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稿(通用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说课稿(通用13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折线统计图说课稿(通用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1说教材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资料,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能够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景。本课资料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经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
2、析打下基础。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4.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说教学理念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
3、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习用老总选择人员进行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本事。说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此刻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齐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简便,高效的学习氛围。异常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
4、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说学法教学时,我经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说教学过程:本课分成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总结特征-运用知识五块资料,在激趣导入部分:经过今年奥运会的知识进行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在探究新知部分:复习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了解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和根据变化趋势预测下一届奥运会
5、中国的金牌数量。在实践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乐乐的体温统计表:让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除了能读懂图外,还初步理解倾斜角度是决定了数量的增减幅度。从而总结特点:先经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异同点的比较,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不一样点来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观察折线统计图中线段上升-数量增加,下降-减少,倾斜角度-增减幅度,从而引出不仅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清晰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最终,在运用环节,设计了三个练习资料: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并简单分析数量的变化(股票图、心电图)。二是用江南车城两个销售员的的统计图来选择进修的名额,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三是比较两个资料,从而来选择
6、哪一个资料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主要是为进一步进一步突出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说板书设计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这节课,我认为学生动手了,但小组合作,讨论得还不够。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2说教学资料: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108页第七单元统计(折线统计图)。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学过条形统计图,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课将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
7、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能够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景。本课资料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明白其特征。2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合理地推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实际联系。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2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
8、化情景。教学难点: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说教学过程:本课分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外拓展、全课总结五块资料。我在教学本课时,设计思路是激趣导入指导观察-动手制作-自主探究-分析预测-课堂练习等方法,让学生经过观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在学习绘制中,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动手绘制,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先互相学习。然后我在重点讲解绘制描点的方法,边讲解边用手势指导,并提醒学生必须要注意在点旁标上数据,连线时必须要按顺序连。经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在创设情境部分,经过出示主题图,点明题意,为引入新课做准备。在探索新知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目的是让学生
9、在合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的本事。经过课堂学生练习,检验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过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以后更认真,努力地学习。说板书:折线统计图(1)描点(标上数据)(2)连线(按顺序连)说课后反思:1引导学生显得操之过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2学生在读题、分析时,语言表达方面还很欠缺,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有差别,有的同学心里明白,但表述不到位,个别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语言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还需要教师提醒与补充。3教师在引导、启发提问的语言上不够明了,所以学生有时不知怎样回答,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思考。4.用语不够精炼,显得
10、有点罗嗦,以后要多进行语言训练。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的资料,栽蒜苗(二)这一节课的主要资料为折线统计图,这也是在上一节:栽蒜苗(一)即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从知识的结构上看与之前有着紧密的联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图形、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说学情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统计有了必须的认识。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有了深入的学习,并且这学期也刚刚研究了条形统计图,学生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从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并且对统计图的构图,有了很大的知识积累,明白统计图中横、纵轴表示的意义,
11、以及如何利用信息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景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冲刺。【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本事。【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意识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二)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景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冲刺。五、说教法和学法经过课前对学生分析,发现学生分析统
