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271924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 一、单元主题图体验数学化过程。单元主题图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选择某一个主题构建的一幅情境图,本单元就消失了“数的世界”单元主题图。在教学中,我是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动身来组织教学的,首先让学生独立观看主题图,通过独立思索提出问题;然后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共享学习的成果;最终通过解决问题,体验猎取学问的过程。教学中学生不仅很快找到了整数、小数、负数,而且也找到了橙子卖完了用“0”表示,图中有一个凳子、一张桌子用“1”表示,更多的是学生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如我有50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学生真正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

2、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二、数形结合实现有意义建构。教材中对因数概念的熟悉,设计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同学进展沟通。在思索“哪几种拼法”时,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防止学生进展“机械地学习”;学生对因数和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熟悉,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建构,这是一个“先形后数”的过程,是一个学问抽象的过程。 三、探究活动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做记号、列表格、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发觉规律和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观看、分析、归纳、猜测、验证等

3、过程,孩子们学会了思索,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 四、困惑: 1、第一次真正开头教北师大教材,最大的感觉是教学的空间真的扩大了,课堂活泼了,但是同时给学生进展课后辅导的时间也增加了,每节课从学生的反应看来,却有相当一局部的学生存在各种问题,教材中太缺乏那些能让他们胜利的“根底性”题目,整个一个单元只有一个练习一,那六道题目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能否多给孩子们一些选择。 2、不太明白为什么肯定要使用“因数”这个概念,比拟“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和“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约分”,总觉得后者简单承受吧。这一改似乎我们还得教学生家长,就真的有学生家长投诉说“教师啊,你教错了,那不是因数,是约数

4、”,让人哭笑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2 不知不觉,我们又进展了其次单元的学习。其次单元的内容是因数与倍数,这局部内容与老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我觉得其次、四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变化最大的单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以往熟悉因数和倍数是借助于整除现象,“X能被X整除,或X能整除X”,所以X是X的因数,X是X的倍数。现在的教材完全不同了,2X36,所以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以往数学教材中,概念教学的量很大。数的整除,因数(老教材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老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倒数,分解

5、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而现在新教材本单元只安排了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其它内容安排在了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借助约分引出公约数、公倍数的学习,转变了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 3、以往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纳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有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而新教材中鼓舞方法多样化,不把它作为正式的内容教学,而是消失在教材的你知道吗中?不那么呆板了,敬重学生的思维差异。 可见,编者为表达新课标精神对本局部内容作了细心的调整,煞费苦心,可是学完了本单元的第一局部和其次局部内容,我

6、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了小小的疑问。这一单元内容分为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我觉得第一局部内容和第三局部内容的关系很大,连续性强。知道了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了,那么就应当从找因数和个数问题上学习质数和合数。教材对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内容设计较好,开门见山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因数,观看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再引出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可为什么在中间突然加上了2、5、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感觉前后内容失去了联系,不够自然流畅。所以我觉得可以把二三局部内容作为适当的调整,即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比拟好一些。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

7、思3 本节课是其次单元的第一课时,其次单元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详细情境来进展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开死记硬背。还有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把握这些学问,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裂、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今日这节课的教学的倍数和因数是叙述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于是我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看事物、思索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忙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然后我

8、让学生依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根底。同时,我还出示了一个除法的算式,让学生来找找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简单感悟到不管是依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要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有些学生还不能找全,没有把握方法,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留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4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分。还要把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拟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

9、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根底上熟悉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熟悉整除的状况下直接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分。还要把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拟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根底上熟悉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熟悉整除的状况下直接熟悉倍数和因数的。从学生学习的状况来看,这一转变并没有对学生造成任何影响。 本单元的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详细情境来进展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就无视了概念的本质,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

10、到融会贯穿的程度,所以教学效果也不怎么抱负。要解决教学中消失的问题,经过反思,我认为要做好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开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根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把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把握这些学问,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裂、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由于本单元学问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留意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学问,但本单元不太简单与详细情境结合起来,如质数、

