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案12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doc).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68968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塘湖春行》教案12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钱塘湖春行》教案12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塘湖春行》教案12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塘湖春行》教案12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doc).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钱塘湖春行教案12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doc)钱塘湖春行教案1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一)预习检测 1、作者(),()代诗人,字(),号()。 (二)课内探究 1、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2、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3、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4、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

2、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5、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训练检测 1、诗中点明春临西湖,交待作者游踪的诗句是: _,_。 2、请写出诗中的一组对偶句: _,_。 3、诗中描写春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句子是: _,_。 4、诗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句子是: _,_。 5、诗中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是: _,_。 6、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很多,请写出连续的

3、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 钱塘湖春行教案2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本诗篇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不断的诵读去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古诗文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更突出“诵读”、“欣赏”。 2、钱塘湖春行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

4、三单元主要是说“山川之美”,学习本单元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的要求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3、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文人志士用文字抒写了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文化宝藏。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古诗诵读。 学情分析 无论在学习的哪个阶段,古诗文鉴赏永远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同学对古诗文的学习都保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八年级的学生虽然之前对古诗文有所接触,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做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在鉴赏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同

5、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诵读。他们在读诗词的时候完全是没有感情地机械地去读,读不出诗歌的美感与意蕴。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真正地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华诗词的语言美 3、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美与情感美。 教学模式 1.教法: 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预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启

6、发式教学策略、归纳策略、探究策略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未雨绸缪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所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对话导入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古往今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为祖华文化的命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朗诵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的理解、学习、延伸都要扎根于诵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共同走进诵读的世界。

7、那么,同学们以前读过白居易的诗吗? 学生:读过,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 设计意图: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迅速跟随老师进入状态。 二、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与该诗创作背景(幻灯片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会诗歌情感,做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提高诵读的兴趣。 钱塘湖春行教案3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诵读这首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

8、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

9、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

10、人游春非常尽兴。 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译文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

11、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

12、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

13、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

14、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

15、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钱塘湖春行教案4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5课内容,所选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首诗歌,本首诗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

16、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

17、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

18、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 季节:春 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解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水 几 谁 乱 浅 绿 面 处 家 花 草 杨 初 早 新 渐 才 阴 平 莺 燕 欲 能 里 云 争 啄 迷 没 白 脚 暖 春

19、人 马 沙 低 树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 没马蹄 早莺 新燕 乱花、浅草 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

20、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八、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所行 孤山寺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 对春的西湖春景图 所见 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喜爱和 赞美之情 所感 最爱 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教案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钱塘湖春行。 2、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3、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1、并背诵诗歌。 2、理解内容,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人准确的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明确目标) 1、师:.古代诗文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唐朝时期,诗的发展达到高峰,涌现出许许多多著名的诗人,其中有一位成就很大,写诗最多的诗人,他就是大家已十分熟悉的白居易,(板书)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白居易。 2、学生介绍白居易。 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的诗歌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 4、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西湖又名西子湖,其名出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不断地吟唱着具有“人间

22、天堂”美誉的西湖。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白居易笔下的西湖,即钱塘湖的春景。 5、交代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落实目标) 1、诗范读,划出节奏,提示易读错的字音: 啄春泥 (zhu)没马蹄(m) 白沙堤(d)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 4、齐读。 5、明确读诗方法。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即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诵读时,每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做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6、疏通诗意。 学生自由朗读,依据解释疏通诗意,了解每联的内容。 诗意略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闪光水色。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23、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写到湖边,后四句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7、再次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三、品析诗句。 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哪一时段的西湖之景?(初春)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并对这些字词进行品析、欣赏。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 3、班级集体讨论。 重点明确以下几方面: “初平”湖水同沙堤平,即春水初涨,“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谁家”突出数量的少,“早莺”“新燕”之“早”“新”也说明此时为初春。 问:

