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86410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堰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题高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均为必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 日:“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 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 一” “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

2、派认为,自然山 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 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 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 “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 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3、摘编自冯刚、田日匀相关论文) 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 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 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 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 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

4、、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 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 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 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之间,不管未来面临着怎样的遭遇,都应该从容淡定,学会知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庖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东日 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才历,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松,子瞻杖策

5、载酒,乘渔舟, 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 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 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 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 入山视之,笑日:“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 从子瞻游。有山可登

6、,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 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 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 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注子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齐安(今湖北黄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 /东日寒溪/

7、B.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 /东日寒溪/C.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隋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 /东日寒溪/D.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隋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 /东日寒溪/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萧然绝俗”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来尊称对方,如称孔丘为“孔子”,称孟轲为“孟子”。C. “然将适西山”中“适”的含义为“到

8、去”,与“意适忘反”中的“适”字含义不同。D. “所以有乐于是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到长江南岸游山,受到热情接待。然后他们一起去游玩,一直走到深山尽处才停下来,大家玩得 忘记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B.去西山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小块平坦的地方,游人会在那里休息。人们可俯视长江, 可看到高山,从旁边可以看到小溪幽谷。C.西山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其遗址狭小,旁边长着古树。子瞻希望能够重修亭子,有一天暴风雷雨连 根拔起一棵古木,成全了子瞻的愿望。D.苏辙年轻时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子瞻尽情地享受

9、大自然的乐趣,有人把他当作神仙。子瞻认为天 下的乐事很多,而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14 .苏轼仕途受挫而被贬黄州,但他为什么能找到快乐呢?请简要说明。【答案】10.C11. D 12. D13. (1)每当风停了而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乘着渔船,横渡长江到 南岸去。(2)于是一起营建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优美景色才完备了,子瞻在这时候最快乐。14.他心中无愧,在外面不受人家的指责;他把心思暂时寄托在这山林之间,享受大自

10、然带来的快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瞻被贬到齐安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齐安没有什么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连绵起伏, 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迁于齐安” “庐于江上”都是动补结构,结构一致,二者断开,且“庐”是名词作动词,和“于江上”构 成动补结构,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陂随蔓延”和“涧谷深密”两句都是主谓短语,结构一致,各自独立,据此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和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 “绝”,前者为“断,断绝”,后者为“横渡”。句意:寂寞清静恍若绝世。/并不善

11、于游泳,却可以 横渡长江黄河。C. “意适忘反”中的“适”字含义为“闲适,舒畅”,二者含义不同。句意:可是要到西山去时。/心情 很舒适忘记返回。D. “含义相同”错误,二者含义不同,前者为“的原因”,后者为“用来的”。句意:在这里 找到快乐的原因。/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E. “子瞻认为天下的乐事很多”错,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昔余少年,从子瞻游盖天下之乐无 穷,而以适意为悦”可知,不是“子瞻认为”,而是“苏辙认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伏息”,隐匿形迹,此处指波涛隐匿,波

12、平浪静;“杖策”,拄着拐杖;“乱流”,横渡江河; “南”,名词作动词,到南岸去。(2) “相与”,一起;“营”,营建;“胜”,优美、美好的景色;“于是”,在这时候。【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可知,他心中无愧,在外面不受人家的指责。根据“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可知,他把心思暂时寄托在这山林之间,享受大自然带来的 快乐。以上两点就是子瞻能找到快乐的原因。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湖北黄州)后,他家的房舍就在江边。齐安没有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今湖 北鄂州)的群山,连绵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

13、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 紧靠山梁而面朝山谷,被茂密的松树才历树丛隐蔽,寂寞清静恍若绝世,车马的喧嚣和人的足迹没有到这 里。每当风停了而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乘着渔船,横渡长江到南岸 去。山中有几个人,待客热情而爱好游玩。听说子瞻到来,急忙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他,然后一起去游 玩。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气力用尽了才停下来,他们扫去落叶席地而坐,大家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 得舒畅开心而忘记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就这样子瞻在齐安停留了三年,没觉得时间有多长。可是要 到西山去时,(必须)经过青松翠柏之间,(还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小块平坦的地方。游 人到了这里一

14、定要休息一会儿,人们倚靠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在大树的树荫下休息,向下可俯视长江, 向上可以看到高山,从旁边可以看到小溪幽谷,风和云的变化,树林山脚的阴面和阳面的景象,都展现在 人们面前。这里还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容纳很多游人。亭子旁长着几十棵古树, 树干很粗壮且有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到了树下,就整天在观察它们。一天来了一阵 暴风雷雨,连根拔起其中一棵古木,子瞻趁机把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能够扩大。子瞻与朋友 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这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吗?”于是一起营建亭子,亭子建成后西 山的优美景色才完备了,子瞻在这时候最快乐。我年轻

