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268396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合集5篇一、加强观看和操作,帮忙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讨论说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头的。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冲突,关键是*详细的操作与观看。因此,教学中我特殊留意,充分利用和制造各种条件,供应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展观看、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看,在观看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学问,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把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仆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看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外表的角。通过观看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熟悉。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看

2、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舞学生自己折。再对折出的角进展观看比拟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提醒了角的本质属性。 最终,鼓舞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学生自己想方法做。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看: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熟悉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全部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

3、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把握学问的同时,培育他们独立学习的力量和制造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呈现学问的形成过程。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亮的表象,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把握学问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这一学问的形成过

4、程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分两个层次进展突破。 首先,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教学中,让学生从观看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抽象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用点来代表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代表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代表另一根纸条。这样,变抽象难懂的学问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加了角是源于生活的熟悉。而且,用线代表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然后,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

5、在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耀,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外形,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几何角。让学生观看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全部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帮忙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全部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详细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肯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

6、,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比方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简单变动,不易比拟。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学生观看,角的大小变没有?学生特别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这样,就到达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练习题其次题,比拟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先用动画演示怎样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

7、第一个角,接着让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在学生得出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的结果后,我又告知学生:刚刚,我们是借助三角板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展比拟。这时,又借助多媒体用动画演示把两个角移近,使两个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拟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心理学讨论说明,人在心情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心情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熟悉活动和情感是严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奇怪、好学的昂扬学习心情中,使教学过程

8、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究问题,发觉规律。 1、导入激趣。 课一开头,我就用动画显示精彩彩艳丽的钟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等声音和画面静止后,才问学生:刚刚是什么声音?对,刚刚是时钟走动的声音。这时闪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问学生:现在,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了一个图形,熟悉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利用模拟逼真的动画和声音,不但使学生的留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而且渲染了气氛,制造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在动中感悟学问。儿童的特点是奇怪好动,对单调的刺激简单产生厌倦。针对这些特

9、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猎取学问。 3、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这节课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功能,使练习生动好玩。如推断角的大小一题,我是这样出示的:小乌龟画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要请小朋友们用角的特征来推断一下。然后投影出示一只小乌龟和图形,让学生用手势推断,并伴随好玩的声音。又如,比拟两个角的大小一题,我也是把题目融入故事当中,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嬉戏,请你当裁判。有两个角,一个叫红角,一个叫蓝角,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

10、傲慢地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究竟谁大呢?请小朋友来当当裁判。并伴随蓝角红角的声音。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最终的发散练习勇夺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谁最聪慧能干,谁能夺得智多星,创设竞赛的情景,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到达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意人际交往活动。 素养教育要求课堂的交往形式优化和多样化,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摸式,能进展学生的社会交往力量及安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及制造力。为此,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纳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

11、让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根底上,一起争论,相互帮忙,共同解决问题。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学生亲身体验到学问的形成过程,使学问的获得有活力、有制造力的。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公平和谐、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育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参加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气氛中,到达既长学问,又长才智的目的,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进展。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判指正。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12、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时机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展解决问题的力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其规律挨次如下: 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依据倍

13、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洁到简单,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规律画面。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展有条理的思索,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预备: 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确实定力图表达“进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意双基的落实,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学问、力量、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

14、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受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力量。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教法 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实行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

15、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经受将一个详细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受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实行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索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很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用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充分依*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展教学。 (一)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以本班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

16、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学生说出答案后,讲一讲思索过程。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庆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倍”的学问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学问和心理上的预备,二是复习时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三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看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课的新授局部,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学生

17、参与的用小棒摆飞机的嬉戏活动。主要过程是这样的: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用小棒摆飞机)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这时教师问:“你们想参与这个嬉戏活动吗?”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学生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在此根底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依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根底。在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看的根底上,课件出例如题

18、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请学生在小组里争论,在动脑思索、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53。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受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看、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育了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三)运用学问,解决问题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及例2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

