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3篇(人教版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3篇(人教版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3篇(人教版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ho q q ui m?i tn kun w bai k? sh sh dqio po gn wan d()() ()()() ()()()jio yn fn fn j lia q sh xin xin mn b jin l b yu fn shu()()() ()()()y yn ?r shn pn mng hng ling yuqw l tu xin zhng cho()()()()() () xn s ch bn shu b zhhulo r?n hntin fi j dn xn png rn dw() () (
2、) ()()()()w yn w zn z yu z zi wai xng w?i xi zhun yn jin ji jng ()() ()() () () 二、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和。画是指、。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地嚷道:“快把养分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养分,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地跟小稻秧抢养分。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地飞着。他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咆哮,一个腾
3、空而起。只见他,转瞬间便飞得。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本事,可以释放和回收。5.竹石这首诗的是(朝代)(人名)。全文是: ,。,。这首诗表达了鄙视竹子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 7.依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一、看拼音写词语 ho q q ui m?i tn kun w bai k? sh sh dqio po gn wan d()() ()()() ()()()jio yn fn fn j lia q sh xin xin mn b jin l b yu fn shu()()() ()()()y yn ?r shn pn mng hng ling
4、 yuqw l tu xin zhng cho()()()()() () xn s ch bn shu b zhhulo r?n hntin fi j dn xn png rn dw() () () ()()()()w yn w zn z yu z zi wai xng w?i xi zhun yn jin ji jng ()() ()() () () 二、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和。画是指、。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地嚷道:“快把养分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养分,怎么可以交给你
5、们呢?”这群杂草,地跟小稻秧抢养分。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地飞着。他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咆哮,一个腾空而起。只见他,转瞬间便飞得。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本事,可以释放和回收。5.竹石这首诗的是(朝代)(人名)。全文是: ,。,。这首诗表达了鄙视竹子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 7.依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2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试卷分析 一、整体统计和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意根底
6、,内容严密联系生活实际,注意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考察数学根底和根本技能的把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育。 二、缘由分析 1、对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把握比拟抱负。 从卷面看,根底学问中的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题学生答得较好。由于本学期自开学起从未放松过对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的训练,我注意平常的训练、稳固与积存。这样既扎实了根底又缓解了期中的负担。这种方式将在下学期连续实施并不断完善。 2、学生对学问的把握有局限性,缺少拓展,不能活学活用。 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推断消失失误。例如绕操场跑一圈是旋转。学生以为操场是个圆弧,就是旋转。说明学生对旋转和平移没有完全把握。 3、注
7、意课内向课外延长的同时却忽视了常识性的东西。 今年数学试卷中第一题中2413先算(3)(24)再算(10)(24)最终算(72)+(240)由于我们平常强调不够,许多学生写成了(1)(24)。这是我们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4、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审题不仔细,爱凭感觉做。 马虎大意、审题不清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常常让学生与完善擦肩而过。计算马虎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例如: (1).应用题中的列式有晁错书的现象把92抄成93,计算把24抄成20。(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至少()位数,有学生想都不想就写。(3).计算题中,还有人忘写横式结果.(4).学生对教师讲过的内容记不住,说明课
8、堂溜号严峻。 5、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有些同学遇到应用题时不仔细,一旦消失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会消失只做一步的现象。这些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警示,是今后的教学中不能无视的问题。 6、学生应用题分析力量差,稍简单点的应用题就显得吃力无从下手,如最终一道应用题,学生不知道先求什么? 三、改良措施 1、夯实根底。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根底学问的教学。 2、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教师要擅长观看、思索。适时转换和优化学问构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加教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热忱。 3、力求让学问“活”起来。多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实战的舞台。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4、引领学生多
9、角度思索问题。 5、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力量。从根底的题型入手,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提高数学素养。 6、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要有充分的学问、力量储藏。 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3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 量 第一 课 时 熟悉长度单位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 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力量,并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熟悉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
10、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看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由于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沟通,然后再在全班上沟通。 四、提醒课题: 板出:毫米的熟悉 五、建立1
11、毫米的概念 1、熟悉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觉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熟悉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 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稳固进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其次题。 3、找出自己四周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其次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拟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
12、分米作单位。 2、熟悉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育学生估测意识和力量。教学重点: 熟悉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适宜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沟通。 3、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觉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便利)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看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
13、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熟悉几分米 1、在尺子上熟悉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熟悉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稳固进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推断以下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14、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三 课 时: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熟悉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预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看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 一、熟悉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看到什么。 2、出示教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
15、、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四周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稳固学问、动用学问: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其次题(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第四 课 时:千
16、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育学生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 1米=()厘米 1米=()分米 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展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 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假如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
17、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争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五 课 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育学生敏捷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日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送聪慧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
18、再出示其次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许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其次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23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稳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
19、: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许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动身,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第六 课 时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
20、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熟悉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 学会估量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教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教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教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漂亮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熟悉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师:(
21、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稳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其次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其次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22、第 七 课 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到处存在这些数学学问。 4、培育学生学会观看生活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诞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熟悉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熟悉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
23、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沟通,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沟通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觉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觉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状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觉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学问。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 其次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精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育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重点、难点:
2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 复习预备,导出新知 根底训练 口算: 求与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察,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留意什么呢? 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刚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把握得很好,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日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
25、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争论喜爱哪种方法,引导讨论课本中的方法。提问: 师:先加哪一局部,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争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
26、和十位对齐。)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当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 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估算力量和估算的方法。 在把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
27、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精确性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留意些什么?你留意到了吗? 2、口算 600+100 3、估算 59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也许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刚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展计算,很快估量出了上面的道算式的也许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爬行类 两栖类 师
28、:你能估量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争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师: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师: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 问:假如准确计算,你认为会比多还是比少呢?为什么 ? (不到,不到,所以它们的和确定不到)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准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遗忘加进位。稳固进展 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把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
29、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很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觉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做一做 课本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精确地计算。 通过教学,学会用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学问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沟通。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沟通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醒内容 师:海上有很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当怎么办呢?(把两箱物
30、品加起来) 师:今日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翻开课本页,在没有精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也许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知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挨次是不是和你估量的一样? 二、课本第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师:有什么方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精确呢?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米,它比中心电视塔矮米,你知道中心电视塔有多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当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 五、开锁嬉戏 锁头上有得数,
31、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推断,课本页第题,推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页第题。 万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留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爱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漂亮的地
32、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动身。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知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当怎么办呢?你从 书上观看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看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阻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白了。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
33、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争论,依照法则进展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简单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相互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简单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胜利。(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晰,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
34、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根据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4、推断对错: 7324 1582 93() 473() 538() 847()238 145 4786 675 其次、三课时 教学内容:24页例题3(教师依据学问点修改教材)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培育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填空: 78=80() 87=()() 99=()()198=()() 297=()()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 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
35、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选择两组学生竞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与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课前已预备)男生组: 574+200 453300 456+198 725+79 74897 356299 女生组: 574+200 453300 4562002 725+801 748100+3 3563001 竞赛结果肯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看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 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拟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假如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 十、整百
36、的数,计算起来比拟简便。 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三、新课教学; 四、(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 五、1、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 六、出例如1: 11359 (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拟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1?多加1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要减1(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表达一遍。 113+59= 113+601 =172 强调:中间一步思索过程肯定要写出。 (4)假如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2、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 出例如2: 276 98 (1)让学生自学并争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以下填空: 27698 = 276()() =()(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 (启发学生答复多加2要减2,师板书) (3)假如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27697 = 2761003 = 373(4)为什么减去3?板书:多加3要减3。 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 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拟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