作,全部用机器来代替,并把分散、间断的各个操作环节集中起来,组成一条机械化数据处理流水作业线,只要把原始数据穿制成卡片输入,顺序经过几个部分的机械化处理,最后就能打印成会计报表输送出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可节省人力和核算费用,这是会计处理技术发

7、展中的一个重大改革.这种机械化的处理方式,后来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主要原因在于它体系笨重、庞大,成本过高,操作困难,而且稳定性较差.(3)电算会计信息系统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计算机用于会计数据处理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将计算机用于一些计算过程虽然简单但数据量大而又重复较多的业务.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是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第二个阶段,开始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系统中账务处理的功能已经比较完整;各项业务的处理已经不是孤立地进行,它们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系统已经具备一定的面向管理的反馈功能.70年代以后,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进一步向着更高的层次

8、发展.在很多企业中,整个管理会计全面应用了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心建成了各个功能系统共享的数据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作.1.2社会进步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第一阶段;单项业务处理阶段它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替代手工操作,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此阶段主要特点有;(1)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以模拟手工核算为主,且各项业务的数据处理大都是独立进行,没有形成整体的会计信息系统.(2)电算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工资计算、账务处理、订单处理、固定资产核算等子

9、系统.第二阶段;综合处理阶段这个阶段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处理发生在企业各业务环境中的各种会计信息,并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有关的管理和决策辅助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可称为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特点有;(1)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数据处理范围,开始形成了整体性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中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它们间的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的目标.(2)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打破了手工方式的一些模式.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会计数据的综合加工、分析和深层次的应用,实现为企业各级管理提供管理和决策的辅助信息,使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3)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功能

10、十分完备,它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成本核算、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子系统.(4)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全部实现实时化,即会计信息不再由会计人员制成记账凭证后批处理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去.会计信息将包含在各种业务信息表中,从网络上传递到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第三阶段;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阶段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在基于会计综合信息处理基础上向ADDS(会计决策支持系统)、AES(会计专家系统)、AEI(会计高层主管信息系统)等方向发展.本阶段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有;(1)全面改造企业的过程,实现企业业务过程、会计工作和信息过程的整和和集成,使会计工作有机地融合在各业务工作流程

11、中.(2)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挖掘专家经验,建立各种财务分析和管理的方法库、模型库、知识库.2.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与联系2.1会计电算化对手工会计的影响 (1)对帐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对帐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而必须实施的一项专门方法,在结帐前进行对帐,确保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和帐实相符。实行会计电算化,同样需要对帐,但对帐的形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原始会计数据即各种会计凭证在输入过程中都要经过计算机的逻辑校验,所有的日记帐、明细帐、总帐的数据都是由计算机对输入的会计凭证进行处理产生的,即数出一源,因此不会发生帐证、帐帐不符的情况。对于帐实核对,则是把手工盘

12、点的结果作为原始凭证输入计算机,和机内的帐存数进行核对,以确定实物的盘盈或盘亏。 (2)期末帐项调整和结帐方法发生了变化 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期末结帐前通过一系列的帐项调整,把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登记入帐,以计算本期的利润和亏损;同时,分别计算出每个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结转至下一个会计期间,即进行大量的结帐工作。这些工作在手工方式下是十分繁重的,在电算化方式下,则有计算机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程序来完成,进行自动转帐,自动结帐,一旦结帐完毕,计算机就将本期会计数据自动转入下期,本期已结完的帐务数据便不能任意更改。 (3)错帐的更正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错帐的更

13、正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等;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输入数据要经过逻辑校验(例如,会计科目的逻辑校验、借贷金额的平衡校验),因此,不需要用划线更正法来更改帐簿记录,如果帐簿记录有问题,那么一定是合法问题,这时往往采用红字更正法,即输入“更正凭证”加以更改,以留下改动痕迹。(4)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是通过凭证传递程序,规定每一个工作点应完成的工作,并在传递程序中选择控制点,使会计工作在处理业务中相互校验、相互核对来实现的,以次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在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的使用,使原来帐簿之间相互核对的查错、纠错控制不复存在,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大