12、计图的本事很好,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并能够提出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等问题。但这些问题也都局限在直观的数据分析上,还没有能够把这些数据联系起来看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以引导,让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六、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首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表示,然后出示笑笑栽的蒜苗生长情景统计表。提问:你能帮忙教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并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设计意图: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即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也为本节课学习另一种统计图做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二)新知探索1.(移开小黑板露出折线统计图)大家请看,教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提问:这幅图
13、是怎样得到的预设:第一个点是蒜苗第2天的高度,是1厘米把每一个点顺次连接起来引出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提问:观察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几天蒜苗的整体生长情景是怎样的。想一想,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设计意图:学生从画面上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和信息,留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时间,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进过动手,加深了理解,经过交流,明确了统计表中反映的情景在折线统计图上都能反映,并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景。2.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的地方。(相同点是都有标题,横线上的数都表示时间,竖线上的数都表示蒜苗高度;不一样点是条形
14、统计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学生可能回答用线表示,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点数量”)再仔细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线趋势”)(1)估计这株蒜苗第13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2)冲刺这株蒜苗第16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3.画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呢下头来观察一下教师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讲解画图方法)设计意图:从统计图的绘制到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应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奥秘。(三)课堂练习笑笑把室内气温的变化画成下头的统计图。(1)笑笑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
15、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设计意图:结合实际生活,选取气温变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能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四)小结作业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谈谈收获。课后作业:调查本地最近一周的最高气温,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说明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原因。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4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是“折线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课件示图)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
16、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能够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景。本节资料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经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课件)1.知识技能目标: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明白其特征。2.问题解决目标: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预测。3.情感态度目标:经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7、】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教学策略】:本节课我精心选取了很多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39;联系,供给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本事,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基于上述思考,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二、旧知迁移,探究新知;三、自主练习,应用提高;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下头就根据这四个环节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展开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上海世博会的介绍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8、也培养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的本事,为继续学习统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本事做了铺垫。第二个环节:旧知迁移,探究新知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有效突出重点,我把这一环节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直接出示20xx年4月至8月游客人数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梳理,出示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利用注释功能回顾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第二部分经过课件演示,把直条变成线,再变成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点也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再分段连线,体会线段上升表示数量增加,下降表示减少,初步感知折线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并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第三部分经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凸显折线统
19、计图结构和特点,并结合短片的情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简单预测。出示4月8月世园会游客人数的实际数据,让学生独立制作折线统计图。从游客增加引出停车难这一现实问题,出示世博园区8月份私家车数量统计图,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展开合理的预测,体现数学的生活化。第四部分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种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第三个环节:自主练习,应用提高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改组了课本上的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沟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本事。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情境进行练习:情境一:我是小裁判
20、、情境二:我是小博士,都是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经验分析数据特点,选择适宜的标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本事。情境三:我是科学迷,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利用自我的已有经验和科学知识选择正确地表示水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利用多媒体完整呈现。三个情境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数据,能对事情的发展作出预测,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第四个环节:全课总结,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先经过引导学生说收获,回顾本课知识点,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经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统计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统计图的多样性和它们在
21、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统计知识做好铺垫。最终我说说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能够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板书如下:(课件):折线统计图点:数量多少,描点线:增减变化,连线数形结合,标数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5一、教材分析1、教材特征(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
