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用聚氯乙烯淋水填料(T-ZZB 1767—20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却塔用聚氯乙烯淋水填料(T-ZZB 1767—2020).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27.100 K 54 T/ZZB 17672020 冷却塔用聚氯乙烯淋水填料 Poly(vinyl chloride)fill for cooling tower 2020-11-02 发布 2020-11-30 实施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团体标准 T/ZZB 17672020 I 目 次 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分类和命名.25 基本要求.36 技术要求.47 试验方法.58 检验规则.79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运.910 质量承诺.9附录 A(规范性附录)填料湿重测试方法.10附录 B(资料性附录)模具编号对应模具主要特征的说明.
2、12附录 C(规范性附录)落锤冲击测试步骤.14 T/ZZB 1767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平湖市三久塑料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海鸥冷却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览讯冷却设备有限公司、苏州华苏塑料有限公司、浙江东杰冷却塔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鹏龙、刘津、张跃中、朱东锋、刘婧楠、章立新、陈浩、冯丹、包冰国、贺颂均、王洁、费笑勇。
3、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王铭新。本标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T/ZZB 17672020 1 冷却塔用聚氯乙烯淋水填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冷却塔用聚氯乙烯淋水填料(以下简称“冷却塔填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命名、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承诺。本文件适用于冷却塔中以PVC塑料材质为基材的冷却塔淋水填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33.1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
4、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 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 2406.2 塑料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3022 塑料 薄膜拉伸性能测验方法 GB/T 16422.2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 DL/T 742 湿式冷却塔塔芯塑料部件质量标准 DL/T 933 冷却塔淋水填料、除水器、喷溅装置性能实验方法 QB/T 1130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 ASTM D4226-2016 硬
5、质聚乙烯(氯乙烯)(PVC)建筑产品抗冲击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DL/T 74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聚氯乙烯塑料 poly(vinyl chloride)plastics 采用聚氯乙烯树脂与各种添加剂挤压生产的材料。3.2 淋水填料 fill 将循环冷却水以水膜或水滴形式和空气接触,以增加接触面积和延长接触时间的一种装置,简称填料。3.3 淋水密度 water loading T/ZZB 17672020 2 填料区域水平投影面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喷淋水量,单位通常以“t/(m2h)”表示。3.4 通风密度 wind loading 单位时间内通过每平方米淋水填