19、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件首先出例如3情境图: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学生依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等等,依据所提问题,小组争论解决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坚固地把握学问,还能体会合作沟通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查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着重探究和讨论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制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四)稳固深化,质疑

20、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根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稳固新知,帮忙学生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到达融会贯穿。 (五)进展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表达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时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000以内数的熟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四册万以内数的熟悉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熟悉根底之上,数的延长和扩展。由于1000和10000都是比拟大的数,在学生的熟悉还很有限的根底上,如何让学生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非常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

21、目标确定为: 学问与技能: 1、通过亲自操作数数,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经受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 2、在稳固“个”“十”“百”等计数数位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熟悉计数单位“千”,感受大数的意义。 3、精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过程方法: 1、 让学生经受观看、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渐渐进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与态度: 1、初步培育学生的数学猜想意识和估量力量,进展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胜利与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

22、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采纳实践探究法、问题情境法。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熟悉根底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学问纳入原有的认知构造。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一根一根的数,十根十根的数,明确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为学习一千做好了铺垫。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因猜想、产生问题的根底上绽开质疑、探究。通过合作探究,相互沟通,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想、做、说的时机,让他们争论、沟通、质疑、互动,逐步进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和胜利体验。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现有根底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生活阅历的积存

23、,局部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也有所熟识。 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缺乏,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力量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索、观看、表达、练习、概括的力量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育。 2、学法指导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把握以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觉规律、把握规律;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关于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本环节通过数数练习,明

24、确一百以内数的挨次,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进一步稳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一百。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预备100120根不等的小棒,先让学生估一估,在合作数一数本小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数完之后,引导学生看一看如何摆一摆、捆一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小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从而引发学生对数位的探究。 3、实践操作,质疑突破: 本环节让学生实践操作,明确十个十是一百,学生在动手数数,通过摆放数位盒,一次又一次经受满十进一的数数过程,初步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而且学生在轻松开心中建立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在数数的过程中,自然安排写数,读数以及数的组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

25、贴近生活,应用新知: 本环节通过灯片展现校园生活中的数据,如“本班捐款352元,全校共有825名男生等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尝求知过程的愉悦同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五、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熟悉 10个一是(一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看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的必要根底,对于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有着不行无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阅历动身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学问的根底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

26、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展教学的。 基于以上熟悉,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问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学会依据看到的外形正确推断观看者的位置。 初步熟悉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比拟、实践操作的力量,进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培育主动探究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观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依据看到的外形正确推断观看者的位置。熟悉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熟悉对称

27、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 新课开头,通过观看玩具小狗,用嬉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学问,又为新知学习做预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外形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究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熟悉上升为理性熟悉。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熟悉。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

28、,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观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觉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认真观看、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看发觉的根底上进展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看发觉。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觉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究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学问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进展是从详

29、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学问,进展自己的才智。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看到小狗的外形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逐步进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供应充分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学问形成的过程,培育主动探究的力量。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看、比拟、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看法 例1观看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看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看目的明确

30、。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玩具狗,画小狗,再观看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看完毕后组织争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外形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机,而且教给学生观看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看探究,培育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日要观看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 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究新知做预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

31、、反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现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看、比拟,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外形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争论。 然后反应汇报结果。最终引导小结:由于这三个同学观看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外形就不一样。 5、全面观看,体验新知 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看,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全面去观看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熟悉一个物体,就必需全面地去观看。 6、学问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看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观看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育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

32、分表达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熟悉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究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认真观看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觉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沟通。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看、操作,发觉这些图形的两边的确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根底上提醒什么是对称图形 2、熟悉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

33、系列活动熟悉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终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稳固深化,拓展延长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展分类,在此根底上组织学生其次次观看、比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根底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究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查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状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竞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理念

34、,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漂亮的图形,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五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完毕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胜利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学问,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培育其探究力量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这次说课,选择的内容是人教试验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内容、学生状况、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法及学法

35、指导、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先说教材: 1、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条形统计图的每格表示 2 个单位。这一局部内容,是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统计学问的连续, 同时又是为下学期学习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每格表示 5 个单位)进展学问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过渡连接的作用。 2、在内容的选择上,教材留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的编排上,教材留意让学生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洁的统计学问,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熟悉统计的意义

