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14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14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14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教案)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1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实验器材:烧杯三只,温度计,体温计,冰水,自来水,开水,“冰糖”,两只一次性茶杯及饮用水(每一组学生实验桌上使用的器材) 演示器材:焦耳定律演示
2、仪 演示温度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将事先制作好的“冰糖”发给学生,在吃了无数次的冷饮之后,用心去体验“冷”的感觉。(调制浓的糖水,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中冷冻) 2.接着,再喝一口饮用水 师:有什么感觉? 生:冷,热。 师: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多媒体显示) 3.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自来水和足够热的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 A.把左手放入冰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 B.把右手放入足够热的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为什么同一杯自来水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内有两种差异很大的冷热感觉呢? 生:看来人的感觉是不可靠
3、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自身的经验和感觉去判断事物,然而这种经验和感觉今天遭遇到了挑战,怎么办?用科学武装自己,勇敢地迎接挑战! 让我们拿起武器,迎接挑战! 二、层层递进,学习新知 1.实验演示,了解原理 师:对于温度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为了使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它,请同学们看一个小实验: (利用老教材中做“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的器材,在锥形瓶中分别放入酒精、水和煤油,观察加热和停止加热时液面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家中的电热水器,其中的奥秘,下学期我们会详细的学习的,今天我们只是利用它来给瓶中的水加热。请同样的温度计。 师:各种不同的温度计各有各的妙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常见的玻璃液体温度
4、计,它们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分别有:装液体的液泡、细内管、刻有示数的玻璃柱,根据液泡中的不同液体通常使用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2、阅读讨论,了解单位 A.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B.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关于“一个大气压”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的了解的)。 C.10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D.1摄氏度: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温度,一支是测体温的。 生B:上面标的数字范围不同。 生C: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也不同。 生D:体温计的下面是弯的。 生E:体温计
5、的玻璃柱不是圆的。 生F:体温计的玻璃柱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 师:非常的棒哦!同学们都作了细致的观察。这里包含着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测量时必须遵守的两个要求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A.量程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量程为:-20110。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B.分度值最小一个代表的值。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由学生观察后回答完成) 师:两支温度计就在空气中,现在温度计的示数应该就是空气的温度,请大家读出来。 生A:(手中拿的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示数为:(注意单位)。 生B:(手中拿的是体温计)读不出来。 师:为什么读
6、不出来呢? 生:现在的空气温度没有达到体温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 师:回答的很好! 没有读出空气温度的同学可能有些气馁,没关系,请做下一个环节测体温 请同学们将温度计放在腋下,根据经验,要等待一会,在等待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本P78“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正确方法” A.朗读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B.讨论“想想议议”中的图4.14,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 ?请大家拿出温度计,读出自
7、己的体温 生A:(手中拿的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我的温度计的示数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下降) 生B:(手中拿的是体温计)我的体温是(注意单位) 师:手中拿体温计的同学心里平衡多了吧!其中的奥秘在何处呢? 生C:我发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在弯管处的水银断开了。 师:这正是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也能读出温度的奥秘。那么,如果另一个同学也想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能否马上就拿过来使用呢? 生D:我在医院里看见医生测量体温之前要甩动体温计,所以我们也要甩一下再测量。 师:对。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
8、内,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 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 师:学习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后,让我们一起来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 请同学们把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以正确的方法同时放入热水中。 (此时,手拿体温计的同学可能会犹豫,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大家勇敢地尝试) 生:哎呀!我的体温计坏了。 师:坏了就好啊!从中大家能获得什么启示呢? 生B:温度的测量不能超过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的 三、归纳小结,巩固知识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你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呢?或者说你有什么感想呢?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好吗? 生:?(此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说法,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作
9、归纳) 结束语:同学们,了解了温度,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我们将踏上探究“物态变化”的征程,大自然的景色美不胜收,期待着同学们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
10、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
12、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
13、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日常生活里常见的汽化现象有: 抹上酒精的毛玻璃片,暴露于空气中,毛玻璃片变干了。(蒸发)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蒸发)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蒸发) 锅中的沸水,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越来越少。(沸腾) 实验室里,酒精回收装置,球形烧瓶里的沸腾的废酒精越来越少。(沸腾) 返回目录 怎么迅速提高物理成绩 记忆:在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只要理解就行,其实记不住你就不会真正理解,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
14、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课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累积,不加思考地机械的把已经记住的东西简单的叠加。结果这样不仅做不到灵活应用,而且只能记忆的也不准确。二是真正的积累,在记忆的基础上,善于不断通过习题巩固和整理从参考资料上获得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便于记忆。根据遗忘的规律只有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才能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真正目的,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学习的要求内容也是一块
