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占人心声的直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塞所说:“诗是心 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 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故每诗以人见,人 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 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笫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
2、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 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 到他们的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淡畅(编者注:透入肌肉和骨筋,比喻感受深刻)地领会传统 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 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 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占典诗歌有一个最占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 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 中说得很清楚:“
3、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 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踉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 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克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 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 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 诗中蕴含
4、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 家思想枳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匕首先打破晚唐以来 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占等题材的词作,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 转变,而且在以柔声变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 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维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像慨 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薇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 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
5、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 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涧物细无声”。(摘编自莫励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 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这样,便能臻于“有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淡而俱化(忆遮风词话卷一)的境地,照我看来, 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 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火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
6、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 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 手段把活动一一也即是生活一一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 活动一一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 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 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 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 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 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
7、体验方面向前代同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 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 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施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 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 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 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
8、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 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一一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I.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学习古典诗歌的首选阅读对象,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基于作品阅读价值。 B.唐宋诗词所包含的“志”与“情”是其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对读者产生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前提。 C.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从读者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角度而言,很值得我们与之展开对话。 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故将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进而传递给读者。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莫砺锋对所引用
9、的清人叶燮、沈德潜的相关表述是持认同态度的,这两则材料论证了材料一人 品与文品并重的中心观点。B.莫砺锋举李、杜、苏、辛四个例子,论证了古典诗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与价值判断对现 代人而言是有重大意义的。C.有人认为陆机说的“诗缘情”与古典诗歌“诗言志”的纲领是矛盾的,但孔颖达认为,两者是 合一的,莫砺锋认可孔颖达的说法。D.读者在阅读唐宋词的过程中会代入自身的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诠释和 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解读过度。3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所引清人叶燮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B.
