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佛教造像艺术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宏傣族佛教造像艺术浅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德宏傣族佛教造像艺术浅谈 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傣族的社会中形成主导,使得社会安定,人心祥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些都是佛教教义教化的结果。而佛像对人们的教化也具有同等于佛教教义的作用。因此傣族对佛像在长期的顶礼膜拜中,渐渐使佛教造像艺术形式的特点揉进了傣民族共同心理,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突出的地方特色。德宏州内,奘房星罗棋布,到处可以望见佛的造像,而且还塑造了许很多多关于佛教故事中的神、人、动物。让人耳目一新。州文物管理部门也征集到有肯定历史价值的傣族佛教造像上一百零一件,并对佛教造像的爱护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将对傣族佛教造像的艺术特征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人们对傣族佛
2、教造像的了解、爱护、管理和开发有所帮助。 一、人物造像 主要包括释迦牟尼佛造像和佛教故事中的人物两大类: (一)释迦牟尼 傣语称为“古德玛”或“召帕古德玛”,其造像从身份划分,有释迦牟尼成佛前的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像和成佛像两种。在大小上从三四米到几厘米不等。 王子像一般为坐式,头戴金冠,身穿铠甲,并在铠甲上镶嵌各种珍宝而达到金光闪闪,珠光宝气的效果。形像袒双臂,身材匀整,相貌英俊,是南传佛教特有的造像。小一点尺寸的汉白玉质王子像,傣族艺人用金属锻制冲花金甲、宝冠和须弥座,珠宝镶嵌(图1)。另外还有干脆在汉白玉、木质上雕刻金甲,珠宝镶嵌的王子像 。大的如芒市五云寺内的主佛像,是德宏地区最好的也是最
3、具有代表性的一尊泥塑王子像。德宏州佛教王子造像形式是中国仅有的佛教造像,类别于汉藏、印度、泰国、缅甸地区,在其他地区是很难发觉这样的佛教造像形式,一般的佛寺塑造的均是乔达摩悉达多王子成佛后佛的相貌,并以此作为佛教传法的佛宝。王子像是佛成佛前的相貌,但德宏傣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成就了这样的佛像造像说明,只要与佛有关的人物、故事等等,皆同等于佛,佛的教义和佛本身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傣民族的心中,和文学中创作出五一百零一五十个佛成佛前的阿銮故事一样,德宏傣民族的佛教造像为中华佛教造像增加了独特的形式而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在潞西市风平奘房藏还有一尊“四象托佛”青铜造王子像,四象托着莲花须弥座,释迦牟尼着王子
4、服饰结跏趺坐,脑后背光如两翼张开,极富动感。右手做“施无畏印”,表示佛祖布施众生无所畏惧的力气。整座佛像造型特别独特,高26厘米,从外表斑驳的痕迹看,年头已很久远。(图2) 成佛像分坐式、立式、卧式三种;服饰有通肩袈裟、袒肩袈裟两种;佛祖发髻有肉髻、螺髻两种。 奘房正殿所供的跏趺坐式大佛像,头、手、足一般用汉白玉雕刻,身躯泥塑,有的全身皆为泥塑,佛像塑好后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补裂和彩绘施金(图3)。露天室外佛像主要是在空旷而环境美丽的场地塑制佛像。佛像大小依据场地的大小而定,有的四周环以水池,有的盖以宝伞。在遮放镇有一株菩提树上塑有一尊大佛,树上还塑了些摘果游戏的小猴,让人看了耳目一新,特别奇
5、妙(图4)。其他还有一些佛像是盘坐于巨大的神龙身上,龙首昂立于佛像背后,显得气概昂然,独具匠心(图5)。立式的佛像主要以上好的木材雕刻而成,佛祖立于莲花上,身披通体袈裟,右手下垂,掌心向外,左手轻执袈裟宝相庄重(图6)。卧式佛像除小的放置在奘房外,大的卧式佛像一般塑制在环境美丽的地方,有的建亭,有的为露天。芒市芒别水库塑有一尊卧佛,亭中精致的雕刻和佛像安稳的神态,与周边茂密的树林浑然一体(图7)。不论什么形式的佛像,肯定要选择好时间实行庄重的开光仪式,在佛像胸腔内放置金银、宝石、玉石和金属钱币,信徒认为只有开过光的佛像,佛像才具有生命,才灵验。 傣族佛像总的说来受缅甸佛像影响较大,继承了古印度
