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综合训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化交流与传播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 “玉猪龙”,龙的吻部突出,近似猪的模样,身 躯却弯曲如蛇,这一形制后来在制作上成了规范。商代对“龙”的形象有革命性的改变,妇 好墓中出土的“龙纽石器盖”既承袭了红山玉龙的基本形制,还加了角和足。据此可推知()A.早期图腾呈现统一性B.地域间文化存在交流C.商周文明的区域色彩D.中华文明具有多样性2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载:夏,大旱。公欲焚巫店(古代祈雨女巫)臧 文仲日: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嵇,此其务也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 这反映此时( )A.小农经济维系国本B.礼乐制度受到挑战C.治国理
2、念渐趋理性D.儒学得到一定重视3 .在北京冬奥会上,从奖牌、图标、场馆的设计和名称到点燃火炬的长信灯、中国运动员 队服上的山水画、奖牌里的同心圆玉璧,每一处都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都蕴藏着浓厚的“中国风”,中国文化元素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靓丽的风景线。这反映了()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C.文化交融的发展趋势D.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4 .公元998年,温州人周伫随商船到朝鲜半岛,后逐步官至中枢院直学士、左散骑常侍、 礼部尚书,曾参与国史编修、发展科举等,是历史上中国与朝鲜半岛友好互动的典型。周伫 在朝鲜半岛的事业成就固然与个人能力有关,也与时代背景有关,当时背景包括()A.
3、指南针用于航海,由广州出发到朝鲜半岛航路开辟B.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体例C.当地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D.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榷场贸易相当活跃5.古埃及神话中的神明多拥有动物首。太阳神拉有时为猎鹰首,法老守护神荷鲁斯为华鹰首,力量神赛特为豺首,死神阿努比斯为胡狼首,战争女神塞赫麦特为母狮首,智慧之神透D项。故选A项。7. A【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千年前后(希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爱奥尼亚人是古印欧部族的一支,据本题材料信息,爱奥尼亚人诸部落有大致相同的语言、 宗救和风俗习惯,保留了克里特文明,促进了爱奥尼亚人文明与克里特文明的交融,可知印
4、欧人的迁徙推动了希腊地区文明的演进,A项正确;据所学,东方文明是指世界东方即整个 亚洲和非洲北部的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它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爱 奥尼亚是希腊民族和文明的起源,是西方文明的代表,它和克里特的文明都是属于西方文明, 所以没有体现东西方文明融合,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爱奥尼亚人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没 有说它统一希腊世界,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化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发源地, 但材料说的是爱奥尼亚人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古希腊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排 除D项。故选A项。8. D【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大陆)。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
5、, 古代印欧人在欧亚大陆长达数百到上千年的征服和统治,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间的交流,D 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印欧人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统治的关系,排除A项;古代印欧人的迁徙 并未直接促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排除B项;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和北非的活动不是印欧 人迁徙最主要的历史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9. 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日本。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是:有学者认 为日本创世神话的来源部分由于日本想要减少来儒家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所致,因此该学者主 要强调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神道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但该学者强调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排除A项;“独立”说法
6、错误,日本文化在吸收中国文化 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排除B项;该学者强调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而不是强调日本注重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排除C项。故选D项。10. B【解析】据材料可知,虽然古希腊移民出去的城邦“有时还会发生战争”,但这些殖民国家 基本都保留了希腊文化,甚至“希腊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来到奥林匹亚圣 地,参加那里的宗教盛宴”,这反映了希腊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希腊文化在地中海周边的传播, 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殖民出去的城邦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排除A项;殖民城邦返回 希腊参加宗教盛宴,体现了希腊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也伴随着殖民城邦的建立而传播,但不能 说明殖民活
7、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宗教知识希腊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排除c项;据材料“这 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聚遥远彼此充斥着恩怨和矛盾,有时还会发生战争”可 知移民城邦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排除D项。故选B项。11. 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世界)。据本题材料信 息可知,美国资本家看来,华工具有勤劳、节俭、耐心等美德,不会因工资少而抱怨,体现 了中国人具有优秀的精神品质,反映出华工遭到美国的剥削和压榨,从侧面说明华工为美洲 开发作出了贡献,但华工是殖民侵略的产物,仅从材料信息和用工角度分析华工特点,不足 以得出华工是最受欢迎外来移民的结论,C项符合题意;其它说
8、法都可以在材料信息中找到 依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2. A【解析】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 是:19世纪后期华工到国外从事采矿、修筑铁路等,对当地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A项正 确;材料没有提到华人与当地人口的混合,因此不能得出改变当地人口结构,排除B项;“主 要劳动力”说法错误,材料只提到华工对当地的开发,排除c项;材料反映华工对当地的开 发,华工会给国内寄钱,但不能得出给清政府赚取大量的外汇,排除D项。故选A项。13. 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5年以来(世界)。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际
