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12篇(物理课说课稿).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69166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说课稿12篇(物理课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12篇(物理课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说课稿12篇(物理课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说课稿12篇(物理课说课稿).docx(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物理说课稿12篇(物理课说课稿)初中物理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 四、教学仪器 天鹅城堡电路模型 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

2、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 例题:设计报警电路 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

3、进行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 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交

4、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请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电路图。 六、小结 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七、思考题: 车门未关提醒电路 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该指示灯就会发光,请设计电路图。 初中物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杠杆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课。教材第七八章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

5、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剪刀、指甲刀、夹子、筷子等物体,但仅仅是会使用,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体的特点。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用撬棍撬石头,让学生寻找杠杆的特征,引导他们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再结合相关图片熟悉杠杆的几个名词。然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寻找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

6、件,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特征,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认识什么是杠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杠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7、 (3)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实验数据之间的规律来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展示我国古代的桔槔建筑等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意识; (4)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密切联系实际,增强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 (1)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全过程,并体会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是 (1)怎样找到杠杆的力臂;对力臂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抽象,因此是本节

8、内容的难点。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中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果。 三学情分析: 在以前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力学基本知识以及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把实验和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杠杆的应用及变形杠杆打下了基础。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了一些探究过程,可以说对于实验探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但初二学生知识有限,思路不够宽,对于问题还不能

9、深入考虑。因此,对于本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思维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物理的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理解思维习惯。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习动机、感知教材 以史记中有关咸阳宫的记载引入,简单的介绍咸阳宫的规模,引发学生思考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建设这样庞大的工程,由此让学生想到是运用的机械(工具),此时教师出示在中国古代生产生活中用的桔槔及战争攻城

10、中运用的投石机,了解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懂得机械,使人类文明不断地进步,然后通过男女生捏粉笔头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对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充满期待。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杠杆 (1)杠杆的概念: 通过观察一组图片,结合生活中使用这些工具的体验,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工具的共同点,抽象出杠杆的定义。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杠杆应用的实例,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有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并切实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是有趣有用的 (2)杠杆的五要素 在观看动画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

11、生了解与杠杆有关的几个名词。分别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在了解过程中通过看图让学生会找出一根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学习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利用多媒体模拟画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过程,教会学生作图。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是本节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采用的是直观教学示范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画动力臂和阻力臂。在这里一定要强调学生正确规范的掌握画力臂的方法。 2、探究杠杆的平衡的条件 (1)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平衡来理解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通过生活中我们玩的跷跷板为例说说如果跷跷板要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时候,什么方法最有效? 引导学生展

12、开讨论,提出问题:杠杆要平衡,动 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满足什么关系? 、 学生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进行猜想。他们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一定都认为杠杆平衡会跟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因素有关,对学生的猜想及时予以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并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得到确切地结论,不能只凭猜想,还必须通过实验来研究,这样我们就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去测量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教师介绍实验器材。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

13、力臂L2)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 分析实验数据与验证猜想 各个小组对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F1L1与F2L2相等或近似相等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这就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 评估、交流与合作 学生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没有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会怎样?挂钩码后,还能否调节杠杆平衡?实验为什么多次进行?还可以回顾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可以怎样改进等等。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在班上报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由于时间关系,可以安排在课后交流)。 五、说教学方法: 对于杠杆的概念,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自体验,

14、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自己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出这些工具的共同点,从而得出杠杆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是这节课的重点,按照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步骤, 即一:发现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二:实验收集资料和数据;三:分析、研究这些资料和数据;四:发现规律性,得出结论。我采用“从引导提出问题-利用撬书包的活动实际体验-作出你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数据间的规律并得出结论”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这样,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探究能力。 另外,还尽量营造出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 六、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可

15、以采取观察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发现学习法及讨论法等学习本节内容。观察归纳法主要用于杠杆概念的建立,实验探究法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讨论法是学习讨论试验结果,发现学习法是发现生活中的杠杆及学习其内容。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内容的特征,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如何去观察实验,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让学生成为反现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鼓励、表扬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不

