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pdf(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消息二则课时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豪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笨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没()退 筝()定(2)上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 改为2 .填空。(1)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2)新闻的最主要特点是 o3.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 超 过1 5个字)重庆商报讯 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
2、河印记。5月2 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 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 0字)本报综合消息,近 期 汉字英雄和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有关数据显示,
3、节 目 播 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 至 超 越 了 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 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阅 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5、6 题。5.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6.本文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
4、况?清简要回答。课时训练答案1 .(1)k u i q i a n(2)豪一毫 泻一泄2 .(1)标题、导语、主体。(2)迅速及时,真实准确。3 .示例:”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启动4.示例一: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引起人们对汉字的忧虑。示例二: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走红让国人惊呼“不会写字”5 .C (“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不符合导语的内容和作用)6 .中路军发动进攻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2 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时训练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领 发()挪 威()渗 透()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遗嘱瑞典仲裁基金B.射线卓越贡献协会C.机构拔
5、款授奖逝世D.图案评定粉碎安慰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美联社的这则消息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B.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C.授奖仪式每年于1 2 月 1 0 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或挪威的奥斯陆举行。D.5 月 2 1 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4 .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 5 个字)重庆商报讯 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 月 2 0 日,“寻美重庆
6、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 月 1 5 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5 .请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不超过1 5 个字)据新华社专电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不时飞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已经寂静了 4 0 多亿年。2 0 1 8 年,月球永远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将首次迎来人类的着陆探测器嫦娥四号。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
7、,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透露,中国计划于2 0 1 8 年 5 月底或6 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点的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课时训练答案1 .b a n n u 6 s h d n2 .C3 .C4 .示例:”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启动5 .示例:嫦娥四号将去月球南极。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时训练1 .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优 雅(y d)掠 过(1 0 6 )翘 首(q i d o )B.屏 息(p i n g)收 敛(1 收n)酷 似(k t i)C.敦 煌
8、(d U n)绷 直(b e n g)缜 乱(l i d o)D.悄 然(q i d o)高 潮(c h d o)沸(f 6 i)腾2 .选词填空。眼花缭乱扑朔迷离(1)望着天空中洒下的滴滴金雨,水面上开的朵朵银花,五颜六色,我们()、目不暇接。(2)这件案情真是(),我们都不知道是谁干的。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非常惊讶。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C.因为她的这个动作,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的高分。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4.下列句子没有
9、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C.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阅读课文,完成5、6 题。5 .课文原题为“飞天”凌空一一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说说这个标题属于哪一类。6 .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课时训练答案1.B2 .(1)眼花缭乱(2)扑朔迷离3 .D4 .A5 .“飞天”凌空为主标题,
10、“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副标题。6 .例如:她站在10 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作用: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时训练1.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皓翰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
11、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承 熟()航母舰()载(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 改为2.根据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1)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2)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3)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4)用尽精力,费尽心思。()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备 受 倍 受(1)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2)历史上,泰山因其巍峨挺拔而 历代帝王推崇。(3)他的作品一向好评不断,最近刚推出的这部更是 关注。4.给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顺序。尚不清楚第一架歼-1 5是否安装雷达!因为首架测试
12、机主要用于飞控试验。雷达罩的涂装有所不同,试飞期间的歼-L 1 B的雷达罩的颜色为黑色,歼-15采用灰色。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因为雷达的技能不同。作为海军型战斗机,歼-1 5的雷达必须追加空对舰武器的界面。络上公开了若干张歼-15的起飞图片,其中一张起飞图片明显看到前翼,尽管是模糊的图片,要伪造这样的模糊照片,是非常困难的。可以确信,歼-1 5是苏-3 3不折不扣的克隆版。众所周知,苏-3 3的前起落架为双轮设计,支架笔直,从图片上判断,歼-1 5同样具备了这样的特征。阅读课文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5 .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1)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2)歼-1 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
13、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6 .作者详细叙述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课时训练答案1.(1)z d i j i d n(2)皓一浩 翰一瀚2.(1)震耳欲聋(2)白手起家(3)一丝不苟(4)弹精竭虑3.(1)备受(2)备受(3)倍受4.5.(1)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2)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激动喜悦。6.把口令声详翔实地做了呈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塔台内,聆听着两人之间的对话一般。5藤野先生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的
14、确(d i)解却(p O u)不逊(x i n)邮差(c h d i)B.泄漏(x i 苞)督见(p i 6)博获(b t i)教诲(h u i)C.绯红(f i)芋粳(g 3 n g)发髻(j i)系住(j i)D.跟名(n i)霉匿(j U n)胸形(q i)诺责(j i 6)2 .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 时 也 感 到 一 种 不 安 和。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A.感激涂改脱漏纠正B.激动涂改遗漏纠正C.感激添改遗漏订正D.感激添改脱漏订正3 .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15、的一项是()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4 .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A.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B.社会已发展到20世纪初叶,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C.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D.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
16、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示对主子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5.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却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D2.D3.A4.D5.从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看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5藤野先生第二课时课时
17、训练1.“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 是()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 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兴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 而“我”觉得十分“刺耳”。2.选出对作者写作此文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遭受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B.作者正受清国留学生和“爱国青年”的排挤。C.作者处在“无聊”的状况之中。D.作者正与“正人君子”作着不懈的斗争。3.
