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第四版石油地质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石油大学第四版石油地质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绪论1.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就是争论地壳内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根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根底争论问题为:生、储、盖、圈、运、保。2. 背斜学说圈闭学说:石油与自然气聚拢于背斜构造中,石油、自然气和地层水按其密度分 异,油气的密度低,占据背斜的顶部,而水占据底部。圈闭学说指,形成圈闭需要储集层, 盖层与遮挡物三个条件。3. 干酪根热降解生烃理论:原始有机质沉积以后,首先在经过简单的生物化学作用和聚合缩 合作用形成干酪根,干酪根在到达肯定埋藏深度后,主要在温度的作用下发生热降解作用, 形成石油。4. 流体封存箱理论:油气成藏的生储盖等静态条件与温度、压力等动态条件结合起来争
2、论的理论5. 含油气系统:盆地中一个自然的烃类流体系统,其中包含一套有效烃源岩、与该源岩有关的油气及油气藏形成所必需的一切地质要素及作用。百度百科6. 源控论: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具有多凸多凹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 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长时间运移。生油凹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拢 在生油凹陷的内部和边缘,掌握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上述掌握油气分布的规律就是源控 论。7. 陆相盆地复式油气聚拢带理论:复式油气聚拢带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掌握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油
3、气藏类型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 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8. 未熟-低熟油: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生烃活化能低的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形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9. 煤成油: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成分到达肯定的比例形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同时结合煤系富氢成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的争论形成的理论。第一章1. 石油沥青类:自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的统称。2. 可燃有机矿产:由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化而来,包括:石油沥青类、煤类、油页岩、一局部硫。3. 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
4、产。4. 石油相对密度:指 20 摄氏度时石油的质量与 4 摄氏度时同体积水的质量的比值。5.API 度:API 度=141.5/15.5 摄氏度时的相对密度-131.56. 波美度:波美度=140/15.5 摄氏度时的相对密度-1307. 自然气:广义的自然气指存在于自然界一切气体;狭义的自然气指与油田气田有关的气体, 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8. 气藏气: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的自然气聚拢,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油气藏气。29. 气顶气: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自然气。10. 油溶气:任一油藏的石油中溶解的数量不等的自然气。11. 水溶气:水中溶解
5、的自然气,包括低压水溶气和高压水溶气。12. 煤成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自然气。13. 伴生气:定义一,但凡在油藏范围内与油藏分布有亲热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油藏之间或者油藏上下方的气藏气。定义二,在成油过程中伴生的自然气。14. 非伴生气:定义一,与油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的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而气藏又格外巨大和重要的气藏气。定义二,煤系有机质或未成熟有机质形成的自然气。15. 干气:重烃气含量5%的自然气。17. 自然气的相对密度:在标准状态下,单位自然气与同体积空气的质量之比。18. 气体的饱和蒸气压力:将气体液化所需施加的压力。19. 油田水:广义上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
6、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相连的地下水。20. 甲烷系数:CH4/总烃。21. 枯燥系数:CH4/C2+(教材 29 页下方)22. 石油的族分:依据石油中不同化合物的分子构造差异。对吸附剂和有机溶剂具有选择性吸附和溶解的性质,分成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4 种族分。23. 石油的组分:依据不同有机溶剂对石油成分的选择性溶解可分为油质,胶质,沥青质三个组分。24. 石油的荧光性:指石油在紫外光的照耀下产生荧光的特性。25. 石油的旋光性:大多数石油具有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肯定角度的力量。26. 石油自然气的溶解性:指石油(自然气)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的溶解力量。2
7、7.自然气集中作用: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发的发生从高浓度区像低浓度区转移已到达浓度平衡的物质传递过程。28.碳同位素相对丰度:29.氢同位素相对丰度:教材 31 页公式其次章1. 储集岩层:指具备储存油气和允许油气渗滤的岩石或岩层。2. 含油气层:储集层中富含油气,称为含油气层。3. 产层:已开采的含油气层叫做产层。4. 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挡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5. 孔隙:广义的孔隙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狭义指岩石中的颗粒间,颗粒内和充填物内的空隙。6. 原生孔隙:指沉积作用过程中碎屑颗粒与颗粒之间支撑作用形成的孔隙。7. 次生孔隙:指在成岩作用的过程