9、劳动力向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愈发凸显,材料中德 国和欧盟的做法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应对,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无法 反映欧洲经济模式的转型,排除A项;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容易 拉开南北差距,排除B项;虽然跨国公司在当代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发 展并不依赖移民,排除D项。故选C项。14.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新疆地区出土的蜡染制品汇集了中亚、西亚、南亚的文化因素 和中原地区的素材及纺织技术,这表明丝绸之路文化多元共生,D项正确;中华文明的传播 不足以解释材料中的异域文化元素,排除A项;印度文化因素只是这些考古发现所蕴含的众 多
10、文化因素中的其中一种,且我国新疆地区与印度接壤,并不能说明印度文明影响广泛,排 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新疆的政治归属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15. B【解析】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在丝绸之路的各大城镇中,发现了来自西方的文化元素,说明的是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当时中国并非是世界中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丝 绸之路对沿线经济的推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非成为中西交通 的主要通道,排除D项。故选B项。16. 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
11、 山大远征。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在被征服地区广建希腊化城市,他还曾经下令让三万波斯男 童学习希腊语。不过,亚历山大自身却出现了诸多波斯化的倾向。”可知,亚历山大远 征时期,要求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而亚历山大及其军官则推广波斯文化,说明亚历山大东 征利于整合地域文化,实现文化的融合,B项正确;亚历山大与亚洲妇女通婚并举行盛大的 集体婚礼仪式,并不能就此说明波斯帝国盛行集体婚礼,排除A项;希腊文化与波斯文化, 孰优孰劣,无法判定,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亚历山大性格特点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 B项。17. A【解析】根据材料中“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 术气息”可知
12、,非洲文化、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殖民者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 化的交融,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种族歧视,而是强调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排除B 项;小说故事情节为虚构,因此无法真实再现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只能从侧面反映,排除 C项;材料强调文化融合,并未说明人民对和平的珍惜,排除D项。故选A项。18.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法、荷、比、葡等欧洲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大 大下降,海外殖民地通过和平或是暴力方式,纷纷独立,主要反映了西欧殖民势力大势已去, 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与高涨,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整个世 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的事实,排除C项;暴
13、力革命是主要斗争方式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 项。故选A项。19. 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 叶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王阳明在多所书院讲学,追随者 甚众,这就有助于他思想的传播,从而说明书院的兴起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播,B项正确; 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因此并不是巩固程朱理学的地位,排除A项;书院的兴盛并不能说明 思想控制放松,且明清时期思想专制强化,排除C项;当时仍然是官学教育占据主流,排除 D项。故选B项。20. 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 (中国)。据本
14、题材料可知,保护文物古迹须保留其“历史信息”“文物原状”和传承传统 技艺等,强调的是文物古迹保护应遵循真实性原则,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保护文物古迹 的完整性,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性原则,排除B项;文物古迹保护中须“最大 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等,强调的并非合理性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1. (1)内部压力:夏商周时期丰厚的文化积累。外部条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术 环境宽松;社会动荡;私学兴起。(任选3点)主张:道家:无为而治;儒家:实行仁政;法家:推行法治;墨家:以贤治国或尚贤。 意义: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
15、的发 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任答2点)【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本题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关于第一小间内 部压力,根据材料一中“丰厚的文化积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丰厚的文化积 累。关于第二小问外部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文化、社会和教育等方面分析可知, 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 大变革时期,王这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学思想方面,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 断教育的局面,社会环境相对宽松。(2)本题是列举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关于第一小问,春秋 战国时