10、刘勰文心雕龙:“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C.刘熙载艺概:“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茕。” “英雄出语多本色,辛弃疾词, 于是可尚。”D.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潘岳(晋代诗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 居赋,争信安仁(潘岳的字)拜路尘。”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诗简要说 明不同之处。(5分)5 .卜面材料对王国维读李璟词的描述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 析和说明。(5分)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荫菖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 认为
11、“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 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 患意识的结论。(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无尘之眼陈敏诗人波镌莱尔说过,从猫的眼睛里可以读取时间。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一般人真的做不到。前段n子,我因背部受伤,去了一家朋友推荐的按摩店。那是一家很小的按摩店,据说只有三名按摩师。帮我按摩的是位女士,她四十多岁,是盲人, 小个头儿,有点儿黑,眉毛中间有颗美人痣,五官轮廓清晰,人看起来很精神。我便和她聊了起来。她说她小时候生活在乡下,发过
12、一次高烧,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乡下嘛,家里女孩子本来就多, 父母忙于生计管不过来。也可能是用药不当导致的吧,好像是吃了一个兽医开的药后,眼睛就看不 见了,她描述得那么轻松,好像在说着别人的一件往事,脸上还带着一丝微微的笑。我问她恨不恨 那个给她用药的兽医,她说不恨,我问她有没布找那兽医索赔过。她说,没有!沉默了片刻后,我又问她现在过得怎样,好不好?她说很好。她结婚了,有两个孩子,孩子也 都很好,耳聪目明,很健康,说到孩子,她的脸上顿时浮现出骄傲的神情,她说她的孩子教会了她 很多东西,给她讲电视里的动画片,给她读书,读他们在学校里学的课本之后,她又补充了一句: “虽然我的眼睛若不见了,但我的心是明
13、亮的。”她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我问她能不能说给我听听,一个人的心是怎样明亮的,她停了片一刻, 说:“你听,这是情绪的声音! ”还别说,这时候,恰好有一声巨大的摔门声,似乎带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她告诉我说:“这是 带着情绪在关门。“我问:“你怎么知道啊? ”她说:“若按值班顺序,这会儿不应该是我给你按摩,而是另外一个人。可你来的时候,她不 在,就让我顶了上来。我们这里是不允许让客人等候的,哪个技师不在,就叫下个来顶替,她来 了就只有往后排。”“可这事不怨你啊,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情绪?”我好奇地问。她说:“这种情绪可能针对她自已,也可能针对我,这关门的声音确实比较大。”我又沉默了一会儿,问:“除了情
14、绪的声音外,你一定还能听出别的更多的声音吧? ”她说:“是啊,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是他在说话还是情绪在说话,是他的认知在说话还是他的 习惯在说话,这些我都能听出来。”“哇,你好清明啊!你真是太棒了! 我很惊讶,感觉给我按摩的那双手是如此充满灵性,这 双手不再是一位盲人按摩女技师的手,而是一位大哲学家的手。我说:“那你的心一定很清净,永远停留在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她说:“是啊,我一直都在一个清净的地方,我在那个清净的地方看者所有事情的发生, 这些事不管与我有无关系,我都不会用我的认知去参与,我不让我的评判跟上去,我只是站在我明 白的地方就可以了。”“你真是个高人!因为看不见,所以活得安逸。我无限敬
15、佩地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在我看来, 虽然她是盲人,但绝对比正常人看得清楚。“那你一定生活得很开心、很幸福,对吗? 找问。她说:“我真的很开心。我每天下班,老公都会准时来接我,我俩一起回家。回家后,我做饭 给他们吃。”“做饭?这个你也能行吗? 我惊讶地问。她说:“可以,我都知道油盐酱酣放在哪个位置.”“家里没人帮你吗? 我问。她说:“我婆婆总想着帮我。原先是婆婆帮着做,可她年纪大了,不可能陪我们一辈子,我还 有两个孩子,我必须独立! ”“呀!你真是太厉害了! 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不停地点头,给她竖大拇指,心里涌出 无限感慨。墙上的自鸣钟响了,提醒按摩时间已到,她正好打理完毕,然后站起,欠身,鞠
16、躬,向我微笑 着道别。门外,是来接她下班的老公。她老公一条腿残了,开着一辆小小的电动三轮。她缓缓地走向三轮,坐上去,熟练地环住丈夫的腰。丈夫将手伸进衣兜,掏出一副墨镜,罩住 了她的眼。电三轮开走了,缓缓地融入了车水马龙之中。不知怎么了,我的双脚像扎了根似的立在原地, 无法动弹。那一刻,我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幸福。(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8期)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说“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一般人真的做不到”,意在引出下文盲人女按摩师与众不同的看 问题的角度。B. “这双手不再是位盲人按摩女技师的手,而她位大哲学家的手。”意在表明我对按摩师的 钦佩和赞美,她虽然
17、眼盲,但会按摩会做饭,而且说话还很有哲理。C. “这种情绪可能针对她自己,也可能针对我。”“可能针对我”的原因可能是她认为“我”顶 替了她的位置,“抢” 了她的工作机会。D. “我的双脚像扎了根似的立在原地,无法动弹。”是因为“我”震撼于盲人女按摩师的丈夫 条腿残了还能开电动三轮车。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语言朴实凝练,句式灵活,多用短句,表现力很强。如“墙上的白鸣钟响了,提醒按摩时 间已到,她正好打理完毕,然后站起,欠身,鞠躬,向我微笑着道别。”8 .作者主要用了外貌、语滔描写刻画盲人女按摩师的形象,还用插叙手法介绍了盲人女按摩师小 时候的生活经历,
18、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更有助于表达小说主旨。C.小说也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例如肓人女按摩师的眼肓与心亮对比,女盲人按摩师与正 常人对比。D. “这双手不再是一位盲人按摩女技师手,而是一位大哲学家的手。”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我” 对那双“充满灵性”的手的赞美。8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盲人女按摩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5分)9 .小说结尾说“我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你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是什么?清结合全 文加以概括。(5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屈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