22、意义。本单元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如身高的变化、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变化等。(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教材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2、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中对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在第二学段的要求是: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3、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4、能解释统计结果
23、,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通过分析课标要求,可以看出,对于折线统计图这部分重在:理解、应用,制作统计图不是学习重点。3、教材对比冀教版教材此部分内容出现在五年级下册,比较两种不同版本教材可以发现:第一,两种版本教材都是利用知识迁移,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体现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第二,冀教版教材的折线统计图中用红颜色重度标识了“点”,在尝试画折线统计图时先将“点”标好,让学生补充。这样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第三,冀教版教材中本单元还涉及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开始接触“统计”内容,学习了根据分类结果得到的简单统计表和“以1当一”的简单条形统计图,
24、在二年级上下册分别学习了“以1当二”、“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到三年级学习了“起始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因此在学习本单元“折线统计图”之前对条形统计图已经学习了很多内容,包括画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问题等等,所以学习本单元知识,就从条形统计图迁移过来。另外“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例如新闻之中,有的学生可能有所认识,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但是有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不会存在太多的问题。本单元知识还是五年级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因此需要学生们充分理解折线统计
25、图的特点,以及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学习困难点预设:(1).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总结要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产生,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特点。(2).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统计图比较好?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我的思考本节课我将尝试将本单元两个课时内容(例1、例2)进行整合,在本节课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
26、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在后续课中,我将安排统计图的选择(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选择)和对折线统计图的继续理解与应用。三、确定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学生能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学生能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4学生能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重难点预设学习重点:通过与条形统
27、计图的对比,理解折线统计图反应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能补充完整折线统计图。四、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出示过去一周兴隆天气预报的图片。谈话引入:同学们,这是老师从网上找到的过去一周内我们兴隆每天的天气情况的一组图片,从中你看懂了什么?教师将这些最高气温放大,让学生感受这么多的信息中要找到最高气温有些困难,然后谈话引出:你能给老师想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示的更直观、清晰一些吗?【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真实生活情景“气温的变化”,目的是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数学学习与生活很贴近,生活中能用到数学。第
28、二环节:探究新知活动一: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们观察,提问:还记得条形统计图吗?回答问题:如何读数的呢?能不能找到气温是多少的日期呢?气温相同的日期有没有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为迁移到折线统计图做准备。活动二:出示折线统计图,有同学认识这个统计图吗?(引出本课课题)再出示刚才的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们对比两个统计图,思考一下:两个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与“已有知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形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习情况预设】相同点:都能表示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折线统计图的读数方法:教师要追问:如何读数的呢?先看表示日
29、期的横向上的线,找到具体的日期,再看这个日期“条”或“线”上的读数,就读出温度。如果“条”或“线”上没有读数,要用直尺读表示温度的竖着的线上数。追问:能不能找到气温是多少的日期呢?追问:气温相同的日期有没有呢?例如:5月5日气温是多少?怎么读?例如:5月3日是21。最高气温是29,有两天,分别是5月5日和5月8日。不同点:形状不同:条条的和折线形的日期表示方法不同:一段和一点折线统计图的“线”是有的向上,有的向下。“向上的”也不都一样,有的“陡”,有的“平”,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比划一下。教师要追问:“陡”跟“平”有什么区别呢?“陡”表示:温度上升的快;“平”表示温度变化不大。课件中隐去温度的读
30、数,让学生用“陡”与“平”来判断温度变化的快慢。【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达,适时利用课堂上生成资源,形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活动三:观察折线统计图的做法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做法,让学生思考:做折线统计图时关键的几步是什么?描点与连线让学生尝试描点:一名同学演示,大家评价。先找到日期,再用直尺找到温度。【设计意图】“教”给学生作图的方法,并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解决容易出错之处。活动四: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3、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多少?110厘米方法一:(115-108)2=3.5108+3.5=111.5方法二:画线先
31、画竖线(年龄)再画横线(身高)大约11.54、预测一下11岁时,陈东的身高大约是多少?150厘米 左右5、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其他数学问题:围绕图中的数学信息即可。例如:10岁比9岁高了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完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点成线段,在连点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增减变化,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初步经历折线统计图的做法,同时通过问题5“预测一下11岁时,陈东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来让学生达到课标中“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的学习目标。第三环节:达标测评独立完成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教师巡
32、视了解学习效果教师出示答案,反馈学习效果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出示知识树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我们在小学学习统计知识的一部分,回想一下我们小学阶段: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以一当二”、“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学习了“起始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今天又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将来我们在五年将讲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六年级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和统计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作用,老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又到了统计图或统计表,比如电视的新闻
