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258299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三)语 文 试 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夜幕降临,界牌街头已是人潮涌动,_。_,_,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红红的篝火,点燃红烛,挂上火红灯茏,静( )火灯队伍的到来!男女老少用车推着寿佛雕像,高举着制( )精美的排灯。火灯如龙游行在小镇的大街小( ),照亮人们幸福而( )诚的表情。火灯经过之处,礼花齐放,鞭炮齐鸣,整个“瓷城”成了欢乐的海洋。 火灯节是一项衡阳界牌镇由来已久的民俗活动,也是南岳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活动在每年二月初七的晚上举行。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当地就有点火灯驱逐虫害、祈求风调雨顺的传统,一直延续至

2、今。1将下列汉字和拼音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侯 做 巷hng 虔qin B候 作 巷xing 虔qin C侯 做 巷xing 虔qin D候 作 巷hng 虔qin1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解析】等候 制作 小巷(xing) 虔(qin)诚2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镇上的男女老幼高举排灯走上街头,一年一度的火灯节如期拉开序幕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翘首等待着火灯节的开始 火龙队伍从圣寿寺出发,整条街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 A B C D2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

3、达的连贯,能力层次为E(表达应用)。【解析】横线前是“人潮涌动”,“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正好与之衔接,故应排在前面。横线后面有“家家户户静候火灯队伍的到来”,而正写的是“火龙队伍”,故应放在后面。3第二段中加波浪线的四句话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B C D3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句语序不当,另外主宾也搭配不当。4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不具备此寓意的选项是( ) A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B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C星辰

4、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D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4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以及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B(理解)。【解析】A、B、D项“鸿雁”都比喻“书信”。C项用鸿雁悲鸣,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以雁写思,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原 才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平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

5、;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

6、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转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弃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 )存之,则将惴惴( )谨其心 ( )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戢戢(j):聚集、众多貌。雠(chu):应答,响应。翻:反而。一命:命,官阶。周代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级别。后泛指官职低微。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像风那样快的 B而众人者势不

7、能不昕命而蒸为习尚 蒸:兴起,含渐成之意C于是乎徒党蔚起 蔚:聚集 D而翻谢曰:“无才。” 谢:推辞5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风:教育、感化。【举一反三】推断实词词义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六种: 凭上下文推断词义; 利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推断词义; 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 根据语法(句子结构)分析推断; 成语联想推断; 课文迁移推断等。一轮复习不少学生已经掌握,现在是要强化。特别是语境分析推断,是最重要的。上题中“风民”,“风”后面是名词,从语法上看,“风“可以是名作状,但代进去与“皆以义”连起来理解,就不知所云了。所以“风”只能是

8、名作动。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士大夫得吾说( )存之,则将惴惴( )谨其心( )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A而 焉 于 B者 焉 若 C而 乎 之 D因 乎 若6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此题凭借语感可以正确选择。第一空“者”“因”填进去都不合乎它们的正常用法,第三空填“于”与“若”都很费解,“心之所向”很通畅。故选C。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B有以仁义倡者其

9、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C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D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7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文中的句子并加以句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有以仁义倡者”与“有以功利倡者”很对称,之间应该停顿。“水流湿”与“火就燥”对举,之间停顿,“所从来久矣”相对独立成句,前面应断开。故选D。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庸弱与贤智相对照,以突显人才

10、之难能可贵;又以“赴义”与“赴利”相映衬,反映了人才对普通民众的两极影响。从而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B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改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这实在是自欺欺人。 C培养造就人才和移风易俗并非只是身居高位的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士大夫都要担负起这一责任。 D不管是主管国家政事的人还是士大夫们,只要采纳作者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几十年以后,都能收到成效。8D【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D项说法太绝对。原文是: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

11、?非所逆睹已。作者是不很肯定的。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2分) (2)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4分) (3)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4分)9(1)(如果)有一两位贤能又聪明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2)众人所奔赴的,就是大势所趋向的,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3)如果他的智慧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特别优异的人来栽培成材。【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

