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磁保持继电器(T-ZZB 0830—2018).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265463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5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磁保持继电器(T-ZZB 0830—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力磁保持继电器(T-ZZB 0830—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磁保持继电器(T-ZZB 0830—201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磁保持继电器(T-ZZB 0830—2018).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17.220.20 N 22 ZZB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T/ZZB 08302018 电力磁保持继电器 Electric latching relay 2018-12-05 发布 2018-12-25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T/ZZB 083020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品分类.2 5 基本要求.2 6 技术要求.2 7 试验方法.7 8 检验规则.13 9 标志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14 10 质量承诺.15 T/ZZB 0830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

2、草。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格蕾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盐众信电子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炬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勇、肖文信、宋海敏、吴金良、刘献成、朱东锋、汪卫华、郑旭斌、任锋、施耀、吴卫东、张彥、杨金土、潘轩龙、边晨、楼平、柏小平。本标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T/ZZB 08302018 1 电力磁保持继电器 1 范围

3、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磁保持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电能表使用的磁保持继电器,复合开关、无功补偿装置、三相不平衡转换开关、智能家居等使用的磁保持继电器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

4、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423.22201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 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900.172009 电工术语 量度

5、继电器 GB/T 5169.10201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 GB/T 102321994 电气继电器 第7部分:有或无机电继电器测试程序 GB/T 14048.1201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GB/T 14598.12002 电气继电器 第23部分:触点性能 GB/T 14598.32006 电气继电器 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IEC 62055-31-2005 电能计量 付费系统 第31部分:特殊要求 静止式付费电能表(1级和2级)Electricity metering.

6、Payment systems.Part 31:Particular requirements.Static payment meters for active energy(classes 1 and 2)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7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磁保持继电器 latching relay 当去除激励量后,仍能以其自身的磁力保持其触点通断状态的一种双稳态继电器。T/ZZB 08302018 2 3.2 电力磁保持继电器 electric latching relay 应用于电能表、复合开关、无功补偿、三相不平衡控制、智能家居等电力领域的磁保

7、持继电器。3.3 动作电压 action voltage 使继电器产生动作状态改变的激励电压,通常情况下采用限定脉宽的脉冲电压。4 产品分类 4.1 按触点形式分:单组,双组,三组。4.2 按激励线圈分:单线圈,双线圈。5 基本要求 5.1 设计 5.1.1 应针对产品结构、电气安全性、可靠性等进行优化设计。5.1.2 应针对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的合理性进行验证。5.1.3 应具备采用三维软件对产品的外形及力学性能进行动态模拟的能力。5.2 原材料 5.2.1 材料有害有毒物质限值应符合 RoHS 指令的要求。5.2.2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产品所使用的材料不应出现霉变,不应散发有害气体,

8、金属零部件应耐腐蚀和氧化。5.2.3 绝缘材料阻燃等级应达到 V0(UL94),耐热等级不低于 F 级(最高使用温度不低于 155)。5.2.4 继电器应优先选用可回收、绿色环保的材料。5.3 制造工艺 5.3.1 应对组装车间进行洁净化处理,并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5.3.2 继电器所采用的零部件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都必须保持清洁,必要时进行清洗处理。5.3.3 线圈加工、电性能参数检测等工序应采用智能技术。5.4 检测能力 5.4.1 应配备高精度投影仪、光谱分析仪等设备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进行检测。5.4.2 应具备动作电压、线圈电阻、接触电阻等项目的在线自动检测能力。5.

9、4.3 应具备本标准所规定所有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能力。5.4.4 应具备本标准所规定型式检验项目的检验能力(其中短路试验、振动试验和机械冲击试验除外)。6 技术要求 6.1 外观与尺寸 T/ZZB 08302018 3 6.1.1 继电器整体外观良好,无划伤、凹陷、变形等缺陷。6.1.2 继电器(及其附件)的外形和安装尺寸,应符合规定的要求。未注明公差要求的,应符合表 1规定。表1 尺寸公差要求 序号 外形尺寸 mm 公差 mm 1 1 0.2 2 110 0.3 3 10 0.4 6.2 电气性能 6.2.1 动作电压 6.2.1.1 额定动作电压 额定动作电压推荐值:5 VDC、6 VDC