6、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的遗风。佛祖体态丰满,发型均为肉髻,面如满月,双目微闭,高鼻方唇,气宇轩昂,亲善慈爱,具有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二十世纪八十年头改革开放后,傣族奘房中出现了一些具有新时代佛教艺术特征的佛像。与传统傣族佛像相比,抛弃了夸张的手法,佛祖显得身材修长,宽肩细腰,发型为螺髻,面目俊秀。 这些人物造像,制作手段和用料之丰富,出乎想象。这些佛像在材质上有泥塑、汉白玉、铜质、木质,银质、玉质、陶瓷、琉璃质等质地。最奇妙的是花粉佛像和竹编佛像。 1、花粉佛像 制作花粉佛像要采集大量的荷花、蔷薇、缅桂、栀子花等,洗净后送到奘房请佛爷念经,回家后晒干,研磨成粉状,掺少量黏土,加水反复搓揉,雕刻成
7、佛像,再上色鎏金。制作完毕时,信徒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庆祝仪式,然后送到奘房供奉。傣族认为,花粉佛像可保佑全寨五谷丰登,人畜兴盛。但制作过程特别繁杂,过去只有土司贵族和大户人家才运用,非常珍贵。(图8) 德宏州文物管理所珍藏有一尊花粉佛像,为释迦牟尼王子坐像,高29.5厘米,通体鎏金,释迦牟尼身穿铠甲,面带微笑,端坐在须弥宝座上,极为精致,属国家三级文物, 2、竹编佛像 位于瑞丽市城郊西南7公里的姐东崃奘房,出自年逾花甲的傣族民间艺人弄恩相之手。弄恩相心灵手巧,擅长竹编,从19101年起先琢磨竹编佛像的方法,花了一年零二个月的时间,最终编成第一尊佛像,忽然名声远扬,受邀到缅甸、泰国为当地信徒编制佛
8、像。2022年7月,弄恩相起先在姐东崃奘房编制佛像,先到深山砍伐一种傣语叫做“埋胡咖”的竹子,破成长约1米的竹条,晾晒15天左右即可。再用钢筋焊成佛像的骨架,用竹条从下到上,逐层编制。难度最大的是编制头部,弄恩相两天两夜不休不眠,完成了头部的编制。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竹编佛像(图9)。 (二)佛教故事传闻人物 很多与佛教传播有关的人物在佛寺中成为供奉对象,主要有娃送塔列、扎堵、谷神、天神等。 娃颂塔列:也叫“南披娃颂塔列”,身穿傣族传统服饰,长发如瀑,源于印度古代神话中的“梵神”。佛经记载,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出家后,在毕钵罗树下静坐悟道时,曾被很多欲念困扰,但他集中意志,驱散杂念,保持内心的安静,
9、用心致志地思索。但妖魔鬼怪纷纷前来骚扰,用刀、箭攻击释迦牟尼。这时,“梵神”突然出现,她打开长发,变成滔滔河水,冲走魔怪,爱护王子,天明之际,王子成佛(图10)。娃颂塔列不仅是佛教的护法神,而且已经成为傣族心目中和善正义的美神,从她身穿傣族传统服饰上反应出佛教梵神已经民族化,更符合傣民族共同审美心理,这也使得佛教在傣族族群中的根基更加坚实,同时使佛教得到维护和发展。 扎堵:傣族传闻中的护法男神,头戴金盔,身穿盔甲,左手持簿,右手秉笔,特地记录人间善恶。这是一般傣族群众在社会生活中极力提倡的佛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化成果,是一般傣族群众内心都清晰的信条。人在做,天在看,人做的善恶自有因果,身随
10、着业报流转,做好人上天堂,为恶下地狱。扎堵所示的社会功能不仅有教化明灯警醒人心的作用,而且强化了佛法的地位和发展,另外,傣族民间传闻认为,释迦牟尼成佛后,他是第一个向佛祖献鲜花的人,所以又被称作是“公德见证人” 。(图11) 佛祖背或牵谷神像:傣族民间传闻,佛祖来传教后,受到傣族一百零一姓欢迎,傣族一百零一姓纷纷前去拜佛,惹怒了谷神,谷神大动瞋心,一气之下,离开人间,躲回天庭,以至全部稻田颗粒无收,一百零一姓怨声载道。为平静事端,佛祖到天庭恳求谷神返回人间。 芒市风平镇佛寺中供奉着一尊佛祖牵谷神像,表现佛祖牵着谷神,从天庭返回人间。谷神眉头紧锁,余怒未消;佛祖态度温和,宽容大度,人物表情生动显
11、明。形象地体现了佛教传入初期与傣族原始宗教发生的冲突,以及佛教做出的妥协和让步。(图12) 混毕天神:混毕是位头戴宝冠,人身人脸鸟喙,下身为鸟身的天神。有点类似汉族神话中的雷震子和佛教故事中的大鹏鸟、伽楼罗、紧那罗的描述(图13)。 二、动物造像 傣族佛教动物造像分为两类,一类是来源大自然的大象、孔雀、神龙、狮子、老虎、熊、鹿、马、鸡、鸭、金鸡(图14)等等;有的是佛祖转世的动物。另一类是嘎朵、拉嘎、细哈、卞扎卢巴等想象中的护法神兽。这些动物神兽同时宣扬中生同等的理念。 傣文经书记载,古德玛要变成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人间万物,饱尝人间沧桑,不断地轮回转世,经受五一百零一五十回磨练,才能成为佛祖