12、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君”,意动用法,引申为尊崇、拥戴;“受”,接受、听从。(2)注意“所趋”,“虽”,“逆”,宾语前置句。(3)注意“移”、“拔”、“尤”、“材”。【参考译文】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又聪明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聪明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追逐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是大势所

13、趋向的,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思想的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都用仁义道德教化人民,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因此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而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

14、而牺牲,决不回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回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贵显赫的地位,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 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慧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如果他的智慧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特别优异的人来栽培成材。然而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

15、行,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认真小心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稍有闪失,就会败坏风尚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江神子喜雨上麓翁吴文英 一声玉磬下星坛。步虚阑。露华寒。平晓阿香,油壁碾青鸾。应是老鳞眠不得,云炮落,雨瓢翻。 身闲犹耿寸心丹。炷炉烟。暗祈年。随虎蛙声,鼓吹稻花田。秋水一池莲叶晚,吟喜雨,拍阑干。 【注】吴文英,宋代词人。此词写于作者设坛祈雨后。阿香: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油壁,即油壁车,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因

16、车壁用油涂饰,故名。(1)词的上阕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简要分析。(4分)10(1)虚实结合或想象、虚写。想象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推着油壁车隆隆地碾过天空,老龙王被惊喜,于是雷落雨翻。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想象奇特,形象鲜明,从正面写出了大雨倾盆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雨之情。【命题立意】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解析】答题步骤:写明手法,回到诗句中解释此手法,结合思想感情谈表达效果。(2)根据词的下阕,请分析“喜雨上麓翁”的“喜”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10(2)通过青蛙高兴地鼓吹,稻花欣然地开放,侧面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虽然因干旱而耽搁赏菏,但看到眼

17、前祈雨得来的满池秋水而高兴得拍着阑干吟唱起来。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表达了雨至而喜不自胜之情,也寄寓了作者对民生的关心。【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解析】此题类似于散文阅读中的信息筛选,要顺着作者的诗句表达,寻找“喜”的因素,整合作答。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荀子劝学) (2)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3)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11(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三杯两盏淡酒 却是旧时相识 (3)惟有幽人自来去【命题立意

18、】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注意“砺”“利”“知”“惟”“幽”等字的书写。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美学概念,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是画家选取客观事物之精粹,融入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采用艺术的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是形与神、虚与实、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中国几千年的绘画自始至

19、终注意一种精神把握,而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追求物象的真实,以对物象真实的准确描摹为目的,追求一种超越的精神境界,在东方哲理或思考方法上通过意象布置而融汇为“天人合一”。 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形就是形似,是对客观事物外形的描绘;神即神似,是对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特征的把握。中国画讲“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更讲“形神兼备”。“神用相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石涛说:“敏感高低远近,非似则似的似。”这“非似之似”便是在总结前人关心形神关系的美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的,而成为中国画家遵循的法则。中国画不仅有形,而且含有意。“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立象尽意,象是客观的,具象的存在物,

20、是写实的,而追求“非似之似似之”。非似是手段,目的在“似”。欧阳修在诗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其意即是在掌握形似之后的一种“意象的变形”。这种变形意在抒情和表现人生,目的是“得似,神似,得意,传情”。齐白石指出:“妙在似与非似之间”,“不似则欺世也,太似则媚俗。”画家只有大胆创作,恣性挥写,倾注内心之真实感受,吐心中之逸气,主观演绎,使胸中丘壑跃然纸上,才能营造出一种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画中意境,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另一独特表现。中国儒家哲学在对社会理想人格塑造,并把绘画作为修身兼性的手段的同时,也为绘画创作塑造了带有中