10、、9 VDC、12 VDC、24 VDC,优选值:9 VDC、12 VDC;脉冲宽度推荐值:单组为(5080)ms;两组为(60100)ms;三组为(100150)ms。6.2.1.2 初始动作电压 继电器初始动作电压应不大于额定动作电压的70%,应不低于额定动作电压的30%。继电器经环境试验、安全性试验和寿命试验后的动作电压值,应不大于额定动作电压值。6.2.2 动作时间 单组触点继电器动作时间应不大于20 ms,双组和三组触点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应不大于30 ms。6.2.3 触点回跳时间 继电器触点回跳时间应不大于2 ms。6.2.4 线圈电阻 继电器线圈电阻值允许偏差范围为10%额定电阻值

11、。6.2.5 接触电阻 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接触电阻初始值 额定负载电流(AC)接触电阻(初始值)30 A 50 m 30 A50 A(含)5 m 50 A80 A(含)1.0 m 80 A100 A(含)0.8 m 100 A 0.6 m T/ZZB 08302018 4 6.2.6 介质耐压 继电器应能经受表3所规定条件的介质耐压试验,不应出现飞弧、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经过环境、安全性和寿命试验后,介质耐压应不低于规定值的75%。表3 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施加点 试验电压 Vrms 漏电流设置 施加电压时间 触点(组)与线圈(组)引出端之间 4000 1 mA 1

12、 min 不同触点组(闭合状态)引出端之间 同组触点(断开状态)引出端之间 额定电流(A)30 3060 60 施加电压 750 1500 2000 注:出厂检验时,施加电压时间允许为1 s,但试验电压值至少要增加10%6.2.7 绝缘电阻 继电器断开触点之间、线圈(组)与触点(组)之间、各触点组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 M。继电器经过坏境、安全性和寿命试验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 M。6.3 环境适应性 6.3.1 环境温度(高温、低温)6.3.1.1 继电器的使用温度如表 4 所示。6.3.1.2 继电器按 7.4.1 条和 7.4.2 条规定进行试验,在极限工作温度下施加额定动作

13、电压,应能正常动作,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00 M,在最高工作温度下继电器的接触电阻应不超过 6.2.5 条规定值的1.5 倍。6.3.1.3 继电器按 7.4.3 条进行温度冲击试验后,其结构件无松动、变形,引出端表面光洁无异物。表4 温度范围 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 极限工作温度范围 -40+85 -45+90 6.3.2 相对湿度 6.3.2.1 继电器应满足表 5 的相对湿度要求。表5 相对湿度 年平均 30 天,一年中这些天是以自然方式分布的 在其余时间有时达到 75%95%85%6.3.2.2 继电器经 7.4.4 交变湿热试验后,施加额定动作电压应能正常动作,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00

14、M,接触电阻应不超过 6.2.5 条规定值的 1.5 倍。6.3.3 振动 T/ZZB 08302018 5 继电器经受7.4.5条规定条件的振动试验后,应无结构松动和机械损伤,继电器的触点状态不应改变,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 M,接触电阻应不超过6.2.5条规定值的1.5倍。6.3.4 机械冲击 继电器经受7.4.6条规定条件的机械冲击试验后,应无结构松动和机械损伤,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 M,接触电阻应不超过6.2.5条规定值的1.5倍。6.3.5 抗恒定磁场 继电器按7.4.7条规定进行试验,三个测试方向分别施加300 mT的恒定磁场,其触点状态不应发生改变。继电器控制端施加额定动作电压

15、,连续进行5次断开和闭合操作,应能正常动作。6.4 安全性 6.4.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外部)继电器外部负载回路引出端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项目 触点额定电流 80A 80A 电气间隙(mm)4 5.5 爬电距离(mm)5 6.3 6.4.2 触点温升 继电器按7.5.2条进行试验,其触点引出端的温升不应超过55 K,外壳表面温度不应超过35 K。试验后,继电器不应出现变形、损坏,绝缘电阻不小于100 M,接触电阻应不超过6.2.5条规定值的1.5倍。6.4.3 冲击电压 继电器按7.5.3条进行试验,其触点引出端之间应能承受表7中所规定的波形

16、为1.2/50 s的瞬时冲击电压试验。试验时,不应出现破坏性放电(火花、飞弧或绝缘击穿)现象。试验后,继电器外观无损坏,施加额定动作电压应能可靠动作。表7 冲击电压值 触点额定电流 冲击电压 Uimp V 60 A 4000 60 A(含)120 A 6000 120 A 8000 6.4.4 过负载耐受能力 继电器应能承受7.5.4条规定的1.5倍额定负载的过电流试验,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触点无粘结、焊死现象,继电器施加额定动作电压应能正常动作,接触电阻不大于6.2.5条规定值的1.5倍。6.4.5 短路电流接通能力 T/ZZB 08302018 6 继电器按7.5.5条进行试验后,施加额定

