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贵州省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科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 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道:“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秦、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金、明等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近代以来,“万里长城”的声名逐渐远播世界,长城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伟大建筑奇迹。孙中山评价
2、长城说:“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写入义勇军进行曲,后者成为新中国的国歌。1987年,只得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世界上体量、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国人早已熟知居庸关、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著名的长城段落,以及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明长城巍峨雄伟的景观深入人心。长城又是中国人最陌生的文化遗产之一:长城的修筑时间长、分布地域广、就地取材、形式多样、附属设施多、保存状况差别大,长期以来,不仅普通人难以分辨,就连学界也无法说清“什么是长城”、“长城到
3、底有多长”,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不多,对于一些长城相关遗迹的性质、年代等长期存在较大争议。2006年,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这是中国第一次针对单项文化遗产制定专项保护法规。同年12月,中国第一次系统、规范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正式启动。人们第一次发现并确认,两千多年来,中国现存历代长城总长度达到了2119618千米,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3个县域内,包括墙体10053段,壕堑1762段,单体建筑29507座,关堡2210座,相关设施189处,共计43721处长城遗产,共同组成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2006年,长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在长城资源调查过程中,文物考古工作者
4、全面、准确地掌握了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尽管长城的“家底”已基本摸清,但长城保护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长城沿线的考古发掘、历史文化研究多存空白,长城正面临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对长城的文化价值认识不清,经济建设、居民生活、旅游不当开发、不当维修等,都时刻威胁着长城的存续。长逾2万公里的长城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复杂多样的长城、贯穿中国两千年历史的长城,还有太多秘密等待人们发现。(摘自201211瞭望新闻周刊韩冰长城的“家底”)1下列关于长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是中国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B长城是
5、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尚有很多秘密等待人们发现。C长城既是中国人早已熟知的景观,又是中国人最陌生的文化遗产之一。D复杂多样的长城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长逾2万公里,贯穿中国两千年历史。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长城的修建历史悠久,但直到近代以来,随着“万里长城”的声名逐渐远播世界,长城才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伟大建筑奇迹。B国人早已熟知居庸关、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著名的长城段落,以及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这说明长城巍峨雄伟的景观深入人心。C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关于“什么是长城”“长城到底有多长”这样的问题,不仅普通人难以分辨,就连学界也无法说清。D20
6、06年,长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文物古工作者通过系统、规范的调查工作,才第一次基本摸清长城的“家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关于长城“延袤万余里”的记载,表明中国的长城早就具有了巨大的规模。B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长城成为中国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写入义勇军进行曲,后者因此成为新中国的国歌。C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是中国第一次钍对单项文化遗产制定专项保护法规,这足以说明长城的重要。D长城的保护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包括对长城的文化价值认识不清,经济建设、居民生活、旅游不当开发、不当维修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文言文阅读(19
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
8、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9、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B士卒次舍次:按次序C士卒暴露于境暴露:日晒夜露D身自拊循之拊循:抚慰安抚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3分)( )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
10、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B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D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5分)译文:(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5分)译文:(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11、题。生查子 独游雨岩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注】此词是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8作者是如何写清溪的?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6分)9“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5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亦余心之所善兮, 。 ,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2) ,幽咽流泉水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 遥岑远目,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
12、登建康赏心亭)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船 魂王海群夕阳西下,晚风渐起。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
13、出我来。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清
14、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
15、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
16、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和何大伯多次交往的故事。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因失去孩子驹儿、二儿子犯罪入狱、年老、对世事的忧虑等综合因素而造成的沉痛心情。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
17、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了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认出我来了?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从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刘仰东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
18、哲学”。讲“儒家哲学”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章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我只是好发现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现问题。
