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模板4篇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模板4篇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模板4篇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模板1 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是折线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课件示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能够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景。本节资料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经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
2、学生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我拟订如下: :(课件) 1。知识技能目标: 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明白其特征。 2。问题解决目标: 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预测。 3。情感态度目标: 经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 本节课我精心选取了很多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供给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
3、析本事,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基于上述思考,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二、旧知迁移,探究新知;三、自主练习,应用提高;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下头就根据这四个环节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展开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上海世博会的介绍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的本事,为继续学习统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本事做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旧知迁移,探究新知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有效突出重点,我把这一环节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出示20xx年4月至8月游客人数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梳理,出示对应的条
4、形统计图,利用解释功能回顾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经过课件演示,把直条变成线,再变成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点也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再分段连线,体会线段上升表示数量增加,下降表示减少,初步感知折线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并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第三部分经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凸显折线统计图结构和特点,并结合短片的情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简单预测。 出示4月8月世园会游客人数的实际数据,让学生独立制作折线统计图。 从游客增加引出停车难这一现实问题,出示世博园区8月份私家车数量统计图,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展开合理的预测,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第四部分让学生找找
5、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种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第三个环节:自主练习,应用提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改组了课本上的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沟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本事。 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情境进行练习: 情境一:我是小裁判、情境二:我是小博士,都是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经验分析数据特点,选择适宜的标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本事。 情境三:我是科学迷,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利用自我的已有经验和科学知识选择正确地表示水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利用多媒体完整呈现。 三个情境的练习
6、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数据,能对事情的发展作出预测,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 第四个环节: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先经过引导学生说收获,回顾本课知识点,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经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统计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统计图的多样性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统计知识做好铺垫。 最终我说说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能够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板书如下:(课件):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多少,描点。 线:增减变化,连线。 数形
7、结合,标数。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模板2 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张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据我了解,咱班有不少同学是从外地搬迁过来的,对吧?都有谁?我采访一下这些同学,来到威海后,你觉得威海这座海滨小城怎样样? 学生自主交流 2、师:听得出来,同学们很喜欢威海,其实,世界也给予威海很高的评价,2023年,威海荣获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在我国
8、获得这个奖项的城市并不多,生活在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感觉怎样样?想明白威海为什么会获得这个奖项吗?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威海。请看屏幕:(课件出示表格) 二、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交流整理 (一)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1、师: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张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 生1:我能明白垃圾处理本事每一年是多少吨 生2:我还能看出排水管道每一年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再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师:听出来了,大家的意思是既能看出各项指标在每一年当中的数量是多少,并且还能看出各项指标每一年的数量不一样,有变化,是吗?那各项环保指示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下头咱们就
9、以垃圾无害化日处理本事这项指标为例一齐来研究研究,从98年到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本事的变化情景怎样样? 2、课件显示:(关于垃圾无害化日处理本事的统计表)师:请看屏幕,对照数据,谁来说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本事是怎样变化的? 师生交流。 师:这位同学说的十分全面。不仅仅看出了每一年的数量是多少,并且经过比较数据,发现这几年当中数量有时是增加的,有时是减少的。那你们能不能将这种有增有减的变化情景用一种更直观的表示出来呢?回忆一下,我们在整理数据时,除了能够整理成统计表,还能够整理成什么?有想法了吗?立刻把你的想法画在一号练习纸上。看谁最利索,画完的同学立刻坐好! 3、生边思考边将想法画在作业纸上,
10、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探索新知 1、交流方法。 师:来,同学们坐好!刚才大家在完成任务的时侯,教师发现了两种很形象地表示方法,我们一齐来看看。(投影显示:) 法1:条形统计图。师:这是谁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的?请作者交流:用一个个竖条表示每一年的数量。(不少同学点头表示想法一样) 师:从条形统计图上你能够看出什么?垃圾无害化日处理本事是怎样变化的? 师:这位同学用咱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从竖条的高矮上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不错。 法2: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没有这种方法,教师直接展示。问学生看得懂吗?能看得出变化情景吗?怎样看出来的?) 师:这是谁的设计?来给大家
11、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我用点来表示每一年的数量,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这条线向下,就表示减少了。这条线向上,就表示增加了。) 师:这位同学用线段向下,向上表示增减变化,你们觉得合理吗? 2、优化选择。那这两种形象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更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既简单,又能说明问题) 3、点题。师:同学们,其实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资料。(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分析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发现,教师引导板书:(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 5、质疑提问。 师:同学们,此刻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对于折线统计图,你还