14、大减少了人工干预,从而造成人工不能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必须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程序进行,这种内部控制的部分程序化,使控制对象由原来的对组织、文档等进行控制扩展到还要对软件、硬件及运行环境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对控制的要求比以前更为严格,包括组织控制、职能分割控制、系统使用控制、输入输出正确性控制、操作过程控制、系统运行环境控制、系统文档管理控制等。 (5)数据存储介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手工条件下,会计数据存储在纸性介质上,大量的凭证、帐簿、报表无论在保存上还是在需要查询时都很繁琐,但在电算化条件下,

15、这些会计数据均存放在磁盘等磁性介质上,由于这些磁性介质住处容量大,使得会计档案具有体积小、有利于保存的特点,同时 ,当需要查询各种数据时,只要将相应的磁盘插入驱动器,通过查询命令即实现,即方便又及时。但在现行条件下,我国计算机发展不均衡,计算机技术还不很发达,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应以磁性介质为主,纸介质为辅,因此,会计单位不仅要建立纸介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还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计算机电磁存储介质的数据保管制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现会计电算化,要把广大财务人员从繁重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通过计算手段和会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财务人员的精力从一般的会

16、计核算工作提高到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上来,从而为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2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 (一)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的差异 手工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一) 运算、书写工具的差异 手工系统以算盘或电子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

17、书写工具,从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要经过很多人的手工才能完成,增加了数据处理差错的可能性,工作量大,运算和记录速度都很慢。电算化系统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数据一旦进入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处在一个一体化处理过程中,并以打印机书写,计算的精度高、速度快。 (二) 会计数据存储介质的差异 手工会计以纸介质为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这种介质的特点是具有可见性,比较难以全真复制,是审计线索记录的比较理想的介质。但是这种介质的融合性差,不易长久保存,共享性差是其与现代信息技术格格不入之处。电算化会计以电磁介质存储数据文件为主,以计算机输出的纸质证、账、表为辅。

18、电磁介质的优点是占用空间小、融合性较强,可以长期保存,能保留更丰富、更完整的会计信息。但电磁介质存储的数据文件具有无形性,容易复制、篡改与删除且不留痕迹的特点。 (三) 账务处理程序差异 在手工条件下,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规模、数量、业务特点、管理要求及核算的繁简程度等因素,可以选择一种较好的实用的记账方式。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随之而来的是财会人员和处理环节的增多,若不加强内部牵制和核对,难免发生差错和舞弊。电算化可以采用科学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整个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从输入记账凭证到输出会计账表一气呵成,全部处理过程都在计算机内迅速完成,需要的处理结果

19、或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打印或查询获得。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处理,实现了数据处理的一体化,有利于会计工作的标准化,给上级部门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条件。 (四) 账簿形式和更正错误方法上的差异 手工会计中规定总账、日记账要用订本式账簿,明细账可以用订本式或活页式。记录发生错误时,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冲销法更正。电算化后的账页平时是活页保存,年末装订成订本式账册保存。对输入的数据,由于会计软件的特殊性,就能完全杜绝非法数据(如非法科目、借贷不平的分录等)进入系统。 2.3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联系 (1)基本目标一致 手工和电算化操作都是为了加强管理,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为有关部门提供符合质量和要

20、求的会计信息。(2)都要遵纪守法各项会计法规和财经制度是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根本保证,无论手工还是电算化操作都要遵照执行。另外,电算化核算还要遵守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法规。 (三)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一致 虽然两种系统的具体处理技术不同,但都必须运用相同的基本核算方法。如:会计科目设置、复式记账、账簿设置等。 (3)都要保存会计档案 两系统都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会计核算资料,便于查询和利用。 (4)系统基本功能相同 手工和电算化为了达到基本目标都必须具备系统的功能,即:信息的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送;信息的输出等。 (5)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 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