16、足指出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们多多指正,谢谢! 初中物理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是_版_年级物理_(上或下)册第_章第_节_内容。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_和_等知识基础上引入一节_课(概念课、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_和_等后续知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_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_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_知识解决_问题方法,培养学生_能力。 2.教学

17、目标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_ (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_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精神,激发学习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意识和品质等) 3.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_,所以本

18、节课重点是_;而对_知识,限于学生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所以_定为本节课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可以发挥明显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由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创造性。 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

19、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_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_?(如密度、压强、功率引入要类比速度) 为更好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问

20、题意识,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px页py页,独立完成下发学案上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培养学生最基本自学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目标,本节课设计预习题如下: 问题1:_ 问题2:_ 问题3:_ (如:浮力一节预习题可设计为:1、浸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_;当它所受浮力小于所受重力时,物体_;当它所受浮力与所受重力相等时,物体_在液体中,或_在液面上。2、一个 50g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受到浮力是_N.(g=10N/kg)3、采用_办法可以增大浮力,

21、即使最现代化得轮船,也保持着这种古老办法。4、排水量是1000t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_N,受到河水浮力是_N.船从河水中驶入海水中,它受到重力大小_,它受到浮力_,它排开水体积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潜水艇靠改变_实现上浮和下沉?6、气球和飞艇能漂浮在空中,气球和飞艇里充是_。)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

22、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合作探究题和处理方法为: (以浮力一节为例: 问题(一):把体积相等、质量不等三个小球a、b、c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后位置如图所示,它们所受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_,_球密度最大。 问题(二):将同一铁块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比较铁块受到浮力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是_(=103 kg/m3) A.在水银中受到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浮力大 C.在两种液体中受到浮力一样大 D.不知道铁块形状,无法确定 问题(一):学生自学时,能够判断出三个球受到浮力大小关系,而在解决三个球密度问题时,找不到问题切入点。 教师点拨:根据前面学过质量、

23、体积和密度关系,在这里三个球密度没法比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都在同一种液体中,只是处于不同状态,所以我们可以试着与液体密度相联系,找出问题解决办法,即物体重力和液体浮力关系入手,进而找到密度关系。 问题(二):学生在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最终所处状态时,根据生活中木块、铁块、水关系,进而去理解其他物体,找不到解决这类问题规律。 教师点拨:在这个问题中,从力和运动关系入手,当物体受到力是平衡力时,这时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如果物体受到力不平衡时,物体将处于运动状态,向力大那个方向运动。在这里我们只要比较物体受到浮力和物体重力大小关系(或实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大小关系),就可以判断出物体将处于状态。 4

2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板书设计_ 初中物理说课稿4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

25、的定义,二是功的计算。功在初中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主题之一,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内容的基础,而且是为以后学习“能量”做好了铺垫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综

26、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四、适合的教学对象: 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物理零基础 并且对物理没有兴趣的学生,或者可以作为预习课来讲。 本班学生反应较快,但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欠缺,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动态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2新课 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孩拉动小狗;(3)锤子把钉子敲击进入木块中。 教师提问:(1)物体是否

27、受到力的作用?(2)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是否移动了距离?(3)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4)物体所受的力对物体的移动是否有贡献?逐个实例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学生总结: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结合以上三个实例,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3、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以下情况是否做功? 课件展示: A 组:、运动员用力将杠铃向上举起的过程,举力是否做功? 2、汽车

28、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是否对汽车做功? B 组:1. 人用力推一辆陷在雪地里的汽车但没推动,人对汽车是否做功? 2. 人搬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搬动,人对石头是否做功? C 组:1、物体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是否有力做功? 2、运动员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10米远的过程, 运动员是否对球做功? D 组:人搬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的支持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通过上面的几组例子你能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吗?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教师总结:(1)有力无距离(s=0,劳而无功) ; (2)有距离无力(F=0,不劳无功) ;(3)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相垂直(距离不在力的方向上) 。 课件展示:下

29、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皮箱做功: (1)人用力提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 (5)人提着箱子站在水平匀速行使的汽车上; (6)人提着皮箱在电梯中上升。 学生思考回答。 二、功的计算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力有大小之分,距离有长短之别,功如何计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总结出功的计算方法。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表达式:W=Fs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 功

