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11篇 望岳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岳》教学设计11篇 望岳教学设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望岳教学设计11篇 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1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古诗学习,能够比较准确的朗读和把握节奏,但是我们以前接触的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比较熟悉,青年的杜甫形象不是多见,通过本文学习我们要体会杜甫的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豪情壮志。 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哲理。感受青年作者的豪情壮志。 (一)导语 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板书:望岳 唐 杜甫 (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泰山。 从 “岳”“
2、岱宗”“齐鲁”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1)描绘泰山景色。 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3、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三)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3、登上绝顶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登上绝顶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这是身在低处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所以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认为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胸怀竟然博大得认为天下都很
4、小。林则徐更说过“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4、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四)了解青年杜甫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 3、过了二
5、十年左右,47岁的杜甫在首都长安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破败,荒凉,萧条 4、我们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年杜甫?愁苦,焦虑 忧国忧民,流泪的,感伤的,饱经风霜的。 5、国家的苦难,人生的坎坷,生活的艰苦可以磨掉杜甫的意气风发,磨掉杜甫的骄狂,使他的诗歌风格由雄豪而变沉郁,却始终磨不掉青年时期立下的志向,磨不掉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乃至困顿至极的他竟然能发出使人震撼的呼喊,这就是被后人尊奉为诗中圣人的杜甫。 望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正确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2、朗读、背诵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6、。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杜甫2035岁时曾
7、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4、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
8、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
9、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
10、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教师小结: 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以泰山和诗人的志向作对比,以山之雄伟反衬诗人志向之远大,表现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望岳 远望之色,连绵不绝;近望之势,巍峨高大;细望之景,气象万千;极望之景,放眼四望。 泰山高大雄奇,作者志向高远。 望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 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 能背诵古诗。
11、 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营州歌 1出示古诗,听录音 2简介作者高适 3小组学习 (1) 读通全诗 (2) 理解诗意 4 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 营州少年从小就习惯了茫茫的原野和丛林,旷阔的原野孕育了他们粗旷豪迈的性情。在城外的郊野上,时时可以见到他们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骑在骏马上奔驰猎射的矫健身影。这种崇尚通武的精神真让人叹服。听说,他们个个好酒量,千钟万杯也修想灌醉他们,而且,十岁的孩子,就都会骑马奔驰了。这可真叫我们中原人感到惊奇,甚至不可思议了。 5、朗读,试背 二、 学习望岳 1听录音 2自由朗读,理解意思 3诗意: 号称
12、五岳之首的泰山究竟是什么样的?告诉你,在整个齐鲁大地,你都可以看到他清脆的山影,雄伟绵延的山势。正是由于大自然的偏爱,才使泰山集中了神奇秀丽的景色。日光照射下的山峰拔地参天,使山北和山南像黑夜和白天那么分明。望着层层缭绕的云气,不禁使我胸怀激荡。我睁大眼睛,久久地望着这迷人的景色,甚至连黄昏时归巢的鸟儿也尽入眼帘。啊,总有一天,我要登上泰山最高的山顶,去领略那眼底的群山变得低矮、渺小师的雄伟景象。 4对照诗意,朗读理解,尝试背诵 5 积累:你还学过哪些杜甫的诗 三、 布置作业:背诵古诗 望岳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的
13、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 简介泰山 二、读诗: 1、解题:“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简介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
14、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 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简介写作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进入青年时代后,诗人又开始漫游四方。他经过淮阴、扬州、渡过长江,先后游览了金陵、姑苏等地, 在这次长达四年的漫游中,杜甫不但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加深了认识,而且对祖国的灿烂文化加深了理解。忘情于山水之间,诗人豪迈的胸襟得到释放,锐意进取之心充盈着他的诗歌。直到开元二十三年(73s),诗人才回到洛阳赴京兆贡举。应试落第,诗人也并不在意,又于开元二十
15、四年(736)开始了齐赵之游,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4、读诗:全班齐读、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5、解诗:结合注视,请同学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远望、近望、细望、极望 6、整体把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研讨以下问题: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
16、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答:高大雄奇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小组合作探讨1: 三、品诗: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明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
17、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2、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讨论一下,这句话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感受? 明确:“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
18、”,聚集的意思。 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4、动动手、动动脑,换一换,看好不好(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来做一回小诗人,自己给诗中的字词换一换,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换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