24、有人提议把这句改为“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啄春泥。”你们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乱花”“渐欲”说明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也证明是早春,但我们可以想象到,不久,姹紫嫣红开遍的景象就会出现 “浅草”“才能”说明小草还很小,突出初春草的特点。 相机板书: 初平 低 几处 早莺 初春 谁家 新燕 乱花 渐欲 浅草 才能 四、拓展延伸。(目标练习)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喜爱之

25、情。从“最爱”“不足”可以体会到。 2、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小结: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一大乐事。”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了一首好诗,想必已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读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 4、目标检测 (见小卷) 板书设计: 初平 低 几处 早莺 初春 谁家 新燕 乱花 渐欲 浅草 才能 钱塘湖春行教案6 一、体会诗意美联读比较赏析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内容。 1、调动积累:运用联想将原来学过的诗文来为该诗作注脚,用散文去诠释诗句。本单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跟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家新燕着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6、有异曲同工之妙。启发学生回忆背诵,比较两种表现方式的异同,解读、理解律诗的特点,欣赏律诗的声律和声韵之美,积累诗句。朗读品味对偶句,读出韵味。 2、插页补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禽鸣”(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孟郊的春雨后);“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杜甫丽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的天净沙春)以上几首诗中,哪些地方与钱塘湖春行有相似意境,进行比较阅读? 3、研读与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

27、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二、品味意趣重点欣赏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意境美。 插页题解:“西江月”是词牌名,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也称“诗余”、“长短句”等。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

28、觉到的,都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物象丰富、意趣盎然。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1、评读,品评意趣。寻找词中有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的意趣?探究后明确 (1)夜行山中忽逢阵雨, 恰好“忽见”住过的茅店,想什么就有什么,作者真是喜出望外! (2)赏明月、拂清风、看惊鹊、闻稻香、听蛙声与蝉鸣,感觉闲适与喜悦。 (3)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2、吟读,读出词的韵味,划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

29、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三、析词补白重点欣赏天净沙秋思中炼字美。 1、探究想像: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曲中出现的景有哪些?给读者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 讨论明确: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愁苦之情。 2、阅读比较:元代词曲作家白朴的两首天净沙小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

30、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春)在情绪上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异同? 3、改写:如果把修饰语和中心词略加改动,让诗的情绪变得清新、喜悦,如何改? 4、析词补白:诗句的简洁,为读者创设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正像绘画和书法中的 “飞白”, 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请学生想像语词之间的关系,为这首小令补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小令体现的意境表达出来。可以画、可以讲故事、可以配乐朗诵、可以翻写新诗或者散文。 四、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

31、,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 (1) 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钱塘湖春行教案7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

32、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预习要求; 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

33、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说说诗大意。 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

34、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

35、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赏析诗歌(写、画) 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

36、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

37、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钱塘湖春行教案8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格律诗八首中的钱塘湖春行。 一、说教材 纵观长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经典古诗文的阅读量,诗歌的内容均在每册教材的第一课就要出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正确工整默写诗句,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读和初步赏析能力钱塘湖春行作为中考必考的50篇古

38、诗文之一,说明白居易写的此诗,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学底子薄,学习古诗还没有形成良好品读赏析方法,多数同学还停留在记诵阶段,教师在课堂要适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阅读教学要求:“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对文学作品阅读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让学生初步形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学习古诗应达到记诵、积累的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构建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

39、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能力。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欣赏品味、培养审美情趣。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我准备采用如下

40、教法和学法。 1、通过情境激趣法、诵读法、讨论法,采用“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步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2、通过教师启发,打造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说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 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卖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是什么?这位作者是谁?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做过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苏东坡,他们不但在杭州给人留下任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许多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文,苏轼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白居易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在春题湖上曾言“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咏西湖的名篇钱塘湖春行,领略作者笔下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 (三)、教师解题并介绍体裁特点: 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节,行:走,游览 2、七言律诗,律诗分为四联(首、颔、颈、尾) (四)、师生共同回顾作家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