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全册带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全册带答案).pdf(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全册,带答案)1社戏第一课时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省.归7辈行.掇播.23(4)易 水()(5)第 藻()(6)瘴 潺()2 .根据拼音填汉字。(1)(j u e)蚯蚓(2)(x u)叨(3)欺(w u)(4)(d d i)慢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们年纪都相仿,论起行辈来,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我们是朋友,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A.可却因为如果而B.但.却.然而.即使.而C.但却然而即使可D.可.但.由于.因此.而4.下列
2、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玉树地震发生后,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入废墟,搜寻幸存者。B.进入初中,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C.自从他加入学校足球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D.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龙井茶的清香。5.全文写了七个故事情节:A.赵庄看社戏;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C.看社戏前的波折;D.看社戏归航偷豆;E.六一公公送豆;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G.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根据下面的提示思考:(1)情节顺序是 o(2)详写的是。(3)略写的是。6.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7.你是怎样看待“偷豆”这一情
3、节的?8.课文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9.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个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嫌他穷,不想留他,但又不好开口。恰好这时下起雨来,主人便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样一句话,没有加标点。穷秀才看后,拿起笔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主人一看,只好留下他了。这句话主客二人是怎样加的标点?主:下 雨 天 留 客 天 天 留 我 不 留客:下 雨 天 留 客 天 天 留 我 不 留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2.选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
4、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 句 话 运 用 的 修 辞 手 法 是;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写出了 的心情。3.第11自然 安 段 中 的“跑”字 与 第10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4.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前文交代的句子后文相照应的句子A.那声音大概是横笛或者也许是渔火B.C.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5.选文中的景物描写调动了“我”的多种感官,请把相关语句摘抄在下面。a.视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b.听觉:c.嗅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d.触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6.揣摩人
6、物心理:下列语句分别体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什么心情?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1)“但我却还以为船慢。”(2)“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3)“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7.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摘 录 内 容(1)批 注(1)母亲送出来吩咐 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摘 录 内 容(2)批 注(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8 .社戏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
7、结合的写法。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通过老渔父的喝彩从侧面突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请 以“周五放学回家,路上真高兴”为情景,写一段话,注意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9 .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卜如“神马都是浮云”“h o l d住”“伤不起”“有木有”等;另一方面,2 0 1 7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 0字左右。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1)x l n g (2)
8、h a n g (3)c u a n (4)f u (5)y i i n (6)c h a n2.(1)掘(2)絮(3)侮(4)怠3.B4.D5.(1)情节顺序是 G、F、C、B、A、D、E(2)详写的是 A、B、C、D(3)略写的是E、F、G6.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 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 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
9、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7 .“偷”中凝结着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淳朴的天性。偷豆情节,不仅展示了小伙伴们的优秀品质,而且为下文六一公公送豆埋下了伏笔。8.其实那夜的戏,看 得 叫 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 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9 .主: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客: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下雨
10、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第二课时1.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2.夸张;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因看社戏的愿望终于实现后内心无比欢喜轻快的心情。3.“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4.A.似乎听到歌吹了 B.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C.渐望见依稀的赵庄5.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b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d (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6.(1)急 切(2)陶 醉(3)惊喜7.(1)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社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11、2)这个比喻符合当时舟中观夜景的实际情形:因山势起伏,船行疾速,山色淡黑,群 山 极 像“踊跃”的、“铁”青的巨兽的脊背,同时也写出了船速之快,看戏心切。8.示例:一路上,三五成群的同学都背着书包,提着手包,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和同伴一起牵着手在路上跑呀!跳呀!如出笼之鹄,无拘无束的一路狂奔。小路两旁,青青的麦苗在春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像一层层涌动的绿浪;湛蓝的天空白云飘荡,几只小鸟自由飞翔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放声高唱:“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激情澎湃的歌声在空中久久回荡,我这富有磁性的声音使得“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他们纷纷向我投来“赞赏”,甚至有些异样的目光。9.
