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实践.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实践摘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教育的重心是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从积极的方面入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克服心理障碍。 关键词:积极心理开发潜能提高效能自信暗示 和谐社会呼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在以往侧重于诊断和矫正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秉承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的取向,研究和教育的重心是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从积极的方面入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提
2、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克服心理障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对学生来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尤其突出的是提高学习效能、减轻学生负担的特殊功能。为达到这些功能,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一、通过学会爱,幸福就在身边的系列主题活动,增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学校在早读前安排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在此基础上,再推荐给学生一些经典的美文,如海子的著名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等。同学、老师间相互交流,逐渐理解幸福的真谛。进而与家长沟通,给予学生上学所需要的基本物质保障,达到增进学生幸福感的底线;努力创造
3、温馨、快乐、安全的家庭和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满足增进学生幸福感的条件;努力引导,使师生、家长与孩子、同学之间构建一个平等、友好、合作、关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打造出增进学生幸福感的沃土,达到增进学生幸福感的最高境界。 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改变对生活和困难的主观态度,从不满和抱怨中转移注意力,集中在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上,享受生活美好的一面,寻找自己的优势,找到幸福的支点。通过亲子乐无边,爱心一线牵的亲子系列活动中,在“蒙眼三角形”和“蒙眼障碍物”的游戏中,家长学生都积极发言,互相启发,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浓浓的爱,也明白了彼此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二、潜能训练:激发潜能,
4、提升自信;积极心理暗示,增强自我效能感。这一部分的活动形式较多,比如励志故事的诵读,较为经典的如尽力而为与竭尽全力、比尔盖茨等名人的成功故事,学生们在倾听、思考、讨论之后谈自己的感受时很激动,并想象自己将来成功的样子。 再通过“一分钟鼓掌”游戏和“食指抬人”的游戏,充分意识到人的潜能是自己无法想象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再次强调每天早上对着墙或镜子,大声地读出自信宣言,从清晨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遵循四条原则:一简单,二正面,三肯定,四重复。因此,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谈话”。自我激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行。自我期望:我一定能考到一中
5、。自我要求:我一定要努力。自我表扬:我真是好样的! 三、对学生的学习及心理进行测评,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目标。可用专业的心理测评软件从3个大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1、学习能力测评:测验的目的是如何对造成学生学习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作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2、学习状况综合诊断测评:测验的目的是如何提高学习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方法、学习热情、学生周围的环境以及和老师、同学的关系等入手,对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原因。3、心理健康测评:测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入手,对
6、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实现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蝴蝶效应”可以帮助孩子们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目标:持续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每次进步一点点,持续在每个环节上进步一点点。日本名不见经传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郎用“智慧”战胜对手,就是将40多公里的赛程分解成了几个小目标,持续每次进步一点点,每个环节进步一点点,从而轻松地完成了遥远的路程。跨越学习这座大山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不但要有科学的方法,还要有愚公移山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才算刚刚起步,我们也只是根据我校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实践工作,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持续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每次进步一点点,持续每个环节上进步一点点,最后我们必定会取得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1孟万金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05)。 2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刘计敏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反思.中国特殊教育, 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