6、料断面的空气质量,单位通常以“t/(m2h)”或“kg/(m2s)”表示。3.5 气水比 air/water ratio 在填料区域参与热质交换的干空气质量流量(kg/h)与冷却水质量流量(kg/h)之比。3.6 热力特性 thermal characteristic 以填料组装块的冷却数N与气水比表示的实验回归式,以及以填料容积散质系数xv与淋水密度q和通风密度g表示的实验回归式。3.7 阻力特性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以填料组装块对空气流产生的阻力P与风速v和淋水密度q表示的实验回归式。3.8 湿重特性 equation of wet-weight chara
7、cteristic 以填料组装块运行重量W与淋水密度q表示的实验回归式。3.9 填料平片 flat packing chip 由机器热压成型的、平整的塑料薄片。3.10 填料成型片 finished form packing chip 将填料平片热压成型或者真空吸塑成型或热压与真空吸塑相结合成型后,具有一定波形的定型淋水填料片。3.11 填料组装块 assembly lump 将一定数量的填料成型片组装而成的叠加块体。组装方式有粘结式、搭扣式、穿杆式、捆绑式等等。4 分类和命名 4.1 分类 根据冷却塔填料的生产过程及产品形状分为分平片、成型片、组装块三类。平片、成型片、组装块根据氧指数分为I
8、级、II级两类。T/ZZB 17672020 3 表1 氧指数分类 产品类别 等级 氧指数/%参考适用场景 平片、成型片、组装块 I 级 32 民用 II 级 40 工业用 4.2 命名 4.2.1 填料平片 示例:MOC-P-1.5-0.32-I:表示宽 1.5 m、片厚 0.32 mm、氧指数不小于 32%的聚氯乙烯塑料平片。4.2.2 填料成型片 示例:MOC-C-H11-1.01.0-0.4-II:表示高 1.0 m、宽 1.0 m、氧指数不小于 40%的聚氯乙烯塑料横流型填料成型片,采用片厚为 0.4 mm 的平片和编号为 H11 的模具制作,编号为 H11 的模具为点点波横流型(所
9、有细部尺寸包括片距等都与模具编号挂钩,详见附录 B)。4.2.3 填料组装块 示例:MOC-Z-N18-0.51.00.5-33-0.32-II:表示高 0.5 m、长 1.0 m、宽 0.5 m、片距为 33 mm、氧指数不小于 40%的聚氯乙烯塑料逆流型填料组装块,采用片厚为 0.32 mm 的平片和编号为 N18 的模具制作,编号为 N18 的模具为 S 波(所有细部尺寸包括片距等与模具编号对应关系详见附录 B)5 基本要求 T/ZZB 17672020 4 5.1 设计研发 5.1.1 具备高容积散质系数和低阻力的成型片片型设计研发能力。5.1.2 具备与成型片开发相关的表面扩散角和滞
10、留时间测试台、3D 打印机等。5.1.3 产品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 20 年,并具备有可回收性。5.2 原材料 5.2.1 原材料采用聚氯乙烯树脂粉。5.2.2 原材料中不添加回收塑料。5.2.3 辅料中不添加碳酸钙等填充料,也不添加 DOP 类塑化剂以及色母粒等色彩料。5.3 工艺与装备 5.3.1 混合物料应经混炼、压延并冷却定型后生成平片,平片能满足真空吸塑成型的工艺要求。5.3.2 填料平片经加温后热压成型或真空吸塑成型或热压与真空吸塑相结合成型,再经冷却定型后生成成型片。5.3.3 填料成型片应经穿杆、机械扣接、热熔粘接、化学粘接等不同工艺生成组装块。5.4 检验检测 5.4.1 具备
11、开展填料平片、成型片、组装块的出厂检测项目指标测试能力。5.4.2 具备拉力试验机、氧指数测定仪、湿重性能试验台、热力性能和阻力性能试验台、热变形及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重型冲击试验器、组装块载荷试验台。6 技术要求 6.1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要求。表2 外观质量要求 产品类别 外观质量要求 平片及成型片 平片应表面平整,雾面均匀,不得翘曲、起拱;有一定透明度,无分散不良的辅料。平片与成型片表面不应附着各类油污,无孔洞、无杂质及明显的皱折和气泡,边缘应光滑平直,无破裂、缺口。组装块 组装块各邻面间应互相垂直或满足设计倾角,由各片边形成的平面应齐平一致。组装块内部各个片间的接触点不应有
12、脱开现象。采用机械扣接、热熔粘接、化学粘接的接点,应连接牢固,各片间的有效连结点不少于该片间连结点总数的 90%。6.2 平片与成型片的技术要求 6.2.1 平片设计厚度为 0.32 mm0.40 mm,成型片最小厚度不小于 0.18 mm。平片和成型片尺寸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 3 要求。6.2.2 平片与成型片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4 的规定。T/ZZB 17672020 5 表3 平片与成型片尺寸及厚度要求 种类 指标要求 平片 厚度最大允许误差/mm 0.025 成型片 长度最大允许误差/mm 8 宽度最大允许误差/mm 4 表4 平片与成型片的物理力学性能 项目 指标 常态 50 h