12、有什么想明白的?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折线统计图怎样画?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用?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6、学习画法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折线统计图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么怎样画呢?此刻让你自我根据数据独立画一副统计图,想一想,你能画出来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表达想法 (2)这几位同学说得对不对呢?我们看看电脑的演示。 (课件演示画图的过程及重点,师同时板书画图的三步:描点、标数、连线) 为了清楚每个点表示的数量,能够把数标在点的上方,最终用线段将点和点依次连起来。 7、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师:咱们不能光说不练,来请同学们拿出二号作业纸,将新水取水量的变
13、化情景用折线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的速度快! 学生动笔画图。 (2)交流(大屏幕展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说得十分明白,清晰!大家觉得他作得怎样样?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 (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上,点为什么要描在这个地方,纵向刻度部分的折线是怎样回事数据大于2000,省略02000之间的数) (3)分析折线统计图。 师: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师:前面有的同学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其实生活和生产中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很大,我们能够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对事情进行分析,做出决策。比方说这个折线统计图,你们能不能根据前面的变化趋势来预
14、测一下,2023年新水取水量比02年会多一些还是会少一些?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我们期望新水取水量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保护水资源,节俭用水。对不对? (4)此刻明白为什么威海会被评为联合国人居奖了吗?(无论哪项环保指标都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所以经过严格的评审后,最终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看来大家学得真是不错,从认识到制作,到分析,学习得十分好。此刻出个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1页。 (1)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无论学生怎样回答,只要说出理由就肯定,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啊。可是大家经过学习在做一件事,做决定之前明白从多方面,综合来研究
15、问题,这一点十分有意义。) (2)自主练习第2题。完成课本122页第三题 师:看了这小彬1500米跑步成绩变化情景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 看的出,小彬同学是一名优秀的同学,虽然一开始跑步成绩不梦想,可是她没有灰心,坚持锻炼,最终跑步成绩越来越好了,是吧?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先描点,再标数,最终连线)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那是不是以后就不再用条形统计图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整理数据。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数量的多少增减变化情景 描点标数连线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模板3 一、教材分析 1、教
16、材特征 (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本单元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如身高的变化、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变化等。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教材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
17、了较大的空间。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对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在第二学段的要求是: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3、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4、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通过分析课标要求,可以看出,对于折线统计图这部分重在:理解、应用,制作统计图不是学习重点。 3、教材对比 冀教版教材此部分内容出现在五年级下册,比较两种不同版本教材可以发现: 第一,两种版本教材都是利用
18、知识迁移,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体现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第二,冀教版教材的折线统计图中用红颜色重度标识了“点”,在尝试画折线统计图时先将“点”标好,让学生补充。这样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 第三,冀教版教材中本单元还涉及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开始接触“统计”内容,学习了根据分类结果得到的简单统计表和“以1当一”的简单条形统计图,在二年级上下册分别学习了“以1当二”、“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到三年级学习了“起始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因此在学习本单元“折线统计图”之前对条形统计图已经学习了很多内容,包括画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
19、特点,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问题等等,所以学习本单元知识,就从条形统计图迁移过来。 另外“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例如新闻之中,有的学生可能有所认识,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但是有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不会存在太多的问题。 本单元知识还是五年级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因此需要学生们充分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学习困难点预设: (1)、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总结要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产生,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特点。 (2)、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统计
20、图比较好?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 我的思考 本节课我将尝试将本单元两个课时内容(例1、例2)进行整合,在本节课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 在后续课中,我将安排统计图的选择(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选择)和对折线统计图的继续理解与应用。 三、确定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
21、用。 2、学生能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学生能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 4、学生能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重难点预设 学习重点: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理解折线统计图反应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能补充完整折线统计图。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出示过去一周兴隆天气预报的图片。 谈话引入
22、:同学们,这是老师从网上找到的过去一周内我们兴隆每天的天气情况的一组图片,从中你看懂了什么? 教师将这些最高气温放大,让学生感受这么多的信息中要找到最高气温有些困难,然后谈话引出:你能给老师想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示的更直观、清晰一些吗? 选择学生熟悉的、真实生活情景“气温的变化”,目的是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数学学习与生活很贴近,生活中能用到数学。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活动一: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们观察,提问:还记得条形统计图吗?回答问题:如何读数的呢?能不能找到气温是多少的日期呢?气温相同的日期有没有呢? 让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