16、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根据材料二“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 化”可知,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根据材料二“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可使制梃以挞秦 楚之坚甲利兵矣”可知,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根据材料“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 贵”可知,法家主张推行法治;根据材料“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可知,墨家主张以贤治国或尚贤。关于第二小问意义,据所学可知,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体现着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 家园,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和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 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推
17、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 鉴。22. (1)背景:历史上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国内人口压力大; 美国西部开发的需要;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黑奴贸易被废止。(任答两点即可)特点: 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体力劳动;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任答两 点即可)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的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 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任答两点即可)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 的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
18、题。(任答一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背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二“不仅受到延绵 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可知古代以来长达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一直 存在人口向海外迁移的传统;据材料二“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 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可知近代中国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城市化和民族工业发展缓慢,5而明清以来又是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时期,使 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容纳程度之间难以适应,迫使一部分人口前往海外;据材料二“美国加利 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可知19 世纪
19、中期美国恰逢西部大开发,亟需大量劳动力;据材料二“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 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可知19世纪中期黑奴贸易的终止迫 使美国不得不向其他国家寻求劳动力支持,为华人移民美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世界市 场的逐步形成,客观上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移民现象。第二 小问特点,据材料二“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可知从地域上看, 近代中国移民美国的主要人群大多来自于广东沿海地区;根据材料二“且多为自耕农”,可 知从对象上看,近代中国移民美国的主要人群大多以农民为主;据材料二“多从事非技术性 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可知
20、近代中国移民美国的主要人群大多从事对技术要求不高的 体力生产;最后,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劳动力的需求最急切导致了当时大多数华工集中于美国 西部地区。(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关于积极影响,据材料三“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 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可知战后欧洲移民能够缓解因为战争 导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促进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其次,不同地区的移民前往欧洲有利于 促进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最后,欧洲移民是劳动力全球化的体现,有利于加速全球 化的进程。消极影响:据材料三“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 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可知部分欧洲政客认
21、为大量外来移民涌入欧洲会冲击欧洲原 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据材料三“在国家安全层面上,由于缺乏有效 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可知外来人口涌入欧洲使部分国家的 治理体系面临压力,容易引发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最后,大量人口迁往欧洲对迁出国家 而言容易造成国家的人才流失。23. (1)表现: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关于茶的记载;特制茶炊的出现;特色饮茶礼仪的形成; 中国茶具流行。原因:中俄间形成“万里茶道”(中俄茶叶贸易的发展);贵族阶层生活方 式的推动;中欧茶文化的影响;东正教传教士的推动。原因:近代政治动荡;关税自主权受到破坏;洋茶竞争力强;传统制茶技术落后,成
22、本 高;世界大战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加速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推动中国茶叶生产经营的近代化;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一 “19世纪时, 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可知,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关于茶 的记载;由材料一 “俄国贵族的茶仪十分讲究,出现了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等信 息可知,特制茶炊的出现;由材料一 “贵族们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饮用时嘴唇须咂咂 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俄国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夸张做作” 可知,特色饮茶礼仪的形成;由材料一 “
23、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对中国的茶具、茶 仪怀有浓厚兴趣”可知,中国茶具流行。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 “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 团总计有18个”,结合所学可知,中俄间形成“万里茶道”(中俄茶叶贸易的发展);据材 料一 “(俄国贵族阶层)学习西欧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结合所学可知,贵族阶层生 活方式的推动,中欧茶文化的影响;由材料一 “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 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甚至陪同俄国茶商深入中国内陆的产茶核心区域”可知,东正教传教 士的推动。(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中“世界大战和金融危 机的影响,中国茶叶出口面临更大的问题”可知,
