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调查报告(3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国农村调查报告(3篇)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进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随着我市农业产业构造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充裕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年市妇联通过县、镇、村妇联组织网络,对全市留守儿童状况进展调查摸底,收集有关数据
2、进展汇总分析。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的形式,走访基层妇联干部、镇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共同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思路。本文依据调研状况,对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展粗浅分析,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展初步的探究和思索。 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依据妇联系统20xx年3月的调查摸底显示,我市17岁以下留守儿童已达10万多人,占儿童总数的1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就有9万多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7%。阳山县、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阳山县有3。9万多人,英德市有2。6万多人,两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了全市留守儿童总数的70%。 (一)根本现状。 1。农村留
3、守儿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富裕,生活依靠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外打工维持。据统计,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贫情形并不鲜见;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打工收入较微薄。局部留家的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料理家务、照看老人小孩,只进展简洁的种植养殖来帮补家计。 2。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生活起居。 3。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年龄段以下的超过半数。据统计,小学年龄段以下的儿童共有6。2万多人,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65%。其中,读小学的占了36。4%,读幼儿园的占了12。3%,学龄前的占了16。3%。 (二)主要存在问
4、题。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与其他儿童存在的差异性,使其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思想品德和心理素养等多个方面消失不同程度的障碍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隔代教育负面作用,学习水平和心智水平难以提高。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由于祖辈大局部文化程度偏低,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计,有的自己也体弱多病,对于管教孩子是无力量也无精力,隔代教育明显力不从心。同时“隔代亲”现象的普遍存在,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学问,祖辈往往只满意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文化辅导和行为习惯、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对孩子疏于管教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如清爽县禾云镇的小健,
5、今年13岁,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他的父母长期在广州打工,由奶奶负责监护其生活学习。奶奶不识字,对其也非常溺爱,少有对其进展严峻管教。小健对学习特别不自觉,成绩是越来越差。同镇10岁的小发读一年级时,有妈妈在身边监视、照看,能上课仔细,按时完成作业,回家更会帮忙妈妈做点家务。到了二年级,妈妈随父亲到佛山打工,由行动不便的外婆照看他。结果他的成绩是直线下降,成为班中的差生。而且越来越淘气,和同学追赶打闹,有时更是不上学,骑着自行车处处游逛。像这样由于学习得不到有效的催促和辅导,造成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佳。局部更是由于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导致消失性格偏执或行为偏差,消失厌学、逃课、沉迷网吧
6、和电子嬉戏等现象,甚至与社会上一些小混混搞在一起,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 2。缺乏亲情抚慰与倾诉沟通,心理问题显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正是极需沟通倾诉和正确引导的时候。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经严峻地影响到了这些儿童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连山县上帅镇9岁的小琴,父母为了生计双双外出务工,剩下她和正在读学前班的妹妹跟随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天长路远,父母对两姐妹的生活学习状况甚少过问。两姐妹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贴身照看,性格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往。13岁的小豪读六年级,父母在广州打工,由奶奶照看他的生活。当他违反学校纪律时,班主任只能打电话给
7、他的父母。远方的父母只能通过电话只言片语对其进展教育。为了加强沟通,他的父母甚至留下了手机,但手机却变成了“嬉戏机”,成为其学习的障碍。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局部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差异大,巨大的代沟让两者难以沟通沟通。父母忙于务工且身处远方,对孩子的情感沟通和心理关心也少。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往往是得不到准时的排解和帮忙。有的儿童和父母感情生疏,甚至怨恨父母无情,久而久之对家庭缺乏暖和感和归属感。局部留守儿童表现出焦虑紧急、缺乏安全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共性特征。这种心情的长期积存,极易产生社会认知、行为价值上的偏离,以及共性、心理
8、进展的特别。这对于儿童人格的健全安康进展造成特别消极的影响。 3。缺乏安全监管,生命安全受威逼。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人或年纪老迈,或病痛缠身,对他们上学、放学途中、节假日的安全问题难以监管到位。节假日特殊是寒暑假,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更加突显。他们上山捉蛇捕鸟,下河洗澡摸鱼,骑车处处游荡,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连州市龙坪镇7岁的小军,父母到了番禺打工,留下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去年12月,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军由隔壁50多岁的大叔帮助接他放学,结果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缘由 (一)政策社会因素。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其实都盼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但由于现行户籍治理等相
