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2篇(鸟的天堂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2篇(鸟的天堂教案设计).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2篇(鸟的天堂教案设计)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 1、认读1字。 2、能说出“我们”两次去“鸟大天堂”看到的景象。 能力:懂得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并能把理由简要地写出来。 思品: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鸟的天堂的特美丽,大榕树成为鸟大天堂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大榕树成为鸟大天堂的主要原因。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这节课我们就随巴金爷爷一起去鸟的天堂、 二、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了哪些
2、景或物? 2、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部分?说一说,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三、质疑激趣,变序导入 1、作者2次去鸟的天堂,不同时间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一棵大榕树。第二次:众鸟欢闹) 2、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第二次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叹?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一说。 3、质疑:读一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出示: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存疑:这些问题通过读书去解决。 四、感受榕树特点,体会静态的美 1、读一读描写大榕树的段落,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大、茂盛) 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读、画、思、议 3、交流中教师适时点
3、拨。(重点理解课文7、8自然段) 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 五、释疑,感受众鸟欢闹的动态美。 1、释疑: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朋友说这就是鸟的天堂,我看到的是大榕树,没看到一只鸟。 2、所以第二次经过时作者说我的眼睛骗了我。 3、引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11、12自然段体会鸟儿欢乐的场面。 5、有感情的朗读。 6、释疑,你怎样来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全文,提问:为什么说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 大 独木成林 茂盛 生命颤动 鸟 欢 鸣叫飞扑 多 应接不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
4、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
5、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
6、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
7、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
8、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
9、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
10、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鸟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
11、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
12、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13、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
14、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三: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表格、词语、生字卡片、
15、导游表演道具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广东新会吗?(没有)那里的景色可美丽了。瞧,这就是广东新会天马村湖心岛上迷人的风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的尽情欣赏吧!(看课件,在音乐中欣赏鸟的天堂风光)。 2、师:谁来说说,画面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那儿的树真多;那儿的鸟真多;那儿有一棵很大的榕树;鸟儿都在榕树上安家,那儿真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那里的大榕树硕大无比,充满了生机和美丽,那里的鸟儿生活是那样自由快乐,那儿的确是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3、师:现在就让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走进这鸟的天堂,细细的
16、去品位这迷人的风光吧!(简单介绍本文作者巴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师:谁能把这些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出示课件词语宝宝) (师正音,指名读,齐读,或带读的形式) 应接不暇 纠正 静寂 逼近 做巢 树梢 3、开火车读本课的生字 4、师:同学们的字词掌握得真不错!说明大家都很用心的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作者在那看到了一棵很大的榕树,有许多的鸟在那里自由飞翔;我知道了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我知道了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看见鸟,第二次去才看见的;我知道作
17、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不同 师:你真会读书!初读课文你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这两次他到底都看到了什么不同的景色呢?为什么作者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看到的不同景色句子用笔划下来,再和你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 5、小组讨论交流 (生: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6、全班交流,说说你初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三、范例难字,书写生字 1、师范例难写的生字
18、,(如,“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另外,“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n;“不禁”的“禁”读jn;“兴奋”的“兴”应读xng。) 2、生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
19、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
20、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课件,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课件。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
21、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
22、,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金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
23、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2、鸟的天堂里既然有这么多的鸟,就让我们一起来尽情欣赏吧!(出示课件)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位置好,远离人群;河可给鸟提供食物和水)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
24、: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 傍晚)静 鸟的天堂 的确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多、自由、快乐 (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能力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
25、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随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课件出示:“鸟
26、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一)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2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二)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
27、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伸 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3)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28、3(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
29、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5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范读法、点拨法、动作演示法。 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当巴金爷爷游览完鸟的天堂后不禁
30、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总结。) 二、分组学习,完成任务 师:哪些自然段写了榕树美,哪些自然段写了鸟的多? (小组协商选择学习的内容。) 1、出示各组学习目标: 学习榕树美的部分。 学习鸟多、快乐的部分。 2、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 标画能体现榕树美的语句并在句子旁批注感受。 把你标画的语句用心多读几遍,感悟榕树的美。 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谈感悟。 三、交流汇报,深谈感悟 1、感悟榕树美的有关句子: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
31、突出树的奇特。)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汇报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谈感悟。 师小结:大榕树不仅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爷爷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感悟鸟的欢乐场面的有关句子: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师:仅仅两句话作者就抓住了鸟的叫声、形状、颜色等特点,突出了一个众鸟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刚到这儿就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吗? (师生表演鸟儿一只只飞出的情景。) 我们注意地看着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师:画眉鸟会唱什么歌呢? (生汇报:歌唱环境美、生活幸福、人民爱护) 师总结:是啊,榕树因为有了鸟儿显得更加年轻,鸟儿因为有了榕树显
32、得更加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爱鸟、互鸟,他们说: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于是一只小鸟飞来了,两只鸟儿飞来了,成千上万只鸟儿来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思想渗透,激发情感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想说,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展示学生的感悟) 每节课后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讲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用切身体会对我们的老师说:大胆地放开你的羁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吧! 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想得太多
33、,只是想省点力气,因为以往的课堂,我细致入微的讲解换来的总是学生的昏昏欲睡,这节课我就决定少讲,看看这帮孙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课上我让生分组学习课文内容,并出示学习目标,让生自己标画有关语句写出感悟。任务下达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默读,有的已经开始标画语句,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但汇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还能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生1说:从一簇簇这个词让我感到了榕树叶子的多,而树叶真绿得可爱拟人的手法,让我感觉到叶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欢这绿色。生2说: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榕树叶子重重叠叠,枝繁叶茂的
34、样子,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活力,好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多精彩的发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解决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精彩的发言来自于学生心灵与文本内容的碰撞,而这样的碰撞只有在无拘无束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松开羁绊,让我们的孩子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飞跃与遨游吧!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5、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走近“天堂” 1、师板书“天堂”。 2、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是天堂? 3、是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 4、师补充课题,简介作者巴金。生读题。 5、读了这
36、个课题,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又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说这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 走进“天堂” 过渡:带着你的这些疑惑,让我们走进“天堂” 2、把你认为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给你的同桌提个醒。 3、反馈: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你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研读体悟 品味“天堂” 1、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大榕树的高大和美,感受到鸟儿的快活和欢腾,你是具体从哪些句子中品味到的?把这样的句子去读一读、划一划、品一品、再在边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去美美地读一读。 2、交流,把你认为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精彩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四、引导实践 创造“天
37、堂”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环保办点实事,为动物们,更为我们人类创造一个“天堂”吧!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从“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中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
38、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第8、12自然段,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有关巴金和大榕树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解决。师生合作,明确下一步学习的内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 今天,我们要去鸟的天堂观光游览,这也就是第七课(板书:7、鸟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
39、况: 1、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生可能谈及关于生字新词的解决,读书等) 2、对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希望了解一些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机动安排自由选读没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谈话: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请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
40、题,分别在书上做上标记。(给时间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自学的方法) 此时应让学生理清: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的鸟。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时间不同(注意使学生知道经过深入学习后还会有新的理解)。课文重点部分是写两次所见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树等。如果学生没有谈及这些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定的问题引导:如课后的思考题1、2 3、以小组汇报形式,全班交流:小组内没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谈谈学生认为已经解决的但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
41、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时却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肯定那些能围绕重点内容提问的同学,对简单的问题生生之间交流解决;或者根据学生实际予以提示:课文介绍的是“鸟的天堂”,我们提问应该围绕重点内容:可以读一读书中描写大榕树的语句和关于“鸟的天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提出或设计问题) (师生共同筛选较好的问题,教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3、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4、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