19、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此时,梁漱溟不足40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认为如果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梁漱溟曾再三强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
20、的一生,他晚年依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人人都要去读,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1924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大学的讲台上。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年后,他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他在1924年(31岁)辞去北大教职
21、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1931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的是油灯。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他在自撰的生平述略中说:“1931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19
22、38年1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1939年2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1940年底,梁漱溟与黄炎培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30岁到50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而梁漱溟从31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23、当的两项是(5分)( )( )A梁漱溟23岁时,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四年后,就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使他享有了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B抗战爆发后,梁漱溟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C梁漱溟认为,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为了实践这一观点,他在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D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这就是梁漱溟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的目的。E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这正是他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
24、意义之所在。(2)梁漱溟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学者?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请根据全文,简要说说梁漱溟的“与众不同”之处。(6分)(4)文章作者认为,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第卷(表达题 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应台说莫言“长的就很有喜感,胖胖的一团”。在龙应台心中,莫言“既泥土又狂野,既荒诞又现实”,有山东人一挥而就的自然和率真。B据了解,“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中“海水西调”观点的始作俑
25、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霍有光。C中学语文课文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中学生打基础,而鲁迅杂文令疲惫不堪的学子们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D. 在现今的商业时代,生产商只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西部开发的关键。B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C“中国制造”的繁荣当然说明我们的进步,但“中国制造”的不足却值得深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26、,缺少核心技术,不仅我们会沦为“打工者”,而且还将受制于人。D如何防止国家重要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免遭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破坏,已成为连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深感头疼的问题。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面对面记者在对他专访时问道:“你幸福吗?”莫言回答道:“不知道。”莫言关于幸福的回答,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耐人寻味。 , , 。 , , , 因为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体,是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 自人类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 似乎是“哥德巴赫猜想”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哲人们穷其智慧,说得都不无道理,但又都不是最终答案 但关于什么是幸福 对幸福
27、的回答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A B C D1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17. 下文是描写梅花的,请你在空格处填上与上文相同的句式,注意:除加点字词外,其余不得重复,字数不超过空格。(6分) 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是凛冽的北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花坛暖房早,它不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阳春三月,消逝了它傲视群芳的
28、踪影;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六、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材料一:在一片森林里,有一棵参天大树,大树枝叶繁茂,树上住着啄木鸟和喜鹊。喜鹊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梳洗完毕,就站在树枝上高声地唱着歌,歌词几乎全是颂扬这棵参天大树的。大树听了喜鹊的颂歌,并不沾沾自喜,反而谦虚地说:“小喜鹊,别总是夸奖我,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我的树干虽也很粗壮,很高大,但是,像我这样高大的树木还很多,都常常藏有蛀虫。”大树的话音未落,啄木鸟从高处飞了下来,接过话头说:“大树说得对,我已经发现了你的身上有不少蛀虫。”说着,飞到树干处,用长长的嘴敲起来。
29、啄木鸟又啄了一会儿,然后,用尖尖的嘴巴衔出了一个蛀虫举到喜鹊的眼前:“瞧瞧我在干什么,我是在为大树捉损害它肌体的害虫。”大树也“呵呵”笑着说:“喜鹊呀,比起你整天只会为我唱颂歌,我还是更欢迎啄木鸟这位好医生。”材料二: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三年级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1A(“第一个”应是“首批之一”。)2B(“说明”错,与原文无关系。)3B(“后者因此成为新中国的国歌”错,没有因果联系
30、。)4B(次:驻扎。)5D(排除,是表现其“附众”的原因,也不能表现其“威敌”,是庄贾作为监军应该履行的职责,是穰苴向景公的请求。)6A(B“忤逆君命将他斩首”有误,斩首应在君命出来之前,谈不上“忤逆君命”C“一战”不对,齐师是不战而胜;D“挺身而出,请缨抗战”错,是晏婴举荐,“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牵强。)7(1)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说”通“悦”,译成“高兴”,1分;“将”译成“率领,带领”,1分;“捍”,译成“抵抗、抵御、抗拒”,1分;句意2分。)(2)规章号令已经制定,日暮时分,庄贾才到来。穰苴
31、说:“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呢?”(“约束”译成“规章号令”1分,“乃”译成“才”1分,“期”译成“约定时间”1分,句意2分。)8(6分)作者行走在溪边,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水天一色,甚至连自己也在随水中的流云移动。(解读诗意得2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溪水之“清”,而是巧妙地用水中的倒影来衬托溪水的清澈透明的。(衬托或侧面描写得2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溪水纤尘不染,透明见底的特点。(2分)9(5分)词中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的“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寂寥。(2分)作者一生力主抗金,但却和者甚寡,作为一名驰骋疆场的抗金将领