30、焦耳(J ) F 力牛顿(N ) S 距离米(m ) 1焦=1牛. 米(1J=)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方向是水平的,马的拉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因此马的拉力对物体做功。计算功的大小时应该利用拉力大小800N 与水平运动的距离3000m 。 学生活动,课件展示课堂习题。 1、某同学要把重为60N 的水桶缓慢匀速的提起 的高度, 他需要做多少功? 2、重为10N 的物体沿着长为2m ,高为1m 的光滑斜面自顶端滑下,求重力做功。 3. 张明用50N 的水平推力在冰上推动重100N 的箱子,前进了10米,撤去推力后,箱子又继续前进了2m ,他做了多

31、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 ,他又做了多少功? 学生思考计算,教师巡查点拨。 五、教学反思 本节只有两个考点,即力有没有做功,和功的计算。该节是本章以后的基础所以一定要事后进行加强训练,以增强提高和理解。 初中物理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旺苍县双汇镇双河中学的八年级物理教师熊婷婷,我说课的题目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是人教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评价五个方面来说这节实验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

32、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观察、分析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通过亲手制作浮沉子和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验探究活动中,提升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强化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感悟浮力应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实验内容设计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

33、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验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通过亲手制作浮沉子和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认识。再通过观察老师演示的两个小实验(水中的乒乓球和盐水中的鸡蛋)引出物体浮沉现象观察实验探究,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实验方法设计 1、创设情景,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为主进行教

34、学 虽然本节内容教材上没有设定学生小组实验,但这节内容却是这学期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便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体浮沉条件”。 2、采取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总之,实验主要运用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作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

35、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新课导入:指导学生课前制作浮沉子。让他们观察吸管(浮沉子)在水瓶中的浮沉情况。观察到什么现象? 记录:吸管(浮沉子)原来处于什么状态,你采取了什么方法,从而改变了它的浮沉。让学生观察实验,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过程一:做一个演示实验,把三个乒乓球放在水中,(要求一只下沉、一只悬浮、一只上浮) 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并尝试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情况的?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记录上,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总

36、结出在物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通过活动,可提高学生共同参与程度,培养学生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结论:物体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可以实现上浮或下沉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悬浮或上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水中,逐渐加入食盐,使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悬浮上浮)。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悬浮上浮)的受力情况。对于实心物体,根据F浮=G排=m排g=液gV排,G物=m物g=物gV物,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来判断、(板书) 浮沉条件 (1)下沉F浮 (2)悬浮F浮=G V排=V

37、物液=物(3)上浮F浮G V排=V物液物 (4)漂浮F浮=G V排物 然后在回过头分析,我上课开始时做的三个乒乓球在水中的实验,可以知道,我所用的三个乒乓球里肯定有问题,然后通过解释知道三个乒乓球居然质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只是空心的,另外两只均装有不同量的沙子)。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引入:对贴近生活的实例“盐水选种”进行解释 应用一:轮船。轮船的工作原理、排水量、漂浮、浮力大小不变且等于重力 应用二:潜水艇。多媒体演示潜水艇工作的动画,让学生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下沉和上浮的呢?”结论: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应用三:热气球。学生讨论分析热

38、气球工作的原理。结论:气球是靠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来实现升降的。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浮沉条件(1)下沉F浮G V排=V物液物(4)漂浮F浮=G V排物应用 农业盐水选种军事潜水艇气象热气球其他密度计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习题引导学生做轮船的排水量例题。在强调规范做题中落实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的知识面。 2、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五、实验评价与自我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在时间分配上不好把握,需要控制好活动时

39、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初中物理说课稿6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流和电路。 一. 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的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规定,电路的构成,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和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为后面的电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

40、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辨别通路、短路和开路(断路),并能说出短路的危害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

41、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从现象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对电池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 难点: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五.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录音机通电就能播放音乐,冰箱通电就能工作,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实际都是由最简单的元件组合而成,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利用我们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展开探究 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首次连接电路,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1)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2)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断开。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