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279396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在数学课改的进程中,我们时常看到教师在一节数学课中过多地关注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能仅追求快乐教学,更应在此基础上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追求教学的实效性。 一、回归开门见山 学生的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课改以来,老师们在新课伊始,总是绞尽脑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色彩鲜艳,悦耳动听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固然锁定了学生的目光,但有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繁琐的激趣引入成了课堂中的花架子,而忽略了为学习主题服务的宗旨。 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我就看到了两个不

2、同的引入版本。教师1:秋天到了,我们到公园里去看一看。播放多媒体画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蓝蓝的湖水,红色的枫叶,开放的菊花,漂亮吗?这么漂亮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好,看,公园里的广告牌上就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出示多个广告牌,让学生读一读。那你能把这些广告牌分分类吗?学生分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后,教师切入主题,前面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2:前几天参观,老师给我们班照了一张全家福,给学生看照片,你知道全家福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长方形。老师也照了一张,出示一次成相的正方形照片,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回答正方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

3、的形状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两位教师的引入设计:猛一看上去,前一位教师的设计好象更“有趣”一些,细细斟酌,前面用5、6分钟的时间去欣赏和思想教育,只是为了引出广告牌,学生是感兴趣,但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无关系,分类也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早就掌握的知识,在这里占用时间也没有多大的意义。第二位教师的设计看上去很朴实,用照片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开门见山地引出了教学内容,然后从对照片的认识自然过渡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学生的描述中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为后面的探索研究埋下伏笔。整个引入短短2、3分钟,言简意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

4、效果。所以,教师的引入设计应充分考虑与主题的联系,不要片面追求新与奇,要回归数学简洁、明了的基本属性,避免为了情境而情境的“兜圈子”现象。 二、回归适度宁静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合作交流”似乎成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旋律。 殊不知,这样一味的活跃,很多学生接受的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只不过获取的渠道由教师变成了同学。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应重回适度的宁静。宁静指的是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体现每个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方式并发掘自己思维潜能。 教学认识图形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抽象图形的表象。于是我提出:你能想办法做出

5、这些图形吗?在原来的教学中,我也是让学生小组讨论,找出方法。学生唧唧喳喳好象每人都参与其中,仔细观察,发现每组中基本上都是那个思维较快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思维较慢的学生没来及思考就被动接受了小组成员的思想,并在全组中形成共识。这次教学,我没有让他们立刻小组交流,而是采用了“请大家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动手试一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适度的宁静后,再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思维成果。 三、回归现实生活 新课程指出“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经注重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场景来学习数学

6、,但仅仅结合生活情境提出单一问题是不够的,学生得到的仍然只是一个数学答案。数学课堂的实践问题应当回归到原生态的现实生活中,教师设计的生活问题应当是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不再是一个数学答案,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从单一思维扩展到多向思维,有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味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乘车”是我们小学数学中时常遇到的生活问题。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我最初提出的问题是:每辆车限乘5人,21人要坐几辆车,还剩几人?学生照葫芦画瓢列出了算式,干瘪而枯燥,没有什么思考价值,而且与现实生活有些出入。剩下的人难道就

7、不用乘车了吗?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每辆车限乘5人,21人最少要坐几辆车?学生思考4辆车可以坐20人,剩下1个人虽然不够1辆车,但也需要1辆车,所以最少需要5辆车。同样的信息,设计的问题不同,思考的广度就不同。前一题只是利用生活场景,计算和生活毫无联系,而这个问题则促使学生开始考虑实际生活的需要,与现实生活接轨,体现学以致用。最后,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出:你认为怎么坐比较合理?问题提出,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合理的可实施方案:可以2辆车坐5人,2辆车做4人,剩下一辆车做3人;可以3辆车坐5人,1辆车做4人,1辆车做2人;可以前4辆车坐4人,最后1辆车坐5人;可以根据人的胖瘦来合理分配车;可以根据男生、女生来合理分配车;如果是学生乘车,肯定有老师,所以可以把多的位置留给老师。学生的精彩回答超乎我的预料。原生态的数学生活,使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凸显出来,数学知识由刻板变得鲜活起来,实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