19、在哪里? 小组合作探讨2: 四、悟诗: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2、拓展与延伸: 请你再说出几句表达雄心壮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20、已。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以泰山和诗人的志向作对比,以山之雄伟反衬诗人志向之远大,表现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师之家-教师备课教学好帮手! 望岳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会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 3、讨论诗歌,体会诗句情感,感悟诗人蓬
21、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风格。 二、教学过程: (一)以问置疑,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不计其数。要说山,最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那么,请问,“五岳”分别指那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 2、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泰山的诗句,其中唐代的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被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如何描绘和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3、板书课题,学生结合课下解释解题,明白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二)讲授新课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知识。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
22、他的父亲在山东做官,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觉得他是一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在这首诗中,你能看出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吗?如果没有,那么,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默读诗歌,老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眦”等。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老师总结并评价后,集体朗读诗歌。 (3)老师指导学生明确诗歌体裁:五言古诗。 3、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学生借助课下解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基本掌握诗句含义。老师逐句朗读诗歌,学生集体复述句
23、义,再读诗歌。 4、细读诗歌,理解前六句诗描写泰山景色的特点。 (1)诗题是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实有虚。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区别。 (2)试以两句为一组,学生分组讨论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老师指导点拨,学生发言。 5、讨论诗歌最后两句,体会诗句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1)讨论作者从想象登山的过程和登顶俯视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豪迈之情) (2)由情入理,引导学生讨论诗歌蕴含的哲理。学生独立思考,老师适时点拨。(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3)感
24、悟诗歌气势磅礴、雄放健拨的风格。 6、品味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总结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1)学生讨论回答: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那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明确:写景抒情;虚实相生;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课堂小结:如何学习古诗?(解题读诗释义悟情明理诵诗) 7、背诵古诗。 8、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1)当堂检测。 (2)布置作业:比较这首诗与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的不同风格。 三、教学反思: 这首诗的教学环节井然有序,体现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师
25、生学习中的平等对话。既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本人能力所限,还存在如下需要改进之处: 1、明显存在单一性。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自主合作探究千篇一律,不能体现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还有,设计问题的程序化,为保证教学任务按时按量完成,所有问题都是老师预设,学生讨论回答。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2、课堂结构上的缺陷。一节课前松后紧,教学过程时间多,检测时间所剩无几,显得虎头蛇尾。 望岳教学设计6 望岳教学设计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6、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诗中哲理的理解; 1、作者生平; 2、泰山的有关知识; 3、字音、字形; 朗读法。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
27、: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解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
28、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
29、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是因为。”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
30、,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望岳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诗歌背景 2、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 3、感受并学习青年杜甫的豪情。学习重点: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习难点:赏析诗中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程序: 一、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解答,第一个问题: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笔下流淌的多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
31、和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被人称为“诗圣”,诗被称为“诗史”。这人是谁?第二个问题,有这样一座山,鬼斧神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就连孔夫子都为之发出感叹“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什么山?看来老师小瞧同学们了 2、欣赏泰山景色并描绘泰山 师:那么,同学们,当诗人中的诗人与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时会上演怎样的传奇呢?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解答这样一个疑问:当杜甫遇到泰山。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唐朝诗人杜甫及其名作望岳 作者简介(由学生介绍、教师总结)PPT展示 1.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
32、,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2.时代背景简述。 二、走入课程 阅读思路:读-品-悟 (一)、读:美、高昂、气势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请学生读,指点朗读语气。再齐读。 二、品:诗联品析(合作探究) (一)、品题目师:怎样理解题目 生:望即看之意。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泰山。就是看泰山。 师:现在我们要随着杜甫的目光去看泰山,那我们应抓住哪一个字呢? “望” (二)、品诗意(合作探究)问:请选择一句诗进行解读要求:我们组选择诗,根据方法: (一),解说解释 (二)、描述诗联 (三)品析字句并说出作者望到了哪些景象?
