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我通过几张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片引出神话故事导入文本,使学
2、生对神话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地球上什么都有了,单单缺少什么?为话题引出“女娲造人”这则神话故事。 二、整体感知 说说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小组合作完成) 三、学习研讨(小组合作探讨完成) 1、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女娲的重要句子,读一读。 教师指导学生先找出来之后,再读,读的时候思考: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2、教师总结女娲的形象:她是神通广大的“神”,她有着神奇的创造力,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像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显露出一位母亲
3、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 3、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魅力。 4、课堂小练笔: “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 ” 四、活动研讨 比较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像力?(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和风俗通对比,解题思路:先从课文中标出风俗通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其余就是丰富补充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六、练习 运用创造性想像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
4、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七、推荐阅读: 1、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2、 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
5、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
6、,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
7、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内容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
8、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内
9、容?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举例:(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 (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写,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喜欢内容加以评说,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四)想象写作 1神话是古人创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写,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
10、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2交流习作,互相点评。 从阅读体会到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问题探究 1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 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神话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话
11、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真相,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话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话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教给学生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神话的美好,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能形成自己的个性观点。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姮娥奔
12、月) 2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1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能力。2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想象力。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13、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 2、学生寻找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讲述 3、关于神话,关于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如果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3、跳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
14、感的体会。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三、拓展延伸 你能对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经过进行新的想像吗? 四、教师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 五、作业布置 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己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说一段话。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