19、修为之延誉:擢地土上第,授淮 南判官.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被养,坦言于朝,用为群装判官,又辞。 恳求外补,知常州,移理息江西刑戒。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安石 果于自用,于是上“万鲁电”,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H以哀坏,患在不知法 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 耳目,物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间巷草野之间亦少 可用之才,个穆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20、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 明诏大臣,为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日:安石衮法之缓亦监见于些迫法展学不用壬易祐酸用于睇世道升降之热勒笠 也J(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文本二: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 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 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1: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21、、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 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己;鄢: 废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不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以寻译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己,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白答司马谏议书)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召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B.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C.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
22、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D.安石变法之羞/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宇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谓。B.提点,古代官名,宋朝开始设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C社稷,社为上神,上育万物:稷为谷神,谷养民众。后常以此代指国家或朝廷。D.盘庚,商朝国君,为了巩固政治、躲避自然灾害,迁都于殷,史称“盘庚迁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两次推荐王安石在朝为官,都被王安石拒绝,毡因为王
23、安石自有主见,希望外补,寻求担 任地方官。B.王安石认为“举先王之政”重在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改革更顺畅,不至于惊 扰民众试听。C.王安石向宋仁宗上奏“万言书”,提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宋仁宗看过后将其搁置.,改革未被仁 宗乐纳。D.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明确自己改革的立场和态度,对“怨诽”的来历做了一针见血 的分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1)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2)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14 .请根据这两篇文本,简要分析王安石要“举先王之政”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
24、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上湖南崔中丞戎昱山上青松陌上尘, 举世尽嫌良马瘦, 千金未必能移性, 莫道书生无感激,云泥岂合得相亲。 唯君不弃卧龙贫。 诺从来许杀身。 寸心还是报恩人。【注】崔中丞,即崔。崔时任湖南军政长右,戎显此时来到湖南,做崔瑾的幕僚。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泥岂合得相亲”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崔中丞地位悬殊。B.颔联“举世尽嫌和唯君不弃”形成对比,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C.颈联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委婉含蓄,为尾联直抒胸腌张本。D.本诗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结构浑成。16
2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每空1分)(1)赤壁赋中,写如泣如诉的箫声使潜藏在沟望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孤舟中的寡妇悲泣的 语句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的景象, 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3)荀子劝学中“,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 持之以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片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年42岁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出生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一驰名中外的 “中国苹果之乡” 或许已经习惯了与安静的
26、文物打交道,陈国科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但每当谈起野外考古发掘的 经历时,他的肢体动作会变得格外丰富,还会不自觉笑出声来。他总是缸地带过那些外人眼里的 辛苦,执着地谈论新发现带来的惊喜。“参与田野工作越深入,我越觉得考古博大精深,逐渐感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够用了。”陈 国科说,因此他萌生了提升研究能力的想法。2008年陈国科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考古方向的 研究生。走上领导岗位后,陈国科一如既往坚持苦干。他带领全所就1986年以来已开展的147项考古 工作进行资料梳理出版,几代人枳撒的材料_,一个项目的文物资料就足以建起一座博物馆。,1 国科带莅同事们二个一个项目“啃”。现已出版考古报告、图录、论
27、文集17部。同时,他还借助 YR.笠拉.糠段二援索复原遗址现场二括化工里会庭档案里的废蟋据“历史不能锁在柜子里。”陈国科说,让当代人认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是新时代赋予考 古人新的使命。十多年来,陈国科先后参与完成考占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50余项,在丝绸之路考占、早期 矿格考古等领域颇有建树。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在他的办公室,历史考 古类书籍塞满了两面墙的书柜。陈国科在告诉他们什么是当代考古人的初心使命。】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 .文中两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
28、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篌子是我们的一大发明。原始人吃东西用手抓,比不会用于抓的禽兽己经进步很多,而两根筷 了则等于是手指的伸展,比猿猴使用树枝弄东西又进步。_,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 扒、能掰、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没人知道筷子是何时何人发明的。如果史记所 载不虚,“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而箕子忍泣吞声的叹气,象牙筷子的历史可说是很久远了。箸原是爽,竹子做的筷子:乂作梗,.象牙篌子并没有什么好,怕烫,容易变色。假象牙筷子颜色不对,没有纹理,更容易变色,而且在吃
