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冷挤压型气门桥(T-ZZB 0847—201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燃机冷挤压型气门桥(T-ZZB 0847—2018).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27.020 J 92 ZZB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T/ZZB 08472018 内燃机 冷挤压型 气门桥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Cold extruding Crosshead 2018-12-07 发布 2018-12-31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T/ZZB 084720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3 5 技术要求.3 6 试验方法.4 7 检验规则.6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 9 质量承诺.8 T/ZZB 0847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2、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黎明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一汽解放事业本部发动机事业部、宁波中策动力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永明、胡安庆、王海荣、俞黎明、申颖娉、何华定、吴锋、何海斌、王春涛、孙宏伟、唐努、厉梁、顾胜蓝、邱一帆。本标准由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负责解释。T/ZZB 08472018 1 内燃机 冷挤压型 气门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冷挤压型气门
3、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本标准适用于往复式内燃机冷挤压型气门桥(以下简称“气门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30.1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95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 GB/T
4、 3077 合金结构钢 GB/T 4340.1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6478 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GB/T 9450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1061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 GB/T 25744 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 GB/T 33362 金属材料 硬度值的换算 ISO 16232-3:2007 道路车辆 液体回路部件的清洁度 第3部分:通过加压水冲洗提取污染物的方法 ISO/FDIS 16232-10:2006 公路车辆 有流体循环的部件的清洁度 第10部分:结果的表述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5、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气门桥 crosshead 用于将摇臂的运动规律同步传递给同名气门,控制同名气门同开同闭的零件。T/ZZB 08472018 2 图1 3.2 中心距 center distance 气门桥两个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见图 1 中序号)。3.3 总长度 total length 气门桥外形长度(见图 1 中序号)。3.4 总宽度 total width 气门桥外形总宽(见图 1 中序号)。3.5 总高度 total height 气门桥外形总高(见图 1 中序号)。3.6 孔底至顶面高度 height from the plane of pocket to top
6、surface 孔底与气门接触面至顶面高度(见图 1 中序号)。3.7 T/ZZB 08472018 3 孔径 diameter of the pocket 用于固定气门位置的孔的直径(见图 1 中序号)。3.8 顶面 top pad 气门桥与摇臂接触面(见图 1 中序号 A)。3.9 孔底面 plane of the pocket 孔底与气门接触的平面(见图 1 中序号 B)。3.10 孔壁 wall of the pocket 与气门杆可能发生接触的孔侧面(见图1中序号C)。3.11 气门桥工作面 functional wear areas of the crosshead 顶面、孔底面和
7、孔壁的总称。4 基本要求 4.1 设计 4.1.1 应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4.1.2 应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对模具进行分析和设计。4.2 原材料 4.2.1 气门桥原材料应选用 GB/T 699 中规定的 20、20Mn,GB/T 3077 中规定的 16MnCr5、20Cr 钢或GB/T 6478 中规定的 ML20Cr。4.2.2 气门桥原材料化学成分应符合 GB/T 699、GB/T 3077、GB/T 6478 要求。4.3 工艺及装备 4.3.1 应采用冷挤压加工工艺。4.3.2 应采用碳氮共渗或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工艺。4.3.3 应配备冷挤压压力机。
8、4.4 检测能力 4.4.1 应配备三坐标测量仪、轮廓仪、粗糙度仪、硬度计和金相显微镜等测量、测试设备。4.4.2 应具备尺寸、位置和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表面硬度、有效硬化层深度、金相组织和清洁度等项目的检测能力。5 技术要求 T/ZZB 08472018 4 5.1 外观质量 5.1.1 气门桥工作面不允许有凸点,凹痕、划痕不允许超过 5 处,且每处凹痕、划痕的面积不超过 0.3 mm2、长度不超过 0.7 mm、深度不超过 0.3 mm。5.1.2 气门桥其他面的凸点高度不应大于 0.25 mm;凹痕、划痕的面积不应大于 5 mm2、长度不应大于 8 mm、深度不应大于 0.5