17、动作电压,应能可靠动作,触点无粘结、焊死现象,介质耐压满足6.2.6的要求。短路电流和功率因数按表8选择。表8 短路电流值 短路电流级别 短路电流 功率因数 UC2 2.5 kA 0.850.90 UC3 3.0 kA 0.850.90 UC4 4.5 kA 0.750.80 注:短路电流级别,高级别覆盖低级别。电流允差为+5%。6.4.6 短路电流承载能力 继电器按7.5.6条试验,进行试验a)时,继电器不应爆炸,外观无损伤,但允许触点粘结;进行试验b)后,继电器施加额定动作电压应能可靠动作,介质耐压满足6.2.6的要求。短路电流和功率因数按表9选择。表9 短路电流值 短路电流级别 试验 a

18、)电流值 功率因数 试验 b)电流值 功率因数 UC2 4.5 kA 0.750.80 2.5 kA 0.850.90 UC3 6.0 kA 0.650.70 3.0 kA 0.850.90 UC4 10 kA 0.450.50 4.5 kA 0.750.80 注:短路电流级别,高级别覆盖低级别。a)试验后,如果触点未粘结,继电器可靠动作,介质耐压满足6.2.6要求,允许免做b)试验。6.4.7 耐热和阻燃要求 继电器引出端和外壳等应具备合适的安全性以防止火蔓延,按照7.5.7条进行试验后,不应因与之接触的带电部件的热过载而着火。6.5 寿命 6.5.1 电寿命 电能表用继电器应满足10000

19、次的电寿命动作次数(其中功率因素在1.0和0.5时各5000次);其他领域用继电器电寿命应满足表10规定的动作次数。试验后,其外观无损坏,动作功能正常,介质耐压不低于6.2.6规定要求的75%,绝缘电阻不低于100M,接触电阻不超过6.2.5条规定值的4.0倍。表10 电寿命次数(功率因素 1.0)序号 电压 触点额定电流 最低电寿命次数 1 额定电压 60 A 2104 2 额定电压 60 A100 A(含)1104 3 额定电压 100 A 0.5104 T/ZZB 08302018 7 6.5.2 机械寿命 继电器应具有一定的抗机械磨损能力,空载操作循环的机械寿命次数应不低于表11规定的

20、动作次数。试验后,继电器外观良好,无结构损坏,动作功能无失效,介质耐压不低于6.2.6规定要求的75%;绝缘电阻不低于100M,接触电阻不大于6.2.5条规定值的2.0倍。表11 机械寿命次数 序号 触点额定电流 最低机械寿命次数 1 30 A 5105 2 30 A100 A(含)2105 3 100 A 1105 7 试验方法 7.1 标准条件 7.1.1 若无其他规定,所有试验均应在以下规定的试验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为(1535);b)相对湿度为 25%75%;c)大气压力为(86106)kPa。7.1.2 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仲裁条件为:a)环境温度为(232);b)相对湿度

21、为(502)%;c)大气压力为(86106)kPa。7.1.3 继电器处于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时间足以使继电器达到热平衡。7.2 外观与尺寸 继电器主要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允许用精度不低于0.02 mm的量具进行测量。用目测检查继电器的外观,包括标志标识、继电器结构件材料和表面涂覆层的颜色等。7.3 电气性能 7.3.1 动作电压 7.3.1.1 方法一(阶跃函数法)采用如下规定以及图1和图2所示阶跃函数电压来测试动作电压值:a)继电器线圈阶跃施加规定的动作电压值,所有的动合触点都应转换到闭合位置(动断触点情况相反);b)转换动作电压的极性(方向),则所有动合触点都应复归到原始位置(动断触点情

22、况相反)。T/ZZB 08302018 8 图1 磁保持继电器双线圈“激励脉冲”图2 磁保持继电器单线圈“激励脉冲”7.3.1.2 方法二 线圈激励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到继电器的所有动合触点都转换到完全闭合状态,读取这时的动作电压值,即为闭合电压值。继续增大激励电压到额定电压值,再将电压降至零,然后反向增加线圈激励电压,直到所有动合触点都复归到原始状态,读取此时的动作电压值,即为断开电压值。7.3.2 动作时间 对处于闭合(断开)位置的继电器,对线圈施加额定动作电压,用示波器或其它专用设备记录继电器从施加额定动作电压的瞬间开始到所有触点都可靠断开(闭合)为止的时间,其数值记为断开(闭合)时间