18、作者对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感到不幸,其原因是()A.因为讲义上记载的内容是中国所没有的。B.因为讲义被先生用红笔添改过,有很大的保存价值。C.因为讲义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与友情和“我”对先生终生难忘的怀念。D.因为讲义凝聚着先生对中国新医学的希望。4.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义项(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 龙舌兰”。()A.介绍浙江缺少大白菜,北京缺少芦荟。B.分析白菜在浙江、芦荟在北京受优待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C.指出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是仙台没有第二
19、个中国留学生。D.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原因是“物以稀为贵”,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心酸和隐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六十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3)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
20、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A.每当想到藤野先生的严厉、严慎,就不得不努力写作。B.每当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就想起先生的希望与教诲,便从中得到鼓舞,英勇地去战斗。C.每当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就回忆起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不好意思不努力写作。D.藤野先生的照片像一个先生临督着自己去努力写作,同“正人君子”之流斗争。5.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又为什么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呢?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l.D2.B3.C4.(1)D(2)D(3)B5.(1)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
21、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去仙台学医是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2)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在仙台学医期间发生的“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的思想产生了变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所以弃医从文了。6回忆我的母亲课时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不 辍(c h ud)勉 强(q i d n g)B.外 甥(s h e n g)祖 籍(j i)C.规 得(3)潮 死(n i)D.劳 碌(1 1)慰 勉(w6 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溺 死 迁 涉 托 辞 瞩 目 B.荣辱私塾碾 转 聊
22、 叙C.劳 碌 衙 门 逊 色 通 辑 D.慰勉她婢竭 力 发 髻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1)母亲这样整日地()着。(A.劳 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一家人生活。(A.支持B.支撑)(3)母 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 束 B.管教)(4)母 亲()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A.沉重 时代B.沉 痛 时 期)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 o(2)母亲那种 的习惯,母亲那种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 o
23、(4)母 亲 具 有 的 高 尚 品 质 体 现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等几个方面。阅读课文第1 4一1 6自然段,回答问题。5.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6 .选文第3自然段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找出例句并分析表达作用。7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课时训练答案l .D (A项 中“强”应 读“q i d n g”;B项 中“籍”应 读“j i”;C项 中“律”应读“1 Q”)2 .D (A项 中“迁涉”应 为“迁徙”;
24、B项 中“碾转”应 为“辗转”;C项 中“通辑”应 为“通缉”)3 .(1)B (2)A (3)A (4)B4 .(1)一生不曾脱离劳动(2)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3)母亲是劳动好手(4)勤 劳 俭 朴 宽 厚 仁 慈 任 劳 任 怨 坚 忍 不 拔5 .(1)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3)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从选文的前两段中来概括,其中“教给”提示了作答信息)6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两个“能做到的”表达了作者实现尽忠于党和人民,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愿望的坚定信念。7 .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25、。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整体感悟,结合全文的主旨作答。答题的关键点是抓住作者把母亲融入到千百万普通劳动人民当中并对他们进行赞美的目的)7 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频波广袤无垠浅溥直戳要害A.p i nm d ob 6c h u dB.b i nm d ob 6c u oC.b i nm d ob d oc h u dD.p i nm d ob d oc u o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主漫群,引人注目。B.这对夫
26、妇在客厅里走替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C.臣受此殊誉,诚惺诚型,感激不尽。D.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胡苜低眉。3.指出没有用比喻和夸张的一项()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B.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C.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的大胡子。D.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4.第6自然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的什么特征来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A2.B3 .C4 .第6自然段抓住了托尔
27、斯泰目光的犀利来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形象精妙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7.列 夫 托尔斯泰第二课时课时训练1.下列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话,写出了托尔斯泰外表的平凡。)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
28、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的晚年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 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2.对“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敏锐的洞察力。B.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有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9、。C.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D.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处事的灵活、机敏。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B.“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一一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宝珠的甲壳而已”,这句话写他平庸的外表,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C.“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他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现了时代
30、的本质和要求。D.全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但也对他粗鄙、丑陋的外表流露出了不屑之意。4.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 .D2 .D3 .D4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眼睛的描写其实是对托尔斯泰丰富内心世界的描写。他之所以有一双犀利的眼睛,能洞察世事,看透人生,是因为他有这样犀利的灵魂,而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犀利的灵魂,才能写出一部部流芳千古的作品,成为世人景仰的大文豪。8 美丽的颜色课时训练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炽 热()羿()吹 喉()z hi息()z h6 u 雨()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31、.每逢骤雨冬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猝至:忽然到来。B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炽热:火热而猛烈。C.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经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微妙:美好,美妙。D.这种新物质的放射作用极强。放射:指由一点向四外射出。3.选择恰当的短语填空。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 个 人 的 脸 都 转 向,转向,转向,转向!A.这射线的神秘来源 B.镭C.他们的镭 D.这些微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B.发电站每年的发
32、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5.阅读第1 6-2 6 自然段,完 成(1)、(2)题。(1)通过描写二人对镭的想象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2)赏析句子。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课时训练答案1.c h i c t i x i i 窒 骤2.C (微妙: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弄清楚的;只有细心体会才能觉察的)3.D A B C4.A5.这些文字表现