13、 氙灯辐射后 I 级 II 级 I 级 II 级 氧指数/%32 40 32 40 拉伸强度/MPa 纵向 48 48 48 48 横向 45 45 45 45 断裂伸长率/%纵向 80 80 70 22 横向 50 50 60 16 撕裂强度/kN/m 纵向 160 160 150 150 横向 160 160 160 160 落锤冲击 平均冲破高度/mm 150 130 150 130 平均冲破能量/J 5 4 5 4 密度/(g/cm3)1.37 1.38 1.37 1.38 维卡软化温度/80 80 低温对折试验耐寒温度/-35-35 湿热老化试验后的低温对折耐寒温度/-18-加热纵向
14、收缩率/%3-注:成型片不做断裂伸长率试验;成型片的低温对折试验耐寒温度-18、加热纵向收缩率5%;成型片在65 热水中浸泡72 h的耐温试验后,其高度变化率h5%。50 h氙灯辐照度为(0.510.02)W/(m2nm)(波长340 nm)。6.3 组装块的技术要求 6.3.1 组装块的片间距允许最大允许误差为1.0 mm。6.3.2 组装块简支条件下的标准试件在 3 300 N/m2的均布载荷作用下,支撑面及加荷面应无明显翘曲、倒伏等变形现象,其顶部侧向位移不大于 50 mm。7 试验方法 7.1 试样的制备 成型片在试验前需进行试样制备,制备方法:将填料片剪裁成长度(横向)为270 mm
15、280 mm、宽度(竖向)为130 mm150 mm的矩形片,放置在150 2 的鼓风烘箱中的玻板上。热处理10 min后将填料片连同玻板一并去除,缓慢冷却。平片和经过处理后的成型片,试样尺寸按不同试验项目的要求裁剪。T/ZZB 17672020 6 组装块试样尺寸也按不同试验项目的要求裁剪及组装。7.2 外观质量 采用目视法进行。7.3 尺寸及尺寸最大允许误差 长度尺寸用卷尺或油标卡尺进行测量,厚度尺寸用千分卡尺测量。7.4 密度 按GB/T 1033.1规定进行测试。7.5 加热纵向收缩率 按DL/T 742的附录B规定进行测试。7.6 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按GB/T 13022的规定执
16、行。7.7 撕裂强度 按QB/T 1130的规定执行。7.8 低温对折试验耐寒温度 按DL/T 742的附录C规定执行。7.9 湿热老化试验后的低温对折耐寒温度 按DL/T 742的附录C和附录D规定执行。7.10 氧指数 按GB/T 2406.2的规定执行。7.11 维卡软化温度 按GB/T 1633方法中A120的规定执行。7.12 落锤冲击 按附录C的落锤冲击测试步骤进行。7.13 载荷试验 按DL/T 742的附录G规定执行。7.14 成型片耐温性能试验 按DL/T 742的附录F规定执行。7.15 热力特性与阻力特性 按DL/T 933的规定执行。T/ZZB 17672020 7 7
17、.16 湿重特性 按附录A执行。8 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对应的检验项目见表5。表5 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表 产品分类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平片 外观 尺寸及厚度 密度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撕裂强度 落锤冲击 维卡软化温度 低温对折试验耐寒温度 湿热老化试验后的低温对折耐寒温度 加热纵向收缩率 氧指数 成型片 外观 尺寸及厚度 密度 拉伸强度 撕裂强度 落锤冲击 维卡软化温度 低温对折试验耐寒温度 湿热老化试验后的低温对折耐寒温度 加热纵向收缩率 氧指数 热力与阻力特性 湿重特性 组装块 外观 尺寸 载荷试验 热力与阻力特性 湿重特性 注:“
18、”代表必检项目,“”代表未检项目。T/ZZB 17672020 8 8.2 组批 填料的检验以批为单位。以同一原料、配方、规格、工艺连续生产的平片及其成型片、组装块为一批,每批数量不得超过30 t。8.3 抽样 8.3.1 平片的外观、规格的检验以“卷”为单位,采用 GB/T 2828.1 中规定的一般检查水平 IL=I,合格质量水平 AQL=6.5,正常一次抽样方案。8.3.2 成型片的外观、规格的检验以“片”为单位,采用 GB/T 2828.1 中规定的特殊检查水平 S-4,合格质量水平 AQL=6.5,正常一次抽样方案。8.3.3 组装块的规格、组装工艺的检验以“块”为单位,采用 GB/
19、T 2828.1 中规定的一般检查水平 IL=I,合格质量水平 AQL=6.5,正常一次抽样方案。8.4 出厂检验 8.4.1 平片的检验判定规则 8.4.1.1 平片的外观、规格应符合 6.1 中关于平片的规定。在每个抽检卷上(片头 1 m 以外)任取 1 m2检验,凡不符合上述任一条要求的,即为不合格品。各种批量的检查批按国标规定的抽样数量和判别标准实施抽检判定。8.4.1.2 该批平片有效的产品检验报告应符合 6.2 中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检验时在每批平片中任取一卷进行材质性能检验,只要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则应在原批成型片中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片
