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阴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淮阴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椽子(chun) 胚胎(ti) 溘然(k) 苔径(ti)B.敷衍(f)侮蔑(w) 空寥(lio) 脊骨(j)C.皮夹(ji) 褶皱(zhu) 辗轧(zh) 剔透(t)D.扃牖(yu) 模样(m) 埋怨(mn) 湛蓝(zhn)2下列成语用法全部相同的两项A破釜沉舟 正本清源 富国强兵 倾国倾城B激浊扬清 舍近求远 洞烛其奸 华而不实C沐猴而冠 沧海桑田 户枢不蠹 不胫而走D履险如夷 无所事事 衣冠禽兽 光前裕后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
2、而要真正体悟质朴、崇高的爱国情感,则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我们付诸于行动。B随着媒体功能的扩大和互联网优势的发展,出现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尽显刻板乏力。C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仅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创新与积累,同时也离不开横向的借鉴与沟通。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文化一定会展现出共同繁荣、异彩纷呈的灿烂前景。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共13分)习惯成自然叶圣陶“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
3、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
4、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
5、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 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养成习惯,换个
6、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4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5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 ?意在阐明什么?(4分) 6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2分) 7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 8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7、”的认识。(3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 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改知连江县。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又言于御史,朱熹大儒,不可以伪学目之。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坐是不合,出知漳州,以律己爱民为本。推熹遗意而遵行之,创惠民局,济民病,以革裰鬼之俗。迁工部侍郎。时权臣方开边。伯成言:“天下之势,譬如乘舟,中兴且八十年矣,外而望之,舟若坚致,岁月既久,罅漏浸多,苟安旦夕,犹惧覆败,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进右司郎官,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出为湖
8、、广总领。朝议欲纳金人之叛降者,伯成言不宜轻弃信誓,乞戒将帅毋生事。嘉定元年,召对,面谕:“前日失于战,今日失之和。小使虽返,要求尚多。陛下不获己,悉从之。使和议成,犹可以纾一时之急;否则虚帑藏以资敌人,驱降附以绝来者,非计也。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知镇江府。全活饥民,瘗藏野殍,不可胜数。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军于固山石牌,伯成谓:“虚此实彼,利害等耳。包港在焦、圈之中,不若两寨之兵迭戍焉。”固山寨兵;素与海盗为地,伯成廉知姓名,会郡都试捕而鞫之,无一逸去。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宝庆元年,加宝文阁学士。虽力以老病辞,而爱君忧国之念不少衰。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坐论事贬,蹙然语所亲日:
9、“向吕祖俭之谪,吾为小臣,犹尝抗论。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遂抗疏。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有删节) 注:裰,读j i,信鬼神。 瘗,读y i,掩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嫌以师自居 嫌:厌恶 B.犹可以纾一时之急 纾:缓解 C.驱降附以绝来者 绝:断绝 D.会郡都试捕而鞫之 会:恰巧10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傅伯成“表里洞达”的一组是(3分)( ) 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 坐是不合,出知漳州 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 今之策虽
10、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全活饥民,瘗藏野殍,不可胜数 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A.B. C.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伯成律己爱民,任连江知县时,兴修堤坝以利百姓;在漳州,创办惠民局,救治百姓的病苦,革除当地相信 鬼神的风俗。 B.傅伯成敢于直言,任太府寺丞时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宝庆元年,听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不顾年老多病上疏抗言。C.傅伯成爱君忧国,针对权臣开拓边疆的主张,他认为南宋朝中兴将近八十年,已像一只有缝隙和漏洞的大船,要担心它的倾覆颓败。 D.傅伯成正直无妄,称赞他人的长处,就像赞扬自己的孩子一
11、样;谈到奸邪小人误国,残害忠良,声色俱厉,不加掩饰。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四、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3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1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 (论语)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16以咨诹善道,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17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18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19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沽。(欧阳修醉翁亭记)20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五、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12、(共15分)虞美人李 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1在前六句中 ,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4分)答:22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4分)答:六、作文23一个乞丐讨饭的时候遭到一条狗的攻击,这令他十分惊惧。再次去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块石头带在身上。然而,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他虽有一块石头护身,但还是被狗咬了。下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揣了两块石头。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再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揣了四块石头,这