9、关政策和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无法更好地解决孩子进城后的入学、医疗保障和居住等问题,迫于现实的压力,把孩子留在农村就成了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无奈的选择。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极需得到家庭外的社会教育体系的更多帮忙和疏导,弥补亲情、监管、教育等方面缺失对其成长形成的消极影响。但一方面,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气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开设特地的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课程还是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社会教育相关效劳体系更是还未进展成熟起来。这样的现实状况直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问题的不断产生。 (二)家庭个人因素。农村经济进展缓慢,对劳动力的汲取力量弱
10、,传统种植业收入水平低,农夫往外走是必定的。农夫外出务工谋生,目的是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盼望给孩子的成长供应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有生活压力的缘由,也有教育意识的缘由。有的家长认为,毕业后没门路照样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早点就业。在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再加上忙于务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就不太重视和关注。托付的监管人又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更加不会对留守的孩子进展更多的教育。这些都是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根本处于空白状态的因素。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应对 留守儿童的消失是我国现阶段社会进展的必定现象,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11、存在。这个特别群体的人数已在加大,问题也正在凸显。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无视的综合性问题,对国家人才进展、经济社会进展等方面有着极其深远深刻的影响。假如得不到准时关注和解决,影响的不仅是一代人,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为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一)推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寄宿制学校建立,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生活上的问题。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校配套建立宿舍,并不断改善寄宿条件,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供应住宿便利,让他们在教师、同
12、学群体中成长,尽量避开家庭教育缺失的弊端。 (二)多渠道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效劳体系。目前教育、妇联、关工委、团委、学校等部门、群团、社会组织都有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救助扶持工作。如市妇联去年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乡村)”活动,一年来开展家教公益大讲堂1000多场,受教育家长35。6万人次,发放有关宣传资料28万份。招募4400多名(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集体和热心人士担当“爱心父母”,募得帮扶款130万多元,帮扶逆境儿童1700多人。暑假期间还联合市关工委、团市委开展“携手关爱留守儿童缤纷夏日五个一”活动,让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这些救助扶持工
13、作虽然肯定程度上代偿了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但究竟力气微弱,而且都是分散、连续行为,并没有形成长效、持续的工作机制,成效是有限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短期内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鼓舞民间资金和社会力气兴办留守儿童效劳机构,利用社会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供应有效帮忙。如建立综合性效劳站、托管中心、心理询问站等。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依托学校或有关效劳机构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家庭状况等进展登记造册并实行动态跟踪。依据相关信息,更好发挥各种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供应救助和帮忙。 (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家教理念灌输。引导和教育进城务工
14、的农村家长、农村留守儿童的托付监管人提高责任意识,亲密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状况,把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多与孩子沟通、沟通,尽量赐予孩子暖和与关心。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利用书信、电话、信息、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常常性的联系。利用家长学校常常性开设家庭教育讲座,让“其次家长”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 (五)重点关注,积极消退社会因素的影响。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进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户籍治理、社会保障和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逐步消退与户籍治理相联系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政策障碍,促进城乡、区域、部门之间相关政
15、策的连接与配套,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享有相应的权利权益,积极消退留守儿童产生的社会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简单的社会问题,社会根源简单,涉及人员广泛,极需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从而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康成长供应有力保障。 中国农村调查报告 篇二 电商在三线以上城市的人口红利正在渐渐消逝,市场格局也已渐渐成型。于是,渠道下沉、拓展新的市场成了许多电商近一年以来的战略方向。在这其中,农村市场尤其成为了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们眼中的战略级市场,它们都在积极布局县级效劳中心,盼望以此来撬动这个冻土层。而深入田间地头“刷墙”的电商公司更是比比皆是。 20xx年会是农村电商的一个富强之年吗?