15、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 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她方不能到达,子瞻一天就闷闷不乐了。有 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 舀着溪水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作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 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没有不猛然清醒(感到吃 惊)又自我解嘲。比如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而吃下去后那些食 物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不该吃呢?只要心中无愧,在外面不受

16、人家 的指责,把心思暂时寄托在这山林之间。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月下独酌(其一)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无情游, 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面对“一壶酒”而“独酌”,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

17、,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B. “不解”有不理解之意,五、六句写月亮本就不理解诗人,影子也徒然地伴随身边。C七、八句,诗人表示自己暂且以明月和身影为伴,要趁着这春天的夜晚及时行乐。D.最后六句,写诗人要与明月、身影永结无情之游,想象丰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16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答案】15.B16.含意:诗人忽发奇想,邀请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饮,让人感觉冷清清的场面顿时热闹起来。思想感情:面对官场失意,诗人抒发了自己的孤寂和忧愁之感;但诗人善于自我调适,排遣寂寞,表达了 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解析】【15题

18、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8. “月亮本就不理解诗人”曲解诗意,“月既不解饮”应理解为“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不懂畅饮之 乐”。【16题详解】I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含意和思想情感的能力。“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思: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只是他一个人登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 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 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三人”把 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

19、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 感。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对影成三人,毕竟影子也不 会喝酒。表面上看,诗人好像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面对官场失意,诗人孤独到 了邀请天上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喝酒,抒发了自己的孤寂和忧愁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 一句用“猿”等意象来描写夔州的秋天,“ 一 句直接抒发了诗人远离故乡而长期漂泊在外的悲愁。(2)曹操短歌行中,诗人感叹年华易逝,借酒解忧 两句诗是“, ”。(3)苏轼赤壁赋中

20、,写乘船在江面上自由漂荡,像是凌空乘风飞行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的两句是【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啸” “作” “冯” “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家的写作素材需要长期的积累,写作技巧需要长期的磨炼,一位优秀的作家不可能是速成的,一部 伟大的作品也不可能是 的。古往今来,文艺巨制都是作家 的结果。只有倾注心血,精益 求精,才能创作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作家应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

21、生命线,守住初 心,耐住寂寞,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作家要用好手中的笔, 用这把刻刀精心雕琢出高水准的艺术珍品。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扎根于人民/在生活实践积累灵感、寻找素材和提升境界,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 检验好作品的标准。传之久远的经典作品,无不引领着社会风尚。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摒弃低俗、媚 俗、庸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陶冶情操和启迪心智,真正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文为世存。不要半途 而废,而要 ,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22、语,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 .一挥而就呕心沥血(婵精竭虑)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不懈)19 .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扎根于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寻找灵感、积累素材和提升境界,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 检验作品好坏的标准。20 .比喻句把作家手中的笔比作刻刀,把作家精心写作的作品比作雕刻家雕琢的艺术珍品,表达生动形象。 强调了作家应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 术价值。【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说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可能一挥笔就

23、能写成,故填写“一挥而就”。一挥而就:原义是一挥笔就能成功(就:完成)。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画画速度很快;多含褒义。第二空,语境说的是文艺巨制都是作家费尽精力写成的,故填写“呕心沥血”“婵精竭虑”。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弹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这两个成语都有费尽心血,用尽精力的意思。第三空,语境说的是要坚持,故填写“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锲而不舍: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这三个成语都有长久坚持,有恒心,有毅力的意思,故都可以填写。【19题

2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三:一是“在生活实践积累灵感”成分残缺,缺少与“在”搭配的“中”,在“实 践”后面添加“中”;二是“积累灵感、寻找素材和提升境界”搭配不当,应改为“寻找灵感、积累素材和提升境界”;三是“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好作品的标准”不合逻辑,删去“是否”或将“好作品”改为“作品好坏”。【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手中的笔”是本体,“刻刀”是喻体;“艺术珍品”是喻体,本体是作品,该句把作家手中的笔比作刻 刀,把作家精心写作的作品比作雕刻家雕琢出高水准的艺术珍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前句“只有倾注心血,精益求精,才能创

25、作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作家应把提高质 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守住初心,耐住寂寞,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 价值”可知,该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强调了作家应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 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 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

26、只要几代的繁 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 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 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城里还看见过这类 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 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