33、 小结:“岱宗”两句:青翠苍郁,延绵不绝-惊叹-远望 “造化”两句: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赞美-近望 “荡胸”两句:云涌云翻,鸟儿归巢-陶醉-细望 “会当”两句:志向高大,纵览群山-豪迈 2.全诗以“望”字贯穿,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虚有实,那么每句分别是从“望”的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明确: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府望之景,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3.从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广、高、美) 师小结:我们随着杜甫一步步的观望而下,我们纵览了五岳之首泰山的美景。作者除诗题中有有
34、一个“望”字之外,诗中却不见一个“望”字,而我们却能感受到所望之景,这就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来,我们踏着杜甫的足迹一起再一次朗读诗歌,重走望岳之路。 (三)悟:有感而发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附: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小结: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此时的他芳龄24岁,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这首诗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并把它写下来 师:同学们,杜甫笔下的泰山确实美,堪称仙境。但我们要知道,但凡一位伟
35、大的诗人,绝不仅仅是就山写山,就水写水,这山水的背后定有深刻的含义。作者在最后一句中表达的是凌云壮志,人生抱负,那么讨论:这句话中给予你什么人生启示? 附: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师小结:说得好,道出了“我不轻狂枉少年”的激越。老师也希望大家能牢记这种精神,当遇到困难时能为自己吟上一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课堂总结 师:泰山,杜甫,望岳,同为独尊。面对神圣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崇敬。请学生齐声背诵望岳。为了加强感情,把最后一句处理成重复。 四、布置作业 续写我们没有完成的命题:当杜甫遇到
36、泰山。 望岳教学设计8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 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
37、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 本堂课的教学
38、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这种方法也便于贯彻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吟唱,就要求学生自主地深入地领会诗歌的内容,这样才能选择感情相吻合的音乐曲目来配诗。在演唱时,学生可以寻求合作,可以独唱,可以合唱。仿写
39、诗歌,既要学生自己写,更须同学互评互改,一起来锤炼字词,共同去探寻诗歌创作的奥秘。 四、关于板书的设计 望岳这首诗形象很鲜明,写了泰山广、高、美的特点。所以,我在板书时勾勒泰山的图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给人一种美感。同时也把泰山的特点板书出来,给学生一目了然的印象。 五、关于课后作业的设计 我想通过望岳一诗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读古诗的能力。所以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给熟悉的诗词谱曲既可套用现成的音乐曲目,也可自创曲目。二是把仿写的诗歌编订成册,出版一期诗歌集。 古诗词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必定形
40、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教学目标 1、体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及作品风格。 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教学媒体选择 教具:录音机、计算机、投影仪、磁带等。 课件:1、课题展示。 2、望岳书法作品。 3、泰山风光。 3、学生作品仿诗。 教学结构 这节课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学生的诵读赏析吟唱仿写;二是老师的引导、点拨。整节课分为五大板块:一、导课。二、赏析望岳。三、吟唱望岳。四、仿写及仿诗展示 五、小结。 教师活动: 一、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二、朗读望岳 三、自主、合作、探究、赏析望岳。 四、独唱、合唱、齐唱望岳。 五、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 六、仿写古诗词。 七、学生作品展示。
41、八、互评互改仿诗作品。 九、学生背诵望岳 十、抄写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 十一、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十二、朗读望岳 十三、自主、合作、探究、赏析望岳。 十四、独唱、合唱、齐唱望岳。 十五、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 十六、仿写古诗词。 十七、学生作品展示。 十八、互评互改仿诗作品。 十九、学生背诵望岳 二十、抄写课后作业。 望岳教学设计9 1、知识与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理解诗的意境,背诵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望岳 杜甫 远望绵延高耸 近观神奇秀丽 热爱 细
42、看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泰山吗?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诗人杜甫却另有一种感受。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望岳。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讨论: 1、这两联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