15、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初中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返回目录 物理提升技巧有哪些 1、善于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与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衔接,初中阶段的物理为你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你可以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转变,实现知识上的带入,在做物理题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考虑各种解题方法,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思路,分析相关物理知识时,要及时总结规律,要有一双善于
16、发现的眼睛和灵活的思辨能力。 2、我们要做好新的物理知识学习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已学过的知识点的巩固,思考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化自己对于物理知识上的印象,避免遗忘知识点。 3、做好物理知识上的复习和预习工作,要有一个准确地复习计划,时刻按照计划开展复习工作,达到学过的知识不会被遗忘的目的,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准确抓住老师所讲的物理重点与难点。 4、提升自己对于物理学习上的兴趣,我们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和课下闲暇时间,把物理知识和一些我们接触到的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返回目录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
17、教学教案科教版4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老师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塑料吸管中的液柱在热水中会上升? 生: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师:我们用手中的小瓶能不能测出热水的具体温度值? 生:不能。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刻上刻度 师:对,但是在哪里刻上0摄氏度?同学们有知道的吗?如果没有,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 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解。 从而引出分度值和量程。 练习读数。 师:小瓶子的塑料吸管刻上了刻度,就成了一只温度计,拿出实验室温度计与自制温度计比较一下,小瓶相当于什么?塑料吸管相当于什么?红水相当于什么? 学生回答,根据里面的液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师
18、:我们利用手中的温度计如何准确的测出水的温度呢? 自学课本77页和78页。 学生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学生互动解决出现的问题。 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测出一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值。 出示幻灯片,教师最后总结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师:体温计也是一种液体温度计,它和我们今天设计的实验用温度计有很多不同。下面自学课本78页,解决下列问题。 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 师:学会使用温度计后,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一个问题,灯丝的温度2500,那如何测出来呢? 简单介绍其他的温度计。 六.课堂练习 七.畅谈收获 八.
19、课堂小结 九.课后作业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5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
20、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
21、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2、,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 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
23、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八、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它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任课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 九、经任教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教室。 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课代表应按要求填写实验登记表。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
24、章教学教案科教版6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7 一、目标要求 1.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认识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小制作”和“我的设计”,学习控制光束方向。通过对比观察,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走向社会:太空镜”,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25、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是应用反射定律控制光束方向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成因。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1)课题的引入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主要通过眼睛来获得信息,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由此说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意义。 (2)光的反射定律的教学 1.实验材料准备 材料:激光笔、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纸筒(牙膏盒)等。 2.实验过程 (1)用光反射实验器演示光的反射规律: 图4-2-1所示是光的反射实验器,实验器的底座上竖立着一个白色的光屏,光屏的平面上刻有角度,中间为0o, 0o的正下方O点处是放在底座上的小平面镜,用一条细小光束代表光线沿光屏的平面照射到平面镜
26、上的0点处,这时光屏的平面上将显示入射光线A0以及由平面镜反射出来的反射光线0B。 讲述什么是法线,什么是入射角和反射角。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结果总结出反射规律 反射规律探究结束后,让学生做一些应用反射定律控制光束方向的练习,为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在教科书图4-2-3的小制作中,为什么要求两块平面镜要保持平行,并与水平方向成45?可以引导学生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证明。在设计“将光偏转180的装置”中,可以让学生思考设计还有什么缺陷,怎样改进。 2.关于光路可逆性的教学 让学生看课本图4-2-5小猫和小聪的漫画,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光反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再由学生做一下有关的实验,教师站在教室
27、外,通过平面镜观察学生,学生也一样观察教师。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教学 如果有太阳光射入教室,也可以演示太阳光斜射在平面镜上,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用白纸反射则不会产生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 反射定律是以理想化的光线为研究对象,每一条光线在发生反射时,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当反射面是一个光滑平整的镜面时,平行光束里各条光线的入射角都相等,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也相等,所以,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光束,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图4-2-10中,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时,这反射面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的平面组成,据此,可引导学生解释漫反射的原因。问题:黑板“反光”是怎
28、么回事?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了解并记住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设计。 四.教学教具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烧杯(每组2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五.教学过程: 师:老师这有一杯水,
