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4篇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4篇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人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4篇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人教版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 本节课我所讲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三节第二课有理数的减法的第一课时. 一、说课标: 数与代数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估计;字母表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而数的运算伴随着数的形成与发展不断丰富,从最基本的自然数的四则运算,扩展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等。新课标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课标是在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的“数学
2、思考”中提出运算能力的思维和抽象思维。”这说明运算能力是数学思考的重要内涵。不仅如此,运算能力对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的延续,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说学情: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局限性的
3、减法运算,并进行了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和引导,并且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
4、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意义,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确定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
5、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一探索验证一总结归纳一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以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探讨交流,讲练结合设计本节课. (一)复习回顾 1.2的相反数是_,+0.3的相反数_,相反数是它的本身的数是_ 2.计算 (1) 4 + 16 = (2)(2)+(7)= (3)(1)+3.6 = (
6、4) 2 + (4) = (5)(5)+ 5 = (6) 0 + (8)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熟悉旧知,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北京某天气温是3C3C,这天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呢? 学生列式表示3(3)?但是不知道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知识引入问题,然后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减法和加法互为逆运算,3(3)?也就是问什么数加上-3等于3? 因为6+(-3)=3 所以 3-(-3)=6 师问:3+?=6 生答:3+ 3=6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个式子: (1)3 ( )=6; (2)3
7、+3=6 你发现了什么?换些数试试。(学生自主思考) 9-8=_, 9+(-8)=_; 15-7=_, 15+(-7)=_. 然后比较上面的式子,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分小组讨论。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法则,教师板书法则。并强调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个要素不变。(两变一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归纳发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练习: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1)(-2)-(-3)=(-2)+_; (2) 0 - (-4)= 0 _ 4 ; (3)(-6)- 3 =(-6)+_; (4) 1-(+39)= _ +(-39).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边口述,
8、边解释法则,学生能找准在将减法变加法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 (四)典例讲解 例4计算: (1)(-3)-(-5) (2)0-7 (3)7.2-(-4.8) (4) 教师板演示范(1)(4),示范书写过程,学生完成(2)(3)。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板演,为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学生练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指正。 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现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吗?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通过上述例题,学生不难解答。 (五)当堂检测 1.计算: (1) 69; (2) (4)(7); (3)(5)(8); (4
9、) 0 (5); (5)(2.5)5.9 ; (6) 1.9 (0.6). 2.计算: (1)比2C 低 8C 的温度; (2)比 3C 低 6C 的温度. 3.(20xx中考)计算:|(-3)5|_.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自主谈收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给与必要总结. 设计说明: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 (七)作业布置 必做题: 习题1.3第3题(1)(2)(5)(9)(10)第4题(1)(5
10、) 选做题: 已知a=8,b=-5,c=-6,求(c-a)-|b|的值 设计说明:根据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我将作业分成选做和必做两个层次,这样尽量能让每个同学在今天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八)板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两个变化要素 相反数 3.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采用提纲式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能加深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
11、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
12、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
13、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
14、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
15、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
16、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
17、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18、 动 设 计 设 计 说 明 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2、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探索规律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3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所讲的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
19、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有理数及其运算,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全新的,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它是小学所学的四则运算的继承和发展,就本节内容来看,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建立在刚刚学过的有理数加法运算基础上的,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有理数的减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特别容易和前面的加法混淆。初学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所以要通过对法则的透彻理解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地步。 这节课首先从某一天的温差出发,引入有理数减法,使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然后根据法则进行计算,