23、。注:对于两组和三组触点继电器,测试值应以最大的一组触点读数为准。7.3.3 触点回跳时间 对处于闭合(断开)位置的继电器,对线圈施加额定动作电压,用示波器或其它专业设备记录继电器从触点第一次断开(闭合)的时刻起至最后断开(闭合)的时刻止的持续时间,其数值记为断开(闭合)回跳时间。注:对于两组和三组触点继电器,测试值应以最大的一组触点读数为准。T/ZZB 08302018 9 7.3.4 线圈电阻 用电桥法测试继电器的线圈电阻,测试端为线圈引出端。除另有规定外,测试的基准温度为20,如果环境温度不是20,应按照电解铜的电阻温度系数进行换算。7.3.5 接触电阻 7.3.5.1 测试接触电阻采用

24、微欧微伏表(伏安法),首先应对继电器线圈施加额定动作电压,进行三次循环激励,并使触点处于闭合状态,然后再进行测试。7.3.5.2 测试接触压降应在触点电流流过后的 10 s 内进行。7.3.5.3 测试应按下列规定的条件进行:a)测试类别为静态;b)测试点为闭合触点引出端之间(距外壳根部不超过 5 mm 位置);c)负载性质为阻性;d)测试接触电阻为 12 VDC,1 A 或 6 VDC,1 A;e)测试接触压降为额定触点电压,额定触点电流。注:继电器出厂逐批检验可测试接触电阻,也可以测试接触压降,如测试接触压降,允许统一采用10 A电流;型式检验时以上述方法施加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测试接触压降

25、为准。如果有争议,采用额定电流测试接触电阻。7.3.6 介质耐压 按GB/T 14598.32006中6.1.4条的规定,对主电路各触点引出端之间以及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施加工频电压进行试验。7.3.7 绝缘电阻 按GB/T 14598.32006中6.2.2条的规定进行试验,测试电压为500 VDC,分别测试断开触点之间、触点(组)与线圈(组)之间,以及触点组之间的绝缘电阻。7.4 环境适应性 7.4.1(干热)高温 按GB/T 2423.22008 试验Ba的规定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试验温度为 85;b)试验时间为 2 h;c)线圈以额定脉冲电压激励,频率为 30 次/min。试验中,

26、应用指示灯(12 VDC,2 A)监测触点的工作情况。试验时间达到后,在试验箱内测试动作电压值,然后将继电器移出箱外,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2)h,再测试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7.4.2(寒冷)低温 按GB/T 2423.12008 中试验Ab的规定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试验温度为-40;b)试验时间为 2 h;c)线圈以额定脉冲电压激励,频率为 30 次/min。试验中,应用指示灯(12 V,2 A)监测触点的工作情况。试验时间达到后,在试验箱内测试动作电压,然后将继电器移出箱外,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2)h,再测试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T/ZZB 08302018 10 7.

27、4.3 温度冲击 按GB/T 2423.222012中试验Nb的规定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低温温度为 45(极限的下限工作温度);b)高温温度为 90(极限的上限工作温度);c)循环次数为 5 次;d)每一温度下试验持续时间为 1 h;e)温度转换时间为(23)min。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结构和外观,并测试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7.4.4 交变湿热 按GB/T 2423.42008中9.4条规定的方法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继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触点处于闭合状态;b)低温温度为(253),持续 12 h;c)高温温度为(553),持续 12 h;d)相对湿度不低于 90%e)试验持续时间为每周

28、期 24 h;f)试验周期为 2 个。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结构和外观,并测试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7.4.5 振动 按GB/T 2423.102008 规定的方法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继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触点处于闭合状态,无包装;b)试验程序的单位为 A;c)频率范围为(10150)Hz;d)10 Hz50 Hz 恒定的振幅为 0.075 mm;e)大于等于 50 Hz 恒定的加速度 10 m/s2(1 g);f)每一轴向扫频周期数为 10。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结构和外观,并测试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注:10个扫频周期为75 min。7.4.6 机械冲击 按GB/T 2423.51995规定的