23、,为迁移到折线统计图做准备。 活动二:出示折线统计图,有同学认识这个统计图吗?(引出本课课题) 再出示刚才的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们对比两个统计图,思考一下:两个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与“已有知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形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相同点:都能表示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读数方法: 教师要追问:如何读数的呢? 先看表示日期的横向上的线,找到具体的日期,再看这个日期“条”或“线”上的读数,就读出温度。 如果“条”或“线”上没有读数,要用直尺读表示温度的竖着的线上数。 追问:能不能找到气温是多少的日期呢? 追问:气温相同的日期有没有
24、呢? 例如:5月5日气温是多少?怎么读? 例如:5月3日是21。 最高气温是29,有两天,分别是5月5日和5月8日。 不同点: 形状不同:条条的和折线形的 日期表示方法不同:一段和一点 折线统计图的“线”是有的向上,有的向下。 “向上的”也不都一样,有的“陡”,有的“平”,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比划一下。 教师要追问:“陡”跟“平”有什么区别呢? “陡”表示:温度上升的快;“平”表示温度变化不大。 课件中隐去温度的读数,让学生用“陡”与“平”来判断温度变化的快慢。 让学生充分表达,适时利用课堂上生成资源,形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活动三:观察折线统计图的做法 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做法,让学生思考:做
25、折线统计图时关键的几步是什么? 描点与连线 让学生尝试描点:一名同学演示,大家评价。 先找到日期,再用直尺找到温度。 “教”给学生作图的方法,并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解决容易出错之处。 活动四: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 3、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多少? 110厘米 方法一:(115108)2=3.5 108+3.5=111.5 方法二:画线 先画竖线(年龄) 再画横线(身高) 大约11.5 4、预测一下11岁时,陈东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150厘米 左右 5、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其他数学问题:围绕图中的数学信息即可。
26、 例如:10岁比9岁高了多少? 通过“完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点成线段,在连点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增减变化,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初步经历折线统计图的做法,同时通过问题5“预测一下11岁时,陈东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的学习目标。 第三环节:达标测评 独立完成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效果 教师出示答案,反馈学习效果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出示知识树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我们在小学学习统计知识的一部分,回想一下我们小学阶段:一年
27、级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以一当二”、“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学习了“起始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今天又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将来我们在五年将讲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六年级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和统计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作用,老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又到了统计图或统计表,比如电视的新闻等等,看看这次统计图你会不会画。 五、课后反思 1、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找准知识迁移点,让学生在跟已有知识对比过程中,形成对新知的建模过程。 2、引导学生尝试、交流使学生亲历折线
28、统计图的建构过程,从而更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关注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模板4 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
29、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4、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说教学理念 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
30、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习用老总选择人员进行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
31、图的难点。 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 (投影课本中的主题图及统计表) 师: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与统计有关。 师:为什么这样说呀? 生:屏幕上有一张表格,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吗? 师: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统计) 二、冲突激疑,自主构建 1、引发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
32、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汇报。 师:观察得都挺仔细的,那你会解决这道问题吗?(出示问题: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 )时到( )时,降得最快是( )时到( )时。) 生思考片刻后汇报。 生:我认为气温升得最快的是9时到11时,降得最快是17时到19时。 师: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呀? 生1:因为7时到9时上升了4,1612=4,9时到11时上升了6,2216=6,11时到13时上升了2,2422=2,所以9时到11时气温上升得最快。 生2:159=6,所以17时到19时气温下降得最快。 师:大家都是用什么方法得以答案的呢? 生:是用减法计算出来的。 师:假如不计算,我们能直接看出问题的结果
33、吗? 生:不能! 师:确实如同学们所说,不能直接看出,必须通过计算的方法。 板书: 计算不能直接看出 2、激疑 师:同学们,学习数学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要有新的思考。比如还是这个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不通过计算的方法,有办法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吗? 等待片刻后,生汇报:做成统计图,画正字的方法,做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等。 师板书:统计图 师:看来,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究竟用什么方法好呢,我们来向书本请教。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学第94页。 学生自学。 3、构建 师:合上课本,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本中给我们绘制了一张? 生: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师:好,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看看这张统
34、计图是怎么形成的? 电脑按图的名称、日期、横轴、纵轴、网格线、点线等部分动态显示折线统计图形成的过程,师辅助语言适时解释。 师:仔细观察,刚才这两个问题(投影)不计算你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吗?(再度出示问题: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呢?) 生思考。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1:我发现9时到11的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 生2:我认为9时到11时的线段最长。 师:其他同学的感受呢? 生:这条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也最长,也可以说最陡。 (板书:陡)。 师:线段上升得越陡表示上升最? 生:快。 师:同样,下降得越陡表示降得最? 生:快。 师点
35、击,陡的线段闪烁。 板书:陡快 师:哦,反过来说,那平缓说明上升得比较? 生:慢。 师:下降得平缓也说明降得比较? 生:慢。板书:平慢 4、促思 师:同学们,思考再深入一点,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谁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为什么? 生:折线统计图它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行,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板书:变化情况 5、沟通 师: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生交流。 (投影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师:现在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话想说? 生:
36、 三、多层应用,体会特征 第一层次:操作应用(完成课本95页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了解了它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一起来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好吗?(出示作业纸) 生独立完成之后,师相机请3名同学到台上展示。 师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点准,线直,写上日期和数据。(师相机板书) 师:这儿有一张完整的统计图,一起来看(点击成完整的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第二层次:选择深化 师:同学们,想继续研究下去吗?这里有三个折线统计图。(出示南极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个时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师:这三幅折线统计图分别描述的哪些地方呢?