21、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对外报表和相关的报表资料。 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完善3.1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1)会计电算化软件仿真手工会计系统,削弱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势的主要指标。从当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必须从系统外部取得原始凭证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几乎可以仿真出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因此,从总体上说,这种系统的产生与手工会计系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只是用了 现代 计算机技术代替了手工系统下的纸张、笔墨加算盘而已,只是将中世纪的会计思想反映到了现代计算机的屏幕上,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手工会计的工具。因为它既没有消除会

22、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未在信息处理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2)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投资集中、设计周到、便于交流、售后服务较易管理。但在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 应用 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而从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

23、进行数据交换,不能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3)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就 目前 的计算机 网络 技术上数据库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实现数据的高度实时共享,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软件还只是保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它们所谓“网络版”只不过是实现了文件服务方式的数据传送,数据的共享是靠传送数据文件的方式来实现,而不是采用数据库服务器的方式,真正实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另外,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有数据安全保密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很少,在多数软件中,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一个只会打开计算机,即使算不上一个“电脑高手”,他往

24、往也可以随意查询、修改数据,甚至有意地破坏数据。(4)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信息 时代 的要求。主要表现一是会计人员的会计、财务知识不系统、不深厚、更新慢,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二是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财会人员接受 电子 计算机培训,但一般还只懂得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因而导致用户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只考虑软件的核算功能,注重会计软件仿真程度,不注重软件在会计管理方面的功能,或者是即使选择了有一定管理功能的软件,也难以有效加以利用。 3.2我国会计电

25、算化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会计 软件开发人员知识结构构成不合理我国会计软件开发初期主要由 计算 机人员为主进行开发,他们计算机专业知识甚多,而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知之甚少,因而造成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后来是以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会计人员相结合为主要开发力量,这样虽然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人才的知识结构大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未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人才必须是两栖或三栖人才,既通计算机又通会计,甚至还通 企业 的经营管理各方面活动。只有这样的人才开发出来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用“电脑”代替“人脑”的初衷。(2)政策法规不合理,会计电算化 理论 滞后我国的

26、会计电算化管理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还很低,由于一些政策和法规的不合理,束缚了开发人员和用户手脚,十几年来,我国成功地开发出一批颇有名气、民族品牌会计电算化软件。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 发展 ,不断出现的一系列 问题 却值得探讨和 研究 。这必然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理论,而当前现实是会计电算化理论落后于实践,无法推动会计电算化实务向深层次发展。3.3会计电算化发展与完善 通过以上 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发展,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是确保会计核

27、算操作安全, 及时、准确提供会计信息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强人员的职能控制, 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和功能的相对集中, 必须强化组织和管理, 明确人员间职责分工, 将系统中不相容职务分离, 以相应的管理职能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二是加强操作管理, 提高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会计电算化操作应严格按照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 掌握密码的运用防止非法操作、越权操作, 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加强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 保证各个环节的数据准确、有效。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通过严格的审核, 并附上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发生输入的内

28、容有误, 应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及时修改。三是加强日常的数据备份和安全检查, 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对发生的会计业务, 做到双重备份, 同时对备份的数据软盘应定期检查; 重视对计算机的维护工作, 防止病毒的侵入, 保证在电算化过程中会计数据的安全。 (2)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管理,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要求财会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 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应针对会计人员的特点和要求, 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 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 提高会计技能。作为会计人员, 要正确认识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自身作用和地位的变化,敢于从实践中学习, 不断

29、丰富工作经验, 提高操作技巧, 充分挖掘自身工作潜力, 提高职业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现财务信息的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 进一步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即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网络化。单位需要运用网络版的电算化系统时, 应选择那些成熟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财务软件, 使网络内各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资料可以共享; 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评估, 财务报表的传送和财务分析, 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和有关方面的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 , 又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和信息的失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必将逐步从单机环境过渡到网络化环境, 从而更大地发挥电算化系统的效率, 提供使用者所需的会计信息, 促进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陈玉菁.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理论的影响J.上海会计,2001.2唐勇军,时薛原.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03.3程红基.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四川会计,20044董文秀,李春友.电算会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