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园林艺术结构与运河城市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园林艺术结构与运河城市建设.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谈园林艺术结构与运河城市建设【摘要】在运河历史名城建设中融入园林艺术、为城市 文化建设赋予新的生机,是运河历史名城建设新城市发展的 一个重点内容。从文化结构、诗性结构、审美结构上分析园 林艺术的结构特征,并以扬州新城市建设为例,探讨运河历 史名城建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关键词】园林艺术;结构特征;历史名城;建设在运河历史名城建设中,如何在城市环境创新中传承古 代留下的经典,如何使经典的园林艺术从深宅大院封闭的环 境中走出来,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是运河沿岸 名城新城市环境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古典园林 结构的研究,提出园林艺术的三重结构特征,以期对运河历 史名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2、。(一)文化结构园林艺术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 一种具有人文内涵的自然生态观。我国园林艺术营造深受传 统文化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道 德经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典园 林设计倡导回归本色根源,实现万物和谐,这一审美形式反 映出道家中的自然美学观。(二)诗性结构1.无尽从空间角度来看,园林可以划分 为“室内”“室外”两部分。其内部空间是借助廊、窗、门之 间相互贯通,以虚、实、明、暗做出对比;在外部空间上, 则采用山、石、池、树来进行划分,组织各类空间,在廊、 亭的穿插组合下,相互融会贯通,形成各异的意境,使园林 景色多彩丰富。这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空
3、间感营造手法,与 古典诗歌的描述方式如出一辙。同时,古典园林常常借助溪 水,度柳荫、穿小桥,看似到达尽头却又没有尽头,创设出 活泼、自然、生动的意境。2.以小见大在古代山水画景物意 境的塑造上,强调“小中见大,咫尺千里”,这种审美趣味不 仅在绘画中有所表现,在哲学、文学等领域中都有体现。古 代哲学强调“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国”,古代诗歌则推崇“著 一字而境界全出“,“以小见大”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设计 中的常用技法与理论。在园林空间中,大与小是相对的关系, 园林空间越是变化多端,就越能够体现出大小之间的对比。 古典园林艺术的以小见大,不仅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 也拓展了古典园林的空间。3.先
4、抑后扬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 曲线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园林中的曲廊、曲桥、水 岸,还是园中的植物、蜿蜒的小路,都蕴含着曲线规律;曲 线让园林若隐若现,显而先隐,与诗歌中“先抑后扬”的手 法一致,打造出曲径通幽的魅力。在视角的变化与时空的转 换下,园林层层曲折、先抑后扬、回环往复,充满诗意魅力。4.春夏秋冬中国文化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古典诗歌中与季 节有关的内容也十分多元。古典园林艺术也深受季节元素的 影响,尽管各地园林风格多变、气象万千,但随处可见季节 的。以苏州园林为例,苏州园林的设计与“春夏秋冬”几个 元素对应;沧浪亭、狮子园、拙政园、留园分别对应不同的 季节,颇具艺术性。5.虚实相生
5、“虚”为空灵,“实”为充实, 虚实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虚是一种艺术留白,庄子提 出了 “唯道集虚”的空管观念,将虚白、虚空作为道的展现。 虚实相生对园林艺术也有深刻影响,古典园林中的主体建筑、 洞门、门窗、山石等,都具有虚实相生的特征。通过这种艺 术方法,再现了 “唯道集虚”的空间意识。(三)审美结构中国古典园林,既有居住功能也包含多 种艺术类型。园林中居住的人,往往都极具文化修养和艺术 品位,这也赋予了园林技术极高的审美品位。从空间来看, 古典园林要在有限空间中构造出适宜的建筑风格,将山水、 花木、房屋等融于一体,合理安排其中的花木、建筑、山水 建构,以精密的空间布局来构建出诗情画意的艺
6、术境界,构 造 岩万壑、声色光影的景色,再现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进一步丰富了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从时间来看,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时间观与西方不同。在古人眼中,时间是“一维” 的,生生不息、无限循环,任何艺术意象的塑造都需要在特 定的时间中进行,传统“诗” “画” “书”都将时空的统一作为最高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也是如此,在设计时利用四季变 化,在空间、时间的融合下使人感到意境无穷。林艺术结构对扬州名城建设的启示扬州位于江苏中部,南邻长江,东连盐城、泰州,北接 盐城与淮安,西与淮安、南京交接,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 扬州处于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是典型的运河历史名城, 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经
7、历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扬州城市 面貌发生了的变化。但在新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中如何彰显地 域文化的可识性,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始终是提升 城市品位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在扬州城市建设中应借鉴园 林艺术的三重结构,并关注如下两方面内容。(一)新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新城市景观设计,要处理 好城市景观营造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升城市的文 化品质。1.城市性质的定位基于江苏省提出的“建设文化大 省” “旅游强省”目标,扬州市在城市建设上迎来新的机遇。 扬州的城市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要充分发挥出历史名城 的优势,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扬州属于 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名