16、或许我们应当先来看看农村用户目前的电商使用行为是怎样的。 数千名网民参加了企鹅智酷发起的“农村电商用户行为调查”,对于他们网购的频率、最爱用的电商网站、网购中最不爽的体验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对调查结果进展了分析,以此来了解农村用户的电商使用行为。 手机已成为最主要的网购终端 64.2%的农村网民通过手机购物,而使用电脑购物的只有32.9%。可以说,手机不仅是农村网民最主要的网购终端,也是他们最主要的上网终端。 在PC互联网快速普及的几年里,由于网络根底设施的铺设有限以及终端本钱昂扬、使用不便等缘由,农村网民的数量始终是线性增长。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除了让许多PC网民加快了移动化的过程,也
17、让许多尚未触网的农村人直接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用户。 约半数用户已是高频使用人群 43.5%的农村用户会在一周之内屡次访问电商网站,这一比例与城市用户相差仅10%。“逛电商”已经成为了农村用户一个比拟高频的互联网行为。 同时,与之比例相当的则是“有购物需求才逛”的人群,占比约44%。可见,农村用户在使用电商效劳时分化为“高频族”和“需求族”两大类人群。 从逛到买,“目的导向型”的消费才是主流 虽然近一半农村用户已经养成了一周屡次访问电商网站的习惯,但到了实际发生购物的时候,这一比例便降到了17.9%,降幅达59%。但已经有28.2%的用户平均每月至少会购物1次。 通过明确购置需求而产生消费行为的人
18、群比例则增至61.4%。可见,农村用户的电商消费行为相对理智、目的明确。 特卖电商尚未走进农村 73.6%的农村用户表示最常使用的电商网站是淘宝和天猫,而余下的大局部则会选择京东、一号店等自营电商,占比为18.8%。 另外,对于目前在国内尚未成主流的国外电商和海淘网站,也有3.6%的农村用户表示会常常使用。 结合城市用户来看,两个人群在电商网站的选择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最爱买电子产品 和家电,也买农用商品 农村用户排在前三名的购置品类分别是“家电及电子产品”、“服饰”以及“农用商品和工具“。其中,前两类商品同时也是城市用户最爱购置的品类,属于群众层面的受欢送品类,而第三个品类则是农村用户比拟显
19、著的一个特有购物需求。 现阶段,阿里和京东等电商巨头都在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向农村市场销售种子、化肥、农用工具等商品。从用户的反应来看,已有10%的用户培育起了这样的消费习惯。 最在意商品价格,其次是商品品质 在网购时在意价格的用户到达34.7%,占比最高。他们所介怀的其它问题依次是品质、售后、物流、支付和品类齐全度。这一方面,城乡两个用户群体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异性,可见大家对网购效劳的诉求相对全都。 农村用户对“物流不能送上门“的不满远超城市用户 与前图比照来看,用户最在意的地方往往也是他们最不满足的地方:由于不再考察价格因素,于是商品品质、售后、物流分别位列“黑名单”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
20、农村用户对“物流不能送到家门口”的不满程度远超城市用户,到达17.6%,这与农村物流体系建立不完善有着直接关系。 在支付方面,仅有3.6%的农村用户表示线上支付会造成不便,这一比例与城市用户相当。可见第三方支付效劳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已经与城市没有太大差异,不会对用户的网购行为造成不便。 收快递不便利,发快递也不便利 物流体系的不完善让用户的体验受到双重影响。在发快递方面,38.3%的农村用户表示“无法便利的发快递,要去指定地点才行”,占比最高。而8.7%的用户则是“几乎没法发”。 这一结果与城市用户之间的差异很大。81%的城市用户表示可以便利的发快递,其中65.4%的用户则可以叫到多家快递上门。
21、 电商的“下乡推广”还有很大空间 “下乡刷墙”已经成为了电商进展农村推广的必备动作,并且各电商巨头都从去年下半年开头加大了推广力度。 但即便如此,仍有40.7%的农村用户表示在他们四周的生活区域内几乎没有看到过电商网站的广告。间或看到的用户占41.3%,常常看到的仅占17.9%。电商的农村推广仍有很大的推动空间,尤其是对那些尚未被农村用户熟知的电商品牌来说。 近八成用户没用过电商供应的金融效劳 电商供应的金融效劳主要有三类:面对消费者的“分期购”、“白条”等消费信贷效劳;面对小微商户的小额信贷效劳;面对全部人群的理财效劳,如余额宝等。 这其中,理财效劳的使用比例最高,但也仅有12.9%,两类信
22、贷业务的使用比例则更低。近八成用户完全没有使用过任何电商供应的金融效劳。 现阶段,电商巨头都在农村积极推广其金融效劳,尤其是前两项信贷效劳。这样的调查结果虽不令人满足,但也意味着将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金融效劳的到位也将在肯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电商消费劲。 结论:电商效劳在农村已形成需求,仍存在进一步爆发的空间 1、电商效劳在农村已形成需求 约半数用户会在一周内屡次访问电商网站;约三成用户每月至少会网购一次;超六成用户会在有明确购物需求时选择网购。 2、城市和农村两类人群在电商效劳的使用行为上存在不少相像之处 对于这两个群体来说,他们最常使用的电商都是淘宝和天猫;最喜爱买的品类都是电子产品、家
23、电、服饰等;在网购过程中最在意的依次均为价格、品质、售后、物流等。 3、农村电商效劳还有优化空间,将随着物流、金融等效劳的普及进一步爆发 首先,农村用户对物流环节的不满足程度远高于城市用户:17.6%的用户埋怨快递无法送到家门口,47%的用户没法便利的发快递。目前这是农村电商效劳的最大症结所在。 其次,由阿里、京东等大电商主导的金融效劳在农村的普及率还很低,而信贷效劳是农村用户在电商上购物、甚至开店的一个重要支撑性效劳。 再次,会在电商上购置农用商品的用户目前仅有10%,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将来,面对城市的农产品和生鲜返销或将是个趋势。 最终,电商的农村推广也还有很大空间,这将促进电商在农村的
24、进一步普及。 中国农村调查报告 篇三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讨论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展,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觉,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拟积极的价值观,对将来布满盼望,憧憬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足;有82.4%的留守儿童对将来布满盼望,77.7%盼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
25、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讨论中发觉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 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意外损害凸显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最突出的是意外损害。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受过意外损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受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难等各种意外损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意外损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学问的缺乏
26、,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缺乏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教师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学习兴趣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他们学习态度和状态上的差异,既与学校教育的大背景