24、世界大战和金融危机的冲击;由材料二“近 代以来,随着外国入侵的日益加剧,外来茶叶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结合所学可 知,近代中国政局动荡,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受破坏,洋茶竞争力强;由材料二“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茶叶产量较少,出口价值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传统制茶技术 落后,成本高。材料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许多茶叶产业趋向萧条甚至濒临破产” “茶叶 的对外出口在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及推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 用”,结合所学,从经济、生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即说明中国茶叶持 续对外出口,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推动了中国
25、茶叶生产经 营的近代化,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24. 示例一:5世纪前,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促进了亚欧大陆整 体化。1世纪,大月氏人建立贵霜帝国。36世纪,在中国,匈奴人、鲜卑等游牧民族内迁 中原地区建立多个民族政权,与东晋政权形成南北朝的局面;在欧洲,日耳曼人陆续进入罗 马帝国并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 陆的政治格局,早期各帝国几乎完全被限制在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内的状况被改变,罗马帝 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中国一起,连成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 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密切
26、,亚欧大陆趋于整体化。示例二:5世纪前,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加剧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促进区 域文化发展与转型。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发起的冲击。迁徙过程中的 碰撞造成了政权的更迭、双方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毁坏,但游牧文明也学会了先进文明的经 济和文化,推动了欧亚大陆各民族之间在生产、物种、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迁徙后在 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 路。如北魏孝文帝进行的封建化改革,喝哒人先后接收波斯和印度文化,日耳曼各国形成市 民文学等。因此,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虽然暂时造成了农耕地区某些方面以及某种程度的衰 落,
27、但农耕文明依靠自身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最终影响了迁入的游牧民。从本质上看,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交融扩大了农耕文明。【解析】据材料一中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地图可知,此时期匈奴人、鲜卑等游牧民族内迁 中原地区建立多个民族政权,与东晋政权形成南北朝的局面;在欧洲I,日耳曼人陆续进入罗 马帝国并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 陆的政治格局,可以概括论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促进了亚欧 大陆整体化。在论述时,主要围绕此时期游牧民族的迁徙如何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进 行论述。据材料二中“这个帝国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
28、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 文明古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和“日耳曼人各部族在罗马帝国境内不断 南迁,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并且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 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可 知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加剧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转 型。在论述时候,主要围绕中国和欧洲游牧民族迁徙中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基 本史实进行论述。特为鹭首等。古埃及人还盛行猫崇拜和圣甲虫(蜕螂)崇拜。这种现象源于(A.彰显君权神授的政治需要B.游牧狩猎为主的经济生产C.特定环境下对自然的敬畏D.多
29、元文明之间的活动交流6.11世纪以后,西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 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 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这反映出()A.商品经济获得发展B.英雄传奇备受颂扬C.骑士文学走向衰落D.教权王权矛盾激化7 .公元前2千年前后,爱奥尼亚人诸部落占据了希腊许多地区,他们自称希腊人。他们有 大致相同的语言、宗救和风俗习惯。当时希腊地区克里特岛的文明发展的追度远远超过了大 陆上的诸文明,爱奥尼亚人虽然是征服者,但相当完整地采纳了克里特的文明。据此可知( )A.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区域文明的演进B.古希腊文明是
30、东西方文明融合的产物C.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统一了希腊世界D.古希腊文化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发源地8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 地区。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迅速征服了迁入地的居民。印欧人的迁徙( )A.导致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B.形成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C.推动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和北非D.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间的交流9 .有学者认为:“日本人的创世神话中有个太阳女神,即天照大神,她在创造万事万物之前就创造了日本列岛及其民族。之所以会这样追溯自己民族的源流,部分原因在于,日 本人希望自己能有些本土的东西来抵消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强烈影响