20、材的材质不合格。8.4.2 成型片的检验判定规则 8.4.2.1 成型片的外观、规格应符合 6.1 中关于成型片的规定,凡不符合上述任一条要求的即为不合格品。各种批量的检查批按国标规定的抽样数量和判别标准实施抽检判定。8.4.2.2 该批成型片有效的产品检验报告应符合 6.2 中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8.4.2.3 成型片应符合 7.1 的取材规定,每批成型片均应由供货方提供一份与该批号相应的平片的物理力学性能检验报告,以及对于该批号有效的平片型式检验报告,该检验报告应符合表 2表 4 的规定。8.4.3 填料组装块的检验判定规则 8.4.3.1 填料组装块的规格、组装工艺应符合 5.3.3 和
21、 6.3 的规定,凡不符合上述任一条要求的即为不合格品,各种批量的检查批按国标规定的抽样数量和判别标准实施抽检判定。8.4.3.2 填料组装块的刚度应符合 6.3.2 中的荷载试验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应加倍取样复验,如仍有不合格则判该批组装块的刚度性能不合格。8.5 型式检验 8.5.1 检验项目 表5规定的所有项目。8.5.2 检验要求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型式检验:a)首制填料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T/ZZB 17672020 9 b)配方有较大改变时;c)正常生产每满三年时;d)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时。9
22、包装、标志、运输和贮运 9.1 包装 填料平片及成型片应根据搬运、装卸、贮存堆放的具体情况,采用可靠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并确定恰当的包装容量,避免包装不善引起永久变形。9.2 标志 填料平片及成型片的包装件必须附有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净重、批号、厂家、生产日期、堆放要求、检验员代号及检验合格证等内容的标志。应附有易于识别的标志。9.3 运输 填料平片及成型片包装件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不得重压和抛摔,不应曝晒。9.4 贮存 填料平片及成型片应贮存在地面平整的库房中,不应曝晒并远离热源。填料的成型片、组装块均应以单片直立的方向即竖向堆放,避免片平面翘曲变形。贮存时,须堆放整齐、堆高恰当,以
23、不发生重压变形为度。10 质量承诺 10.1 质保期为出厂之后的 72 个月,质保期外提供有偿维护服务。10.2 当用户提出问题时,在 12 小时内响应,24 小时内提供解决方案。T/ZZB 17672020 10 A A 附 录 A(规范性)填料湿重测试方法 A.1 基本原理 使用填料湿重实验台在不同淋水密度下对组装块进行湿重称量。A.2 仪器 冷却塔填料湿重试验台,卷尺,胶带,剪刀,手持式钻孔机,电源,开关,电线数根,记号笔(黑色白色各一支)。本实验台由以下部分组成:量程060 kg、准确度等级的台秤(四台),水泵(一台),旁通阀(DN80,一个),调节阀(DN80,一个),准确度等级为1
24、.0级的浮子流量计(DN80液体3 60036 000 L/h),软管(DN50,两根),布水盆及小孔喷头,集水箱,立柱,填料架,消能管组。工作简图如A-1和A-2所示:1集水盆;2水泵;3旁通阀;4调节阀;5浮子流量计;6软管;7布水盘;8导轨式立柱;9消能管组;10填料架立柱;11穿杆式填料;12填料穿杆;13支撑托盘;14台秤。图A.1 穿杆式填料湿重实验台模式 T/ZZB 17672020 11 1集水盆;2水泵;3旁通阀;4调节阀;5浮子流量计;6软管;7布水盘;8导轨式立柱;9消能管组;10填料架立柱;11粘接或搭接式填料;12支撑托盘;13台秤。图A.2 粘接或搭接式填料湿重实验
25、台模式 A.3 试样 符合型式检验的透明片材加工成型的填料。A.4 湿重试验台的操作 A.4.1 要求 穿杆式填料架(含穿杆)干重、不同淋水密度与穿杆式填料架(含穿杆)湿重的关系、粘接式填料架干重、不同淋水密度与粘接式填料架湿重的关系为试验台先测数据。淋水密度的试验范围应适应填料使用塔型所要求的淋水密度。A.4.2 穿杆式填料的称量 穿杆式填料的称量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量取填料基本参数(长宽高、波高、片距、波型等),将填料穿杆安装在穿杆式填料支撑杆上;b)调节填料架横梁高度、布水盆高度、布水区域大小,使其与所测填料相适应;c)称取填料干重(称量的总重-填料架干重(不含穿杆);d)调节不同的喷