27、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 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C.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是不可能的”中的“这指什么?这句话能删去吗?为什么?【答案】21.C22.“这”指“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句话不能删去,起强调作用,强调随着人口增加,流动迁移是必然会发生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

28、能力。“孤魂”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引号表示引用;C.引号表示特殊含义;D.引号表示反语。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含义以及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根据后文“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 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知,乡村人口并不是固定的。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中“这”指代的是“中国 乡村人口是固定的”。前文“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已经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而“这是不可能的”再一次表 达作者的观点,所以这句话起了强调作用,强调乡村人口并不是固定的,随着人口增加,流动迁移是必然 会发生的。所以

29、这句话是不能删掉的。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耍求写作。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在学习 知识、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坎坷和困难,我们仍然可以从劝学中汲取智慧,增强前进的勇 气和力量。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从劝学中汲取智慧”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呈现关于劝学的相关介绍,它是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劝学是一篇关于学习的传

30、世名 篇,它系统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 径等具体而微的问题。这些关于学习的法则,今天仍然适用。材料进一步指出,劝学在当今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增进勇气和力量,这是写作的落脚点,写作时应联系时代发展,结合当今时代遇 到的新问题,在劝学中寻找解决的智慧和力量。比如:一、树立坚定的目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通过 两个比喻,论证了目标的重要性,可结合当今时代物欲横流,分心诱惑太多,坚定专一难能可贵。二、处 理好学与思的关系。荀子日:吾尝终日而思

31、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古代圣贤早已认识到学与思的辩证关 系,他们不耽于空想,不坐而论道,认为学习与思考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三、坚持到底。“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 持不懈的精神,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等。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积累,奠定学习之基。然后举出荀子劝学中关于积 累 相关论述,强调时代青年应怀脚踏实地之心,以积累奠基,成就学业和事业。再结合时代背景,呈现 当今学习中存在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盲目追捧所谓“数学秒杀”“英语速解”等现象,将积累无形化、 边缘化,并冠以“读

32、死书”的标签。最后指出此类现象的严重危害,没有扎实的积累和沉淀,抄近道的人 容易偏离方向,强改河道终会迎来洪水滔天。立意:1 .学不可以已。2 .积累奠定学习之基。3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主持人: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 整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 才,又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 ?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打造“活的书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书院 教育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以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体精神,若背离这一主体精神,就不能称之为

33、书院教育。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能知不能行,或按照 刻板的教条去行为,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总之,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 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不做“两脚书橱”式的人,不做“嘴长手短”的人,不站在 旁观者的立场做社会的“看客” “说客”,以内化于心的人文素养为根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使受教 育者成为现代社会喜欢和接纳的人才。当现代社会和书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时,书院就能“浴火重生” 了。主持人: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最宝贵的 财富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好

34、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 力量?肖永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 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在 学术创新方面,应当弘扬历代书院先贤的创新精神,发挥书院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 发掘和现代价值的研究,为学界奉献具有原创性的高端学术成果,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 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摘编

35、自光明日报“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材料三:谈剑桥,可从不同的角度与观点着眼,就教育制度来说,剑桥的特色是她的书院制。剑桥大学不止是一 大群“学部”的组合,更是一大群“书院”的结合。她是一个由书院结合而成的联邦团体,故剑桥亦称为 “书院式的剑桥”。剑桥现在共有30个学院。最老的圣彼得书院已经有七百年的高寿,最新的罗宾逊书院 则刚刚诞生不久。30个书院,有30种风格,30种情调。从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剑桥大学,但到 了剑桥,你只看到一个个书院。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讲剑桥不讲书院,就像讲王子复仇记漏了丹 麦王子。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

36、,教育与生活裂为两 Mo剑桥书院重视居息一堂,重视生活性情之陶冶与知性之启发,实值得借镜取鉴。剑桥书院制是成长的, 不是创造的。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社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育者所深思。(选自金耀基剑桥书院制的特色)1.下面有关我国古代书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精心营造人文环境,寓教化于生活之中,楹联文化就直接体现了书院的儒家文化。B.书院的创立者都主张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作为培养人才的目的。C.选址多为风景优美之地,将自然美纳人书院之中,使之成为道德教化的一部分。D.教师中有学范德高的大儒,引领、感召学生,学术上师生常切磋商

37、榷,质疑问难。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肖永明和吴国富都认为,书院可以带给现代大学教育很多启发,如书院的教育宗旨、人才培养理念、 教育手段可用来改善现代教育。B.吴国富认为,只要以“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为主要指标来衡量书院教育效果,就 能在新时代打造“活的书院”。C.肖永明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人才培养智慧、学术创新精神,以更好地推动当代文化繁荣发 展。D.金耀基认为,现代大学向“综集大学”趋进,因此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 为两极等问题出现。3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个访谈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紧密围