12、示例一:我赞成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于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汉语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回延安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杜甫川唱来柳林领笑()()米酒油像木炭火()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羊羊羔吃奶眼望着妈()2 .回延安体裁是,采用陕北民歌 的形式创作;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3 .下列各句按
13、照诗句的感情,划分节奏和标注的着重号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以呀/要要/这么/厉害地/跳B.双手/塔牢/宝塔山C.千声万声/吁映/你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4 .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千声万声呼喊你()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双手搂定宝塔山()母亲延安就在这里()阅读课文第五部分,完成问题。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5.这一部分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单的语言概括。6 .节选部分运用了
14、什么修辞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7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8 .诗中写道:“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由此可以读出哪些内容?参考答案1 .p i i n i 6 m 6 i (4)g a o2 .诗 歌(抒情诗)信 天 游 贺 敬 之3 .C4 .夸 张 拟 人 夸 张 比 喻5.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6 .拟人:“延河滚滚喊 前进!夸张:“身长翅膀吧脚生云”。7 .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8 .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进程,从杨家岭到天安门,中国革命逐渐走向高潮,最后实现了全国解放
15、的革命目标。3安塞腰鼓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骤雨()事然()考绊()烧削()hui()暗 叹为观zhi()jia()然而止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的词语。一群羊嶙嶙的后生。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O碰撞在遗落了一切耳卷的观众的心上。3.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它()着你,()着你,()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妙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6、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安塞腰鼓的?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一群发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哩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
17、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使 人 想 起:落 日 照 大 旗,马 鸣 风 萧 萧!使 人 想 起:千 里 的 雷 声 万 里 的 闪!使 人 想 起:晦 暗 了 又 明 晰、明 晰 了 又 晦 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 不 得 束 缚,容 不 得 羁 绊,容 不 得 闭 塞。是 挣 脱 了、冲 破 了、撞开了那么一股 劲!好 一 个 安 塞 腰 鼓!(1)“一群茂
18、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但是:看!一 一 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1 .z h o u m o j i z h u6 晦 止 戛2 .本义茂盛,此处为“生气勃勃”之意。鼓声的力量震撼着阳光,间接写出了声响的强大。将声响写出形状,更有力地表现了鼓声的顽强生命力。3 .疾 速 大 起 大 落 震 撼 烧 灼 威 逼 鲜 明 惊 异 消 化4 .文章写了安静的腰鼓、隆隆的腰鼓、寂静的腰鼓三个方面的内容。5 .
19、(1)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2)动静相衬,更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3)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4)比喻和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和力量。4灯笼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假定是暖融融()的春xido(),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hudn()步寻一脉幽惜(),意味应是深长的。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舜歌期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垂珠帘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0、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拳学/苏的装饰吧。翠羽流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 项 是()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B.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D.
21、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4 .文中写道:“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春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成为春联,如:雪中送炭一锦上添花,井然有序一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1)山清水秀一()(2)粗茶淡 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骡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5 .这段文
22、字是紧扣哪个字来写的?6 .你能默写出本段文字化用的诗词吗?7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中“马前卒”的比喻义是什么?8 .本段文字体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参考答案1 .r o n g 宵 缓 q i a o2 .(1)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2)指宫灯上的各种装饰物。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3 .A4 .示例:(1)花好月圆(花红柳绿、月明风清等)(2)山珍海味(山肴野藏、玉盘珍像等)5 .壮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7 .比喻愿意为英雄前驱,做勇于献身的战士。8 .本段体现出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
23、神。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差异 差遣差劲 参差连翘 翘起2.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不情愿又没有办法()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3.给下面的词各配一个同义词、一个反义词。炎热()()灵敏()()归来()()容易()()4.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 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
24、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 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 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 天 提 前9天。“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5.填 空。这 篇 课 文 把 无 比 丰 富 的()比 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 体、生动的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的()和()。第二课时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
25、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2.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各种花次第开放()学生不要乱花钱()花言巧语迷惑人()爷爷的眼早花了()到了秋天,果实成熟()这条路,小王最熟了()俗话说:熟能生巧()他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要学会明辨是非()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3.本段描写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4.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6、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5.文 中“年年如是”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c h d c h d i c h d c l q i d o q i d o2 .销 声 匿 迹 无 可 奈 何 难 能 可 贵 衰 草 连 天3 .酷 热 寒 冷 敏 锐 迟 钝 回 来 离 开 简 便 困 难4 .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前者指1 7 4 1年 到1 7 5 0年1 0年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
27、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 92 1年 到1 93 0年1 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5 .物 候 现 象 物 候 景 象 物 候 现 象 特 征 成 因 意 义第二课时1.时间顺序2 .种 子 植 物 的 有 性 繁 殖 器 官 花 费 用 来 迷 惑 人 的 模 糊 迷 乱 长 成 知 道 得 清 楚 熟 练 程 度 深 这 样 是(判 断 词)正 确 正 是3 .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4 .有;例如燕子归来。5 .本段前面的内容。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 h d i()骨8 ()z h e ()皱 追 s i i ()难 蟾(蛛
28、 陨(2 .解释词语劫难:天衣无缝:追溯:致密:3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4.“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5 .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6.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分析。第二课时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遗h d i ()褶 皱()天衣无f G n g()2.词语解释:褶皱:_ _ _ _ _ _ _ _ _ _3.赏析语言下列句子。(1)下面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2)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
29、法及作用: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4.修改下面的病句。(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2)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骸骼褶溯 j i c h an y u n x i e2 .劫难:灾难。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
30、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3 .1986 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4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5 .1986 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6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