29、香酥鸭的时候,拉扯用力稍猛就会咔 嚓一声断为两截。倒是竹筷子最好,湘妃竹固然好、普通竹也不错,粽油漆固然好,本色尤佳。作 祖父母的往往喜欢使用银箸,通常是短短细细的,_,这只为了表示其地位之尊崇。金箸我尚 未见过,恐怕未必中用。箸之长短不等,湖南的筷子特长,盘子也特大,但是没有长到燧肉的筷子 那样。21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 有条有理。B.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干占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 人广为传诵。C.若“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或“
30、原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这项转基因技术 就算失败了。D.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22 .清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西周姬昌(周文王)周易材料二:“事不凝滞,理贵变通。”一一元代脱脱宋史赵普传材料三:“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所以,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和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更需 要一种破冰前行的勇气。于是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
31、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以上几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 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答案】1.D2.C3. D4 .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5 .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苗苗”凋谢“翠叶”残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恰是有绝佳意境的: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 “澄思渺
32、虑”,王国维从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词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选项内容颠倒了二者关系,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A. “这两则材料论证了材料一人品与文品并重的中心观点”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的观点是“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
33、度的可靠文本”,作者举叶燮和沈德潜的例子论 证的是阅读古诗能够了解古人的心态和人生态度OB.”论证了古典诗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错误。原文是说“用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指的是其 中的典范作品”,这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D.“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解读过度”表述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没有指出这样容易解读过度。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自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D.元好问这首诗是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的,批评、嘲讽了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
34、,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安仁”是潘岳的字,“拜路尘”讽刺潘 岳趋炎附势。叶燮的观点是“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两者观点不一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1)结合“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 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 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等
35、分析,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2)结合“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 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 思想意蕴”等分析,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结合“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
36、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读李璟 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菌茗杏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分析, 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2)结合“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分析: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 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3)结合“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
37、词中深寓忧患意识”分析,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 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答案】6. D 7. D8 .命运不幸。家贫、姐妹多、生病不能及时治疗,以致失明。心地善良。用错了药但不恨兽医,也不索赔。乐观知足。描述致盲经历轻松得像说别人事,对现在的婚姻、子女家庭、 生活感觉很满意。勤劳自立。虽盲,但会按摩,会做饭,想到婆婆年纪大,不想让婆婆帮忙。聪明睿智。眼盲心亮,心很清静,对很多事情看得比正常人还清楚。9 .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老公按时接送,婆婆总是帮我,小孩聪明健康,夫妻虽是残疾,但家人和睦,家庭温馨,所以幸福。有一个知足常乐的
38、心态。虽然小时候很贫穷很苦,命运 不公致盲,但都过去了,现在有家庭、有亲情、有工作,能自立,所以幸福。有一个明亮清净的心。心清净安静,站在明白的地方看事情,活得明白、坦然、通达,所以幸福。淡看生活中 的苦难,像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夫妇都是残疾人,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工作辛苦,是普通人中的普通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家庭,但都积极乐观向上,生活开心,所以幸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 是因为我宸撼于盲人女按摩师的丈夫一条腿残了还能开电动三轮车”错误,“我的双脚像扎了根似的立在原地,无法动弹”是因为“我”被这对身体残疾夫妻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 度感染和震撼。故选