8、人、名史、名河、 名花、名木、名诗、名肴等诸多名城元素,在唐诗、宋词中 都可以寻觅到扬州的历史。在新城市景观建设上,要高度重 视“宜居性”,这对于具备丰富文化、历史、生态、自然资源 的扬州具有突出优势。根据扬州的城市定位,要构建出“自然” “生态”“区位”于一体的生态城市,在遵循生态文化的 基础上,注入现代文明内容,倡导以人为本。在新一轮的城 市总体规划中,扬州市以主城区为中心,借鉴丰富的水系, 结合沿河绿化带、风景区、道路防护林等构建了团块状结构。 扬州以老城区、周边区域作为城市中心,河东、西部、瓜州 分区中心作为城市副中心。扬州新城市建设要基于悠久的人 文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优质的生态资
9、源特征,朝着互补 共生经济、开放循环经济方向发展,探索式城市发展新模式。 2.景观设计的启示第一,塑造中心城区特色。在中心城区建 设上,要保护好运河历史名城的特色,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 产业,遵循可读性、整体性、用续性、原真性原则,构建和 谐家园,大力推动新城区的建设。同时,保护好传统城市文 化,创新观念意识,正确分析扬州“古运河”“古城” “瘦西 湖”文化遗产保护形势,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如在古 城维护上,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针对古城重点街道、居 民、文物古迹予以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塑造中心城区特色。 同时,采用新技术来完善消防、排水设施,通过新媒体彰显 扬州古城文化,让城市建设能够集休
10、闲、文化、教育、休闲 等内容于一体。第二,界内文化空间的创新。在界内文化空 间的构建上,要充分应用城市中的“借山”“用水” “透绿”, 尤其是城市中的山水,不仅是宝贵的景观财富也是特色景观 元素。可以借鉴古典园林艺术的建设方式,凸显城市原有地貌,营造宜居环境,围绕城市中的湖泊、森林来建设新城市, 而不是简单依靠“中心” “经济中心”来建设城市。要让城 市建设为森林、山水、湖泊让路。第三,诗性文化空间的建 设。在运河历史名城建设上要注重挖掘城市特有的人文风采, 建设诗性文化空间。扬州文化内涵丰富,在新城市的建设上 可以定期举行形式多元、内涵丰富、明确的文化活动,体现 扬州独有的地域风情,不让古城
11、街巷沦为与许多城市一样的 “美食一条街:第四,审美文化空间的建设。要从全局着手, 做到点、线、面、块之间的连接与沟通,将原本零散的生态 资源、文化遗产整合起来,连接为整体。如依托运河两岸的 水利工程、人文古迹、城市风貌、绿色廊道将盐商文化历史 街区、明清古城、宋城、唐城街区相连,让沿途的古寺、古 城、古镇、水乡融为一体,并赋予度假、体验、观光、娱乐 功能,开辟出新的审美文化空间。(二)城市公园建设的启示1.对古典传统文化的传承古 典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力量, 是在扬弃、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代表着运河历史名城的综 合实力,这种传统文化涵盖城市变迁、城市政策、地域文化、 区
12、域文化等,具有无形化的特征,依靠民俗风情、传统活动 以及建筑遗留等形式来表现。城市公园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 载体,在建设上必须考虑上述因素,充分反映出城市的文化 元素,在公园规划设计调查上要明确城市传统文化内容,以此为背景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体现城市文脉,让居民能够 产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2.迎合大众审美需求在植被的设 置上,要多选择保健植物、芳香植物,如“银杏”“松柏”等, 这些植物美观,也具有净化空气、杀灭病菌的功能。在植物 色系搭配上,要选择对比强烈、明度偏高的园林植物,如季 相分明的植物、色彩鲜艳的花卉,搭配色叶木、花乔木、花 卉,并搭配常绿树种,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建筑是公园建 设要
13、重点关注的内容。常见的建筑有榭、亭、轩、阁、厅堂、 台、楼等,还有墙、园门、塔、桥等。建筑的设计,要满足 造景功能,为市民提供活动、休憩空间。在建筑设计上,也 要融入运河历史名城的历史文化元素,与城市文化相得益彰, 确保建筑风格与公园风格一致,从色彩、外形、肌理等方面 来烘托公园的建设风格。对景观小品的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审 美需求。景观小品的内容有座椅、雕塑、垃圾箱、路灯、标 识牌等,虽然占比不高,但是恰当的点缀可以烘托公园氛围, 美化环境。可以直接用遗址中的石板、条石来堆砌书桌、座 椅等,体现出公园的历史感。以扬州唐城遗迹公园为例,在 园内随处可见旧石板堆砌而成的桌椅,旁边点缀了乔木、花 卉,
14、既与公园风格相得益彰,也可节约成本。水体是创设宜 人空间的载体,是公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公园水体有 湖泊、河道、水池等,与其他景观一起组成公园基本景观, 扬州公园周边一般有湖泊、护城河道环绕。在水体建设上要充分借助现有的水体,将其转化为公园景观元素,根据公园 结构布局和文化来选择,避免过多人工雕琢。水体不仅要有 静态的面还要有动态变化,设置小型水闸并形成高差,提升 公园的审美欣赏效果。三、结语运河历史名城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既是理论问题,又是 实践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历史文脉的呼唤促使我们重 回对传统文化空间的记忆,每座城市应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空 间品格,这已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城市文
15、化空间生产 的潮流。参考文献1王立君,李永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04).2郝雨,殷一冉.大运河之魂与民族文化精神之脉一一 论刘凤起长篇小说永远的大运河对运河文学的丰富与拓 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01).3施联.家规家训家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回归一一 大运河城市家规家训家风建设研讨会综述J.江南论坛, 2016 (11).4王元楷.文化旅游项目设计探索一一以淮安市里运河 文化长廊中国漕运城项目为例J.建筑知识,2016 (11).5崔晨.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一一市政协助 力三个文化带建设J.观察,2016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