13、次他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依然是被狗咬了。于是,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头去讨饭。后来,他转换思维,丢掉石头,拿着一根木棍去讨饭。后来,他再也没有遭到狗咬。请以“思维一转天地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要求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A项应为:苔径(ti)B项应为:空寥(lio)C项应为:辗轧(y)。题目出现的字词全都是常见词,而且大多数来自教教材,所以只要平时多多阅读,本题不难。考点: 本题是对“识记”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A级。点评:本题考查的范围太小,全都是韵母“a”。考查的点过于单
14、一,还可以在前后鼻音、 其它韵母上设置错误点,增加考题的难度。2AC【解析】A使动用法C名词作动词。激浊扬清舍近求远(形容词作名词)洞烛其奸华而不实(名词作动词)光前裕后(光前:为前人增光,裕后:给后人造福。为动用法)3B【解析】A句“付诸于”改为“付诸”或“付之于”; C句“不仅是”改为“不是”与后面的“而是”相搭配. D句“创新与积累”改为“积累与创新”,“借鉴与沟通”改为“沟通与借鉴”;4(2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5(4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6(2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
15、”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7(2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8(3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解析】4无5(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6(答“不能去掉 ”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7(意思对即可得分)8(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来源:学科网9101112(1)(傅伯成)每天和诸生你一言我一语地(或“你来我往地)论辩质疑,后来(诸生)成才的很多。(3分:“ 论质”、“往复”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2)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
16、和受皇帝宠幸的官员,(他)都严厉地拒绝他们。(4分:“权幸” “峻”各1分,能恰当调整第一句语序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3)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 军队中。 (“隶诸军”译为“到军队中做奴隶或仆役”也可)(3分:“狱具”、“贷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解析】9D(3分 )(会:会同)10D(3分)(是傅伯成表里洞达、敢于直言的结果,是表现傅伯成的勤政爱民,是表现傅伯成的爱君忧国、敢于直言。)11B(3分)(错在“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原文的意思是: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当因为上书的事遭贬。)12无参考译文:傅伯成,字景初。年少时跟从
17、朱熹学习。被授予明州教授之职。因为年少,不喜欢以老师自居,他每天和诸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论辩质疑,后来诸生成才的很多。改任连江知县修筑了三百尺石堤,百姓蒙受其好处。庆元初年,被征召任将作监,提升为太府寺丞。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该因为上书的事遭贬。又对御史说,朱熹是大儒,不可以按伪学来看待。又说到朋党勾结的弊端,。是起因于皇上喜好厌恶上的偏差。因此不合于朝廷,离京到漳州任职,把严格要求自己爱护百姓作为为政的根本。推崇朱熹的遗志并遵照实行,创办惠民局,接济百姓的疾苦,用来革除当地百姓相信鬼神的风俗。调任工部侍郎。当时权臣正酝酿开拓边疆。伯成说:“天下之势,就好像乘船,(本朝)中兴近八十年,从外面看来,
18、船好像还坚固紧密,岁月久了以后,缝隙和漏洞渐渐多了,即使只求得短时间的安全,还要担心倾覆颓败,竟然想侥幸图谋古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我是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被提升为右司郎官,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和受皇帝宠幸的官员,他都严厉地拒绝他们。离京担任湖、广总领。朝廷官员议论准备接收叛逃来投降的金人,伯成说不应该轻易背弃约定,请求告诫将帅不要生事。嘉定元年,被朝廷征召应对,当面对皇帝说:“以前在与金人交战上犯了错误,现在在议和上又出现了过失。金国的使者虽然回去了,但提的要求还很多。陛下没有使自己获利,全部依从对方。假如和议成功,还可以舒缓一时的危急;如果和议不成就是掏空国库来资助敌人,驱赶投降依附的入阻绝
19、了后来的人,这不是好的对策。现在的策略虽然是以和为主,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交战和防守的准备。”任镇江知府。保全救活性命的饥民,埋葬饿死在野外的人,无法计算。制置司打算把焦山防江军调往圈山石牌,伯成说:“使这里空虚去充实那里,利害相等。包港处于焦、圈之间,不如两地的军队交替防守那里。”圃山寨兵,平素和海盗有勾连,伯成查访获知他们的姓名,会同郡都试把他们逮捕并审问,没有一个逃跑的。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宝庆元年,加封为宝文阁学士。虽然极力以年老有病来推辞,但爱君忧国的念头一点也没有减弱。听说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皱着眉头对亲近的人说:“以前吕祖俭
20、遭贬谪,我是小臣,还曾犯上直言。如今蒙受朝廷的恩典,我虽然才不胜任但据此职位,如果不说一句话,那还有谁应当来说呢。”于是上疏抗言。伯成纯朴敦实不胡乱说话,洞明世事的表象和内里,每当称赞他人的长处,超过称赞自己的孩子,谈到奸人误国,坏人残害正直之人,声色俱厉,毫不掩饰。13天下为公14己欲达而达人15驽马十驾16察纳雅言17扪参历井仰胁息1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9野芳发而幽香20羽扇纶巾【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每句1分,每错一字扣1分21改(2分);过去所拥有的欢乐、尊严、自由等,那一切美好的事物(2分)。22将抽象的愁具体化(比喻
21、/化虚为实)(2分),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愁之绵延不绝(2分)意思对即可。23【解析】这是一个颇具哲理的话题。由于自身经历、所受教育、生活环境、社会地位、观察视点等因素的制约,我们总是习惯于用一种眼光看人看事,用一种方式思考问题,用一种方法处理 问题,长此以往,造成思想僵化,方法陈旧,效率低下。我们确实应该“转一转思维”,让“天地变得宽阔”些了。试想,当学习效率不高时,你尝试过新的学习方法吗?当与人相处关系紧张时,你尝试过新的处世方法吗?当你只看到生活中的“黑点”时,你尝试过换一种眼光看“亮点”吗?当打开生活的一扇窗子,感到的尽是苦恼时,你尝试着推开另一扇快开的生活之窗吗?凡此种种,只要与“思维一转天地宽”这一话题相关,都可以成为选材、立意的范围。你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思维一转天地宽”的经历,写出感受和体验;也可以就“思维一转天地宽”这个话题谈自己的看法。只要是自己擅长的,又能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的个性都可以。命题者还希望通过这次训练,激活被大量模拟试题困扰得近乎麻木的神经,使同学们养成活跃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