36、。 3、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订这局部内容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1 个代表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好玩事例的调查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力量。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指导学生熟悉用 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状况: 接下来,是对二年级学生状况的分析。 在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学问根底,他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 已经学习了一些简洁的统计图表学问,

37、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初步具备了运用简洁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根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记录方式,初步熟悉了条形统计图(1 个表示 1 个单位)和简洁的统计表,并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这些必要的学问根底以外,与一年级学生相比,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他们能够比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二年级学生已经积存了肯定的小组合作的阅历,合作学习活动中不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识已经初步形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我将主要谈一谈这局部教学内容在新授课阶段,也就是在第一课时中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教

38、学设计中,主要包括了以下 4 个教学环节:谈话导入,提醒课题;统计过程的感受和体验;稳固与拓展深化练习;课堂总结评价。 1、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在第一课时中,我选中的切入点依旧是教材中例1 的情景:“同学们,你们喜爱小动物吗?你最喜爱的小动物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简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就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要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对每种小动物的喜爱程度,统计学问会帮忙我们的。” 2、统计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提醒课题以后,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 详细来说,有 4 个小步骤 (1)个人选择,收集数据。就是让学生在调查表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39、,小组长对组内同学的调查表进展收集。在这个小环节中,要留意 2 个小问题。一是提示学生只能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 二是留意调查表的数量和实际人数是否相符。 (2)数据的整理和记录。收集上来的调查表,自然要进展汇总。在小组学习中,每人选择记录其中的一种小动物,同时,为了能更好的反映问题,还要选择一个小组到黑板前进展分别记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记录方法,不过,为今后着想,应引导学生尽量选择“正”字的记录方法。在这里,需要留意的是,鉴于这种随机调查中数据的不确定性,调查表中的数据最好由教师进展汇报,学生只是负责记录即可。 (3)数据的描述。对数据的描述,一个是学生依据自己记录的数据,小组内合

40、作完成统计表, 另一个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的熟悉。关于这一点,可分为三个层次,三个教学梯度。首先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可是,由于课前预备的条形统计图格数有限,学生很快就会发觉问题:格子不够。这样,就进入了下一个层次:“同学们,既然格子不够,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或者和其他同学商议一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中解决方法,比方说接着往上涂, 涂在另一边等。固然,假如有学生想到了 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方法,那么,在经过了展现、沟通、汇报、比拟以后,学生自然感受到 1 格表示 2 个单位将是最正确解决方法;

41、反之之,假如没有学生想到这种方法,那么,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 “同学们,教师也想到了一种解决方法, 你想不想听一听?”最终,进入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本节课的精华所在:根据以一当二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统计图。在这里,也有几个问题要处理好:一是统计图左侧的频数变化范围要补充完整,一是要提示学生以一当二的全都性,再者就是数据中若消失了单数,半格的处理或者涂法。 (4)数据的分析。就是依据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表,启发学生思索:从这份统计图表中, 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争论汇报的过程中,相机出示并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3、稳固与拓展深化练习。 由于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费时会比拟常,所以,本节课的稳固拓展练习只安

42、排一个内容即可:教材中练习其次题某地区 11月份的天气状况统计。 关于这一个练习内容,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帮忙学生了解并熟悉几种气象标记。 (2)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统计表,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进展展现。 (3)是对统计图表的分析,在这里,尤其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和语言表述的清楚、精确性。 4、课堂总结评价。 最终,进入本节课的课堂总结评价阶段。由于这一节课,教学内容完全放手给学生,且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所以在评价时,可采纳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表现。 教法及学法指导: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第四大局部内容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需要做到的课前预备有:调查表、4 种动物卡片、统计表和空白统计图、实物投影等。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调查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争论学习法等。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意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育等。 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尤其是让学生经受了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分析的整个过程,学生将会初步熟悉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真正从实践的层面上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也将得到培育和熬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