27、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状况有关。一方面,客观上存在一般农村学校培育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冲突,学习学问一旦脱离自身的进展根底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有效监视,自我约束和治理力量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3、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学习辅导 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教师的讲课内容, 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忙,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调查发觉,非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帮忙和监视者是父母,而留守儿童则是教师。承受访谈的留守小学生认为,父亲外出后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遇到难题没人问了。代替父母照看孩子的祖辈监护人较多,他们学历偏低,
28、没有力量辅导和监视孩子的学习。 (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安康问题比拟突出 1、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学朋友是农村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52.92%)、父亲(43.02%)和同学朋友(34%),留守儿童则是是母亲(41.54%)、同学朋友(34.92%)和父亲(30.38%),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获得祖辈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儿童(10.9%),但远不及同学朋友。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朋辈性倾向明显,易受不良团伙影响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同辈成为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
29、实际帮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需警觉不良群体的影响,有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有 25.7%认为有同学参加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 3、教师的情感支持不明显 有47.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于教师,显著高于其次位的同学朋友(36.6%)。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但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表达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你和谁最亲近等状况中,教师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两
30、成留守儿童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有17.5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22.6%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忙自己,这说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国内外诸多讨论证明,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安康水平的重要猜测变量,本讨论也得到同样的结论。留守儿童消极心情较多,常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5.7、5.7、1.5和1.1个百分点。这些消极体验降低了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足度,有23.2%的留守儿童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足,比非留守儿童高6.4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在给留守儿童供应各种支持时,应充分考虑他
31、们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供应各种帮忙,使其更简单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而且要帮忙留守儿童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支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自身心理安康方面的作用。 (四)留守女童负面心情相对明显 在留守群体中,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明显低于男童,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足(76.5%)和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 在留守群体中,有外显性攻击行为和内隐性攻击性心情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常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
32、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常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心情多、孤独感强。其缘由: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意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盼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在留守群体中,36.4%的女童在家常常干活,比男童高9个百分点。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看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
33、,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安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将来的进展。 调查也发觉,留守女童人际交往状况较好,来自同学朋友的支持高于留守男童,这局部缓解了她们的心理压力。 (五)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在闲暇生活中,有13. 8%的留守男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个小时,比非留守男童高3.2个百分点;在上网的儿童中,在网上玩嬉戏(64.9%)、讲脏话(41.8%)、扫瞄色情暴力内容(8.3%)的留守男童比非留守男童高4、3.5和1.7个百分点。 在学校生活中,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教师惩处(73.5%)的
