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70564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计思想 1、 本文是高一新教材第六单元“水”文化文言文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的名篇,极具审美价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比较注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条分缕析”,尽管文章中许多字词有文言词法可讲,文章的结构也有分析的余地,但以此法来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寡然索味,学习兴趣不大,况且也白白地糟蹋了作品中优美的意境。所以,根据此教材的特点,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审美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地朗读、品味、赏析、想象和联想等一系列审美的体验来整体感知文章的

2、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意图。椐此本文定为用赏读课型来教学。 2、 一般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是由三个世界垒加而成:语言世界形象世界精神世界。而其中“形象”是支起艺术世界的实体。要理解文中的意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朗读来感知文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脑海中呈现出作者所描绘景色的画面,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在脑中要有“一幅画景”或是“一幅戏景”;最后,再根据画面去想象作者处在其中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根据审美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的步骤犹为关键。 3、 一直很欣赏叶圣陶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材只不过 是个例子,通过此文的教学,为的是培养学生对写

3、景佳作的一种阅读和欣赏能力,因此,学生在审美感悟过程中,教师对审美规律的归纳小结也是必要的。同时引入袁中道的江行日记既是拓宽教学内容,又是鉴证了学生对写景小品文的阅读欣赏能力。 4、 想像和联想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和课型的特征为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怀 2、培养学生对写景佳作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三、课时按排: 一教时 四、教具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根据课文内容、意境剪辑的视听光盘。 3、录音机。 五、课型: 赏读课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 请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江河

4、、湖海、泉水、瀑布等有关“水”的词语。 (1)、教师示范举例。 (2)、学生举例。 说明 本教学环节意在调动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积累,启动思维,使其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又与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内容挂上钩。 (二)、导之以读,感受语言美 (1)、明确朗读应注意的技巧。 (2)、听著名播音演员赵兵朗读的课文。 (3)、学生散读。 (4)、集体配乐齐读。 说明 本教学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自主朗读、自主涵咏来初步感知文意。 (三)、引之以析,鉴赏意境美 (1)、根据文字,呈现图景。 (2)、依据情景,品读、欣赏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6)、在理解的基础上集体

5、朗读全文,配以视听光盘,营造欣赏的气氛。 说明 本教学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脑中闪现文意的画面,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句来品读、感悟、赏析,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美。掌握欣赏写景小品的特点。 (四)、拓之以文,掌握审美规律 (1)、朗读袁中道江行日记二则(印发资料) (2)、思考日记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3)、理解并想象“天然一幅烟江幛子”。 说明 本教学环节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巩固欣赏写景小品的能力,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之美。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

6、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学生说出诗句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特选刚才没发言的同学作检测): 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多

7、媒体展示)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2、气势雄伟的泰山: 3、庐山的瀑布: 4、西湖有早春: 5、壮美的三峡: 6、奇丽的大漠: 现在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吴均带给我们的富春江独特的风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打开书本。 二、朗读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学生听读前先给范读的同学提一些朗读的建议,教师可穿插朗读提示。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

8、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学生根据朗读提示齐读课文,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二)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此部分可与前一部分的朗读提示相结合)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山奇水异。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奇山异水。 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水的奇异的? 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教师明确,形成如下板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水清 静态 夸张 异水 水急 动态 比喻、对偶

9、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高山 拟人 视觉 静态 寒树 奇山 泉声 听觉 鸟鸣 动态 对偶 蝉叫 猿啼 3、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多媒体展示背景资料: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

10、讽刺之意。 板书:由景生情 因情明志: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 解答辅助:比较下列两组景与本文景的异同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解析:“蒸”表示洞庭湖面积之大,“撼”表明波涛气势之盛,此景带给作者的是想要有所作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思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带来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示的是神仙般悠闲的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带给人的是宁静、安详,是闲居山林的归隐之意。 所以,不同的景所触发的人的情感是

11、不同的,而不同心境的人面对同一景亦会生发不同的情。吴均仕途失意,更有当时的环境作背景,面对此景自然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产生了归隐之意。 4、研读最后四句:(此处仅稍作说明,不作深究)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学生思考,教师明确: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四、合作探究,赏析文“美”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志趣等内容。 1、吟诵体会语言美

12、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明确: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2、体会感受志趣美 (此问题在第三部分第三小题已作分析,这里仅作水到渠成的归纳) 作者

13、在描绘“奇山异水”的景色时,插入了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五、拓展延伸 1、富春山水能使吴均产生退隐之心,假如你身处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提示:感受因人而异,面对如此美丽的山水风光,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产生积极进取之心。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本文改写成一篇游记散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解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