26、淋量,称取不同淋水密度下填料湿重(称量的总重-相应淋水密度下填料架湿重(不含穿杆)。A.4.3 粘接或者搭接式填料的称量 粘接或者搭接式填料的称量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取下穿杆,将填料架横梁部分拆卸;b)量取填料基本参数(长宽高、波高、片距、波型等),将粘接或者搭接好的组装块放置在填料支撑托盘上;c)调节布水盆高度、布水区域大小,使其与所测填料相适应;d)称取填料干重(称量的总重-填料架干重);e)调节不同的喷淋量,称取不同淋水密度下填料湿重(称量的总重-相应淋水密度下填料架的湿重)。T/ZZB 17672020 12 B B 附 录 B(资料性)模具编号对应模具主要特征的说明 模具主要特征见
27、表B.1。B.1 模具编号对应模具主要特征的说明 模具编号 高度 mm 长度 mm 片距 mm 波形 横/逆流 H01 1 210 倍数 1 500 20-横流 H02 1 220 倍数 1 500 19-横流 H03 1 235 倍数 915 19-横流 H04 1 215 倍数 1 220 19-横流 H05 1 236 倍数 1 015 19-横流 H06 1 235 倍数 915 19-横流 H07 1 200 倍数 800 15-横流 H08 1 200 倍数 1 200 25-横流 H09 1 500 倍数 1 800 30-横流 H10 800/1 000 750 20 点点波
28、横流 H11 1 000 倍数 1 000 20 点点波 横流 H12 1 200 倍数 780 18 多折波 横流 H13 1 270 倍数 950 20 人字波 横流 H14 600 500 20 人字波 横流 H15 1 200 倍数 750 20 点点波 横流 N01 500 2 000 31.25 双折波 逆流 N04 750 2 000 34.5 多折波 逆流 N05 610 1 200 倍数 21 垂直波 逆流 N07 610 1 220 12 斜折波 逆流 N08 610 1 220 12 斜折波 逆流 N09 610 1 200 任意 19 斜折波 逆流 N10 610 1
29、220 任意 15 斜折波 逆流 N11 305 1 220 任意 12 斜折波 逆流 N12 305 1 220 任意 15 斜折波 逆流 N13 305 1 220 任意 19 斜折波 逆流 N14 500 1 000/2 000 18 哈蒙 逆流 N16 500 1 000/2 000 20 哈蒙 逆流 N18 500 1 000 任意 33 S 波 逆流 N19 610 1240 20 哈蒙 逆流 N20 500 1000 30 多折波 逆流 T/ZZB 17672020 13 B.1(续)模具编号 高度 mm 长度 mm 片距 mm 波形 横/逆流 N21 500 1 000 20/
30、25 一字波 逆流 N22 500 1 000 20/25 一字波 逆流 N23 500 1 000 20/25 一字波 逆流 N24 610 1 220 12 折波 逆流 N25 500 2 000 20/25 哈蒙 逆流 N26 1 000 500/1 000/1 200 30 直管 逆流 N27 25-直管 逆流 T/ZZB 17672020 14 C C 附 录 C(规范性)落锤冲击测试步骤 C.1 落锤冲击测试按以下步骤进行:a)测试单个或多个试样时,需测量并记录预期冲击区域内每个试样的厚度。之后平均所有值以求得平均厚度。当使用单个试样(如 PVC 平片)时,沿着被测 PVC 平片的
31、长度方向确定五个点的均匀测量厚度。最后以这五个值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厚度。任何单独测量的厚度与平均厚度的偏差不得超过 5%;b)测试单个试样或多个试样时,随机选择试样并确定测试的顺序;c)将冲击器头部配置安装在落锤冲击仪器上,调整导向臂,使每个撞击器居中,并达到适当的穿透深度;d)在提升试样重量和冲击器脚后,将试样放在心轴和砧座之间,确保其平放并覆盖砧座。试验时其夹紧力应足以防止试样移动;e)将管子中的重量提高到特定样品的近似失效能量值,然后释放,使重量落在冲击器上。如果样品的近似失效能量值未知,在开始一系列的冲击试验之前,在不同的能量水平下至少运行六次冲击试验,以估算近似的失效能量水平;f)取出
32、试样并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失效;g)如果试样的第一次冲击失败了,则将跌落高度降低一个度。如果试样的第一次冲击没有失败,则将跌落高度增加一个度,然后测试第二个试样或试样上的目标点;h)用上述方式,从刚进行过试验的试样结果中选择每次连续试验成功的冲击高度。试样上同一目标点的试验不得超过一次;i)为获得最佳结果,使用的高度增量应近似等于该样品试验的估计标准偏差 s;j)在试验开始时,如果连续了运行了七次或更多相同结果(失败或未失败)表明启动高度不正确,这会影响最终结果。因此得重新估计近似的起始高度并重新开始测试;k)记录数据的运行图。使用一个符号(如“X”)表示故障,使用另外一个符号(如“O”)表示每个成功的高度;l)对于出现异常断裂状况的每一个试样,应检查该冲击的条件。只有在能够找出唯一异常原因的情况下,例如断裂试样中可见的内部缺陷时,才能丢弃试样。一系列试样的断裂行为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仅仅显示反常行为的数据采集样本不应简单基于这种行为而被丢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