38、绕“传统书院”和“现代”两个关键词,不枝不蔓,并且有其内 在逻辑的连贯性。B.三个开放式问题给予受访者较高的作答自由,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 断,会限制受访者。C.主持人在提问时使用了“传道授业解惑”“名家大儒荟萃” “缘何”“凤毛麟角”这样典雅的语言, 符合受访者身份。D.主持人在第二次提问时,使用了 “活的书院”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既切合谈话主题,又激发了受访 者畅谈的兴致。4 .材料一是如何论述书院楹联与儒家文化的关系的?请简要说明。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的现实案例进行简要 点评。链接材料:千年“岳麓书院”

39、一直在湖南大学“弦歌不绝” ;2016年9月10日,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 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10名学者。【答案】1.B2. C 3. B4 .先提出书院楹联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直接体现的观点;接着通过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儒家 “天人合一”的思想;并通过引用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 “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 最后论述书院楹联体现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实现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5 .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加强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借镜取鉴,但不一味模仿,而是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

40、建构具有中国特色 的教育体制。【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 “书院的创立者都主张”错,原文是“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A. “教育手段”无中生有。原文“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说到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 理念,没有教育手段。B. “只要就”说法绝对。材料二吴国富说的是“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 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可见知行合一只是一个“指标”,而不是“条件”。D. “因此”强加因果。材料三说的是“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 际关系日

41、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檄”,这只是所列现代大学一系列问题,但没有体现“现代大学越来 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这些问题。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 “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错。主持人的三个问题从历 史到现在和未来,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不存在选项说的问题。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以及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首句“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先提出书院楹联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直接体现的观点;“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

42、盈门。”“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 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举 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 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接着通过引用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 “自然山水 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最后论述书院 楹联体现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实现

43、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并探究问题的能力。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符合材料中说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 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 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 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既能够吸收优秀经验,又能够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然,任何事物的借鉴都必 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模仿,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打造出有 自己特色的教育体制。(

44、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轮椅史铁生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二十二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 “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 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大大超额了。用过手摇的轮椅,结构近似三轮摩托,唯动力是靠手摇。那是我的二十位同学和朋友的合资馈赠。那 轮椅我用了很多年,摇着它去街道工厂干活,去地坛读书,去“知青办”申请正式工作,在大街小巷里风 驰或鼠窜,到城郊的旷野上看日落星出摇进过深夜,也摇进过黎明

45、。1979年春节,摇着它,柳青骑车助我一臂之力,我们去春雨编辑部参加了一回作家们的聚会。在 那儿,我的写作头一回得到认可。那是座古旧的小楼,又窄又陡的木楼梯踩上去“碰噬”作响,一代青年 作家们喊着号子把我连人带车抬上了二楼。大家或坐或站,一起吃饺子,读作品,高谈阔论或大放厥词, 真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所以,这轮椅殊不可以“断有情”,最终我把它送给了一位更不容易的残哥们儿。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 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大世界里的种 种消息,心就越发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

46、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于是有了平生的 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 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 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事先已探知手摇车不准入场(电影院), 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雪花纷纷地还在飞舞,路上的雪冻成了一道道冰凌,母亲推得沉 重,但母亲心里快乐母亲知道我正打算写点什么,又知道我跟长影的一位导演有着通信,所以她觉得 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怎样的大事呢?我们一起在那

47、条快乐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 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那一辆自制的轮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但是下一辆真正的轮椅来了,母亲却没能看到。那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 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除了这辆轮椅,还有一件也是我多么希望母亲能看见的事,她却没能看 见:1983年,我的小说得了全国奖。得了奖,像是有了点儿资本,这年夏天我被邀请参加了丑小鸭的 “青岛笔会”。我执意要连人带那辆手摇车一起上行李布,理由是下了火车不也得靠它!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其实是众人推着、背着、抬着我,去看中国。先是 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父亲 年轻时在东北林区待了好些年,所以沿途的大地名听着都耳熟;马原总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说:下 了飞机就有火葬场吗?吓得他只好请我去了趟沈阳。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是在1988年。那时 她们还不知道,所谓“给我妹妹挑件羊毛衫”其实是借口,那时我真的摇进了爱情,并且至今没再摇出 来。希米成了我的妻子。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招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仅 于近海小试风浪,已然触到了大海的威猛那波涛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