20、最后又以两个实际问题进行运用,使数学计算变得生活化,数学课变得活泼一些,没有这么枯燥无味。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 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3、 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其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及熟练运用法则计算。 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减法与加法的转化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生动活泼,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刚升入初中,学生的
21、智力,基础,学习习惯都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同学会出现符号处理有误,法则选择不灵活等问题。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目标的调控作用,随时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矫正加强交流与合作。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注意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过程中探究,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得到新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四、 教学程序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气温是40C,最低气温是-30C,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0C比-30C高多少度吗?(用多媒体投影仪
22、投影出温度计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昨日气温是-10C,再降30C是多少度? 学生根据小学掌握的知识都能理解,是用减法运算。让学生列出算式,同时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4-(-3)= -1-3= 2、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观察探索,得出结论。 4-(-3)=?引导学生回想小学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被减数=差+减数,即?+(-3)=4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7+(-3)=4,所以:4-(-3)=7 在学生学生得出4-(-3)=7后,老师引导学生填空:4+ 3 =7。对这两个算式加以比较,找到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
23、-1-3=?采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答案。 刚才两个算式:4-(-3)=4+3=7,-1-3=-1+(-3)=-4,从左到右哪些发生了变化?有没有不变的数?能得到哪些结论?请用一句话把这个结论概括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由小组长代表发言,看哪一组的同学概括得最精炼。(设计意图: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验证结论 完成课本62页的填空题 (设计意图: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不同类型的题目的验证,才有说服力,才能使这个法则得到运用。 4、 运用法则
24、例1:计算下列各题 (1)9-(-5) (2)(-3)-1 (3)0-8 (4)(-5)-0 要求学生按照法则规范写出解题过程,可请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来演板,不要怕学生出现错误,对没有做对的同学要找到出错的原因,予以纠正。特别是(2)(3)小题,估计有不少学生写成:(-3)-1=-3+1,0-8=0+8,错误认为题目中的减号,又是负号,导致“一号两用”,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不分。 例2,例3(投影仪投影)是实际应用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享受在经历苦苦探索之后而轻松解题带来的快乐心情。 巩固练习:课本63页,随堂练习第1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各自独立完成
25、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由做得既快又准的同学负责指导本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补充练习:1、-7比-2大多少? 2、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a-b=a+(-b) D两个数的差一定比被减数小 (设计意图)此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概念的理解程度选择题最容易出错。概念要理解得非常透彻才能答对。 5、 拓展,延伸 试一试,相信你一定会做! 钟面上有1、2、3、12,共十二个数字,试在某些数的前面添加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设计意图)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挑战,但数学的乐趣在于不断探究,
26、永不止步,永攀高峰! 6、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困惑? 注意:运用有理数法则时的“两变”,“一不变”。 两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一不变:被减数保持不变。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质疑,既培养了学生的信心,又提高了表达能力。 7、 布置作业:63页至64页,1、2、4 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4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属课前说课。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
27、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去括号、加法计算、减法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
28、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
29、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
30、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
31、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备注:教学过程我主要说第一小节-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 前提诊测,复习提问 1、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3),+(-2)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表示一个数的本身;2、绝对值检测:随机出五六道小题即可 复习旧知识的
32、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把以下数相加、相减 1、+4,-5,+3,-6,-7,3,-2.5 2、-3.2,-2.6,+5,+6,-4 在黑板上写五六个正负数请同学们把他们加在一起再减在一起。不要怕学生写错,让学生自己体会书写的繁琐计算的困难,继而想出解决办法。(可以多给学生时间。) 尝试指导,实施目标 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引导学生先填括号,在想法去括号,通过小组探究得出去括号法则。,掌握计算方法。(5-10分钟即可) 题型训练,巩固目标 1、两数加减:+3+(-4);(-5)+(-6);(-8)-(+4);(+5)-(-6) 2
33、、多数加减:(-12)-(+23)+(-7)-(-2);-(-4)+(+5)-(-6); +(+6)-(-5)+(-9);0-(-3)+(+6)-(+0.1)+(-0.25); -(-7)+(-2.3)-(-5.1)+(-3) 此处要反复练习,并使学生明白去括号后的是省略加号的和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形成性测试,检测目标 1、做书18、20、23、24页练习题(只去括号) 2、利用书上习题1.3复习巩固1、2题的双数题进检测 把“反馈-调节”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应针对教学目标的层次水平,进行测试,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进行补救,以消除错误的积累,从而有效的控制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 +(),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仍是括号内的数;-(),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是括号内数的相反数。 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书24页习题1.31.(1)、(3)、(5)、(7);2.(1)、(3) 要求:小组长及时检查力争人人掌握去括号方法,会省略括号。 利用课堂检测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后作业巩固新知。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