33、了居里夫妇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科学发展的极大热情。6.(1)“领域”指他们的学术范围,“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和他们热爱科学的精神境界。(2)把镭比作自己的孩子,表明居里夫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重视与喜爱,体现出她痴迷于科学,面对研究的成果内心无比快乐、幸福的心情。9三峡课时训练L文章第1自然段写山,第2自然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3.结合文章内容,用两个词语写出三峡景色的特点。4.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4、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O5.为什么后写秋天?6.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圆千二百里B .有时朝发白帝,寿到江陵C.展引凄异D.哀转久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肉食者谋之,又何回焉朝而往,暮而归属予作文以记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课时训练答案1.写山的特点,是为了设置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低的落差就大,水速自然就快。2.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奔腾的急流,突出河道的凶险和迅速
35、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三峡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深秋的萧瑟的气氛。3.雄奇险峻、清幽秀丽。4.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首写5.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特点。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的气氛。7 .日光,这里指阳光 飞奔的马8.B9.至于夏天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句中的“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10短文二篇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 .“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2 .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3 .下列两个句
36、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五色穿章()晓雾将致)夕日欲演()加鳞竞跃()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 .信给谢中书的信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3 .(1)对偶(2)对偶,借代4.(1)交相辉映(2)消散(3)坠落(4)水中潜游的鱼5.(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6.这句话饱含作者拥有高雅情怀的自
37、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10短文二篇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晓 雾 将 歇()(2)未复有
38、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4.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描写生命活动,为景物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5.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口口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 .(1)消散(2)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3)睡觉(4)只是3
39、 .(1)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5 .山川 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1 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蝉则千转不翔(尽)B.负势竞上(凭借)C.横柯上蔽(隐蔽)D.野鸟相鸣(美丽))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A.从流飘药B.任意率四C.互相打濯D.天下独组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水皆缥碧,千又见底C.争高直指,于自成峰D.蝉则于特不穷,猿则百州无绝4.下列加点的
40、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管缥碧,千丈见底C.夹岸高山,置生寒树D.此人一一为是言所闻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座山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6.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
41、于死者。(鱼我所欲也)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C2.B3 .A4.D5.D6.A7.写 山 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 水 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 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课时训练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42、.作 者 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B.第2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C.第3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D.“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43、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 2自然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3自然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4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5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
44、发出的这些感慨?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l.B2 .D3 .D4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5 .作者发出了“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这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12唐诗五首第一课时课时训练阅 读 野望,完成1、2 题。1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2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阅 读 黄鹤楼,完成3、4 题。3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45、。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4 .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阅 读 使至塞上,完 成 5 7题。5 .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 题 使至塞上中 的“使”是 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 句 中 的“征蓬”是的意思。6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 .用自己的话,描 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 .诗人在现实
46、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 以 只 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3.B (后四句为实写之景)4 .首联、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5 .出使飘飞的蓬草6 .诗人以“蓬”“雁”自比,透露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7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12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时训练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便倚欲何依(迁徙)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C.萧关逢候骑(遇到)
47、D.仍怪故乡水(喜爱)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3.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阅 读 渡荆门送别,完成4、5 题。4.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以内)5.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阅 读 钱塘湖春行,完成6、7 题。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
48、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7.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A(徙倚:徘 徊)2.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3.C4.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5.“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
49、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6 .C7 .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1 3 背 影课时训练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簌 ()(2)赋 闲()(3)举 等()(4)循 记()(5)年 腐()(6)椅 子()2 .根据意思写词语。(1)细小而繁多的事。()(2)感情积聚在心里。()(3)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3 .把下列的四字短语填写完整。(1)一 不 单 行 (2)满院狼(3)变卖质(4)目伤怀(5)不能自(6)多不便4 .
50、下列加线成语的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蛇紫嫣红,十分绚丽。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C.有个别学生上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5 .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6 .把题目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课时训练答案1.(1)s t i (2)ft i (3)z h i i (4)d i d n (5)y u (6)j d2.(1)琐屑(2)情 郁 于 中(3)蹒跚3.(1)祸(2)藉(3)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