37、请认真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图(1)应该是南极。 师:你能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得更具体些吗? 生: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零下22,中午是零下17,晚上是零下29。肯定很冷。南京和吐鲁番不是这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图上写的22、17、29都是负数,所以是零下。 师:那图(2)呢? 生:图(2)是吐鲁番。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因为吐鲁番的奇观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说明早上和晚上很冷,中午很热,所以是吐鲁番。 生:说明早晚温差很大。 师:温差很大是什么意思? 生:一天中气温从早上的13升到中午的36,又从中午的36降到晚上的8,变化太大。 师:其实这是折线统计
38、图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它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师:既然图(1)、图(2)分别说的是南极、吐鲁番。那图(3)就是南京了。你能联系南京气候的实际情况说一说吗? 生:南京的气候热的时候多,从图中可以看出:早上26、中午31、晚上25,气温都很高。 小结: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层次:辨析升华 出示想想做做的第2 题中的统计表。 师: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作业纸上完成统计图。(作业纸上的统计图对课本中的折线统计图作了修改) 学生在作业纸上绘图。 师:(投影图1)这是同学们绘制的作品,请仔细、认真地观察这张图,你们有没有话想说? 生:有点不好看。 生:整个折线的位置居上,
39、不美观。 生:不便于进行数据分析。 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吗?那怎么办呢?大家想想办法。 生:我们可以把下面的多余的部分去掉。 生:把多余的地方删掉。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去掉、删掉显然是不合理的,怎样表达既科学又合理呢? 生:可以用隐藏, 把0至100的网格线隐藏起来。 生:还可以用折叠。 师:隐藏 、折叠,多好的词!我们请电脑来帮忙,好吗?(多媒体动态演示图1变成图2的过程。) 生齐:耶! 师:图中哪里表示隐藏或折叠呢? 生:图中歪歪扭扭的部分。 生:图中弯弯曲曲的部分。 师:是这样吗?(多媒体闪烁表示省略部分的折线) 师:再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图,面对图2,你还有没有话想说? 生:现在还不是很完
40、美。 生:现在虽然多余的部分去掉了,但图中表示数据的折线没有变,还是不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状况。 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吗?那还要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每一格的间距拉大,也可以看清楚它的变化情况 师:是这样吗?(多媒体再次演示图2变成图3的过程) 师:现在你能从统计图里清楚地知道什么? 生交流。 第四层次;沟通延展 师:看得出,大家研究的气氛更浓了,老师很想和同学们对今天的内容作进一步的研究。 请看:小明学了折线统计图后觉得它的优点特别明显,就到商场做了个调查,并绘制了一张折线统计图。你觉得这张折线统计图合理吗? 生自由地观察。 师:你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折线统计图是表示一种数量数据的变化,而这张统计图里有四种数量。 生:我觉得把电视机与洗衣机连起来没有道理,同样,把冰箱与空调连起来也没有道理。 生:我认为不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师:那可以怎么办呢? 生:用条形统计图。 师:是这样的吗? 多媒体演示由线扩展到面,再形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师:同学们,做了这道题,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 生:何时用折线统计图,何时用条形统计图? 师:对,这个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