31、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神道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B.日本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C.日本注重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D.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10 .“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聚遥远彼此充斥着恩怨和矛盾,有时还会发生 战争,但是希腊人为了使自身同非希腊的野蛮人相区别,有意保持了强烈的希腊性。”为此, 希腊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来到奥林匹亚圣地,参加那里的宗教盛宴。由此可 见,希腊的殖民活动()A.延续了母邦政治制度B.推动希腊文化传播C.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贯穿着民族认同感H. 1865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股东给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指出:“(华工)一个阶层,他 们安详、平和、耐
32、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 怨言”。下列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人具有优秀的精神品质B.华工遭到美国的剥削和压榨C.华工是最受欢迎的外来移民D.华工为美洲开发作出了贡献12 . 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这些华工()A.对当地的开发做出重要贡献B.推动了当地人口结构的改变C.成为当地社会的主要劳动力D.为清政府赚取了大量的外汇13 .自2005年以来,德国制定政策,允许投资德国公司并带来益处的外国公民在3到5年 后获得德国绿卡;欧盟委员会也制定和实施了全球
33、移徙和流动办法,支持与新兴国家发 展“流动伙伴关系”,更好地解决外国出生者融入劳动力队伍的问题。这反映了()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B.南北国家经济差距的缩小C.全球劳动力流动的扩大化D.跨国公司对移民的依赖性14 .据考古发现,我国新疆出土的一件蜡染棉制品,图案是中亚、西亚地区的神祇一一伊什 塔尔女神,而其头后背光处印有印度文化因素;吐鲁番曾出土了北朝至隋唐时期以点蜡作纹 的培缴(一种丝织品)产品。这些发现()A.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传播B.说明印度文明影响广泛C.证实了新疆是我国疆土D.表明丝路文化多元共生15 .有西方探险家在中国楼兰古城发现的彩色纯毛残片上发现了赫尔墨斯头像、在新疆民丰
34、尼雅蜡染蓝白印花棉布残片上发现了希腊丰收女神堤喀,以及在甘肃灵台、陕西姜嫄、汉长 安城发现了铅饼背面刻铸的希腊文铭文。由此可知,丝绸之路()A.促使中国成为世界中心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D.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16 .亚历山大在被征服地区广建希腊化城市,他还曾经下令让三万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不 过,亚历山大自身却出现了诸多“波斯化”的倾向。例如:他自己与亚洲妇女通婚并举行盛 大的集体婚礼仪式,且在马其顿军官面前身着波斯服饰。材料说明()A.波斯帝国盛行集体婚礼B.亚历山大东征利于整合地域文化C.希腊文化优于波斯文化D.亚历山大性格特点具有双面性17 . 1949年
35、,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的小说人间王国问世,作者运用现代主义文 学的创作手法,描写了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法国统治下的海地,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 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等现象。据此可知,该作品()A.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B.具有深刻的种族歧视倾向C.真实再现了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D.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珍惜18 .二战后,英属殖民地基本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独立,且独立后与宗主国大都保持了较为 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法属殖民地通过和平方式也取得了独立;荷、比、葡三国的殖民地经过 漫长而激烈的斗争后也获得了独立。这主要反映了()A.西欧殖民势力大势已去B.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
36、高涨C.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D.暴力革命是主要斗争方式19 .明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 龙冈书院、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众。该时期书院的兴盛( )A.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C.反映了思想控制的放松D.表明私学教育已成为主流20 . 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 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 “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三 大原则。这体现了对文物古迹保护要遵循的原则是()A.完整性B.科学性C.合理性D.真实性二、非选择题
37、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 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 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一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 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 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 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
38、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 和发展的工作。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 与“外部条件”。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并分析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 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
39、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 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 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 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 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 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材料二 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步成为欧洲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