29、如果我把它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它还是水吗? 生:不是,变成了冰。 师:那我们猜想一下,使水变成冰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温度。 师:那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是从同学们最熟悉的温度和温度计开始。 同时板书标题:温度计 师:提起温度,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哪位同学可以举出生活中一些温度比较高的物体和温度比较低的物体? 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的定义:指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师:还有那位同学知道一些具体的温度值?例如,什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的温度值具体是多少? 同学回答后,请同学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如有错误适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记录结果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30、其单位是摄氏度。 师:我们在看天气预报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数据:-20,怎么读呢? 学生读出来,教师给予点评。 师:实际上自然界的温度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77页的小资料,了解一下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值,并试着把空填上,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沟通合作。 师:哪位同学把你们组的填表情况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和同学们一起解决表中数据。 师:我们是怎样知道物体的具体温度的?需要一个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我们都很熟悉,有的同学也使用过,那么你们想没想过自己制作一个温度计? 利用小瓶(内装红水)、塑料吸管自制一个温度计。 让同学们利用自制的小瓶来判断另一个烧杯中的水比现在的烧杯中的水温度高还是低? 同学们
31、动手实验,并能得出结论。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难点: 试验探究熔化、凝固
32、的规律。 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 性质制成的,把_ 规定为0,把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不要碰 到容器的_,待温度计的示数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 的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
33、A、38;B、37 C、36 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固体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 6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 气体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4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试验:课本75页 ( )提出问题 (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34、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温度/ 温度/ 分析和论证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10 一、目标要求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
35、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难点是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通过节首图“桂林山水”,将平面镜的概念进一步拓广,同时学生能感受大自然之美。 在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要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大小提出看法。通过观察,很多同学会象小聪一样,得出像比物小的想法。老师可以象小明那样把手放在镜子上,得出不同的结果。在此情景下,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
36、规律的问题。 (2)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适当提问加以引导,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同学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创造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相同的物体与像进行比较,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是这个实验设计的三个极巧妙之处。如何让学生想到这些方法,是设计探究的关键。教材中,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学生讨论交流,以对话为路标,来经历这个设计过程。 探究中,应该让学生把蜡烛至少换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
37、求的目的,是为培养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缺少必要实验的环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研究习惯,或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 (3)分析与论证,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对若干次实验结论的分析时,要引导学生感知对称之美,提出关于物距和像距的猜想,进行探究。 学生的探究活动,因为具有示范作用,所以要求学生按探究的环节进行。为了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制订探究的计划。 (4)结论 通过探究活动,要求能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实验探究中的几点说明 找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
38、置,是学生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实验时选用的玻璃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为了准确总结出“物像等距”的特点,可以在纸上事先画好坐标。 这个实验也可以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来做。把一张白纸的半边涂黑(或贴上一张复写纸)铺在桌面上,把一个跳棋子放在玻璃板前面纸的白的半边上,玻璃板后面就出现清晰的棋子的像。另外拿一个棋子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这个棋子,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样做实验更为简便易行,学生都可以做好。 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探究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但很难从根本上理解平面镜的虚像是怎样形成的。所以教材的图4-3-4中,利用反射定
39、律对光束分析,让学生来了解虚像的成因。为了使同学们能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过程及成像原理,有条件的老师可以用计算机课件来演示,结合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屏幕接不着像的事实,使同学们理解虚象不是光的汇聚形成的。 在“讨论交流”中,用纸条模拟演示过程,学生可进一步形象直观地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过程,从纸条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能形象生动地认识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作图方法。 3.平面镜成像的一些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教师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观察,讨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例如水面倒影。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活动,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平面镜的使用等问题,或搞一些小发明,小魔术如万花筒等。 初二物理上
40、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11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12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13 一、目标要求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2. 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3. 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 意识。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
41、示“通知”,学生阅读过后,教师:同学们,高不高兴?生:高兴。师:想不想在比赛中获胜?生:想。师: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生:好! 二、引导研究: 1.材料的准备: 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先写好计划,为了明天的比赛,我们先应干什么?(制降落伞),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让学生举手回答,如纸、布、塑料等,然后综合得出最好的),还要什么?绳子。 2.仪器的择: 对降落伞还有什么要求?教师用手在通知书上指出。(20g), 20克究竟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来称?磅秤?杆秤?案秤?(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分度值不同,应该选择分度值较小的天平秤),你们会使用天平吗?过一会儿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我们再看一看,还有什么要求?(指出3米)。 怎样测出高度是3米?需要什么仪器?(刻度尺) 比赛是比什么?(时间长为胜),那么这又要什么仪器?(秒表) 3.天平的使用 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器材,下面一步就是要会使用这些仪器了,上节课就布置了,要求同学们在图书室或上届初二学生的物理书上自己找一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