29、方法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继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触点处于闭合状态,无包装;b)半波正弦脉冲;c)峰值加速度为 300 m/s2(30g);d)脉冲持续时间为 18 ms。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结构和外观,并测试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7.4.7 抗恒定磁场 用尺寸为50 mm50 mm50 mm,表面磁感应强度为300 mT的永久磁铁作为恒定磁场源。分别将永久磁铁置于继电器的正视面、左视面和右视面(如图3所示),保持30 mm的垂直距离,平行移动继电器(如T/ZZB 08302018 11 图4所示),观察继电器的触点状态(用信号灯监测),在无改变的情况下,再对继电器线圈施加额定动作电压,连续进行

30、5次断开和闭合激励,检查继电器的动作功能。用永久磁铁的另一个磁极面,重复进行上述过程试验。注:若企业声明继电器带屏蔽罩,允许带屏蔽罩进行。图3 继电器测试面 a)左视面测试 b)正视面测试 c)右视面测试 图4 测试距离和测试位置 7.5 安全性 7.5.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外部)继电器负载回路引出端之间,选择最小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采用精度不低于0.05 mm的量具进行测量。7.5.2 触点温升 按GB/T 14048.12012中8.3.3.3条规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进行试验:a)安装方式为正常使用安装;b)触点状态为闭合,线圈不加激励;c)触点负载为额定电流;d)施加触点负载(0.5

31、1)h,达到热平衡后再测试;e)测试点为触点引出端伸出外壳约 5 mm 处(如引出端不足 5 mm,则测试点为其端部);f)试验不应在通风或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下进行。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结构和外观,并测试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7.5.3 冲击电压 按GB/T 14598.12002中6.1条规定的方法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T/ZZB 08302018 12 a)冲击电压幅值见 6.4.3 条表 7;b)冲击电压波形为 1.2/50 s;c)冲击方向及次数是正向和反向各 5 次;d)冲击时间间隔10 s。e)冲击电压施加部位为触点(组)与线圈(组)引出端之间或不同触点组(闭合状态)引出端之间。试验后

32、,检查继电器外观,并测试动作电压值。7.5.4 过负载耐受能力 按GB/T 14048.12012中7.2.4条规定的方法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触点回路施加负载为额定电压和 1.5 倍额定电流;b)动作频率为 1 s 闭合、4 s 断开;c)动作次数为 100 次。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完好情况,测量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接触电阻。7.5.5 短路电流接通能力 按IEC 62055-31-2005中附录C.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5.6 短路电流承受能力 按IEC 62055-31-2005中附录C.6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5.7 耐热和阻燃性 按GB/T 5169.102017规定的方法

33、进行试验,着火危险试验温度为(96015)。7.6 寿命 7.6.1 电寿命 7.6.1.1 电能表用继电器按 IEC 62055-312005 中附录 C.3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以 10 s 接通时间和 20 s 断开时间频率进行 6.5.1 条规定的循环动作次数。试验后,检测继电器的介质耐压、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7.6.1.2 其他领域用继电器按照 GB/T 102321994 中 3.30 条规定的方法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线圈激励为额定动作电压;b)触点施加负载为额定电流,电压为主回路 1.01.05 倍额定电压,阻性负载;c)循环次数按 6.5.1 条规定;d

34、)循环频率及负载比360 次/h、负载比为 1:4;e)监测及失效判据为连续监测,累积触点粘结次数不得大于 5 次,如中途超过 5 次则判为不合格并停止试验。7.6.1.3 试验后,检测继电器的介质耐压、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7.6.2 机械寿命 按GB/T 102321994中3.31条规定的方法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线圈激励为额定动作电压;b)触点监测为信号灯监测;c)循环次数按 6.5.2 条规定。T/ZZB 08302018 13 试验后,检测继电器的介质耐压、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8 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例行检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8.2 例行检验 8.2.1 继电器

35、在生产过程中应对产品的动作电压、接触电阻、介质耐压进行 100%检验。8.2.2 检验不合格产品在返工、返修后要进行复检。8.3 出厂检验 8.3.1 继电器的出厂检验按 GB/T 2828.12012 的规定,采取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水平为一般检查。抽验合格后,产品准予出厂。8.3.2 检验样品从提交批中随机抽取。出厂检验的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接受质量限(AQL)见表12。表12 继电器出厂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AQL 抽样方案 检查水平 1 外观与尺寸 6.1 7.2 0.65 一次抽样方案 一般检查水平II 2 动作电压 6.2.1 7.3.1 0