39、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 “而是一位大哲学家的手”这里用“大哲学家的手”称赞盲人女按摩师有哲学家一样的人生智慧,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她小时候生活在乡下,发过一次高烧,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家里女孩子本来就多,父母忙于生计管不过来”可知,她家境贫寒,生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失明,可见其命运不 幸。结合“我问她恨不恨那个给她用药的兽医,她说不恨,我问她有没有找那兽医索赔过。她说,没有! ”可知,她对用错了药的兽医并无怨恨,也没有索赔,可见其心地善良。结合“她描述得那么轻松,好像在说着别人的一件往
40、事,脸上还带着一丝微微的笑” “她说很好。她结婚了,有两个孩子,孩子也都很好,耳聪目明,很健康,说到孩子,她的脸上顿时浮 现出骄傲的神情”“我每天下班,老公都会准时来接我,我俩一起回家”可知,她对眼睛失明的事并无怨怨,而是轻松描述,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言语中表露出满足和自豪,可见其乐 观知足。结合帮我按摩的是位女士,她四十多岁,是盲人”“回家后,我做饭给他们吃”“原先是婆婆帮着做,可她年纪大了,不可能陪我们一辈子,我还有两个孩子,我必须独立”可知,她自 食其力,工作和生活都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还能照顾家人,可见其勤劳自立。结合“我一直都在一个清净的地方,我在那个清净的地方看着所有事情的发
41、生,这些事不管与我有无关系,我都不会用我的认知去参与,我不让我的评判跟上去,我只是站在我明白的 地方就可以”可知,她眼盲心亮,洞察世态人情、保持清静心态,比正常人活得明白透彻,可见其聪明睿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有两个孩子,孩子也都很好,耳聪.目明,很健康”“我每天下班,老公都会准时来接我,我俩一起回家。回家后,我做饭给他们吃” “我婆婆总想着帮我”可知,真正的幸福要有一 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家人之间互相理解和扶持。结合“她描述得那么轻松,好像在说着别人一件往事,脸上还带着一丝微微的笑”“有两个孩子,孩子也都很好”“我每天下班,老公都会准时来接我
42、”可知,真正的幸福要一个知足常乐 的心态,虽然生活辛苦,命运不幸,但能够在生活艰难中找到亮光,自食其力,勒劳自立。结合“我一直都在一个清净的地方,我在那个清净的地方看着所有事情的发生,这些事不管与我有无关系,我都不会用我的认知去参与,我不让我的评判跟上去,我只是站在我明白的 地方就可以了”可知,真正幸福的人要有一个明亮清净的心,站在明白的地方看事情,保持清静的心态,活得明白透彻。结合“帮我按摩的是位女士,她四十多岁,是盲人”“她老公一条腿残了,开着一辆小小的电动三轮” “她缓缓地走向三轮,坐上去,熟练地环住丈夫的腰。丈夫将手伸进衣兜,掏出一副 墨镜,罩住了她的眼”可知,真正的幸福要淡看生活中的
43、苦难,小说中女按摩师和她的丈夫都是残疾人,但他们互相理解和扶持,用乐观和坚强对抗苦难,活得明白而透彻,虽是普通人的普通 生活,却温馨而幸福。10. B11. A(“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谓”错。会试考中者称“贡士”,殿试及第者为“进士”)12. A13. (1)欧阳修乂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乂推辞不上任。(关键词:“禄”“复言于朝”“用”)(2)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关键词:“责” “以”“膏泽”) 14.当今财力匮乏,风俗衰微;不至于惊扰民众视听,使舆论哗
44、然;兴利除弊。15. (3分)B (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错)16. (6分)对崔中丞的仰慕。以“山上青松”喻崔中丞,以“陌上尘”喻自己,字里行间充满了仰慕之情:对崔中丞的感激。颔联写崔中丞在举世尽嫌”时赏识自己,后两联写自己轻千金、重然诺,表达了对崔中丞知遇之恩的感激:对才华的自信。诗人以“良马”“卧龙”自喻, 流露出自信之情。(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7. (1)舞幽带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驾马十驾,功在不舍【答案】18.轻描淡写浩如烟海身体力行19 .在丝绸之路考古、早期矿冶考古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十多年先后参与完成50余
45、项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的陈国科如今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20 .这几句话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一个“啃”字,将考占项目比拟为“难啃的骨头”,既写出了考占项目的难度,也表现出陈国科及同事们攻坚克难,执着肯干的科学精神。“活化” 一词,将历史数据比拟为“生物细胞”,反映了历史数据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陈国科善于运用多种科学手段进行科学考古。【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本句的意思是每当谈起野外考古发掘的经历时,陈国科总是轻轻带过那些外人眼里的辛苦,不做过多描述。所以可用成语“轻描淡写”,解释为:原指描绘时用浅 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
46、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第二空,根据“几代人积攒的材料”可知,该成语的适用对象是“材料”:根据“一个项目的文物资料就足以建起一座博物馆”可知,此处指材料非常多。所以可用成语“浩如烟海”,解 释为: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第三空,根据上文“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占一线,动手翻土”可知,陈国科是在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当代考古人的初心使命。所以可用成语“身体力行”,解释为:多 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短句变长句的能力。短句变长句,是把组句子组合成结构复杂的单句。本题中,首先确定主千句,可将“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作为句
47、子的主干句,确定句子的主语为“他”,即“陈国科”,调整后为“陈国科如今依然坚持每年到考 古一线,动手翻土”;然后将“十多年来” “先后参与完成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50余项”调整为“十多年先后参与完成50余项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作“陈国科”的定语:再把“在丝绸之路考 古、早期矿冶考古等领域颇有建树”变成该句子的修饰成分,注意按一定的顺序修饰“称国科”,最后整合答案,组合成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主要从句子的修辞角度探究表达效果,即分析“比拟”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陈国科带着同事们一个一个项目,啃,”中“啃”是一点一点地咬下来的意思,句中表达的意思是“他带领全所就1986年以来已开展的147项考古工作进行资料梳理出版”,所以“啃” 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将“一个一个项目”比拟为“难啃的骨头”,生动地表现了这些考古项目非常具有难度,也形象地赞扬了陈国科及同事们攻坚克难,执着肯干的科学精神。“他还借助VR等技术手段,探索复原遗址现场,活化曾经存在档案里的历史数据”中“活化”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活化”常指某一物质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 如生物细胞或m了在休眠后进入重新生长状态。所以此处将“曾经存在档案里的历史数据”比拟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