33、等等,看看这次统计图你会不会画。五、课后反思1、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找准知识迁移点,让学生在跟已有知识对比过程中,形成对新知的建模过程。2、引导学生尝试、交流使学生亲历折线统计图的建构过程,从而更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3、关注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6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而本
34、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点。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教学关键:进一步体
35、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三、说教学理念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四、说教法学法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
36、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从生活实际出发,出示曲阜旅游图片,引出近几年来孔庙旅游的人数统计。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整体观察,初步认识折线折线统计图。知道统计图的名称及折线统计图的构成。2、在此基础上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可以通过点看出
37、数据的多少,而通过折线的起伏则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汇报时要让学生用手势描绘一下折线的起伏。初步体会倾斜角度决定了数量的增减幅度。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3、这时同时出示两种统计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对比,思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适时总结通过观察对比认识到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归纳概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下面就进入第三环节三、知识应用:1、利用病人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2、我国24到29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统计。
38、在这里我安排了一个我国奥运健儿得金牌升国旗的短视频,目的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片刻,并通过这个视频再一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3、小小辨析师。通过辨别这样绘制统计图合适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在于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而这个统计内容主要是统计各种文具的数量,所以不合适。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根据统计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灵活运用知识。一节课既要要大部分孩子吃饱,还要让一部分孩子吃好,因此我设计了第四部分四、知识拓展: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统计知识的来历、发展,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一节课是零散的知识拼凑在一起的,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最后我设计了第五环节。五、课堂总
39、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回顾,说说收获。达到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的目的。六、说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充分体现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板书设计:点 :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7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张习题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据我了解,()咱班有不少同学是从外地搬迁过
40、来的,对吧?都有谁?我采访一下这些同学,来到威海后,你觉得威海这座海滨小城怎么样?学生自主交流2、师:听得出来,同学们很喜欢威海,其实,世界也给予威海很高的评价,2003年,威海荣获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在我国获得这个奖项的城市并不多,生活在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感觉怎么样?想知道威海为什么会获得这个奖项吗?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威海。请看屏幕:(课件出示表格)二、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交流整理(一)观察表格,提出问题1、师: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张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生1:我能知道垃圾处理能力每一年是多少吨生2:我还能看出排水管道每一年的
41、数量是不一样的。(再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师:听出来了,大家的意思是既能看出各项指标在每一年当中的数量是多少,而且还能看出各项指标每一年的数量不一样,有变化,是吗?那各项环保指示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下面咱们就以“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这项指标为例一起来研究研究,从98年到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么样?2、课件显示:(关于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统计表)师:请看屏幕,对照数据,谁来说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是怎么变化的?生交流。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全面。不仅看出了每一年的数量是多少,而且通过比较数据,发现这几年当中数量有时是增加的,有时是减少的。那你们能不能将这种有增有减的变化情况用
42、一种更直观的表示出来呢?回忆一下,我们在整理数据时,除了可以整理成统计表,还可以整理成什么?有想法了吗?马上把你的想法画在一号练习纸上。看谁最利索,画完的同学马上坐好!3、生边思考边将想法画在作业纸上,教师巡视(二)全班交流,探索新知1、交流方法。师:来,同学们坐好!刚才大家在完成任务的时侯,老师发现了两种很形象地表示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显示:)法1:条形统计图。师:这是谁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请作者交流:用一个个竖条表示每一年的数量。(不少同学点头表示想法一样)师:从条形统计图上你可以看出什么?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是怎么变化的?师:这位同学用咱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
43、表示。 从竖条的高矮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不错。法2: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没有这种方法,老师直接展示。问学生看得懂吗?能看得出变化情况吗?怎么看出来的?)师:这是谁的设计?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我用点来表示每一年的数量,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这条线向下,就表示减少了。这条线向上,就表示增加了。)师:这位同学用线段向下,向上表示增减变化,你们觉得合理吗?2、优化选择。那这两种形象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更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既简单,又能说明问题)3、点题。师:同学们,其实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4、分析折线统计图。师:仔细观察
44、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引导板书:(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5、质疑提问。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对于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折线统计图怎么画?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用?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6、学习画法(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折线统计图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么怎么画呢?现在让你自己根据数据独立画一副统计图,想一想,你能画出来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表达想法(2)这几位同学说得对不对呢?我们看看电脑的演示。(课件演示画图的过程及重点,师同时板书画图的三步:描点、标数、连线)为了清楚每个点表示的数量,可以把数标在点的上方,最后用线段将点和点依次连起来。7、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1)师:咱们不能光说不练,来请同学们拿出二号作业纸,将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的速度快!学生动笔画图。(2)交流(大屏幕展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说得非常明白,清晰!大家觉得他作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上,点为什么要描在这个地方,纵向刻度部分的折线是怎么回事数据大于2000,省略0-2000之间的数)(3)分析折线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