36、.25 3 动作时间 6.2.2 7.3.2 0.25 4 触点回跳时间 6.2.3 7.3.3 0.25 5 线圈电阻 6.2.4 7.3.4 0.25 6 接触电阻 6.2.5 7.3.5 0.25 7 介质耐压 6.2.6 7.3.6 0.25 8 绝缘电阻 6.2.7 7.3.7 0.25 8.4 型式检验 8.4.1 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的定型鉴定;b)产品结构、工艺、原材料有重大改变并可能影响到产品性能时;c)产品停产 1 年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和最近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

37、要求时。8.4.2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按表13规定的项目和分组进行,首先对全部样品抽取1只进行组0的检验,在合格的基础上再按分组(组1组13)进行检验。注:短路指标(UC2、UC3、UC4)按声明参数进行,高的参数覆盖低的参数。例如:UC3通过试验,UC2无须试验验T/ZZB 08302018 14 证。表13 继电器型式检验项目 序号 分组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样品数量 n 1 组 0 外观与尺寸 6.1 7.2 1 2 动作电压 6.2.1 7.3.1 3 动作时间 6.2.2 7.3.2 4 触点回跳时间 6.2.3 7.3.3 5 线圈电阻 6.2.4 7.3.4 6 接触电

38、阻 6.2.5 7.3.5 7 介质耐压 6.2.6 7.3.6 8 绝缘电阻 6.2.7 7.3.7 9 组 1 高温工作 6.3.1 7.4.1 1 10 组 2 低温工作 6.3.1 7.4.2 1 11 组 3 温度冲击 6.3.1 7.4.3 1 12 组 4 交变湿热试验 6.3.2 7.4.4 1 13 振动 6.3.3 7.4.5 14 组 5 机械冲击 6.3.4 7.4.6 1 15 组 6 抗恒定磁场 6.3.5 7.4.7 1 16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6.4.1 7.5.1 17 耐热和阻燃 6.4.7 7.5.7 18 组 7 触点温升 6.4.2 7.5.2 1

39、19 冲击电压 6.4.3 7.5.3 20 组 8 过负载耐受能力 6.4.4 7.5.4 1 21 组 9 故障电流接通能力 6.4.5 7.5.5 1 22 组 10 短路电流承载能力试验 a)6.4.6 7.5.6 1 23 组 11 短路电流承载能力试验 b)6.4.6 7.5.6 1 24 组 12 电寿命 6.5.1 7.6.1 1 25 组 13 机械寿命 6.5.2 7.6.2 1 8.4.3 结果判定 所有项目检验合格则判定型式检验结果合格。9 标志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标识 9.1.1 产品标志标识 产品出厂时,应清晰、持久地将以下信息标识在继电器产品上:a

40、)产品型号、规格;b)制造厂名或商标;c)线圈额定动作电压值;T/ZZB 08302018 15 d)触点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值;e)认证标志、产品专利号、执行的标准号(可选);f)接线图(可选)。9.1.2 内、外包装标志标识 产品出厂时,应清晰、持久地将以下信息标识在继电器的内、外包装物上:a)产品型号、规格;b)包装数量;c)出厂日期或批号;d)制造厂名称、地址;e)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可选);f)产品认证标志及专利号(可选)。9.2 包装、运输 9.2.1 应根据继电器的外形特点和储运条件进行包装设计。9.2.2 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的要求;包装箱内应随附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明等

41、相关资料。9.2.3 包装箱外应印刷或贴上“小心轻放”“怕湿”等提醒标识。9.2.4 继电器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强烈震动、冲击,避免阳光直射和雨雪直淋。9.3 贮存 9.3.1 继电器贮存环境应保持清洁,环境温度控制(-2540),相对湿度不超过 85%,空气中不应含有足以引起继电器腐蚀、变质的有害物质。9.3.2 要控制叠放高度,以不造成继电器受挤压变质为宜。在制造厂原包装条件下,建议叠放不超过5 层。9.3.3 贮存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雪直淋。10 质量承诺 10.1 产品质保期为出厂之日起 10 年。在质保期内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制造商应为客户无偿提供产品更换。10.2 产品失效率符合表 14 的要求。10.3 产品应具有批次可追溯性。表14 产品运行失效率 时间 1 年 2 年 3 年 4 年 5 年 6 年 7 年 8 年 9 年 10 年 失效率 0.1%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