40、代早期,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 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 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因此,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但是, 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 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由于缺乏有效的 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 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背景及其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41、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715年起,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总计有18个。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甚至陪同俄国茶商深入中国内陆的产茶核心区 域。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俄国贵族的茶仪 十分讲究,出现了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该茶炊的用具由铜制成,工艺精美,茶碟 别致。贵族们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饮用时嘴唇须咂咂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 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俄国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夸张做作,而且也 学习西欧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对
42、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等材料二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外国入侵的日益加剧,外来茶叶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茶叶产量较少,出口价值下降,许多茶叶产 业趋向萧条甚,至濒临破产,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20世纪上半叶,世界 大战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茶叶出口面临更大的问题。虽然中国茶叶在近代社会面临较 为严重的冲击,但在问题的背后,茶叶的对外出口在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及推动我国茶 文化的发展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张明对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俄国茶
43、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 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茶叶经济效益降低的原因,并分析中国茶叶 持续对外出口的作用。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3-6世纪)材料二 表:1世纪至6世纪亚欧区域文明概况(部分)域时间概况1世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并西迁,联合吐火罗人,建立贵霜帝国。这个帝纪中国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文明古叶国。3-5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中国黄河流域,建立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洲1世纪“五胡十六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4-6世纪哪哒人自蒙古草原南迁至中亚南亚,灭亡贵霜帝国,迫使萨
44、珊波斯称臣 纳贡,并大举进攻印度,在北印度立国。嘴哒人先后接收波斯和印度文化, 在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中起了桥梁作用。洲14-5世纪日耳曼人各部族在罗马帝国境内不断南迁,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 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并且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 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耍内容的文化。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麾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综合以上材料信息,自选视角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 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一、选择题1. B【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红山文化遗 址与商代统治区域处于不同
45、地区,但商代却承袭了红山玉龙的基本形制,说明红山文化遗址 与商代统治区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B项正确;仅凭商代承袭了红山玉龙的基本形制,不能 得出早期图腾呈现统一性的结论,排除A项;商代沿袭了红山玉龙的基本形制说明商文明受 到红山文化的影响,不是区域独具的色彩,更不能反映中华文明的多样性,排除CD项。故 选B项。2. 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臧文仲 认为解决旱灾的方法应该是修理城墙、节用饮食、节省开支、致力农事、劝人施舍等,僖公 听从他的办法,虽有饥荒,却没有损害到百姓,这说明国家的治理从实际出发,不听从巫术 之类,说明治国理念渐趋理性,c项正
46、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治国理念,未涉及小农经济,排 除A项;材料强调治国理念理性化,未涉及礼乐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治国理念,不能 体现儒学是否受到重视,排除D项。故选C项。3. B【解析】由材料“点燃火炬的“长信灯”“山水画”“同心圆玉璧”,可见北京冬奥会处处 “中国风”,充分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B项正确;材料主要显示北京冬奥会的中国传统文 化元素,与国际地位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关文化交融,排除C项;材料“长信灯”“山 水画”“同心圆玉璧”本身属于高雅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4. 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 公元998年,周伫随商船到
47、高丽并受重用,参与修史定制、文教科举等国家大事,结合所学 高丽的知识可知,这是因为高丽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在高丽广为传播, c项正确;题目问的是周伫到朝鲜半岛后,事业成就取得的背景原因,“指南针用于航海, 由广州出发到朝鲜半岛航路开辟”是说他如何到的朝鲜半岛,与问题不符,排除A项;据所 学知识,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结 合所学知识,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排除D项。故选 C项。5. 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大部分土地都 是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的生存受到威
48、胁,使人们对自然产生敬畏,C项正确;材料中 所述的神并非都与法老有关,排除A项;古埃及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是农耕经济,排除B 项;材料反映埃及文明的特点,与文明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 A【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欧中世纪时期。根据材料“11世纪以后,西 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 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 愚蠢。”可知,西欧中世纪中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发展,反映了城市复兴 时期的社会生活,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 A项正确;英雄传奇备受颂扬的是骑士文学,排除B项;骑士文学在中世纪西欧同样占有重 要的地位,排除C项;教权王权矛盾激化,与材料信息描述的市民文学发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