34、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留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此外,有47.2%的留守男童没参与过学校的任何课外小组,分别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4.7和5个百分点;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侮,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缘由: 一
35、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缘由。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把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和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在留守群体中,男童赞同钱能解决全部问题(11%)和家里有钱或有人当官的命真好(27.5%)的比例比女童高1.9和6.6个百分点;赞同诚恳守信的人简单受哄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艳羡(47.1%)和做好事常常得不到好报(39.0%)的比例比女童高4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
36、。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不利于男孩的安康成长。父亲外出的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视变得更为困难。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供应了男子的根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六)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1、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影响最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受触电,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1.5%,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儿童玩网络嬉戏,仅比初二低0.5个百分点,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20.7%,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
37、9.9%的四年级儿童在网上扫瞄色情暴力内容,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5.6%,低于五年级。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己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由于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已经适应校园生活而又尚未面对升学压力,简单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患病意外损害,也无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进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2、四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后的负面体验较多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简单被欺侮(23.7%)、被卑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
3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四年级留守儿童年龄还小,对父母依恋感强。他们常常惦念父母(76.7%)、担忧见不到父母(59.2%)、担忧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的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留守儿童最需要学习辅导。 3、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的交往行为有较大影响 四年级儿童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较差,这与他们年龄尚小、社交技能缺乏有关,四年级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差。认为自己是一个受欢送的人(52.1%)、认为同学喜爱自己(68.7%)、情愿和别人说话谈天(8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的比例
39、,分别比四年级非留守儿童低6.4、3.6和1.8个百分点,可见,父母外出对其社交技能和行为影响较大。 调查也发觉,四年级留守儿童会更积极地寻求教师支持和参加社会活动,以缓解父母外出后的焦虑感。从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看,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但四年级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教师和父亲。在问到“谁监视或帮忙你学习?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时,四年级留守儿童都把教师排在第一位,而四年级非留守儿童则把教师排在第三位。在留守群体中,有17.2%的四年级儿童参加许多的学校、社区公益活动,比例最高,也高于四年级非留守儿童(14.8%)。 (七)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1、初二
40、留守儿童自我治理较差 有37.2%的初二留守儿童每天看电视1小时以上,较初二非留守儿童高2.6个百分点;有38.3%的初二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后更自由了,较四年级留守儿童高13.1个百分点。 2、初二留守儿童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较高 初二留守儿童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教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忙(68.4)、没完成作业(62.7%)以及被教师惩处(75.2%)的比例高于初二非留守儿童2.314.4个百分点。 3、初二留守儿童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初二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较差,常常和妈妈沟通(64.3%)、常常和爸爸沟通(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儿童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恐吓(22.8%)的初二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儿童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重视。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进展变化,存在着种种进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心情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这被称为初二现象。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