21、国人特有价值观的自然。而庄禅哲学对待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的超然性品质,则实现了有限神个体心灵与宇宙生命节奏的审美交融,从而为中国的绘画艺术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广阔的创造空间。虚和实在哲学上本是矛盾体,表现在绘画作品中,则是意境美构成的主要因素和表现方式,两者如果相辅相成,完美统一,彰显笔情墨趣,就能达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绘画艺术“计白当黑”,墨并不能曲尽其妙,绘画创作在注重墨色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空白的价值及其运用。用空白来突出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计白当黑,黑白互依”,便是虚实结合这一美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有墨处重要,无墨处同样重要,“黑”与“白”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给欣赏者

22、在自然与人情结合的境界中获得无限遐想。元代画家倪瓒曾说:“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空白带给人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远悠长的感受。石涛的作品风雨夜归图,在画面上,作者没有半点画雨的痕迹,却能让人看到雨丝,听到雨声,感到雨势,收到“无中生有”的特殊效果。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过:“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句话就绘画而言,实际上揭示了整个艺术审美境界“空境”“神境”“妙境”的生成机制,就是虚实相生。在虚实相生中,神妙之境也会油然而生。 意境被称为“中国画之魂”,意境的产生不仅增强了中国画艺术的魅力与神圣,而且也反映出艺术家的智慧和才能。中国画

23、的艺术魅力就是画已尽而意不止,笔虽止,但意不穷。中国画就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意境,否则谓之无意境”。12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意境”说,这一说法同样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上,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画意境美的两个特征: 、 。(4分)12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概括大意的能力,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解析】文章第2段、第3段的开头就是中心句,据此提取关键词即可。1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传统绘画追求物象的真实,中国绘画却与西方不同,不苛求对物象真实的准确描摹,更追求一种超越的精神境

24、界。 B中国画家画意不画形,以“非似”为手段来达到抒情和表现人生的目的,这正是中国画家所遵循的法则。 C“计白当黑”的绘画艺术是指画家在注重墨色的同时于画作上留下空白,以突显主题,同时也给欣赏者留下无限遐想。 D石涛的风雨夜归图虽不画雨,却能让人看到雨丝,听到雨声,感到雨势,产生了神妙之境,这就是中国画艺术魅力所在。13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古画画意不画形”只是欧阳修个人的观点,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14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思想,从未游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下列各项不属于文中思想的一项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25、德载物。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熙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D世间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地品味出它的和谐。14A【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A项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思想在文中没有提及;B项体现“虚实相生”;C项体现“形神兼备”;D项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渐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

26、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定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

27、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远,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

28、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

29、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

30、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匆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

31、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选自太白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集,有删节)15“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如何理解句中“大人格”和“大人生”的含义?(4分)15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之中,即能够把握时间,把握人生,对社会、对人生有所裨益,不计个人得失,追求

32、一种超越的心态,执着追求人生的意义的高尚道德品质和伟大人生。【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理解)。【解析】因为前面所谈的,都是“渐”“欺骗”人生,使人感到“生的意趣”,而不觉人生无常,是“渐”隐蔽事物变迁的痕迹,让人堪受境遇的变衰。所以这里的“大人格”和“大人生”就是对“渐”有清醒的认识。16简要阐释文中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16“渐”隐蔽了人生的变化,让人误认为“我”永远不变,其实人生每一个时刻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以及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解析】这里讲的是“渐”的第二种特征,这从此

33、句的上文“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可知。17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一段文字。(6分)17作者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人生渐变比喻为从长斜坡走下来,生动形象,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渐”的过程;作者运用对比,把“渐变”与“突变”进行对比,突出“渐”使人生圆滑进行。【命题立意】此题考查赏析文章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解析】“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等很明显是比喻,比喻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而“渐变”与“突变”的描述,则是对比无疑了,这里通过对比是为了突出“渐”的。【易错警示】此题可能有不少考生只从“

34、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就认为运用了排比修辞,这是舍大逐小的做法。因为题目要求着眼于整个第一段,而不是某一句话。18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对你的人生启迪。(7分)18时光渐行,韶光难再,要珍惜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人生要防微杜渐,警惕自己走向堕落;人生的每一个时刻意味着变化,不要在庸庸碌碌中消磨自我,把握好人生的每一个变化;在人生渐行的旅途中做一个明达之人,保持谦让平和;珍惜人生的每一个瞬间,灿烂的瞬间也可以凝固成永恒,不必纠缠于名利之争。【命题立意】此题考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能力层级F(探究)。【解析】“丰富意蕴”,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