12、。古德玛转世修行过程的故事,傣语统称为“阿銮”,阿銮故事有五一百零一五十个,如“麻雀阿銮”、“金鸡阿銮”、“金鸭阿銮”等等。因此,傣族佛教艺术中的动物造像,大都与古德玛转世有关。其中,大象与孔雀的造像艺术,集中体现了印度佛教文化和傣族传统文化的同向性融合。 佛经记载,古印度迦毗罗卫王国的王后因梦见白象而孕育了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在佛祖转世时应化的就有红牙象(图15)。因此,大象成为佛祖的护法神。 古代德宏盛产大象,德宏傣族先民“滇越”驯化大象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建立了“乘象国”,乘象是“召法”(国王)的特权。唐代有德宏傣族“以象耕田”的记载。到了明清土司统治时期,只有土司才能乘象。傣族
13、古谚说:“有象才是王,是王就有象”。因此,在傣族心目中,大象还是权贵象征。另外,在傣族民间故事中,主子翁面临逆境时,只要大象出现,总能逢凶化吉,大象被视为祥瑞如意的化身。 宗教的神圣性与传统文化心理奇妙结合在一起,使大象成为备受傣族推崇的动物之一。 孔雀也是佛祖的护法神。德宏是绿孔雀的原产地,唐代就有“孔雀巢人家树上”的记载,描述了孔雀与傣家人朝夕相伴、密不行分的密切关系。孔雀那华丽的羽毛、优雅的姿态,被傣族视为美的化身和祥瑞的象征,傣族孔雀舞,四海扬名,德宏也具有“孔雀之乡”的美誉。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悉达多王子,出家时骑的是绿头白马,所以傣族实行重大佛教仪式,要用纸扎的绿头白马供奉到佛寺
14、,以示对释迦牟尼的敬重(图16)。 嘎朵、拉嘎、细哈、卞扎卢巴是傣族南传佛教特有的动物造像。 嘎朵:一般立在佛塔前,威严凛凛,突出了宗教的神圣性和庄重性。由狮子演化而来,象征祥瑞。 细哈:狮身双臀人面塑像。(图17) 卞扎卢巴:是独具傣族民族风格的动物艺术造像,集多种动物特征为一身,狮头、象鼻、红象牙,金色鹿角、鱼身、马足,还有翱翔的双翅,显得特别奇妙、英武。这一方面反映了傣族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另一方面表达了古代傣族祖先希望具有超自然力气的渴望。惋惜这种造像目前已经消逝(图18)。 神龙:佛经记载,佛祖成佛时,天降神龙洒水为佛淋浴,因此德宏傣族地区每到泼水节人们都要架起雕刻好的木龙,龙口和
15、泼水亭内的洒水装置对接安上水管,人们不断在龙背中的槽内注水,水就顺着龙背内的水槽流入泼水亭,亭中心的竹制装置旋转洒水淋在周圈的佛身上为佛沐浴。傣族龙雕刻别样,用整棵木材制作彩绘完成,并勾线彩绘。具有浓郁的民族的特色(图19)。 三、傣族佛教造像与大乘佛教造像的比较 傣族南传佛教的造像艺术与内地汉族大乘佛教造像相比,最显著的区分在于: 1、大乘佛教历史悠久,流传面广,不同历史时期的佛教造像,具有突出的时代烙印,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而傣族南传佛教的造像,艺术风格比较统一,相对来说没有明显的改变; 2、傣族南传佛教的人物造像以释迦牟尼为主,比较单一,而大乘佛教人物造像除释迦牟尼外还有观音、弥勒
16、、文殊、普贤、金刚、罗汉、供给人等; 3、傣族南传佛教有释迦牟尼成佛前的王子像,大乘佛教则极其少见; 4、大乘佛教佛像的手印比较丰富,有十几种。傣族南传佛教奘房正殿供奉的大佛像,绝大多数是触地印(如图 3),又称降魔印,表示降伏宇宙间和内心世界的一切妄动,得心不动。 5、傣族南传佛教的动物造像比大乘佛教丰富,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 6、从造像的艺术特点看,傣族佛像与汉族佛像有明显的区分。汉族佛像人体的结构、比例特别合理,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体现佛祖与凡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傣族佛像在处理人体的结构、比例时,往往运用夸张的手法,如头大肩窄、长耳垂肩、奇长的手指等,突出佛祖的超凡脱俗,以增加人们对佛祖的崇敬心理。 总之,傣族佛教造像是傣族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寄予着傣族人民深厚的宗教情感,表达出傣家人对和平、华蜜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作为傣族民族文物,对探讨傣族佛教史、民间艺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中可以探究傣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民族精神,以增进族际间的相互理解、相互相识和相互敬重,对构建和谐边疆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