8、中或成岩之后形成的孔隙。8. 确定孔隙度:岩样中全部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公式见教材 34 页9.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淌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10. 确定渗透率:当岩石为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响时,在肯定压力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淌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11. 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指储集层中有多项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 透率。12. 相对渗透率:指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确实定渗透率的比值。13. 储层的孔隙构造:指岩石
9、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外形、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14. 区域盖层: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坳陷的大局部地区、厚度大、面积广而且分布较稳定的盖层。15. 局部盖层:指分布在某些局部构造或局部构造的某些部位的盖层,局部盖层只对一个地区油气的局部聚拢和保存起掌握作用。第三章1. 圈闭:指地下适合油气聚拢的场所,圈闭由三局部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挡油气连续运移造成油气聚拢的遮挡物。2. 油气藏: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拢的根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拢。3. 油气柱高度:指油气藏油气水界面至油(气)藏最高点的垂直距离。4. 构造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是由于构造作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者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10、,构造油气藏是指构造圈闭中聚拢油气而形成的油气藏.5. 背斜圈闭油气藏:背斜圈闭是由于构造作用是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储集层和盖层形成向四周倾伏的背斜构造形成的。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拢形成的油气藏称为背斜油气藏。6. 断层圈闭油气藏: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拢称为断层油气藏。7. 岩体刺穿圈闭油气藏:由于刺穿岩体接触遮挡而形成的圈闭称岩体刺穿圈闭;岩体刺穿油气藏指油气在刺穿圈闭中的聚拢。8. 裂缝性油气藏:指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靠裂缝或溶孔的油气藏。9. 地层圈闭油气藏: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油气在其中聚拢,形成了地层圈
11、闭油气藏。10. 地层不整合圈闭油气藏:地层不整合圈闭是位于地层不整合面之下,并以地层不整合面之上的非渗透性地层作为遮挡条件形成的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中的油气聚拢就是地层不 整合油气藏。11. 古潜山埋伏剥蚀突起油气藏: 指古地形突起被上覆不渗透地层所掩盖形成圈闭,油气聚拢其中形成的油气藏。12. 埋伏剥蚀构造油气藏:这类油气藏是原来的古构造被剥蚀掉一局部,后来又被的沉积岩层不整合掩盖,形成圈闭,油气聚拢其中形成的油气藏。13. 地层超覆油气藏:区域构造运动导致地层抬升剥蚀后,又发生地壳下沉,盆地再次承受沉积,当水体渐进时,沉积范围渐渐扩大,较的沉积层不断掩盖在不整合面上,与老地层侵蚀面呈不整
12、合接触,其上被不渗透地层掩盖,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油气聚拢其中就形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14. 岩性圈闭油气藏:岩性圈闭指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其中聚拢了油气就成为岩性圈闭油气藏。15. 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16. 储集岩透镜体圈闭油气藏:17. 生物礁圈闭油气藏:指由于礁组合中具有良好孔隙渗透性的储集岩体被四周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其中假设含有油气,就形成了油气藏。18. 复合圈闭油气藏: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岩性和水动力因素中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形成的圈闭,就是复合圈闭,其中形成的油气藏就是复合油气藏。19.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在动水条件下
13、,假设水流的方向是从地层的上倾方向流向下倾方向,则在净浮力和水动力的合力作用下,油水界面或气水界面将发生倾斜,使原来不具备圈 闭条件的构造挠曲形成了圈闭,这就是水动力圈闭,假设其中聚拢了油气,就是水动力油气藏。20.圈闭的闭合高度:指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的海拔高差。21. 圈闭的溢出点:油气布满圈闭后开头溢出的点。22. 含油气边界:通常指油气水界面与油气储集层顶、底面的交线,其中油气 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称为含油气边界。23. 含油气面积:含油气外边界所围成的面积。24. 油气柱高度:指油气藏油气水界面至油(气)藏最高点的垂直距离。25. 气顶:油气藏中油气按密度发生分异,气位于圈闭的
14、最高部位,油位于中部,水在最下面。由于其位于圈闭的顶部,故称为气顶。26. 油环:假设储集层较薄,气顶的含气高度大于储集层的厚度,油只能分布在圈闭的周缘, 在平面上油呈环带状。27. 布满系数:油气藏的含油气高度与圈闭的闭合高度的比值。28. 底水和边水:假设油气藏储集层厚度不大,或储集层倾角较大,油气柱的高度大于储集 层的厚度,这时油气布满圈闭的高部位,水围绕在油气藏的四周,即水分布在内含油气边界 之外,这种水称为边水,假设油气柱的高度小于储集层的厚度,内含油气边界就不存在了,这时,油气藏的下部全为水,这种水称为底水。第四章1. 油气有机成因说2. 油气无机成因说3. 油气早期成因说4. 油
15、气晚期成因说干酪根热降解生烃学说5. 干酪根6. 生油门限7. 石油窗生油窗8. 二次生烃9. 煤成油10. 有机成因气11. 油型气12. 煤型气13. 生物成因气14. 烃源岩15. 源岩层系16. 有机质丰度17. 总有机碳含量TOC18. 剩余有机碳19. 氯仿沥青“A”20. 总烃21. 有机质的成熟度22. 镜质体反射率Ro23. 碳优势指数CPI 值24. 奇偶优势比OEP 值25. 油源比照第五章1. 油气运移2. 油气初次运移3. 油气二次运移4. 岩石的润湿性5. 地层压力6. 正常底层压力7. 特别高地层压力8. 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9. 流体势质量势、体积势10. 折算压
16、力11. 输导层12. 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13. 优势运移通道14. 流体封存箱第六章1. 油气聚拢2. 生烃强度3.有利生储盖组合4. 有效圈闭5. 油气差异聚拢现象6. 凝析气藏7. 临界温度8. 临界压力9. 深盆气藏10. 自然气水合物11. 煤层气12. 原生油气藏13. 次生油气藏14. 流体包裹体第七章1. 沉积盆地2. 含油气盆地3. 隆起4. 坳陷5. 斜坡6. 一级构造单元7. 二级构造单元8. 三级构造9. 含油气系统10. 烃源岩的生烃潜量指数11. 油气田12. 油气聚拢带第八章1. 裂谷盆地:裂谷盆地是岩石圈板块在拉张作用下减薄下沉形成的沉积盆地。裂谷的形成是 拉张