35、深层次。完成此题,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分析各层次的表达要点,从中提炼观点。六、选作题(12分,每小题6分) 注意:选作题共3道小题,请任选其中两道作答。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五月 湘江 衡山 青年 请根据上述词汇,展开想象,描述个情境,并写一段青年心灵的独白。19示例:五月的一天,早晨,太阳升起,阳光明媚。湘江平坦宽阔,缓缓北上;阳光洒在江面上,金光荡漾。放眼望去,巍巍衡山,像巨大的青绿屏障,伫立远方。江水汤汤,蜿蜒前行,消失在群山之间。青年坐在江岸码头最上一级台阶上,他想,人生也有四季,我已是青年,已是人生的初夏,如果我是一棵树,我该粗壮结实,绿叶满枝了;是的,世界上有

36、一样东西,就有一样东西的价值,眼前这湘江,她是母亲河,滋育人民;就是天上那一片云,他飘然天宇,也为世界增添了一样风景。所有一切,挥洒生命,并且有用于世。我,难道会缺席这一场生命的绽放之旅吗?蓦地,他站了起来,坚定地向前走去。【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扩写能力,涉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考生在扩展语句时,应在五月、湘江、衡山这几个词的限制下创设具体的语境。在展开想象时,想象的内容要合理,要和创设的语境及季节、山水本身的特点相吻合。另外青年的内心独白要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感悟,不能空洞无力,或大发牢骚。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1)叶

37、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2)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孟子离娄上) 上面两则材料中孔子、孟子因何而乐?请就其中则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0示例:孔子因发愤学习和求道而乐。孟子因“事亲”“从兄”,也就是行仁义而乐。第一则说明了学习、求道本身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或者说,有道之人是常怀愉悦之心的。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发愤努力,不断学习,乐此不疲,年岁已老都浑然不觉。这真是至高的境界。反观时下,物欲横流,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不知道求学、修身、养德,

38、仁爱精神仿佛离我们很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应该摆脱对物质利益汲汲以求的状态,体会和学习孔子之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要写的一段话与第1小题所用的表达方式有明显不同,这一段应该用议论性语言,相当于写一段微型议论文。先指出孔子、孟子“乐”的原因,再亮明观点,我们应该以孔子(或孟子)的“乐”为乐,然后进行论证(最好是对比论证,这样正好“联系现实”),最后可以重申观点或表达一种呼吁与期待。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免 费【美】雪莉凯撒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10岁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些东西。

39、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50美分;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40、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噙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请分析小说中“儿子”的形象特点。21小说中的儿子,是天真单纯的。他知道“付出”与“收获”之间存在着简单的金钱关系,于是,他天真地列出了一份要母亲为自己的“劳动”付款的账单。儿子善良、聪明。看到妈妈的“免费”账单,他马上明白了什么是爱,感动得噙满了泪水。儿子因年幼无知,虽然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但是也可以很快地在正确方式的教育之下懂得“爱”的无价。【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解析】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41、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可从动作、言行、心理描写和情节发展的角度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七、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会好好孝教父母;等我有时间了,我会写一部世界名著;等我读高三了,我会好好读书;等明天来了,我会把网瘾戒掉。其实,人世间有很多事情可以等,但也有很多事情不能等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写作能力。能写论述类、文学类或实用类文章。能力层级为E、F。【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从提示语的倾向性来看,“等有钱了”“等有时间了”这样的“等”不足取。就拿“等我有钱了再孝敬父母”来说,这样的“等”不仅不足取,而且很可悲。这样的“等”就是一种遗憾,遗憾是不能补救的,不能补就的生命是无法挽回的。因为,生命也有它的保鲜期。有很多的“等”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当然,也有主动积极的“等”,有目的的“等”,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