14、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教学方法 :读、研讨。 教学手段 :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写过信吧? 那么大家写信有没有题目呢? 今天我告诉大家一种比较简单的书信题目“与书”(板书),意思就是“给的信”。比如我给张三写信,题目就可以是“与张三书”。从前有一个叫吴均的人游历了奇特秀丽的富春江后,迫不及待地给好友朱元思写了封信“与朱元思书”(补充板书)。下面就请大家扮演朱元思

15、的角色,赶快读一下友人给你写的信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 2.指定一生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明确读音和句读。 3全体齐诵。 这封信写得美不美?和你平时收到的信有没有不同?(生答) 师 :这封书信和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4俗话说“三分七分读”,下面由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风烟俱净.天下独绝。” 点拨: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5小组为单位参照课下解释翻译。一位同学起来翻译,老师订正。 三、分析

16、赏析课文 我们再来诵读,这次大家要扮演吴均的角色,在脑中想象一下。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全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全体齐背第一段) 1结构分析:总分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特点,同学们用八个字概括“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和第三段就分别来写的水和山。 2提出问题: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异在哪? A.先赏析异水 水的特点:清、急。 原文对应的诗句是什么?(生答) 运用了什么修辞?夸张、比喻。表现手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动静结合。 当堂背诵第二段。生齐背或读。 B.再赏析奇山 看山之形。 24字把静

17、态的山写活了,充满生机与活力。 听泉水、鸟、蝉、猿之声。 天籁之音,和谐悦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作者是怀着一种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来写的。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下面两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正是作者的感慨。 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有没有结束? 接着看山之色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找一位学生翻译。 四、明辨主旨 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18、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时的心情吗? (生讨论回答,师点拨指导) 五、小结 根据板书回顾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六、作业 背诵全文。 用现代文介绍“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夸张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比喻 奇山看形 听音(泉水、鸟、蝉、猿)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色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

19、的美。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 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 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

20、出来的? 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 1、依次探讨以下问题 (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先探讨此问) 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独立思考后,创新

21、复述: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 (教师帮助活动) 1、激兴导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2、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范读时注意停顿、语感,读出层次,读出画面;齐读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

22、和感受读,不要求划一。 3、用小黑出示问题 4、问不难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第一段内容) 板书奇山异水 问可能会出现争论。若如此,可暂置讨论,提示待后理解 (以激发深入学习),自然过度到下一学习环节。 说明:将课文内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两份),指明各组重点理解的部分。 要求: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小组发言完毕,其它组同学自由补充,教师时适引导评价(学生的理解意对句顺即可)。 5、析读结合。 通过上面的理解,学生会明白本文所写为秋景。 由秋景过度到本文写景顺序的探讨,以引起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讨。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的

23、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并明确先分写异水,再分写奇山。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快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析读结合。形成板书(参考): 清碧(缓慢处) 奇山 湍急(急流处) 异水 水、鸟、蟑、猿 (听觉) 挺拔高峻 人息心忘返(视觉) 树茂密 感悟 总写 分述 6、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同时以此句的理解为契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示范要求:进入角色,感情投入;吟咏描绘,生动情切;用语丰富,追求意境。 学生自荐复述,要求学生给优秀复述者以掌声鼓励。 结课语: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

24、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 一教学要点 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 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

25、握特点 三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 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读课文及解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第二段 翻译本段 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

26、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 朗读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

27、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7作业 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课后记: 本文在课下注解中,似乎有一处解释不通,即169页注解“疏条交映粗壮的枝条互相掩映”,与下文的“有时见日”连接不合理。想来,既然是粗壮的枝条,那么,怎么能见到太阳呢?或者,“疏条交映”该解释为: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吧!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

28、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渎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

29、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相当的文言文文基础,可以放手大胆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研讨,由教师解决疑难,辅助学习。七班学生会积极发言,要注意引导她们做得更好,教师应认真指出其不足,以求能够准确理解,创新性复述。二班学生这方面做得不好,要多鼓励、引导他们主动发言。这是本学期开学学习的第一课,又是文言文,教学时间可以略长一点,学习速度放慢一些,让学生的学习心态调整好以后再适当加快学习的步伐。因此设

30、计学习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人墨客为之歌唱。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里是浙江,让我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

31、品的声韵美。 1、教师配乐配画面朗渎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 急湍 轩邈 泠泠 戾天 鸢飞 经纶 横柯 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32、,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

33、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

34、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

35、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

36、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 高山寒树 树之奇 负势轩邈 山之势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二、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

37、诵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探究性思维训练,理解难句。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 如: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

38、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

39、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三、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多媒体显示)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

40、,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 (1)“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谲,成如容易实艰辛。” (4)“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