17、作用的结果,裂谷的形态有断槽状、锯齿状、雁列状、三叉式等,构造演化阶段可分为裂谷前期,裂谷断陷期和裂谷坳陷期三个阶段。2. 前陆盆地:指发育在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不对称的冲断挠曲盆地。3. 克拉通盆地:指发育在克拉通地块上的沉积盆地,该类盆地平面上圆形,椭圆形,剖面上呈碟形。4. 叠合盆地:指经受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单方位盆地经多方位复合叠加而形成的简单构造盆地。二、简答、论述题绪论石油地质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石油地质学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油气勘探经受了哪三个进展阶段?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经受了哪三个进展阶段?哪几个大事证明白石油地质学的启蒙、形成和
18、进展? 我国对石油地质学事业进展的奉献有哪些?第一章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组分和族分。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的组成及特征和意义。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如何利用它们评价石油的质量? 简述石油颜色、密度、粘度、荧光性和溶解性的变化特点。简述争论石油旋光性的重要意义。简述自然气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简述油田水的来源、主要水型及特征。简述油田水与油气的关系。简述碳、氢同位素的地质意义。其次章阐述岩石孔隙按大小的分类及其对流体的作用。简述岩石的渗透性。简述确定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不同。简述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简
19、述孔隙构造与孔渗的关系。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储集体类型及分布。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有哪几种类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物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影响因素的区分。分别阐述碎屑岩、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简述盖层的类型。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简述储集层和盖层的岩石类型的不同。第三章简述度量圈闭和油气藏的参数。简述构造起伏幅度和圈闭闭合度的区分。简述圈闭、油气藏成因类型的划分方案。试述各种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论述断层封闭的因素及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试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简述岩性油气
20、藏的主要类型及形成的沉积背景。简述生物礁油气藏形成的特点。第四章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干酪根的显微组成有哪些,如何利用他们进展干酪根类型划分?按 C、H、O 元素组成,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试述每种类型的特征。简述干酪根的形成及演化规律。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和地质条件。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 阐述自然气与石油生成特点的差异。自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 如何判别不同成因类型的自然气?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目前常用的油源比照的指标有哪几类?第五章论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因素。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哪些?其相态演化方式。解
21、释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及模式。油气二次运移中质点的受力状况即运移机理。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输导体系的特点。如何确定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二次运移方向取决于哪些地质因素? 综述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异同点。简述岩石润湿性对流体运移的影响。 简述烃源岩内部特别高压的形成机理。简述流体势与油气运移的关系。简述流体封存箱的形成机理与油气运移。第六章阐述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条件。试述油气差异聚拢的条件、特点及意义。依据油气差异聚拢的原理论述盆地中石油和自然气的分布。试述生储盖组合的类型及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需具备的生储盖组合条件。试述圈闭有效性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阐述构造运动对圈闭的作用。阐述猛烈的地壳运动是油气
22、藏被破坏的主要缘由。阐述油气在单一圈闭内的聚拢过程。阐述油气在系列圈闭中的差异聚拢原理及聚拢结果。阐述油气在系列圈闭中差异聚拢的影响因素及必备条件。阐述圈闭中油气的充注过程和混合过程。阐述水溶自然气藏的成藏机理。阐述自然气集中作用的成藏机理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根本条件。简述如何利用多组分烃类物系相图。简述深盆气藏的特征。简述深盆气藏形成的机理及其形成的主要条件。简述自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条件及其分布。简述煤成气的赋存状态及其富集的地质因素。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及其破坏的产物。简述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实定方法。简述如何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如何利用储层自生伊利石确定烃类充注储层的时间以及油气藏的时间。第七章含油气盆地的基底、周边类型。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以地球动力学背景考虑其所处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些类型? 简述含油气系统的含义、命名方法和争论内容。简述油气田和油气聚拢带类型。简述有利油气聚拢带特征。第八章试论大陆裂谷型盆地如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试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分布规律。试述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试述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简述油气勘探的程序及其对应的油气资源级别。阐述油气分布如何受各主控因素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