31、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第二课时1.骸 z h e 缝2 .褶 z h S 衣服摺叠而形成的印痕:百褶裙。泛指摺皱重复的部分3.(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2)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
32、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非常形象可感。4.(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5.A7 大雁归来1.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A.雾 霭(a i)纽 正(j i u)缄 默(x i dn)迁 徙(x l )B.赌 注(du)撤 回(c h e)沼 泽(z h do)符 合(f u)C.黑 噩(1 1)预 料(y u)蹊 翟(y t i)强 漫(m i)D.喧 闹(x u a n)稀
33、 疏(s h u)频 繁(b i n)偶 尔(e r)2.选词填空:(1)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 地向南飞行2 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A.坚持不懈 B.勇往直前 C.坚定不移(2)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A.单调枯燥 B.单一无聊 C.准确无误(3)每 年3月,它 们 都 要 用 自 己 的 生 命 来 为 实 现 这 个 基 本 的 信 念 做。A.祝福 B.赌注 C.祈祷(4)大雁都要吹起 的号角。A.联合 B.连和 C.联系(5)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_ _ _ _ _ 的希望之光。A.预想 B.预测 C.预料3.下列修
34、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A.面对敌人的侬迪和透,它保持缄默。B.11月份南飞的鸟群,耳至:叨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串昴着从空中落下来。D.本刊将选心、草画,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5 .阅读课文,你认为人类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6 .回顾学过的诗歌,写出有关写“雁”的诗句
35、(连续的两句),并写出作者和出处。参考答案1.C2.(1)C (2)A (3)B (4)A (5)C3.D4 .D5 .提示: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善性、友情、亲情,找到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意等一些人类失去的东西。6 .示例:(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一王维 使至塞上(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一一李 白 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一王 湾 次北固山下8时间的脚印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飞(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 着它,严寒的霜雪 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2)大 自 然 中 的
36、各 种 物 质 都 时 时 刻 刻 在 运 动 着:这 里 在 死 亡,那里在;这里在,那里在破坏。(3)而在读懂以后,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2.本文标题用 时间的脚印有什么好处?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4.从古至今,关于时间的名言很多,请写出两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
37、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弹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5 .关于选文的说明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作比较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6 .选 文 中“旅行”一词是什
38、么意思?若换成“到远方去”行吗?为什么?7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一句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冰河”能“爬”吗?这 个“爬”字在句中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1 .(1)烘 烤 冷 冻(2)生 长 建 设(3)不 仅 而 且2 .答案:标题用的是拟人法,使标题醒目,吸引读者,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解析:从拟人修辞的角度作答。3 .示例: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4 .示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梅森)5.B6.“
39、旅行”在文中指沙砾被带到远方去。若 换 成“到远方去”,则整句话就没有了原句的生动、形象,没有了魅力。7.排比、拟人。用“爬”字来形容冰河在陆地行进的情态非常贴切,很生动地表现了冰河缓慢移动的状态,很容易理解。9桃花源记第一课时1 .填写。本文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修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塞其林土地平眩便要还家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子:邑人:绝境:外人:间隔:无论: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
40、点?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第二课时1 .“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用?2 .由 桃花源记诞生的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3.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4.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6.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东 晋 陶 渊 明2.顺着、沿着 遇到花 瓣 走 尽 开 阔同“邀”邀请3.繁多的样子开阔明亮田间小路交
41、错相通整齐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妻子儿女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以外的人隔断不用说,更不必说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5.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6.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第二课时1.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2.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3.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4.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
42、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5.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6.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1 0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掌 竹(h u d n g)怡 然(y i)翕 留(h e)卷石底以出(q u a n)B.奉 互(c l)为 物(c h i)悄 怆(c h u d n g)阪尔远逝(c h i i)C.青树举蔓(翠绿的藤蔓)可百许头(大约)斗昕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D.以其境过演(凄清)水方清冽(格外)悄怆摩
43、邃(幽静深远)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 尤 清 冽(清冽:清凉)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C.蒙 孥 摇 缀(络:连结)D.但 惶 幽 邃(悄怆:忧伤的样子)3.翻译下面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小丘的西面走了一百二十步)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C.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D.四面竹树环合(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4.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
44、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第二课时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B.第 1自然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第 2自然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2.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45、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3.综合分析选文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一潭中景物一小潭源流一潭中气氛。B.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最主要特点是幽静。C.作者为了摆脱被贬而抑郁的心情,寄情山水,其暂时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0D.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三篇文章景物描写所渲染的气氛是一致的。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
46、背景,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A2.C3.A4.D5.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顺序: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源流一一潭中气氛。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具体为: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第二课时1.B2 .C3 .D4.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 1核舟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罔不因势象形()(箸篷覆之()矫首昂视()(2)尝贻余核舟一()(4
47、)其两膝相比者()(6)其船背稍夷()2.指 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为宫室、器皿、人物。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为字共三十有四。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4 .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5 .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6 .“舟子”的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参考答案1.(D 无 没有 顺着 就着(2)赠(3)用箸竹叶做的船篷(4)靠 近 举 平2 .B3 .核舟。4 .嘻,技亦灵怪矣哉!5 .核舟是“大苏泛赤壁”,苏是中心人物。6 .扣“泛赤壁”,不是过江,所以放舟江上,不必撑船。1 2 诗经二
48、首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兼 度()()伊 人()潮建1 ()()睡()渭()除()以()滨()2 .填空。兼葭 一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3 .对比阅读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在 兼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关雎和 兼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
49、体会其作用。(5)比 较 关雌和 兼葭在写法上的异同。参考答案1.j i a n j i a ;y l;s u h u i;x l;m e i;j l ;c h i;s i2.诗 经 秦 风 爱情 兼葭3.(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兼葭表达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可望而不可得的心理感受。(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 下 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
50、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4)如 兼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