9、 mm。5.1.3 气门桥表面不允许有裂纹。5.2 机械、物理性能 5.2.1 疲劳强度 气门桥疲劳强度应不低于产品设计理论值的 1.3 倍,试验后所有试样表面应均无裂纹。5.2.2 表面硬度 表面硬度为88.4HR15N93.0HR15N(或按GB/T 33362等同转换值)。5.2.3 有效硬化层深度 有效硬化层深度为0.3 mm0.8 mm550HV1。5.2.4 金相组织 硬化层金相组织应是细针状或针状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不低于5级,碳化物网状结构不低于5级,残余奥氏体不低于2级。5.3 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 5.3.1 气门桥中心距尺寸公差应在 0.2 mm 以内。5.3.2 气门
10、桥孔底至顶面距离尺寸公差应在 0.1 mm 以内。5.3.3 气门桥孔径尺寸公差应在 0.16 mm 以内。5.3.4 气门桥总长度尺寸公差应在 0.4 mm 以内。5.3.5 气门桥总宽度尺寸公差应在 0.3 mm 以内。5.3.6 气门桥总高度尺寸公差应在 0.4 mm 以内。5.3.7 气门桥顶面平面度不大于 0.03 mm。5.3.8 气门桥顶面与两孔底面的平行度不大于 0.08 mm。5.4 表面粗糙度 5.4.1 气门桥顶面表面粗糙度为 Ra0.8 m。5.4.2 气门桥孔底面表面粗糙度为 Ra1.6 m。5.5 清洁度 气门桥颗粒物重量不超过3 mg/台套,最大颗粒物尺寸不超过6
11、00 m。6 试验方法 6.1 外观质量的检验 T/ZZB 08472018 5 6.1.1 目测统计凸点、凹痕、划痕的数量;必要时使用轮廓仪测量凹痕、划痕的长度和深度。6.1.2 目测气门桥表面,判断是否有裂纹;必要时磁粉探伤。6.2 机械、物理性能测试 6.2.1 疲劳强度 6.2.1.1 试验载荷 最低载荷为 100 N,最高载荷为产品设计理论疲劳强度的 1.3 倍,加载示意图见图 2。6.2.1.2 循环次数 10000000 次。6.2.1.3 试验频率 按产品设计值。图2 疲劳试验加载示意图 6.2.2 表面硬度 气门桥表面硬度按GB/T 230.1或GB/T 4340.1规定方法
12、测试,表面硬度检测位置为孔底面和顶面。6.2.3 有效硬化层深度 气门桥有效硬化层深度按GB/T 9450中规定方法测试,有效硬化层深度检测位置为孔底面和顶面。6.2.4 金相组织 气门桥金相组织按GB/T 25744中规定方法测试,检测位置为孔底面和顶面。应把气门桥从检测位置中间剖开,以切割面做为检验面,把切割面磨平、抛光,腐蚀抛光面。6.3 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 气门桥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按 GB/T 1958 中规定方法检测。6.4 表面粗糙度 T/ZZB 08472018 6 气门桥表面粗糙度按 GB/T 10610 规定方法检测。6.5 清洁度 气门桥清洁度按ISO 16232-3:
13、2007、ISO/FDIS 16232-10:2006条款5.2和条款8中规定方法检测。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 出厂检验 7.2.1 气门桥组批原则:同一材料、炉号、技术要求、热处理工艺、热处理炉号、表面处理工艺为同批。7.2.2 气门桥出厂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应按表 1 执行。7.2.3 气门桥经检验全部合格后方可出厂。表1 出厂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 产品数量/只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抽样方案 03000 1 外观质量 5.1 6.1 全检/批次 2 表面硬度 5.2.2 6.2.2 3 件/批次 3 有效硬化层深度 5.2.3 6.2
14、.3 1 件/批次 4 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 5.3 6.3 3 件/批次 5 表面粗糙度 5.4 6.4 3 件/批次 6 清洁度 5.5 6.5 1 台套/批次 30005000 1 外观质量 5.1 6.1 全检/批次 2 表面硬度 5.2.2 6.2.2 6 件/批次 3 有效硬化层深度 5.2.3 6.2.3 2 件/批次 4 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 5.3 6.3 6 件/批次 5 表面粗糙度 5.4 6.4 6 件/批次 6 清洁度 5.5 6.5 1 台套/批次 500010000 1 外观质量 5.1 6.1 全检/批次 2 表面硬度 5.2.2 6.2.2 9 件/批次 50
15、0010000 3 有效硬化层深度 5.2.3 6.2.3 3 件/批次 4 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 5.3 6.3 9 件/批次 5 表面粗糙度 5.4 6.4 9 件/批次 6 清洁度 5.5 6.5 2 台套/批次 7.3 型式检验 7.3.1 有下列情况时需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鉴定;T/ZZB 08472018 7 b)当原材料、工艺、结构发生变化时;c)停产一定周期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7.3.2 检测项目及方案应按表 2 执行。7.3.3 气门桥经检验全项目合格后,则判定该批产品型式检验合格。表2 型式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 序号 检验项目 技
16、术要求 试验方法 抽样方案 1 外观质量 5.1 6.1 6 件 2 疲劳强度 5.2.1 6.2.1 3 件 3 表面硬度 5.2.2 6.2.2 3 件 4 有效硬化层深度 5.2.3 6.2.3 3 件 5 金相组织 5.2.4 6.2.4 1 件 6 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 5.3 6.3 6 件 7 表面粗糙度 5.4 6.4 6 件 8 清洁度 5.5 6.5 1 台套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在每个产品上应标明零件代号或制造厂代号(商标)(客户有特殊规定时按客户规定执行)。8.1.2 包装盒上应标明:a)制造商名称和地址;b)产品名称和零件号。8.1.
17、3 包装箱外部应标明:a)制造商名称和地址;b)产品名称和零件号;c)“小心轻放”、“防潮”等字样信息或符号;d)其他。8.2 包装 8.2.1 每个气门桥在包装前应清洗干净和进行防锈处理,用吸塑盒或每层叠码后装入包装盒内。8.2.2 每只包装盒内应附有经制造厂质量检验员签章的产品合格证。8.2.3 包装好的气门桥必须装入干燥包装箱内,并保证在正常运输过程中不致损伤。8.3 运输 在产品运输过程中需做好防磕碰、防水、防潮等保护措施,若发生碰伤、生锈等情况,需要退回制造厂。8.4 贮存 气门桥应存放于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在正常保管情况下,自出厂之日起,制造厂应保证产品在12个月内不致锈蚀。T/ZZB 08472018 8 9 质量承诺 9.1 产品保修期限应为自产品交付之日起至采购方将装配产品的最终产成品交付终端用户后 48 个月或 150000 公里(以先到者为准)。9.2 收到客户质量问题反馈后 24 小时内响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