11、合数等概念,很难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力量已经有了进一步进展,有意识地培育他们的抽象概括力量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别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力量,等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5 因数与倍数属于数论中的学问,是比拟抽象的,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本节课是在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的根底上切入课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熟悉了乘法各局部名称,对“倍”叶有了初步的熟悉,从而本课由此入手,让学生由熟识的学问阅历开头,结合问题引发学生提升思索并发觉新的学问构造,体会到此“因数”非彼“因数”,感觉到“倍”与

12、“倍数”的不同。 在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体会出“要根据肯定的挨次去找”才不会遗漏和重复,本课制作了动态的数轴图,通过演示18的因数有1、18(闪动),2、9(闪动),3、6(闪动)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挨次”,并且在观看中看到区间不断的缩小,到3至6时观看区间,真正体会到了“找前了”这一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的地方。 本课中还要留意到的就是学生在汇报找到了哪些数的因数时,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所选择板书的数字要有多样性,如选择板书的数要有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虽然此时学生还不知道这些数的概念,但这时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正面印象,有的数因数个数多,有的少,不是一个数越大因数的个数越多

13、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6 教学倍数与因数,这是一个特别枯燥的课题,但我奇妙地运用课文中的情景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通过水果店各种水果的单价所显示的数进展分类,得出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数。为了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含意,教学过程中,我立足表达一个“实”字,让学生从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提醒整除、倍数、因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举例去验证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在推理中“悟”出学问的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实实在在经受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动脑筋出教室”这一嬉戏的设计,学生在积极参加探讨、质疑、制造的教学活动,既稳固了学问,又享受了数学

14、思维的欢乐。 在授课时,我体验到了学生的欢乐。当学生用自己的学号说整除、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像顺口溜,很好玩。每个学生都很感兴趣,说得很努力。原来,数学也很好玩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7 简洁的内容中隐藏着简单的关系,由于新教材把“整除”的概念去掉,再也不提谁被谁整除,而改成借助整除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局部内容显得比拟简单了,学生在学因数时,对于求一个数的因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及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感觉很清晰,明白。在学倍数时,对求一个数的倍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也认为简单简洁,但有关因

15、数、倍数的综合练习不少学生开头迟疑、混淆。如推断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不少学生推断为对。练习中:18是的倍数,个别学生选择了18、36、54。针对这种状况,我调整了练习,组织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写出12的因数和倍数,写出16的因数和倍数。 2、观看比拟,会消除列问题:一个数的因数和它本身的关系, 3、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也就是1和它本身之间的整数。为什么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争论,多数学生较好的区分了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8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

16、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看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缘由何在?我仔细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学问根底,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拟清晰的熟悉,不消失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

17、并不清楚。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推断题请学生辨析: 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由于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特殊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表达在它帮忙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讨论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准时弥补了未进展整除概念教学的学问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展了比照。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9 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良的地方还有许多,我只有不断地进展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就说说我对本

18、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 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比方在熟悉“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根底,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消失“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根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把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根底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对已有学问的运用意识),

19、然后在沟通中不难发觉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制造的火花,才能表达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殊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由于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我也不由得佩服这些孩子对学问的迁移力量。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材的本意是先由教师提出“想一想,几和几相乘得18?”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用乘法来找因数,而我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学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学问,找到求因数的方法),如教师一开头就引导学生:想几和几相

20、乘,势必会造成先入为主,阻碍学生制造性的思维活动?用已有的阅历自主建构新知是提高学生学习力量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促思(促进学生思维进展)、提能(提高学习力量)是我的教学策略主要内容。至于这两种方法孰重孰轻,确实难以定论。实际上,对于数字较小的数(口诀表内的),用乘法来求因数还是比拟简单,但是超出口诀表范围的数用除法则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求54的因数有哪些?学生要直接找出2和几相乘得54,3和几相乘得54,4和几相乘得54,明显加大了思维难度,如用除法不是更简洁直接一些吗?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打算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所以我认

21、为教师要专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力量的进展供应素材和制造条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肯定挨次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沟通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这样的板书帮忙学生有序的思索,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简单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展,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开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信任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