32、,却遭受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内心充满强烈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3分)10(1)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2)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3)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11 (1)AD(对1个3分)(A、“主人公我”不准确,小说的主人公应是何大伯;且“多次交往”,也不准确,从“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看,二人交往并不多。D、“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不当。老人是十分理解也谅解“我”的,而且怕我尴尬还进行了开导;“我”对老人则不存在谅解的问题。“我”是出于对老人这种谅解的感激才要帮老人摆一次渡的。)(2)从这样一个角度写,有利于以一个乘船者和老艄公谈话的方式展开情节;有利于何大伯借题发
33、挥,表达自己对世态人情的看法;有利于表现主人公何大伯一身正气,以平常心对待判自己儿子徒刑的法官;也更真实地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3)从刚上船时的“扭过头”“默不作声”“眼睛却不看我”等处和结尾处的“他却侧脸”几处描写中可以看出,何大伯是认出“我”来了,只是不想正面交谈。从“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这一细节描写上看,何大伯是一个认识并十分理解我的心情的人。从何大伯对“别看我老了把自己给呛死”一段感叹的话看,就是针对小儿子一事而发的,是有意说给我,让我理解大伯的心情的。(一点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4)船魂也就是人魂,是老艄公的精神,从
34、小说中看,它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意:渡人过河不惧风浪的豪气;有人渡河就世代为人摆渡的职业责任感和有人从自己的船上落水,就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热爱社会,认识到政府这只大船的重要的爱国意识。(抓住一个方面,结合小说,阐释合理即可。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观点2分,阐释合理6分。)12(1)BD(对1个3分)(A.使梁漱溟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盛名的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C.从文中句子“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可以看出,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活动,并不仅仅是
35、为了实践其观点;E.梁漱溟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的意义,并非是虽享学者这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学者,是因为:他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只是好发现问题,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谈学问,只是不得已,外人看他像是在谈学问,其实,志不在学问,(分,意思对即可)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他要把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分)梁漱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解决中国问题放在心上,离开北大到各地考察办学,是他进行人生实践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好方式。(分)(意思对即可)()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他不慕名利,多少人梦
36、寐以求的北大教职,他却在他当讲之年毅然辞去。注重实践。许多人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当做哲学思想来讲,而他认为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中国问题最大问题摆在心,不怕困难,先后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每点分,答出点即可得满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4)观点一:认同,梁漱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不是学者。梁漱溟从不自视为学者,他做学问是不得已,其缘起、目的和态度都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研究学问,是为了实践。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抗战的
37、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观点二:不认同。梁漱溟还是一个学者。梁漱溟在北大期间主要身份就是学者,虽然离开北大后,从事了许多社会活动,但最终使他闻名后世的,还是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使自己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学者并不是只呆在书斋里一味研究学问的书呆子,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中探索发现,同样是学者的本分。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观点三:梁漱溟既是学者,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梁漱溟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以及学术地位,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梁漱溟是优秀的学者。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
38、,抗战的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这两种角色不是截然分开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种身份在梁漱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目的研究学问,产生了学术成果,又以学者深厚的学养实践于社会活动。所以,尽管梁漱溟不自视为学者,但实际上,他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13D(A“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应改为“浑然天成”。B“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这里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能不合理,但不能说是做坏事。C“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本句误解为“支离破碎”之意。)14A(B扫除空白。搭配不当。C不仅我们。关
39、联词语和主语的位置颠倒。D防止免遭。语意赘余。)15B(本题的突破口在于关键词“但”,第句不可放在句首,因为此处与前文没有转折关系,其次关系紧密,而不能放在最后,因为与后文衔接不上,只有哲人与哲学才有联系。)16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它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拆成4句,句意明确,不改变原意,合理使用代词,语序合理,每点各一分。)17滋育它成长的不是可口的甘露,是肃杀的严霜。冰天雪地里,它怒放。寒冬腊月,爆发出它震撼人心的力量。18寓言和名言型材料,其
40、含义常常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在涵义。喜鹊与啄木鸟其实就是“空谈”与“实干”的隐喻,“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两个分句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 故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其一,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其二,虚无缥缈的“舞蹈”最可怕。 其三,没有脚踏实地,何来人生成功。 其四,务“虚”注定人生一
41、场空。 其五,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参考译文】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是田家庶出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出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
42、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横贵显,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到了中午,庄贾还没来。穰苴就推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顿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敝人的朋友亲戚们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营宣布规定号令后
43、,就应忘掉自己的亲朋,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动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很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
44、是怎么说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特别照顾体弱多病的。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要求前行,争先奋勇地为他赴敌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渡黄河向北撤退,因而溃散。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